首页 > 电脑学习 > 电脑技巧 > 正方体教学设计

正方体教学设计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正方体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1篇:正方体的教学设计

导语: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关于正方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刚接触的同学来讲是很难理解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正方体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正方体的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正方体纸盒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请学生用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看上图,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引导学生想象导入新课。

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4.像这样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就是正方体。(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

二、运用旧知的迁移,概括正方体的特征。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板书:面、棱、顶点)出示例3。

2.组织学生根据正方体实物尝试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3.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三、观察、讨论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1.引导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1)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来汇报长方体的特征。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有目的地观察、讨论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3)在小组内选一个代表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总结并汇报。

面:6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完全相同,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8个。

4.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进行区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填写记录单。

5.通过讨论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动手操作,交流后展示成果。

四、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第6题。

五、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正方体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模型、搭长方体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数学图形,你认识它们吗?(认识)

师:那这个图形叫什么?这个呢?这个……

师:在这些图形里,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吗?(能)

师:你上来试一试。请将是平面图形的拖到左边,是立体图形的拖到右边。

师:同学们,他做的对吗?(对)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立体图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新授

1.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认识长方体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请同学们看,在长方体中,老师手摸得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面,然后面与面相交的这条线就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这些问题摸一摸你的长方体。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个顶点。

师:你们有答案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制作长方体,认识长、宽、高

交流: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你们想亲自动手用小棒做一个长方体吗?(想)

师:那想要搭成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小棒呢?(12根)

师:为什么是12根?

师:给你12根一定能搭成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4种方案,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些一定能搭成长方体,哪些一定不能,为什么?

操作:

师:同学们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任务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

(2)进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为什么?

(3)思考在搭长方体的过程中自己的发现。

正方体的教学设计篇三:

师: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为什么唯独2号方案不可以搭成长方体?

预测1:2号方案黄色小棒不够了,而蓝色的多了一根。

预测2:每种长度都应该是4根才够,否则搭不成。

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都是4根。

师:哪些学生是按方案1搭的长方体。(拿一个作品展示)你们在用这个方案搭长方体的过程中,你们有哪些发现?

预测1:每种长度都有4根。

引导学生指一指模型并板书:分成3组,每组4根。

预测2:长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对的位置。

板书:位置相对。

预测3:每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

师:(利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水平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垂直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侧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预测4:每个顶点上有3条长度不等的棱。

师引导:在这里,相交于一个顶点上有3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把长方体水平放置)一般情况下,底面较长的那条棱是长,较短的是宽,垂直的是高。谁来指出白板上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同学们,请看模型。老师把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拆下来看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长与宽都是用的一样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后面是一样的长方形,同样的道理,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长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长方形。我们再一次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并且相对的面大小相同。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长方体,哪些同学是用方案3搭的?

师:(出示方案3)这个长方体与与用方案1搭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预测:方案1搭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方案3搭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师:是的,这是方案1的长方体,我们可以将它怎样变化,得到方案3搭的长方体呢?(课件演示)

师: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不能继续把这个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呢,有什么办法?

学生反馈,师动态演示

师:这么特殊的长方体即正方体,有哪些小组搭出来了?

师:(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体)正方体与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画出了这幅图,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在以前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图?(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集合图,体会两者关系。)

师:其实,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第2篇:正方体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正方体教具、课件。

4. 标签

正方体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

4、

5、

8、9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课后习题

1.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面、12条棱、6个顶点。(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 (3)正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一张正方形的纸是一个正方体。(

(6)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2、选择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 A.48

B.64

C.32

D.96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是a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 A.6a

B.a÷6

C.a÷12

D.12a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a厘米,它的棱长是(

)厘米。 A.6a

B.a÷6

C.a÷12

D.12a

板书 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第3篇:正方体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长方体的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铅笔、课件、投影等

4. 标签

正方体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谁愿意来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教学课本第20页的正方体特征

(1)多媒体演示:一个长方体的长和高渐渐缩短,变成一个正方体的过程。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过程,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这个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现在我们从面、棱、顶点来研究它。它有长方体的什么特征?请大家认真观察正方体纸盒,想一想: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 ②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③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④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师: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我们就把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完成课本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2、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正方体纸盒和长方体纸盒,讨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课件出示

(2)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完成表格的汇报。

(3)提问: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小结: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备,所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课本20页下方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完成课本第21-22页练习五第

2、

4、

5、

6、7题。

2、下图是用边长25px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右面的图形哪一个是这个正方体的面中的一个?用“√”标出来,并注明有几个这样的面。

2、课本第32页第9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一些练习,又加深了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课后习题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面、12条棱、6个顶点。(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 (3)正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4)一张正方形的纸是一个正方体。(

(6)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选择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 A.48

B.64

C.32

D.96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是a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A.6a

B.a÷6

C.a÷12

D.12a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a厘米,它的棱长是(

A.6a

B.a÷6

C.a÷12

D.12a

板书 正方体的特征

6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2条棱(长都相等) 8个顶点

)分米。)厘米。

正方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正方体教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正方体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diannaoxuexi/diannaojiqiao/11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