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脑学习 > 电脑技巧 > 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长江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1篇:《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思路设计】

本文的题目是《长江》,长江客观的说就是一条大河,怎样将长江这一大河的内在美和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意义,向读者传达出来。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解了这一重点,进而给学生一个启发: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从这些方面看长江,可以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啊!从而给学生以后练习写作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

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热爱。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

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们用“三读”学习法学习本文。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指生朗读课文。

1、正字音。

2

2、识词义。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的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3、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4、

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板书: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5、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的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1、

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板书)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例如:

(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

3 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3、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板书设计】

郭 风

4 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拟人、比喻、排比、反复

【布置作业】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第2篇:长江地理教学设计

---- 长江(地理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 ----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 ----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 ----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流入:东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 ---- 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

[板书]略

[出示图表]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位次-

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位次--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 ----

6480-

2-

69300-

1-

27900-

2--

长江-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xx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所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记住长江的主要支流。 3.使学生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填图、识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流经的主要城市、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和支流分布概况。 难点: 长江水系图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文资料、绘图纸

四、教学步骤:

课堂引入:上课伊始,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 (教师播放长江风景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那条河上的风景?对,长江,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她,了解她。 (教师板书)滚滚长江

教师:要想打开长江神秘的大门,需要一把钥匙,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把,那就是这几个字:读、找、画、记、想。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能获取哪些地理信息?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再读第

2、

3、

4、5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下两题: (教师出示第

2、第3张幻灯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时总结补充。

其次,我们进行第二环节,找。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6页图2-32,在图上找出长江的河源、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以及主要的城市。 (教师巡回指导)

下面验证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教师出示第

8、9张幻灯片)

同学们,找的又快又准,下面我们提高难度,大家能不能结合两幅地图,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呢? (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

1.结合P7图1-5,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2.结合P23图2-9,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下面,让我们演练一下。

(教师出示幻灯片

11、12),学生看图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试着画长江水系图。

师生共同画长江水系图,教师画完后,巡回指导。 组内展示学生的作品,评价优劣。

图画完了,我们怎么记呢?我们要善于挖掘知识间的联系。比如,流经重庆的支流是嘉陵江,我们知道重庆产嘉陵摩托。流经湖南的支流是湘江,流经江西的是赣江,分别是省级简称。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记忆)

(要求学生到讲台指图说出相关的地理事物) 最后,同学们能不能想象说出长江水系图。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评价) 课堂总结:

通过大家的努力,长江的大门逐渐被开启。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知识。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大河,无论在航运上,还是在发电、灌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时光如水,转瞬即逝,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请同学们,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最后,让我们在雄伟、激昂的旋律中,再次领略长江的独特魅力。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本节课结束。)

五、板书设计:

滚滚长江

长江水系图(略)

长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反思

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热门2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江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diannaoxuexi/diannaojiqiao/11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