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脑学习 > 电脑技巧 > 生活中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负数教学设计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生活中负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1篇:《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温度。

2、借助温度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 教学重点:借助温度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哈尔滨的冰雪节吗?那里有冰灯、冰雕、雪雕等等,可好看了,你们想去参加吗?现在老师邀请大家参加哈尔滨的冰雪节。(课件展示)你知道当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吗?(当天的气温最高是零下15度。请你用一种最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当时的气温,一定要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引出负数:

你的符号你明白,他的符号他明白,可交流起来方便吗?那怎么办?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当时我们的首都北京的气温是多少吗?(课件展示) 哪位同学愿意来当天所预报员,来预报一下北京的气温呢? 学生预报气温。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北京怎么就两个气温呀?

3、在温度计上标出气温

你知道用什么来测量气温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温度计。 从这个温度计上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

请你在温度计上标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强调零下温度必需是从“0”开始向下数。)

出示温度计,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气温。 你能写出来吗?(指名学生板演)

5、比较零下温度:

(1)课件展示:温度计“-5℃”和“-15℃”, 这两个温度哪个高呢?为什么? 学生观察,判断,交流原因。 (2)课件展示:四个城市的气温

A、请你选择两个城市,比较哪个城市的气温高。 B、把这四个城市的气温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观察地图和气温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现象

1、引出正负数

根据板书引出正负数

读出黑板上的用负数表示的温度,这样的数都表示的是零下的温度。象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前面的“-”号叫做负号,象前面这这些温度也可以读作负10.那刚才我们用来表示零上温度的数该叫什么?也可以在正数前面加个“+”,读作:正

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判断“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负数除了可以表示温度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课件展示,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正负数是用来表示怎样的两种量的?你还可以用它来表示什么?

3、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

师请两生分别代表刘翔和风速表演,是相反的。 如果风速度是+0.4米,又是什么意思?

四、课堂总结。

第2篇: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瑞安市场桥中心小学李丰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负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的内容,苏教版是安排在第九册,而人教版则安排在第十二册。教材编排了“生活中的负数”以及“正负数”两节内容。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同时,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 目标确定:

1、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教学策略选择:

1、设计意图:

(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2)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我先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3) 注重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生活中的负数”与“正负数”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饿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通过集合圈、数轴、区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 注重数学知识中精神渗透的人文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2、教学策略:

(1)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通过对三组信息的播报,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初步感知负数是与正数相反的量。

(2)创设情境,深入理解

通过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负数的意义。

(3)有效整合,完善升华

通过圈一圈、分一分、举一举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1套、纸温度计2张

学生:叶子形卡片若干张、作业纸2份

六、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巧设悬念,感知引入

(一) 巧设悬念

1、填表

把听到的数清楚地记录在表格中:

① 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 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0名同学。

③ 小明的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xx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总,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太了不起了!

知道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仿佛是祖国这棵大树的片片树叶,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 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是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

正数0负数

2+2-2负数<0<正数

25+25分界点-10

6000+6000-20xx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温度》教学设计 执 教

刘 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在正确的读写基础上,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发展树立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性的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及比较。 【教学难点】

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教学准备】温度计、课件等。 【教学进程】

一、课前预热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说一句话,请你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方向相反的话。能做到吗? ①向右看齐(向左看齐) ②上楼(下楼)

③做电梯上升3层(下降3层)。 ④5月份,小卖部赚了100元。(赔了100元)。

2、引入谈话:真棒!同学们像刚才咱们做的说反话的游戏,在语文里叫什么呀? (反义词),是的,其实在数学里也有许多关于反义词的数学知识,比如今天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生活中的负数——温度。

(板书:温度)

二、初知正负数。

1.谈话导入

说起温度,最近这些天的温度变化挺大的,如果不能及时的了解温度的变化,很容易就会感冒生病。那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是怎么了解温度的呢?

那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天气预报员,不过老师今天只播报我国几个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注意听。

2、结合天气预报,展开教学

1、出示天气预报的挂图

2、先认识一下左边的温度计,同学们认识么?是的这就是我们日常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同学们手里也都有一个温度计,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先看左上角有一个符号?认识么?对,这个就是我们国家用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到0℃,再找到10℃,请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多少刻度?那10℃被平均分成了10个刻度,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刻度表示——1℃,(真棒!)

我们了解了温度的常用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天气预报吧!

3、用青岛的温度为例,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出以0℃为分界点。 青岛 0℃--6℃

我们看青岛的最低温度是0℃,以前咱们都学过0,知道0表示什么也没有?难道今天青岛的最低温度时没有温度?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说的吧——

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零摄氏度。

看来0℃不仅不是没有温度,而且还是一个比较低的温度,因为水都结冰了。

4、以北京的天气为例,区别-5℃和5℃,一上一下,引出正负数。 同学们,北京今天的天气是-5℃到,这两个温度一样么? 是的,不一样,5℃在0℃以上,-5℃在0℃以下。通常我们把温度以0℃为分界线把温度分为零下和零上两个部分,在零上的温度前加上“+”号,读作;正号,在零下的温度前加上一个“-”号,读作负号。

来我们一起:正号,正号,正号;负号,负号,负号。

有时候为了书写简单,常常会把+5℃前面的“+”号省略,直接写成5℃。那同样为了简便,能不能把-5℃前面的“-”省略呀?

为什么呀?

是的,省略以后就分不清是正还是负了。

5、练习 (1)试一试

同学们学了那么多,掌握了认识温度的本领,那能不能帮老师给下面的这些温度分以下类呢?(出示幻灯片)

检查汇报。巩固0℃只是分界线,既不属于零上的温度,也不属于零下的温度。

(2)玩一玩:找温度

同桌之间配合,一人说一个温度计上的温度,另一位在温度计上快速的找出来。没人三次机会,看哪一组又快又准的完成找温度的任务。 (3)说一说

说一个比-5℃低的温度。比较温度,得出结论:

越是低的温度,在温度计上越是往下,越是高的温度越是往上。 (4)火眼金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五、小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获?

2、生活中你还见过其它带“—”号 的数吗?请回去找一找.

六、课后拓展

(1)水沸腾时的温度 (2)水结冰时的温度 (3)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 (4)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

生活中负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活中负数教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活中负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diannaoxuexi/diannaojiqiao/11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