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一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寒蝉凄切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定风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销 通:消)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s("content_relate");

【古诗精选推荐】相关文章:

元日王安石古诗推荐01-09

王维写的古诗推荐07-28

思乡古诗精选03-30

精选思乡古诗03-28

元稹古诗精选01-31

范仲淹古诗精选02-25

赠汪伦古诗赏析推荐12-25

苏轼最经典的古诗推荐07-28

描写梅花古诗精选10-25

孟浩然古诗精选12-16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二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习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习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师:没有想到月亮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你还知道别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下课后念给小朋友听听,好吗?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三

《古朗月行》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前言】

《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注释】

⑴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⑺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⑻天人:天上人间。

⑼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⑽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⑾凄怆:伤心之意。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http:///b/。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更多文诗词鉴赏请关注诗词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s("content_relate");

【《古朗月行》赏析】相关文章:

1.李白的《古朗月行》赏析

2.赏析李白《古朗月行》

3.古朗月行赏析

4.古朗月行的原文及赏析

5.《古朗月行》的原文及赏析

6.古朗月行全诗及赏析

7.乐府诗《古朗月行》赏析

8.古朗月行李白诗作赏析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四

ok3w_ads("s005");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镇第一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沱江河畔,原为凤山书院,是南宋状元许奕故宅。现有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80余人,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资阳市校风示范校。这所百年老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建设书香校园,让孩子在书中成长,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共识。

一、泛舟书海,教师就是

状元故里读书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源头活水,教书不读书,焉能教好书?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让阅读成为习惯并不容易。为使教师爱上读书,学校采取了多种方法:

1.讨论明理

2006年,在听了一节非常优秀的古诗教学录像课后,学校本想集全校语文教师之力,打造一节古诗教学课, 参加上级竞赛,但效果不佳。后来全校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想在古诗教学上有所突破,但都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学校由此开展讨论,老师们纷纷谈到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事后一位教师在反思中写道:“站在讲台,心中茫然,记忆中的唐诗宋词,模糊而缥缈,在这诗的国度,没有三百篇的底子,怎敢轻言?”

2.领导先行

是否爱读书是简城一小选拔干部的首要条件。在简城一小校长的办公室,有一条醒目的标语:“一日不读,一日不乐。”这里就是一个小型阅览室,除专业书外,还有经典名著、百科杂说,甚至孩子们喜欢的漫画魔幻。每次出差,校长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大摞书,校长还将家中藏书借给老师看。每周全校教师会,首先是校长或老师的好书推荐。校长、老师神采飞扬的介绍,让大家禁不住想一探究竟。学校还规定全校教师购专业书,可凭读书笔记以及书中勾画、读后感等,通过校长验收后报销并获得奖励。学校领导的喜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们,激发了老师们的读书热情。

3.绩效挂钩

读书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挂钩,让读书成为“硬指标”。读书、写笔记是简城一小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学期开学初,一小的每位教师都会领到一个专业成长档案袋,其中包括上公开课、读专业书等。学期结束,学校就此档案袋进行评比,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同时教师读书也是评选各项先进,考核各级骨干教师的硬指标。

4.活动促读

优秀教研组评选:学校为每个教研组订阅杂志,每期杂志,教研组长首先阅读并写批注,圈出重点篇目,作为教研活动时教师学习讨论的内容。学期结束,整理归图书室。学校对每个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评比打分,评选优秀教研组。专题阅读:教师人手一本,每学期开展专题阅读,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为什么做教师》,还举办专题读书交流会,学习心得、笔记评比等。

5.个性阅读

每个教师的阅读喜好是不一样的,学校鼓励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学校还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舞台,如喜欢武侠的为师生介绍金庸作品,喜欢收藏的讲解收藏知识,这些讲座,深受孩子们欢迎。

6.率意表达

文化底蕴的丰厚,除了读书,还得勤于笔耕。学校去掉一切程式化的东西,如教学总结、班主任总结等,代之以随笔、案例,甚至是小说、诗歌、散文的创作,鼓励教师个性表达。教师备课也变为分头备课、集体讨论,解放了教师的时间。学校网站还专设教师专业成长栏,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写点什么逐渐成了老师们的一种习惯。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几年过去了,课堂上的诗意挥洒让老师们体会到了读书的甜头。学校多位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在报刊上发表论文。老师们说,以前睡觉之前看电视,现在睡前如果不读书就像少了什么东西,每月不背点东西就感觉到脑子是空的。读书慢慢成了老师们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二、快乐阅读,孩子争当状元故里小状元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把学校建成书香校园,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是简城一小人的美好愿望。为实现这一理想,从2007年起,师生们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让孩子有书可读

活动之初,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少数家长急功近利,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不允许孩子看。更多的家长不关心孩子读课外书,孩子做完作业就守着电视。据调查,全校有53%的家庭藏书不过百本,还多为作文选、漫画之类的书。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形成“读书好”的共识,学校多次召开全校家长会、家长学校培训会,印发“告家长书”“推荐书目”,讲明意义,传授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还开展了每学期一次的书香家庭评比活动,各项阅读竞赛活动也邀请家长参加,并请优秀家长介绍经验,让每个家长学会引导孩子课外阅读。目前,学校已有近70%的家庭达到“一个书柜、两份报刊、三百本藏书”的标准。

由于经费有限,学校图书室藏书不多,再加上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学生借阅情况不佳,为此学校经过反复实践,提出了建立流动班级图书角的办法:每个班分别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同学们也把看过的书捐出来,形成班级图书角,每班设专人管理。学校图书室的书每两周流动一次,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随时有感兴趣的书看了。

为让孩子读到更多有价值的书,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简阳市图书馆与简城一小仅隔一条街,学校与市图书馆联合开展了地级课题“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给每个同学免费办理了借书证,每个月根据孩子读书情况,共同表彰博览之星,每学期评选校园十佳,还开展征文比赛。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成了孩子们课余、周末的好去处。

2.课外书,课内读,让孩子学会读书

在书香校园建设之初,学校提出:各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每天中午半小时课外阅读;三年级以上,每个学生有采集本,并作为语文教师“六认真”工作检查必查项目;二年级以上,每个孩子每天积累四个成语;每个孩子每周背诵一首诗或词。有的老师不理解,说:“课外书,家长的事嘛,为什么要占语文课?”有的说:“这明明是加重学生负担!”有的甚至对学生说:“书,你们回去看。那些把语文课用来读课外书的,考试时就晓得后果了。”学校就用开展课题研究的办法,把参加课题的班变为实验班,坚持上好阅读课。一学期结束了,长期坚持读课外书的,成绩并没下降,而且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师生关系融洽。事实胜于雄辩,阅读课坚持下来了。

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发现,写采集本往往让孩子“望书生畏”,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孩子读得兴趣盎然时,根本不想动笔。怎样教会孩子读课外书,这成了大家探讨的课题。经过反复实践,大家总结出几种简单易行的办法:

①在低年级,教师可用读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不用采集。开展亲子阅读,填写家校联系卡,能有效促进学生读书。阅读课上孩子们可以讲故事、背儿歌、猜谜语,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

②在中高年级,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语文课中渗透,另一方面,要通过阅读指导课,教会孩子精读、泛读、浏览、速读。所有方法的获得,都通过让孩子在读中感悟,而不是反复讲解。如六年级一班在学完《老人与海》后,让学生读原著。在阅读中,孩子们细心品味;阅读后,孩子们查阅有关的书评;阅读课上再深入讨论,仔细研究,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这让孩子们习得了精读的方法:细嚼慢咽,对文章的内容、语言等细心品味。

③中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要画、圈、点、批,及时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或用读后感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学生写多少,摘录多少,不做硬性规定,否则他们会兴趣全无。

④开展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让孩子从同伴那里懂得如何读书,学会边读边想。

3.评、赛、演、诵,让孩子爱上读书

从2007年起,学校开展了“国税杯”读书节系列活动,有征文比赛、创编童谣赛、讲故事比赛、创编格言书签赛、古诗词诵读比赛、演讲赛、成语大赛、读书小报评比、好书推荐卡展示、图书跳蚤市场等。学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关注点,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如五年级学了《小麻雀》《金奖章》《“没头脑”和“不高兴”》等后开展了以“我与童话”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读童话、绘童话、演童话、写童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品味童话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感悟童话人物,从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孩子们最喜爱的还是经典背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2007年,经过一年的探索,简城一小诗歌教学的方法改为“学一首,带几首”,如学习《早发白帝城》,便开展“走近李白”的活动,孩子们找、读、诵李白的诗歌,讲李白的故事,办小报,举一反三,兴致勃勃。学校分低、中、高段统一编写《简城一小学生经典背诵》校本教材,要求每个学生必背,并作为学生素质检测年级以经典诗文为主。为配合校本教材,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每学期一次的古诗文背诵比赛,每一次比赛,小选手们手握长长的目录,滔滔不绝;小评委们专心致志,背一首,圈一首。获得状元的班欢呼雀跃。2009年10月,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居然背完了厚厚的《唐诗三百首》,成为当之无愧的年级状元,让老师们惊叹不已。

三、稚笔勤耕,孩子个个是状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一小的语文老师却发现,有些孩子爱读书,可写出文章来语言却干巴无味。还有老师反映,有些孩子虽然耽误了一个月的课,语文照样考前三名。这语文到底该如何教?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语文课文教学时间要缩短,要彻底摒弃老师追着问的教学方式。三课时的可两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可一课时完成,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多读多写,加强课堂练笔。老师们还归纳出在行文空白处练笔、看插图练笔、关联词语练笔、仿结构写、仿顺序写、续写、改变文体写、改变人称写、改变顺序写等二十余种练笔方式。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学了课文“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后,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果园、田野还有什么,请他们仿照课文的例子说说,也当小作家编写课文。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纷纷说“柿子树挂起一盏盏红红的灯笼”“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紫红色的宝石”等。学完《笋芽儿》一文,老师提问:“笋芽儿钻出地面后会看到些什么呢?”这时学生展开想象,热烈讨论,争相发言,有的说它会看到粉红的桃花在风中化妆、柳树姑娘在河边梳头,有的说它会看到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太阳在对它微笑……大家交流后马上写话,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作品。读写结合,因文而练,不仅让孩子习得了书面表达的方法,还极大地提高了孩子表达、习作的兴趣。在简阳市“春芽杯”作文大赛、资阳市书信大赛中,简城一小连连夺冠。仅六年级二班一个班,一学期就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孩子们的文章50余篇。

“没有阅读,只有训练,只能是工厂般的机械制造,而不是教育。”“我们是状元故里的读书人。”这是简城一小校长最爱讲的话。每天中午走进一小,你会发现,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给孩子读《木偶奇遇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其余年级教室里,老师、学生人手一本书,看得如痴如醉。翻开孩子们的采集本,你会惊叹,四年级的孩子读的书竟然有《中国通史》。再读孩子的作文,“清明雨上”“偶然”,仅题目就能让你闻到书的芳香。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简城一小这座古老的学府正在书香中沉淀,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热词搜索:故里状元书声朗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五

忆父(五古)的古诗文

父生未遇时,自幼失双亲。未尝母香乳,哪受父海恩。

手足同分散,沦为异乡人,养母毒且狠,血泪未敢声。

五年两跳级,辍学补富贫。可恨大智慧,埋入黑土尘。

月黑风高夜,狼虎恶水程。工作般般优,何惧厉鬼魂?

更有十年劫,他乡为知青。弱小不堪负,拼死不输工。

风雨霜露雪,赤脚絮舞身。琴棋书画好,四乡闻其名。

编舞并教乐,齐向破门庭。为妻为儿累,从容火与冰。

春风吹大地,重归故土拼。百忙偷学苦,优秀会计师。

花甲光荣退,合妻念佛勤。三男家渐可,三孙绕膝欢。

花果菜同院,号三园先生。古稀满白发,可怜病魔跟。

不畏生与死,难舍血肉情。狂魔疯且虐,化疗最揪心。

身老有余热,政府怜清冷,不作病人看,服务四街邻。

突忽已三载,一朝月星沉。相识无不泪,从此无父亲。

尊父生前愿,落叶要归根。世代簪缨第,谁不识赵门。

悠悠青山黛,脉脉花湖滨。鸥鸟朝为伴,渔歌暮朝闻。

一字一血泪,忧苦岂分明?暂借方寸纸,父德永传承。

s("content_relate");

【忆父(五古)的古诗文】相关文章:

祭父05-24

韩愈塑像的古诗文11-24

描写夏天的优美古诗文11-04

李清照的古诗文摘录04-15

苏轼相关古诗文11-30

李贺父讳01-04

关于语文古诗文的阅读方法11-16

陆游的优秀古诗文03-18

题西林壁的古诗文章12-05

忆老舍的阅读答案01-27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六

《古诗源·古歌》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源·古歌》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①,树木何修修②。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③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①飚(biao)风:暴风。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③思:悲。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这三句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以两个反问表明,除了诗人以外,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

c.“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给人以萧疏之感。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表明诗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见消瘦,衣带渐宽。

(2)这首诗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b

(2)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悲苦难以言表,就像车轮在肠中不停地转,深切表达了客居胡地的游子浓重的思乡愁绪,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令人震撼。(意思对即可。)

译文:

呼啸的秋风让人无限忧愁,进也忧愁,退也忧愁,异域戍边的人,哪个不陷入悲愁中?真是愁白了头啊。西域多狂风,树木萧瑟干枯。离家日子越来越远,衣带渐宽人消瘦。思乡的悲苦无法言说,就像车轮在心中旋转。

赏析:

这是一首客居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歌。诗歌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气氛惨烈。诗的开端即以萧瑟秋风与一天愁云惨雾,以羁旅之身而置此秋风落叶之时怎能不感到乡思难任,“愁杀人”也!“出亦愁,入亦愁”,真是愁肠百结,凄苦万状,无由解脱。面对瑟瑟秋风,举座之人“谁不怀忧”?

“我”更是乡愁莫释,愁白了头!“胡地多飙风”写出了边远之地的荒旷,同时也透露出漂泊者心境的凄凉,他就象、被胡地飙风吹枯的树木一样,是那么的委顿不堪。“离家”二句直点主题,离家越远,乡愁越重,以至身体消瘦, 衣带渐宽。如此乡愁难以言表,它就象那车轮滚来滚去,把一颗心辗得粉碎,令人痛楚不堪。这首诗以景与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尤其是最 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令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往复辗转的无限痛楚。

s("content_relate");

【《古诗源·古歌》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天赐良源》阅读答案04-28

《天赐良“源”》阅读答案04-08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答案11-13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09-23

东坡古诗阅读答案08-30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09-23

古诗赤壁阅读答案10-25

歌者 阅读附答案12-14

神秘的越王古剑 阅读答案09-24

沈括《古镜》阅读训练及答案12-1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古诗古朗月行李白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baogao/diaochabaogao/1685454270145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