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精选5篇)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精选5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篇一

作者:刘崇灏(人教版教材)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长30—50厘米(最小刻度是1毫米。)

(三)教学过程 :

1.引入:要求学生观察p6图1-1、比较ab长还是cd长?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其长度,或用圆规卡其长说明它们是同样长的两条线段。

学生观察图1-2,比较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刻度尺测其直径,说明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小结: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在生产和生活中,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提问同学:你知道刻度尺、钟表、温度计是测量什么的仪器吗?要求回答:刻度尺测长度,钟表可以测时间,温度计可以测温度。问:你们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吗?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来测长度。

板书:三、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2.刻度尺:

(1)长度的单位:

提问: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简介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其他辅助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微米。介绍单位换算关系。

板书:1.测量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单位换算关系:(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写出。)

提问学生,要求回答:

①1千米=______分米=______厘米。

②1.5厘米=______毫米=______微米。

③1微料=______毫米=______厘米。

④25毫米=______分米=______米。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①认真观察刻度尺:

教师出示1米长的刻度尺,结合实物说明要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三看:一看刻度尺零刻度在哪里?是否清楚?教师要指明零刻度在米尺上的具体位置,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找到零刻度线位置。教师要巡示帮助学生确认零刻度。二看它的量程,教师给出量程的定义,并让学生确认教师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以及同学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1个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值。教师要拿最小刻度是厘米和毫米等刻度尺,让学生辨认最小刻度值,当众回答。同时,要求学生确认自己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教师小结、学生复述观察刻度尺注意哪三个问题。并板书: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位置、看量程、看它的最小刻度值。(“三看”)

②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刻度尺要放正不可歪斜。要求学生看书p7图1-5。知道刻度尺如何放置是正确的。教师边讲边演示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

其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点对齐。提问:如果直尺的零刻度磨损怎样测量?学生回答。参看p7图1-6,教师小结:在上述情况下,可以从其它刻度量起,但量得的长度值要减去起始边刻度尺的读数。

第三,让学生看p7图1-7。提问:读数时视线怎样才算正确?教师指出,并演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视线要垂直待测物体的长度和直尺的刻度面。

第四,如何正确读出刻度尺刻度值。(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测量长度,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示意图,配合讲解和提问。)出示此小黑板,由多个学生读出测量结果。教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分析这些结果指出:由于你手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所以你测量的结果只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要用眼睛来估计,所以这一位数字是不准确的,(这样做比不估计更准确些。)但它是有意义的。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不写单位没有意义。对学生测量结果要逐一分析,指出正确与错误和错误所在。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读出p7图1-5甲木块的长度值。并指出测量时被测物体的末端如果正对着刻度线,此时的估计值就是数字“0”,记录时不可少。所以这个木块的长度应是28.0毫米。或2.80厘米。最后提问学生,读出p7图1-6。图中这本书有多宽?(答:13.8厘米)并将如何正确读值进行总结。并写板书: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尺要放正”,“确定零刻度”,“读数视线垂直刻度尺”,“记录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教师结合学生测量结果分析。

①什么是误差:由于测量长度结果中估计值不可能是准确的,有的同学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数值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不同:教师指出说明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及进行测量的人有关。测量时误差是不可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结合小黑板测量长度图、读值讲解。)对同一长度可以多次测量,把几次测量结果相加再除以测量的次数所得到的值。即为这几次测量的平均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结合小黑板上的图例、读值、演算求取平均值。)顺便说明,求取平均值,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中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其最后一位要四舍五入。

3.总结本节重点知识:

提问: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教师从“看”、“放”、“读”、“记”几个方面总结。

4.布置家庭作业 :p8、实验:

几点要求:1)用教师发给的长30厘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注意步骤1、“每组4名同学依次用同一把尺测同一作业 本的长度。”注意两个“同一”。4名同学自己组合,报告要分别写出姓名。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项目有:实验名称、(看本节标题),目的: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器材及步骤均见课本,实验记录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以上内容要求认真书写在作业 本上。

说明:本节内容较多,故实验安排在课下以作业 形式完成。如果课上时间不很紧,也可在课上安排,这样效果更好。

长度的单位换算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些练习题,使他们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如较大单位换算成较小单位应乘以进率,而较小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时,应除以进率。对科学计数法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以后逐步加深为好。

【评析】

本教案在长度测量中关于单位问题提出了“国际单位制”,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是按教材的写法不提国际单位;二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不作介绍。因为介绍国际单位在这里是不会说清楚的。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篇二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长30—50厘米(最小刻度是1毫米。)

(三)教学过程 :

1.引入:要求学生观察p6图1-1、比较ab长还是cd长?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其长度,或用圆规卡其长说明它们是同样长的两条线段。

学生观察图1-2,比较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刻度尺测其直径,说明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小结: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在生产和生活中,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提问同学:你知道刻度尺、钟表、温度计是测量什么的仪器吗?要求回答:刻度尺测长度,钟表可以测时间,温度计可以测温度。问:你们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吗?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来测长度。

板书:三、实验:。

2.刻度尺:

(1)长度的单位:

提问: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简介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其他辅助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微米。介绍单位换算关系。

板书:1.测量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单位换算关系:(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写出。)

提问学生,要求回答:

①1千米=______分米=______厘米。

②1.5厘米=______毫米=______微米。

③1微料=______毫米=______厘米。

④25毫米=______分米=______米。

(2)如何正确使

①认真观察刻度尺:

教师出示1米长的刻度尺,结合实物说明要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三看:一看刻度尺零刻度在哪里?是否清楚?教师要指明零刻度在米尺上的具体位置,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找到零刻度线位置。教师要巡示帮助学生确认零刻度。二看它的量程,教师给出量程的定义,并让学生确认教师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以及同学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1个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值。教师要拿最小刻度是厘米和毫米等刻度尺,让学生辨认最小刻度值,当众回答。同时,要求学生确认自己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教师小结、学生复述观察刻度尺注意哪三个问题。并板书: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位置、看量程、看它的最小刻度值。(“三看”)

②使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刻度尺要放正不可歪斜。要求学生看书p7图1-5。知道刻度尺如何放置是正确的。教师边讲边演示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

其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点对齐。提问:如果直尺的零刻度磨损怎样测量?学生回答。参看p7图1-6,教师小结:在上述情况下,可以从其它刻度量起,但量得的长度值要减去起始边刻度尺的读数。

第三,让学生看p7图1-7。提问:读数时视线怎样才算正确?教师指出,并演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视线要垂直待测物体的长度和直尺的刻度面。

第四,如何正确读出刻度尺刻度值。(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测量长度,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示意图,配合讲解和提问。)出示此小黑板,由多个学生读出测量结果。教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分析这些结果指出:由于你手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所以你测量的结果只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要用眼睛来估计,所以这一位数字是不准确的,(这样做比不估计更准确些。)但它是有意义的。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不写单位没有意义。对学生测量结果要逐一分析,指出正确与错误和错误所在。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读出p7图1-5甲木块的长度值。并指出测量时被测物体的末端如果正对着刻度线,此时的估计值就是数字“0”,记录时不可少。所以这个木块的长度应是28.0毫米。或2.80厘米。最后提问学生,读出p7图1-6。图中这本书有多宽?(答:13.8厘米)并将如何正确读值进行总结。并写板书: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尺要放正”,“确定零刻度”,“读数视线垂直刻度尺”,“记录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教师结合学生测量结果分析。

①什么是误差:由于测量长度结果中估计值不可能是准确的,有的同学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数值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不同:教师指出说明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及进行测量的人有关。测量时误差是不可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结合小黑板测量长度图、读值讲解。)对同一长度可以多次测量,把几次测量结果相加再除以测量的次数所得到的值。即为这几次测量的平均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结合小黑板上的图例、读值、演算求取平均值。)顺便说明,求取平均值,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中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其最后一位要四舍五入。

3.总结本节重点知识:

提问:如何正确使?

教师从“看”、“放”、“读”、“记”几个方面总结。

4.布置家庭作业 :p8、实验:

几点要求:1)用教师发给的长30厘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注意步骤1、“每组4名同学依次用同一把尺测同一作业 本的长度。”注意两个“同一”。4名同学自己组合,报告要分别写出姓名。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项目有:实验名称、(看本节标题),目的:会正确使。器材及步骤均见课本,实验记录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以上内容要求认真书写在作业 本上。

说明:本节内容较多,故实验安排在课下以作业 形式完成。如果课上时间不很紧,也可在课上安排,这样效果更好。

长度的单位换算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些练习题,使他们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如较大单位换算成较小单位应乘以进率,而较小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时,应除以进率。对科学计数法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以后逐步加深为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 本、书本、硬币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规的物理实验课,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继而组织学生复习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提出有关实验操作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养成实验中勤于思考的习惯。

①如果作业 本的宽,上下不一样,那么作业 本的宽的含义是什么?(应是各处宽的平均值)

②上述含义的作业 本宽应如何测得?(应分别测量几处,然后求这几处的平均值)

③测量作业 本中间宽度时,怎样保证刻度尺放置不歪斜?(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

④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次测量作业 本的宽度。

⑤测量细铜丝直径时,为什么要紧密排绕?怎样才能做到紧密排绕?(要把细铜丝捋直,细铜丝不能有折)

⑥刻度尺没法靠紧被测物体的端点怎么办?(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笔尖无法靠紧。可借助于三角板靠紧)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并注意收集几组数据供讲评用。巡视或讲评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①学生测量时,刻度尺的放置是否正确;读数时视线是否对正。特别是测量课本中间宽度时,刻度尺容易出现歪斜。可要求学生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保证刻度尺垂直课本的一个边。

②记录数据不恰当的地方给予纠正。如:漏掉单位;没有估读数;不附合实际的估读;平均值的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是否与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学生实验结束,要求他们整理好仪器,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小实验”,并利用自制的卷尺完成课本习题第1、2题。

思考题:测量时若视线无法对正刻度尺时,应怎样做才能较准确的测量?(如测量自己的手臂长度时)

(四)说明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要从点滴做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做好实验。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加强巡视,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

本节实验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困难不大,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勤于思考,能在理解操作规则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启迪,培养探索的精神。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 本、书本、硬币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规的物理实验课,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继而组织学生复习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提出有关实验操作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养成实验中勤于思考的习惯。

①如果作业 本的宽,上下不一样,那么作业 本的宽的含义是什么?(应是各处宽的平均值)

②上述含义的作业 本宽应如何测得?(应分别测量几处,然后求这几处的平均值)

③测量作业 本中间宽度时,怎样保证刻度尺放置不歪斜?(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

④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次测量作业 本的宽度。

⑤测量细铜丝直径时,为什么要紧密排绕?怎样才能做到紧密排绕?(要把细铜丝捋直,细铜丝不能有折)

⑥刻度尺没法靠紧被测物体的端点怎么办?(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笔尖无法靠紧。可借助于三角板靠紧)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并注意收集几组数据供讲评用。巡视或讲评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①学生测量时,刻度尺的放置是否正确;读数时视线是否对正。特别是测量课本中间宽度时,刻度尺容易出现歪斜。可要求学生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保证刻度尺垂直课本的一个边。

②记录数据不恰当的地方给予纠正。如:漏掉单位;没有估读数;不附合实际的估读;平均值的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是否与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学生实验结束,要求他们整理好仪器,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小实验”,并利用自制的卷尺完成课本习题第1、2题。

思考题:测量时若视线无法对正刻度尺时,应怎样做才能较准确的测量?(如测量自己的手臂长度时)

(四)说明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要从点滴做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做好实验。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加强巡视,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

本节实验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困难不大,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勤于思考,能在理解操作规则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启迪,培养探索的精神。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篇五

用刻度尺测长度教案示例之二

作者:刘崇灏(人教版教材)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长30—50厘米(最小刻度是1毫米。)

(三)教学过程 :

1.引入:要求学生观察p6图1-1、比较ab长还是cd长?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其长度,或用圆规卡其长说明它们是同样长的两条线段。

学生观察图1-2,比较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刻度尺测其直径,说明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小结: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在生产和生活中,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提问同学:你知道刻度尺、钟表、温度计是测量什么的仪器吗?要求回答:刻度尺测长度,钟表可以测时间,温度计可以测温度。问:你们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吗?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来测长度。

板书:三、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2.刻度尺:

(1)长度的单位:

提问: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简介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其他辅助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微米。介绍单位换算关系。

板书:1.测量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单位换算关系:(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写出。)

提问学生,要求回答:

①1千米=______分米=______厘米。

②1.5厘米=______毫米=______微米。

③1微料=______毫米=______厘米。

④25毫米=______分米=______米。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①认真观察刻度尺:

教师出示1米长的刻度尺,结合实物说明要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三看:一看刻度尺零刻度在哪里?是否清楚?教师要指明零刻度在米尺上的具体位置,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找到零刻度线位置。教师要巡示帮助学生确认零刻度。二看它的量程,教师给出量程的定义,并让学生确认教师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以及同学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1个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值。教师要拿最小刻度是厘米和毫米等刻度尺,让学生辨认最小刻度值,当众回答。同时,要求学生确认自己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教师小结、学生复述观察刻度尺注意哪三个问题。并板书: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位置、看量程、看它的最小刻度值。(“三看”)

②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刻度尺要放正不可歪斜。要求学生看书p7图1-5。知道刻度尺如何放置是正确的。教师边讲边演示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

其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点对齐。提问:如果直尺的零刻度磨损怎样测量?学生回答。参看p7图1-6,教师小结:在上述情况下,可以从其它刻度量起,但量得的长度值要减去起始边刻度尺的读数。

第三,让学生看p7图1-7。提问:读数时视线怎样才算正确?教师指出,并演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视线要垂直待测物体的长度和直尺的刻度面。

第四,如何正确读出刻度尺刻度值。(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测量长度,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示意图,配合讲解和提问。)出示此小黑板,由多个学生读出测量结果。教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分析这些结果指出:由于你手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所以你测量的结果只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要用眼睛来估计,所以这一位数字是不准确的,(这样做比不估计更准确些。)但它是有意义的。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不写单位没有意义。对学生测量结果要逐一分析,指出正确与错误和错误所在。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读出p7图1-5甲木块的长度值。并指出测量时被测物体的末端如果正对着刻度线,此时的估计值就是数字“0”,记录时不可少。所以这个木块的长度应是28.0毫米。或2.80厘米。最后提问学生,读出p7图1-6。图中这本书有多宽?(答:13.8厘米)并将如何正确读值进行总结。并写板书: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尺要放正”,“确定零刻度”,“读数视线垂直刻度尺”,“记录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教师结合学生测量结果分析。

①什么是误差:由于测量长度结果中估计值不可能是准确的,有的同学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数值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不同:教师指出说明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及进行测量的人有关。测量时误差是不可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结合小黑板测量长度图、读值讲解。)对同一长度可以多次测量,把几次测量结果相加再除以测量的次数所得到的值。即为这几次测量的平均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结合小黑板上的图例、读值、演算求取平均值。)顺便说明,求取平均值,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中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其最后一位要四舍五入。

3.总结本节重点知识:

提问: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教师从“看”、“放”、“读”、“记”几个方面总结。

4.布置家庭作业 :p8、实验:

几点要求:1)用教师发给的长30厘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注意步骤1、“每组4名同学依次用同一把尺测同一作业 本的长度。”注意两个“同一”。4名同学自己组合,报告要分别写出姓名。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项目有:实验名称、(看本节标题),目的: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器材及步骤均见课本,实验记录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以上内容要求认真书写在作业 本上。

说明:本节内容较多,故实验安排在课下以作业 形式完成。如果课上时间不很紧,也可在课上安排,这样效果更好。

长度的单位换算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些练习题,使他们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如较大单位换算成较小单位应乘以进率,而较小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时,应除以进率。对科学计数法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以后逐步加深为好。

【评析】

本教案在长度测量中关于单位问题提出了“国际单位制”,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是按教材的写法不提国际单位;二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不作介绍。因为介绍国际单位在这里是不会说清楚的。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精选5篇)

用刻度尺测长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报告单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实验教案(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baogao/diaochabaogao/1687847002217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