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社会实践 >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九篇)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九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一

(2)在基数效应和政策调整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投资增速将在25.4%左右。

(3)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台阶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持续提升,达到18.2%,但剔出价格因素之后,消费的实际增速较2009年有轻微回落。

(4)世界经济虽然提前摆脱了经济衰退,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这决定了2010年进出口增速将得到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较低,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3%,进口增长13.3%、出口增长12.2%、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

(5)在经济复苏和货币投放滞后效应的作用下,2010年全社会流动性依然充裕,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将出现双双提升的局面,但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将明显低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2010年信贷总量将收缩至7.2-7.8万亿,狭义货币供应m1增速为17.2%,m2增速为18.3%,cpi增速为2.4%,gdp平减指数为

2.9%。2010年,中国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资产价格的高涨可能成为关注的重心。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二

党建工作计划篇1

20__年,将按照市委总体部署,带领开发区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求真务实、积极作为,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理念。把党建工作作为转型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来抓,坚持一起研究、一起部署。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细化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明确党工委和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做到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调度会,确保基层党建和转型发展协调发展。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制定学习计划,把每周五下午定为党员干部集中教育学习日,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党建、安全生产等业务培训;同时想法设法加强对流动党员和老党员的管理教育,切实提高党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一线工作法,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发现和培养后备干部,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分子选

拔到重要岗位上,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硬班子、铁队伍。

(三)突出示范点建设,持续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建示范点的带动作用,重点再打造一个“两新”组织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完善非公企业阵地建设,全面提高非公企业思想重视程度和党建工作水平。同时按照“四全一特”标准,积极打造万里社区示范点;改造提升红星社区,将其着力打造成为社企联建示范点。

(四)坚持党建统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基层党建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和提高群众满意度上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整体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加快红星、李家庄子等片区改造步伐,年初李家庄子要实现开工建设。加大招引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抓好“腾笼换鸟”工作,突出抓项目、抓发展这一重点,圆满完成20__年度“四四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党建工作计划篇2

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分行将工作重心调整到抓内控、抓管理、防案件、防风险上来,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涉及管理体制、人员思想、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通过这些措施和要求,文秘部落省分行党委希望真正把我分行的发展纳入到一个规范的

轨道上来。全分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从正面讲发展的前提。我们再也经不起类似以往案件大量发生、不良资产不断增长的磨难,再那样折腾,就无可救药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今年下半年的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和安排:

一、适应新形势和股份制银行的要求,真正学会在严密的风险控制基础上谋求有效发展,绝不能重复以前粗放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体制准备,就是为了今后能真正取得长效发展。我们要学会适应、驾驭和运用这个新的体制,高度防范风险,而不是试图去突破体制。所以下半年我们要谋求有效的发展,学会在严密风险控制下走向市场。在当前宏观调控的形势下,不少大企业有一些困难,我们看准了企业,选准时机介入就有营销机会。营销上要突破旧的信贷文化,学会抓客户、抓结算、抓产品营销,学会经营客户。通过抓客户争取中间业务收入,而不是简单的信贷投放。在当前发展的概念下,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继续执行贷款核准制及规模管理,回收一块,退出一块,保证新的投放需要。关键是要判断是否优质客户,经不经得起风险体系考核。今年纯新发放贷款不良率要控制在以下。要加强贷款规模管理,确保新增贷款规模投放在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总行、省分行审批项目上。要讲究经

营策略,要有大局观,在抓住重点项目的`同时,要积极做好营销储备,抓好结算户和中间业务。

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在维护好电信、电力、交通、石油等优质存量客户的同时,重点关注教育、港口、电子等成长性行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行业的优质客户。要适时对钢铁、水泥以及房地产、汽车等过热行业贷款进行合理控制,抓住机会从一些过热行业有序退出。要加强营销拓展跨国公司和外向型企业。

三是加大力度清收和压缩存量不良贷款,逐步退出经营绩效差、规模过小、发展没有潜力的行业和客户。

四是充分认识当前企业存款工作形势的紧迫性,大力推动企业存款工作。省分行已经成立了对公企业存款工作小组,公司业务系统要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分析企业存款形势,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尽量减少过路财神,不要有水分的数字。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三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教育部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短短的三天的学习,不仅聆听到了叶航老师深入浅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同时丰富了一些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历史,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现将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

宏观经济学课程与微观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微观经济学体系比较严谨和完整,而宏观经济学观点庞杂,学派林立,争论较大。如何准确把握这些观点的分歧,向学生们呈现学派之间的差异很是关键。叶航老师主要介绍了索罗模型和哈罗德-多玛模型关于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分歧,在分歧点介绍和明晰的过程中,不仅促使自己深入思考这些模型的出发点和假设前提,而且还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比较,培养学生们求异思维。

此外,宏观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剖析现实经济运行,也是课堂教学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我们学校经济系教研室老师也很注重这一点,关注现实发生的事情,讲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出来,将书读薄,将书读活。以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为例,叶航老师以前后20xx年来对比分析了我国30年宏观调控的历史演进,坚信了宏观经济学必须有微观基础,不同的微观基础—--居民偏好和企业约束---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抓手。

关于教学课件方面,叶航老师也给了很好的启示。以介绍菲利普斯曲线为例,结合弗里德曼的铅笔商的故事,配合课件动画效果,绝妙的展示了货币主义学派的通胀现象归根结底就是货币发行的这一观点。

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体会

在课堂上,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过程中,体会到叶老师对经济运行把握的独到之处。将gdp和cpi波动曲线放在一起,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第一是gdp和cpi高度相关,还没有出现西方国家的滞涨现象,并根据gdp波动将趋于收敛而cpi波动趋于发散的现象,大胆提出了滞涨是一国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的假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证研究的命题。

其次,叶航老师还指出了“利用计算仿真方法来研究宏观经济”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并且展示了自己研究的成果,深有启发。

三、同行讨论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很荣幸结识来自不同学校的同行老师,并在课余饭后与之探讨相关问题,不仅收获了友谊,还收获了知识。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四

ok3w_ads("s005");

在a股市场,哪类基金的fans最多?你可能会说股票型、偏股型、灵活配置型、纯债型……其实,在当前国内基金市场,指数型基金也受到了很多关注,因为它们最能代表市场平均表现,并且是未来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

2009年以来指数基金的产品数量和管理规模已经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截ze2009年三季度末,2009年以来发行的指数基金达到18只之多,而在这波密集的指数基金发行潮中,沪深300指数基金又占据了半壁江山。截至本文截稿之时,建信基金旗下的首只指数型基金建信沪深300指数基金仍在募集之中,加上这只基金,2009年发行的沪深300指数基金达到9只,沪深300指数基金正在逐渐成为指数型基金中的主流产品之一。记者采访了建信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梁洪昀,他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向及沪深300指数基金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有独到的看法。

宏观经济:延续复苏

从中长期看,梁洪昀对宏观经济向好充满信心。“宏观经济自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触底以来,总体处于回升通道。2009年以来,投资数据好于市场预期,消费也保持稳定增长,外需虽与2007年顶峰时的水平相去较远,但预计在2009年四季度呈现上升态势。相信随着美国经济提前复苏以及欧洲经济企稳,我国贸易环境将有明显改善。”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此轮增速的底部也已基本探明。“企业利润同比增长有望在2009年四季度转正,并在2010年初继续延伸。与历史数据相比,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比较合理。”梁洪昀指出,前期市场所广泛担心的新增贷款额下降并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8、9月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来看,当前市场流动性存量比较充裕,经济活跃度增强的态势得以延续。总体来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监管层目前依然倾向于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明显收紧现象。在多个引擎的牵引下,中国经济将沿着快速增长的轨道前行。”

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应是多数人投资之目标

梁洪昀建议投资者把基金投资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选择。“短期影响市场的因素纷繁芜杂,选择投资时机是很难的孝情,而长期来说相对简单。影响股市长期走势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宏观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要把握大的方向,而不是追逐短期的波动收益。”

经过2007~2008年的市场起落,投资者进一步认识到了资产配置在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性。“从长期配置角度来讲,理财就是要做好资产配置。拉长投资期限,寻求相对稳定的回报,这是应对短期风险和通胀的好方法。指数基金的长处就在于其在长期资产配置中的作用,用以获取长期回报。它主要是靠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以低成本、在长时间内跑赢其他投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所谓‘发行时机’并没有那么重要。”

梁洪昀认为,能大幅跑赢市场的投资者少之又少,市场的平均收益才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目前国内的主要投资方式包括房市和股市等不同渠道。前者固然可以很好地抵御通胀、保值增值,但房产的流动性较差,存在变现的难度。而股票市场虽然流动性较好、长期收益较高,但短期波动较大,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而且,即使过去十多年的市场整体表现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抵御通胀、获取长期收益的目的,但这并不表示所有股票都能够提供类似的回报。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是选股专家,这也是指数基金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基于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可期,沪深300指数基金可以作为投资者的长期资产配置品种。”

指数基金缘何受捧

如果从指数化产品发行频率来看,2009年堪称中国基金业的被动投资年,众多基金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指数基金,特别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基金呈现密集发行热潮。

梁洪昀表示,指数基金被认可源自两个因素:业绩表现和投资者成熟化。“长期来看被动投资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即往历史显示,多数主动型基金收益率可能时高时低,但最终都将向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回归;而众多同类型的主动型基金的收益率在某个确定时段内也是以平均收益率为均值分布。中国资本市场经历近20年的发展,市场越来越有效,战胜指数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投资者逐渐接受被动投资的理念,并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为投资目的。而对于基金行业来说,无论是从全球还是境内来看,被动投资已经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性选择。”

上市公司业绩决定未来市场走势

根据目前市场一致预期,沪深300指数的总体动态pe在20倍左右,未来不排除估值继续提升的可能。“对未来半年至一年的股市走势起到关键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房地产销售、投资数据、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基调的确定以及投资者据此做出的预期调整等。基于目前的数据,四季度市场很有可能在一个区间内运行,高度和幅度将会由政策的方向、经济复苏的力度、场内资金的充裕程度和上市公司的业绩等多种因素决定。”

在这些因素中,梁洪昀认为,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是判断市场能否强势上行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速度有所放缓,震荡可能将较剧烈,等待业绩进一步提升之后,再向上拓展空间。如果业绩复苏速度大幅超越预期,预计第四季度市场行情还可能更为乐观。”

相关热词搜索:复苏沪深经济持续指数投资热点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五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流量的是(b)。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b: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c: 某一定时点上的变量 d: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np核算

(b)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受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3.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下列哪一项记入gnp

(d)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杨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 6.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a)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np的特征(a)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

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 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 8.下列哪个指标不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b)

a.国民总产值 b.国民净产值

c.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以上各项均包括 9.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c)

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股息 e.个人租金收入 10.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 以上都是 11.下列哪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d)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可支配收入 d.国民生产净值

12.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c)a.社会保险基金 b.公债利息

c.公司收入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13.已知某国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 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 500亿美元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 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b)亿美元 a500和500

b 12 500和10 500 c 2 500和2000

d 7 500和8 000 14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b)。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15.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c)a.国民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民生产总值 16.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np中(c)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7.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a)。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增加值法。

18.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np是(a)的总和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b)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20.在下列项目中,(b)不是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加薪

21.已知:工资额=10亿,消费额=9亿,利润额=3亿,投资额=2亿,出口额=3亿,进口额=2亿,所得税=2亿(a)

=12亿 b.政府预算有1亿的赤字

c.政府预算有1亿的盈余 d.储蓄额=2.5亿 22.下列哪一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d)a

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23.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售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24.两部门的均衡是(a)。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5.三部门的均衡是(b)。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6.开放经济的三部门的均衡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7.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等于10美元,个人储蓄等于4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c)美元 a 500

b 480

c 470

d 400 2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b)。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29.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c)。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30.所谓净出口是指(a)。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31.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c)。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32.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d)。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流量的是(abd)。

a: 出口量

b: 进口量

c: 储蓄量

d: 投资量

e: 某企业2001年底投资量 2.下列属于存量的是(abd)。

a: 我国2002年5月1日人口

b: 2002年的外汇储备

c: 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d: 2002年底某银行存款5万元 e: 某一定时点上的数量

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ab)

a

支出法b

收入法

c 平衡法

d 动态法

e 部门法

4.在国民收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总量,它们是(a bce)a

国内生产净值

b 国民收入

c 个人收入 d 政府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 5.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关系式是(ad)a

国内生产总值一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b 国内生产净值一间接税=国民收人 c 国民收入+间接税= 国内生产总值 d 个人收入一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十储蓄

6.在考察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时,通常把经济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成(bcd)a

一部门经济

b 两部门经济 c 三部门经济

d 四部门经济

7.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d e)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储蓄

e 出口(净出口)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总值

3.支出法

4.收入法

5.国内生产净值

6.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8.个人可支配收入 19.名义gdp

10.实际gdp

11.gdp折算指数

四、问答题

1.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3.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有哪些缺陷?

五、计算题

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十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支付的利息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56.4 1866.3 264.9

266.3 34.1 164.8 120.3 253.0 402.1 64.4 105.1

;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请计算: ① 国

66.4

347.5 1991.9 收ni=c+s+t=1991.9+64.4+66.4+1866.3+264.9+164.8+34.1+120.3+266.3+253+420.1-105.1-347.5=3267.1 ② 国民生

值;

;gnp=199.1+64.4+66.4+1866.3+264.9+164.8+34.1+120.3+266.3+253+420.1+356.4=4076.1 ③ nnp=gnp-折旧=4076.1-356.4=3719.7 ④ 个人收入;pi=ni-⑤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⑥ 个人储蓄。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 ① ② ③ ④ 国民生产净值 净出口

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⑤ 个人储蓄

3.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① 储蓄 ② 投资 ③ 政府支出

4.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 利息10亿元 租金30亿元

消费支出90亿元 利润30亿元 投资支出6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 进口额70亿元 所得税30亿元 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试求:

(1)按收入法计算gnp;(2)按支出法计算gn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5)计算净出口。

5.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

单位:十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折旧

雇员的报酬 个人消费支出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企业转移支付 统计误差

国内私人总投资 产品和劳务出口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产品和劳务进口 净利息

财产所有者收入 公司利润

① 用支出法计算gnp

② 计算国民生产净值 ③ 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31.8

287.3 1596.3 1672.8 212.3 10.5 −0.7

395.3 339.8 4.6 534.7 316.5 179.8 130.6 182.7

6.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gnp、nnp、ni、pi、dp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 净出口 储蓄

资本折旧 政府转移支付 企业间接税 政府购买 社会保险金 个人消费支出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5 25 50 120 75 200 130 500 100

80

7.设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2005年和2007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 产品 2005年产量 2005年价格(美元)2007年产量 2007年价格(美元)

a b c d e 25 50 40 30 60

1.50 7.50 6.00 5.00 2.00

50 35 70

1.60 7.00 7.00 5.50 2.50 请计算:

① 2005年和2007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② 如果以2005年为基年,则2007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

③ 计算2005—200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比2005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建议布置的作业: 1.全部的单项选择题; 2.全部的多项选择题;

3.计算题中的第1、第2、第3和第4题。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六

ok3w_ads("s005");

拿错了地图,优秀的领航员会迷失方向;看错了病症,精湛的手术会毁损健康的器官。误读了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也许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长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存在国民经济规模低估、增速高估、消费低估、投资高估等一系列问题。近三年来,只要经济增速比较快,就拿投资拭刀,那么中国真的存在严重的投资过热、消费不足吗?

国民经济是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的,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中,投资率为42%-44%之间,消费率在53%-55%之间,净出口的权重只有2%-3%。在中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美国或日本的1/20时,中国投资率真的是过高了吗?

拿2004年的数据来看,当年gdp是13.65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7万亿,同比增速为25.8%,社会零售商品消费为5.40万亿,同比增速为13.3%,其余为存货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消费等;2005年的数据显示,当年gdp是18.23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8.86万亿,同比增速为25.7%, 社会零售商品消费为6.72万亿,同比增速为12.9%;2006年头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为7.93万亿,同比增速为26.6%, 社会零售商品消费为6.89万亿,同比增速为13.6%。

在过去3年,投资增速在26%左右,而消费增速只有13%,简单地去理解这些数据,容易造成官员要么对投资热忧心忡忡,要么调控热情此起彼伏。

中国经济是个谜语,但是它很管用,要是只看统计数据的表面,每个人都可能陷入迷宫和盲动。那么,让我们停下来,用最简单的方式对投资和消费的数据进行修正,看看会得到什么结果。

就投资数据而言,仅修正一项,就是土地出让收益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公告,2004和2005年分别为5560亿和5890亿元,2006年全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保守估计应在6500亿左右。土地出让收益金不是新增国民财富,显然不应当计入投资。因此,相应地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应分别修正为:6.44万亿、8.27万亿和7.28万亿,同比投资增速则分别修正为:17.7%、17.3%和16.3%。

面对需要向下修正8个百分点左右的投资增速,还会有人说“投资热”吗?何况判断投资是否过热,不在于投资增速而在于投资的风险回报。

就消费数据而言,仅修正一项,就是城镇无房户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租房消费。简单地算两笔账:一笔是城镇无房户的住房消费,考虑到现在城镇住宅自有化率高达83%,假定余下的17%者中真正需要租房者仅一半(约4930万人),再假定其每月住房消费是进城农民工的两倍,即140元/月,那么城镇无房户每年租房消费大约为830亿;另一笔是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现在城镇中农民工不会少于2亿人,每人每月租房消费约70元,假定他们每年在城市中仅季节性就业5个月,那么进城务工人员每年租房消费大约为700亿。两笔相加,目前中国居民每年租房消费不会低于1530亿元。

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消费,因此,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前11个月,消费应分别修正为:5.87万亿、6.87万亿和7.04万亿,同比消费增速则分别修正为:15.4%、15.4%和16.1%。面对至少需要向上修正约3个百分点的消费增速,以及政府在医疗、养老方面公共服务供给的匮乏,有谁又能轻易地断言中国居民消费不足?

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即便只考虑房地产行业的兴起,也容易看出投资热、消费不足之类的陈词滥调基本过时。我不能夸口说上述修正的绝对无误,但拿着统计数据的旧地图,宏观调控就一定会炸错新目标。中国至少还需要2-3个“五年计划”的投资增长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理性面对2007年的股市

文·易宪容

2006年国内股市成绩辉煌,全年指数涨幅达130%,股指涨幅遥遥领先于国际上其他市场。不仅广大股市投资者赚得心花怒放,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由于国内股市的翻身被推上了2006年cctv经济人物的奖台,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人预期中的2007年国内股市将会山花烂漫般的更上一层楼,开启中国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新纪年。

我们无须用非理性亢奋、股市过热、股市泡沫等观念对它给出多少评论。但是当股指数2006年12月一个月上涨幅度达27%以上时;当2006年最后几个交易日少数证券营业所成交额占整个市场的绝对比重时;当工行股价疯狂上涨而市值轻易地超过汇丰时,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投资者及上市公司都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即2007年如何面对迅速攀升的中国股市?

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1200亿元以上,而这样的交易量是发生在仅有流通市值2万多亿的市场。看看香港,其流通市场达到13万多亿,但其每天交易量也只在300多亿,很少上500亿交易量的天数。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不难看出国内市场炒作程度有多高。当然,这次市场股价快速上涨尽管没有早几年那种让鸡变成凤凰,鸡毛也飞上了天的状况,上涨股票基本上是限定在他们所认为“价值重估”的股票上。但是,国内股市轮番炒作程度如何,投资者们应该早就心知肚明。

当然,无论我们如何分析,国内股市的巨大波动仍然是2007年的主要特征。从市场角度看来,2007年国内经济增长不会放缓,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仍将持续,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依然如故,股权分置改革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整个股市还是处于重新估值阶段,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牛市效应等,所以2007年股市仍然会被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外国投资银行以及财经媒体看好。

但监管者必须理性,必须保持着清醒头脑,引导国内证券市场更为健康地发展,保护投资者及真正确立投资者的信心。管理层要做的就是借股市之东风,加大加快国内股市的扩容,让更多的优质大公司进入市场,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

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国内股市企业上市十分困难而股票供给不足的局面,让更多的企业寻找到更为适合的融资渠道,并迅速改变国内金融市场单一的融资结构;另一方面,大量的新股上市也是改善目前国内股市市场结构、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根本所在。

其次,国内股市的繁荣也是解决股市深层次问题、结构性问题的大好时机,特别是股市的基础性制度。比如说,管理层制定有效制度规则,坚决打击各类型证券市场的违法乱纪活动,积极推动建立资本市场专业化司法审判制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设立制度规则让证券市场的犯罪分子很少或根本没有证券犯罪的机会,一旦有不法现象出现必然会受到严厉惩罚,罚得他倾家荡产,使得这些人不敢犯罪,也犯罪不起。

还有,必须全面清理既有的那些不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潜”规则。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证券市场还不是一个融资的市场,仍然是上市公司用来“圈钱”的地方。许多盼望上市的公司,其目的就是为了从这个市场上圈到钱,上市成功之后,融到的钱不是去从事项目投资,而是大多又流进了证券市场,在股市上兴风作浪。在股权分置之前这样的现象十分泛滥,目前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多大改善。

最后,如何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该是2007年管理层最艰巨的任务。这种保护不仅在于确立有效的保护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投资者的教育。后者又包括了投资者基本知识的普及,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等。培养起一个高质量的投资者市场,是国内证券市场健康的必要条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相关热词搜索:误读流行中国宏观经济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七

一、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

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

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

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货币投机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利而产生的持币要求。国际收支均衡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

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

bp曲线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其核心理论在于,消费不单纯取决于

现期收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

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

现象称为挤出效应。简单地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

投资降低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形:是指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财政

政策非常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

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

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

is曲线为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这里有点看不懂啊ms是什么啊?)lm曲线为0.20y=200,即y=1 000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①②得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90+0.8yd+140-5r+70=90+0.8(y-50)+140-5r+70=26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 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2、一个封闭经济中,有如下方程式:y=c+i+g(收入恒等式)c=100+0.9yd(消费函数)当投资i=300亿美元,政府购买g=160亿美元,税率t=0.2 t=0,(1)当政府收支平衡时,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多少?政府购买乘数为多少?税收乘数为多少?

根据收入均衡条件y=c+i+g和已知条件c=100+0.9 yd,yd=y-t,t=0.2y,可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c+i+g)/ [1-b(1-t`)]

=(100+300+160)/ [1-0.9×(1-0.2)]

=2 000 根据三部门经济模型中的乘数公式,政府购买乘数为:kg=1 / [1-b(1-t`)]

=1 / [1-0.9×(1-0.2)]=3.57 税收乘数为:kt=-b/[1-b(1-t`)]

=-0.9 / [1-0.9(1-0.2)]=-3.21(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多少? 根据(1)中的计算公式,当政府支出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c0+i+g`)/[1-b(1-t`)]

=(100+300+300)/ [1-0.9(1-0.2)]=2 500 也可根据政府购买乘数,求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y+kg×△g=2000+25/7×(300-160)=2 500(3)假设投资从300增加到4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多少? 根据(1)中的计算公式,当投资增加到4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c0+i‘+g)/ [1-b(1-t`)] =(100+400+600)/ [1-0.9×(1-0.2)]=2 357.1 也可根据投资乘数,求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y+ki×△i=2 000+25/7×(400-300)=2 357.1(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方程i=300+0.2y决定的,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乘数为多少?(5)假设税率t`=0.4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乘数为多少?(4)由y=c+i+g和c=100+0.9yd,yd=y-t,t=t`y,i=300+0.2y,解得:

y=(c0+g+300)/[1-b(1-t`)-0.2] =(100+160+300)/ [1-0.9(1-0.2)-0.2]=7 000 政府购买乘数为:kg=dy/dg=1/ [1-b(1-t`)-0.2] =1/ [1-0.9×(1-0.2)-0.2]=12.5 税收乘数为:kt=-c/ [1-b(1-t`)-0.2] =-0.9/ [1-0.9(1-0.2)-0.2]=-11.25(5)直接用公式,可得到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各种乘数为:

y`=(c0+i+g)/ [1-b(1-t`)] =(100+300+160)/ [1-0.9(1-0.4)]=1217.4 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乘数相等,即:ki=kg=1/ [1-b(1-t`)]=1/ [1-0.9×(1-0.4)]=2.17 税收乘数为: k`t=-b / [1-b(1-t`)]=-0.9/ [1-0.9×(1-0.4)]=-1.9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税收乘数是指税率t`=0.4时的乘数,而没有涉及t=0.2调整到t`=0.4这个变化过程。

三、问答题

1、试用图形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均衡公式 y = c + i ①;消费函数 c = a + by ②

投资函数

i = i0

③;把②③代入①并求解可得y = [1 /(1a +(1-b)y ③;把② ③代入①并求解可得:

y = [1 /(1-b)]×(a + i0)

2、根据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3、试描述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并推导bp曲线

简版答案: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是净出口等于净资本流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函数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而净资本流出函数是利率的函数。因此利率的上升会导致净资本流出减少,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则净出口也要减少,而净出口的减少就意味着国民收入必须上升。因而每一个利率水平都有与之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这样就可以得到国际收支均衡曲线。

详版答案:bp曲线的推导有两种方法:公式法和图形法

①公式法:结合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和净资本流出函数来推导。bp指国际收支差额,即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差额: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或者

bpnxf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o,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0,则称国际收支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

当国际收支平衡时,即bp=0时,有:nx=f

将净出口函数:nxqynf=σ(rw-r)代人中,有:

epf(最后一个减号改为加号)和净资本流出函数:pqyn化简为:

epf(rwr)prnepfqyrw p上式表示,当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称关系式为国际收支均衡系数,简称国际收支函数。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人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从上式可知,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②图形法:用图形转换的方法来推导。

如7-3所示,其中,(a)图为净资本流出曲线,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b)图是横纵坐标的转换线,即45°线,它表示净资本流出额与净出口额相等,两个项目的差额正好互相补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c)图为净出口曲线。在(a)图中,当利率从r1上升到r2时,净资本流出量将从f1减少到f2。假如,资本项目原来是平衡的,这时将出现顺差。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根据45°线,净出口必须从nx1减少到nx2,按照净出口曲线,国民收入要从y1增加到y2。这样,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利率和收入有两个对应点c和d,同理也可以找到其他对应点,把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便得到bp曲线。

如(d)图中的bp线所示: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个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而不在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使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具体而言,在bp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入顺差即nxf;在bp曲线下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nxf。在bp曲线上方取一点j,j与均衡点d相比较,利率相同,收入较低,而其相交的净出口较高,即有nxf,在bp曲线下方任取一点k,k与均衡点c比较,利率相同,收入较高,故相应的净出量较低,即有nxf。另外,从上述bp曲线的推导中容易看到,净出口减少使bp曲线右移,净出口增加使bp曲线左移。

4、如何理解菲利普斯曲线从长期看是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1)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2)任何一条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只是代表了短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只有在短期中,才存在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

从长期来看,并不存在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只能是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因为在长期,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而不论通货膨胀是多少。上述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即政府只有在短期内才能以极高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代价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从长期来看,这种政策只能使通货膨胀加速,而不能使失业率长久地保持在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5、什么是乘数原理?为什么按照这一原理储蓄即节俭反而成为一种罪恶?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1)乘数原理是考察和分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某因素的变动或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状态和结果。就是研究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乘数原理用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就有不同的乘数。(2)传统经济学崇尚节俭,鼓励储蓄。而现代经济学根据乘数理论认为,消费增加会使销售量增加,销售量增加会使投资增加,而投资增加又会使收入增加;相反,储蓄增加会使销售量减少,销售量减少会使投资减少,而投资减少又会使收入减少。因此,在现代经济学家看来,消费即浪费是一种“美德”,而储蓄即节俭是一种“罪恶” 传统的“美德”之所以变成了现代的“罪恶”,原因在于:

第一,对个人有益的事情对社会来说可能是愚蠢的事情。节俭即消费对个人来说是好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因为它会减少投资,从而使国民收入收缩;相反,消费即浪费,对个人来说是坏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好事,因为它会推动投资,从而使国民收入扩张

第二,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因此,节俭或较少的浪费意味着较多的投资。这时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社会来看,节俭都是美德。而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存在着资源过剩现象。因此,消费或较多浪费意味着可以刺激较多的投资,这时从个人来看节俭是美德,但从社会来看节俭却是一种罪恶(3)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会受到的限制 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对独立性 ;

三是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求。

6、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其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搭配才能减少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一般认为,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挤出效应是完全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挤出效应是不完全的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即k的大小。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的大小。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挤出效应越大(1)政策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也有不同的情况。当经济萧条时,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样能更有力地刺激经济。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的同时,又提高了利率水平。这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可以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自己和国民收入增加,即在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刺激了经济

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则可以把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因为紧缩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减少,从需求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减少,从货币量控制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又会使利率下降,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使利率下降,这就不会使利率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也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或者是把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前者是为了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尽管会引起挤出效应,但对总需求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会抑制由于货币量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后者是为了消除财政赤字,但又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这时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不一定大,但会使利率下降

7、什么是货币工资弹性和货币工资刚性?在货币工资弹性和货币工资刚性的条件下,实际就业量的决定有什么不同?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政策含义有何不同?(答案不全)

货币工资弹性:货币工资在劳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可以充分自由地上下伸缩。刚性工资理论是指工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映迟钝,不能灵敏地对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货币工资不能够充分自由的上下伸缩。)

在货币工资弹性的情况下,实际就业量就是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在货币工资弹性的条件下,实际的就业量由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即它等于均衡就业量和充分就业量)而在货币工资刚性的条件下,实际就业量不仅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还要受到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一定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水平越高,实际就业量就越低,失业率越高。

根据货币工资弹性和刚性的不同假定,总供给曲线有两种不同的形状:垂直或向右上方倾斜。政策含义:可以通过对总需求的有效管理来达到和维持价格稳定的充分就业状态: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手段把总需求曲线向右推移,从而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当经济处于高价格水平,并有进一步通货膨胀趋势时,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把总需求曲线向左推移,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8、什么是“米德冲突”?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搭配来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为什么说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原理只是一种理想?)

简版答案: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难以运用汇率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目标,只有支出变更政策可供当局使用。这样,内外均衡目标在对支出变更政策的要求上就存在着冲突的可能,这一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根据政策搭配论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于国民收入的变动一致时,对于利率的变动进而对于国际收支的变动是相反的,因而可以采用两者的搭配来使内部和外部同时均衡。然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财政政策的执行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而且其执行延迟性很高。而且国际间的投资活动不一定是由于利差,许多投机因素也在里面,这样,情况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 详版答案:(1)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2)蒙代尔指出只要适当地搭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而不用担心米德冲突的发生

可以用is-lm-bp模型来说明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原理

假定一国内部经济实现了均衡但却存在失业,同时又存在国际收支逆差。如图所示:yf代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即内部均衡所要达到的目标。初始状态为:is0、lm0、bp0,由于is0与lm0的交点位于yf直线左边,故这是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即经济中存在失业;由于is0与lm0的交点不在bp0线上,故这是国际收支失衡,又由于交点处在bp0曲线下方,故这是国际收入逆差

如果如果政府的目标是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均衡,即内外同时均衡,则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 具体说,已知bp曲线与yf相交于a点,即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同时均衡点在a点。如何达到a点呢?与is、lm曲线的交点相比,a点意味着更高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更高的收入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达到,它使is沿lm曲线右移(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以使利率稍稍提高);更高的利率可以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达到,它使lm沿is曲线左移(紧缩性货币政策同时使收入会稍稍下降)。这种政策配合的结果将使is与lm的交点不断接近a点,从而实现内外同时均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分析都是以经济水平不变为前提的。事实上,is与lm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从而价格水平的变动。在这里,由于is与lm变动的结果是交点向右上方移动,从而总需求曲线也向右移动,价格水平将会上升,价格水平上升将造成净出口减少,从而使bp曲线左移,bp曲线与yf曲线的交点将上移。假定移至b点,这时要实现内外同时均衡,政府必须采取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才能使is、lm的交点达到b点 总之,在低于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减少资本净流出,从而实现外部均衡目标,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以提高收入,从而实现内部均衡的目标

(3)“政策配合论”只是一种理想,实际情形要复杂得多。首先,在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政治因素,大量削弱开支或大大提高利率,都是难以做到的;其次,各国为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都倾向于采取膨胀性措施,而膨胀性措施往往是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次,国际资本流动并不一定是由于利差关系,投机活动会使问题复杂化。总之,在错综复杂的开放经济中,一国要长期保持内外同时均衡,是很困难的事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八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教育部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短短的三天的学习,不仅聆听到了叶航老师深入浅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同时丰富了一些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历史,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现将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

宏观经济学课程与微观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微观经济学体系比较严谨和完整,而宏观经济学观点庞杂,学派林立,争论较大。如何准确把握这些观点的分歧,向学生们呈现学派之间的差异很是关键。叶航老师主要介绍了索罗模型和哈罗德-多玛模型关于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分歧,在分歧点介绍和明晰的过程中,不仅促使自己深入思考这些模型的出发点和假设前提,而且还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比较,培养学生们求异思维。

此外,宏观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剖析现实经济运行,也是课堂教学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我们学校经济系教研室老师也很注重这一点,关注现实发生的事情,讲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出来,将书读薄,将书读活。以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为例,叶航老师以前后20xx年来对比分析了我国30年宏观调控的历史演进,坚信了宏观经济学必须有微观基础,不同的微观基础—--居民偏好和企业约束---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抓手。

关于教学课件方面,叶航老师也给了很好的启示。以介绍菲利普斯曲线为例,结合弗里德曼的铅笔商的故事,配合课件动画效果,绝妙的展示了货币主义学派的通胀现象归根结底就是货币发行的这一观点。

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体会

在课堂上,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过程中,体会到叶老师对经济运行把握的独到之处。将gdp和cpi波动曲线放在一起,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第一是gdp和cpi高度相关,还没有出现西方国家的滞涨现象,并根据gdp波动将趋于收敛而cpi波动趋于发散的现象,大胆提出了滞涨是一国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的假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证研究的命题。

其次,叶航老师还指出了“利用计算仿真方法来研究宏观经济”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并且展示了自己研究的成果,深有启发。

三、同行讨论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很荣幸结识来自不同学校的同行老师,并在课余饭后与之探讨相关问题,不仅收获了友谊,还收获了知识。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九

《宏观经济学》复习考试大纲

(红色部分不考)

《宏观经济学》考试课:3学分,有计算题;2学分,没有计算题,其余内容一致。

第九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的均衡

一、宏观经济学循环流程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二、储蓄、投资、政府预算与对外贸易 第二节 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一、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指标

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三、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两种常用的核算国民收入方法

二、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复习要求: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即投资储蓄恒等式,掌握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第十章

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二、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第三节 乘数作用

一、投资乘数

二、政府购买乘数

三、税收乘数

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五、平衡预算乘数

六、税收随收入变动条件下的乘数

七、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复习要求: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乘数的含义以及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

一、投资函数

二、产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

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函数

二、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函数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四、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二、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第四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复习要求:投资函数、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的推导、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均衡国名收入和利率是如何变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第十二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汇率和汇率制度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二节 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

一、影响出口的因素和净出口函数

二、开放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决定和开放经济乘数 第三节 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净资本流出函数

二、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bp曲线

第四节 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和失衡

一、经济的内外均衡和is-lm-bp模型

二、经济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

复习要求:汇率及其标价、汇率的决定、净出口函数、国际收支的平衡、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is-lm-bp模型、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类型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和基本类型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一、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二、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和财政政策乘数

二、货币政策的效应和货币政策乘数 第四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的必要性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

第五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国际传导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

二、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

复习要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内在稳定器、货币政策及其基本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第十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

二、总需求曲线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 第二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与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和劳动市场

二、劳动市场的均衡和总量生产函数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ad-as模型和经济波动

一、ad-as模型

二、用ad-as模型说明经济波动

复习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含义及其推导、长期和短期的总供给曲线、需求冲击、供给冲击、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第三节 失业与奥肯法则

一、失业和失业的经济影响

二、奥肯法则

第四节 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二、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用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二、收入政策

复习要求: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率、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含义与描述、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经济后果、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

三、内生增长理论

第三节 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制度创新

一、促进资本积累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政策

二、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

三、增加劳动供给的政策

四、制度创新

第四节 短期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一、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的类型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类型

三、经济周期的原因

复习要求:经济增长的含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经济周期的类型特征与原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推荐)(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baogao/shehuishijian/1685471173145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