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7篇)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7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7篇)

微信扫码分享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一

《惠崇春江晚景》(又叫《惠崇春江晓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2分)

7.这是一首题画诗。画幅中没有,而诗中出现了的.景物是什么?(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示例:(江岸边,)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颜色青翠;远处,三两枝桃花悄悄绽放,色彩鲜艳,(似乎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的到来)。

7.河豚(或正是河豚欲上时或河豚欲上时)。

8.表达了诗人对惠崇画作的欣赏]、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看画中之景时的喜悦、高兴之情)。(意思对即可)

s("content_relate");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阅读答案10-07

惠崇春江晚景09-27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07-09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09-14

改写《惠崇春江晚景》10-12

惠崇春江晚景改写04-17

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08-31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03-01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03-07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二

菊,在锡惠公园姹紫嫣红散文

在九月的时候,我们就曾经相伴前往锡惠公园观看菊展,不过那时候的菊花展规模还不是很大,于是我们相约在十一国庆过后,再来看一次菊花展。谁知诸事繁杂,一再迁延,拖延到了十一月初才成行。

刚走出停车场,我们就看到有人在卖盆菊,十元钱一盆,这个价钱让我们大大惊喜了一把。这些菊花虽然说不上姹紫嫣红,却风姿各异,与我们平时常见的品种不同。大概是由于我们到得有点晚,挑选的余地并不大,我们各挑了一盆黄中微带紫色的菊花,喜孜孜地把战利品搬到了车上,才心满意足地走进锡惠公园开始游览。

因为不知道菊展布置在哪个方位,而我们当天除了赏菊并没有其他安排,所以很闲适地挑了一条路往前走,路边的菊花虽然算不上名品,但这一丛花白胜雪,那一丛花黄似金,这边是新绿浅浅,那边是浓紫深深……盛开在绿树荫下、灌木丛旁,把秋天的锡惠公园妆点得美不胜收。

当然,仅仅看到这些菊花,对于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期望更多。于是在询问了工作人员之后,知道有两大片菊花展区,稍小的一片在正门口。由于离正门比较近,所以选择先往正门。走过九龙壁,展现在眼前的是两片菊花花圃。

野菊花小小的花朵,妆点出了各种动物的形状,有的在阳光下金蕊成影,有的则含苞未放。配合遥远的龙光塔,让人眼前一亮。

而两侧的花圃,更是栽种着花型美丽、颜色艳丽的各种名品菊花。虽然认不出菊花的品种,但不妨碍我们对这些菊花的喜欢。周围的游客,也各自忙着对焦,想要留下这些花儿的美丽瞬间。

看到了这片菊花,我才相信原来姹紫嫣红并不是春天的专有形容词,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片菊圃,那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江南的霜来得晚,虽然已经是十一月份,但还没有打过霜,所以这些菊花的叶子依然葱绿。可是枝头的花朵,却已各具形态,有的花瓣纤长,有的.花瓣却十分厚重,有的花蕊害羞地藏在花瓣中,有的则大方展露在阳光下,有的花瓣紧紧地拥在一起,有的花瓣却各自垂着臂,舒卷着优美的姿势……

有的莹莹如雪,像是最圣洁的天山雪莲;有的粉艳似霞,层层的花瓣拥着花蕊;有的轻粉如羞,仿佛少女脸颊上那朵淡淡的红云;有的花正黄背红,花瓣微微卷曲,于是便在同一朵花上呈现了两种颜色;有的绿瓣如丝,如同美女刚刚做好的卷发;有的橙红艳丽,用最慵懒的姿态迎接阳光;有的红似玫瑰,用热情的笑脸展现自己的丰姿;有的金蕊红瓣,仿佛夺走了太阳的光辉……

我沉迷在这片秋菊的海洋里,在圃边流连忘返。

是的,秋天并非只是菊花的天下,比如香气扑鼻的桂花、娇艳妩媚的芙蓉花……但是在整个秋季,再没有任何一种花,比菊花更能得到人们的垂青。

这些菊花各有特色,有的秀丽淡雅,有的鲜艳夺目,有的白衣胜雪,有的红裳妖娆,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含羞低首……万千风情,只在秋风里盛放,连早该远离的蝶儿,也被菊花的风姿吸引,又款款地栖息在菊蕊上顾盼生姿。

而走到寄畅园,则更让我们惊喜连连。这片曾经因为盆菊种类过少而惹起我们诟病的菊花展区,如今已经盛放出今秋最美的花季。

两旁的展架上,放置着各地的菊花展销名品,依然是一幅画一个盆景为主,四周则展放着各地选送过来的菊花名品。大概是这些花的品种有些名贵,因此游人与菊花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

再度后悔没有带上自拍神器,这种工具并不是自拍才能用的,把竿子伸进去一米,就可以近距离地拍摄菊花的丰姿了嘛!

中间一条则是锡惠公园的名品菊花,可以让游人近距离地观赏和接触。这些菊花经过精心培育,在金秋与游客见面,每一朵花都开得妩媚多娇,仿佛是已经积攒了一年的心事,终于得以在阳光下盛放。

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菊花总会如期盛开。大多数花但凡花型艳丽,便少了香气。而香气袭人者,又少了美丽的花型。但菊花却能将二者完美的有机统一。淡淡的清香,是菊花独有的。而艳丽多姿的花型,即使比起花中之王牡丹,也不遑稍让。

更难得的,菊花不与百花同开,也不随百花同枯。不与夏荷争艳,不与秋桂争香,不与冬梅争酷,更不与春花争宠,凌寒独自开得美丽不可方物。

秋菊从九月中下旬就能盛开,但多为中型菊。而十月到十一月盛开的秋菊,则多为大型菊,也是最受欢迎的菊类。

惠山寺门口也有一片菊花,虽然数量不多,但形状各异。再加上御碑亭前的金莲桥上,野菊扎成两条龙的形状,四周则是白菊围拥,造型十分美丽。

万卷楼旁有一条用黄色野菊扎成的长龙,十分威武。而在万卷楼内摆放的菊花,看得出也是精心培育的名品,雍容大方。

但直到走进菊花资源馆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为之窒息。这里的菊花,几乎是名品荟萃,每一盆花的花盆里都插着小小的标签,标明菊花的种类,果然是每盆菊花都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这些菊被摆放在架子上,我生平第一次恨自己长得不够高。因为有的菊花长得太高,我竟然无法一窥其全貌。努力地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虽然看得辛苦,却因为美丽的花型而觉得心生欢悦。

秋天,是菊花姹紫嫣红的季节。

s("content_relate");

【菊,在锡惠公园姹紫嫣红散文】相关文章:

菊香满心散文10-01

老舍散文菊课后作业04-09

情在何处散文10-06

那天,在雨中散文10-04

黄庭坚冬天最爱:锡夫人01-04

《咏菊》阅读答案11-05

居在水乡园林间散文10-06

余秋雨《我在等你》散文12-07

在雨巷中等你散文03-11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08-16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三

书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①惠崇:北宋大画家,建阳人。《图绘玉鉴》说他最会画鹅、鸭、鹭鸶(lù sī)等小动物。

②春江晚景:惠崇画了两幅《春江晚景》,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③蒌蒿(lóu h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茎可以食。

④芦芽:即芦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梅圣俞诗:“春洲生荻芽”,荻芽即芦芽。

⑤河豚(tún):鱼名,味鲜美,但含有毒汁。

⑥欲上:想浮上来。春江水暖,河豚鱼就抢上水出游。

这是一首题画诗。为元丰八年(1085)所作。诗是艺术,画也是艺术,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写好是不大容易的。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据诗意,惠崇这幅画是“鸭戏图”,“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令人击节称叹。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以之做烹,调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

这首诗有实有虚,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哲理古诗名句),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s("content_relate");

【书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赏析】相关文章:

题郑防画夹五首(惠崇烟雨归雁)原文、赏析10-21

赠刘景文 / 冬景原文,翻译,赏析10-16

《贺新郎·秋晓》原文及赏析10-15

古诗两首:《清明》赏析12-23

霜天晓角·旅兴原文及赏析10-2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12-10

《好事近·雨后晓寒轻》原文及赏析10-17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0-21

刘晓平油画中的思与诗的论文08-16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四

崇宁路小学直升初中

无锡市东林中学由原无锡市第十一中学、第十二中学和胜利门中学合并而成,是无锡市重点中学。无锡市东林中学兼收原来三所老校近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崇宁路小学直升初中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锡东林中学。

1、崇宁路小学

创办于1914年8月的崇宁路中心小学,原为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初级小学,作为师范生实习基地,1927年7月改名为无锡县立女子中学附属小学,抗战胜利后改为无锡县第二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新庙前小学,1965年改名为崇宁路小学,文革期间曾改名为育红小学,1981年又名为崇宁路中心小学。至今宁小已风雨兼程,艰难跋涉了近一个世纪。

穿行于无锡市城中心的景观街,漫步于闹中取静的街道一隅,一所清幽雅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新型校园展现在眼前:古木、喷泉相映成趣,浮雕、校碑庄重精巧,广场、跑道别具匠心,花园、凉亭古朴清雅,教学大楼错落有致……这一切足以令人驻足,让人流连。这里,就是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瞩目的办学业绩享誉锡城的.无锡市崇宁路中心小学。

2、东林中学

美丽的太湖之滨,坐落着富庶而又现代化的城市--无锡。城东建有闻名遐迩的东林书院。毗邻书院,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初级中学--无锡市东林中学。

东林中学高中部前身系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始建于1912年,后易名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无锡市第十一中学等。1991年被无锡市教委定为艺术特色学校。初中部前身系无锡竞志女子学堂,始建于1905年,后改名为无锡市第二女子中学、无锡市第十二中学等。1987年被无锡市教委定为外语特色学校。2000年7月两校合并,定名为无锡市东林中学。2007年7月,原无锡市胜利门中学并入。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系目前无锡市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在编教职员工287人,专任教师213人,拥有一大批高级教师、市名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新秀等。

s("content_relate");

【崇宁路小学直升初中】相关文章:

常州天宁小学有哪些03-01

直升飞机歌词07-14

游崇武作文03-29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03-01

路小学作文【热门】03-05

路小学作文【荐】03-06

成长的路初中的作文11-24

宁儿的心愿12-22

勃朗宁名言01-20

《王维宁嗜酒》翻译09-05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五

惠崇春江晚景扩写450字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终于来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幼芽;小草也钻出了地面,绿得清新又自然;嫩黄的迎春花在小路旁、河岸边迎风招展。

看!青翠的竹子挺拔地站立着,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墙壁,春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竹林外面,有几枝桃花在热热闹闹地开放着,开得那么鲜、那么艳,花香沁人心脾,让人无法挪动脚步。蜜蜂、蝴蝶们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忙着采食花蜜。

看!江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玉,水面平静的如同一面镜子。一冬没有下水的鸭子们,欢快地跳入江中嬉戏、觅食,有带着小鸭子的鸭妈妈,有成双结对的鸭夫妇,有形影不离的鸭姐妹。河面上不时荡起了层层波纹。

看!那细长叶片的蒌蒿,绿油油的铺了一地,像是一张绿色的毛绒地毯。江岸边的芦苇也生出了尖尖的、短短的嫩芽,为湿软的泥土增添了一抹绿色。江中的河豚,也正努力的沿江而上,回到它们的家乡产卵,孕育后代去了。

看到惠崇的《春江晚景》这幅画,苏轼情不自禁,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六

王昌龄的崇道隐逸思想

王昌龄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同时受时代风气濡染,心倾佛门,也显受道教及隐逸思想的影响。

唐代文化政策宽容,“三教”并用,“佛学发达,禅风大炽,而且亦是道教发展的全盛时期,而盛唐则更是其盛之又盛时期”。具有自然浪漫气质的道教与青春浪漫的盛唐精神自有相契之处,而统治者的推崇备至与盛唐道教的兴盛密切相关,如道教经典成为科举取士的考试内容,士人可以通过道举入仕。道家先于道教,道教依道家而起,二者关系若即若离,同异并存。道家隐逸思想鲜明而丰富,讲求“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主张遗世隐居,以此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养生主》),逍遥于天地之间。道教求经问药、寻仙访道为的是长生不老,道家隐逸山林、遁迹江湖为的是避世保全,二者目的不尽相同却有着内在必然联系。例如山林湖海等隐居之地多为修道成仙之所,隐居与求仙常常和谐统一,则隐士即道士,道士即隐士。而盛唐道教的兴盛和统治者对隐士的礼遇无疑促进了隐逸之风的畅行,由隐入仕成为当时士人阶层普遍追求的人生理想。本文试结合王昌龄的主要生平和诗作分析其崇道隐逸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其原因并与儒家入世思想做比较。

唐统治者崇道有其政治目的,文士们隐居多也不过是求仕的手段。王昌龄对这条由“隐”而“仕”的基本路径十分清楚,在《上李侍郎书》中即说过:“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于道义,然后谒王公大人,以希大遇。对于这条“终南捷径”王也是身体力行。

隐居生活往往少不了寻仙访道之举。王昌龄隐居嵩山时,有幸拜谒到当时著名的道士焦炼师,喜出望外,写下《谒焦炼师》一诗:“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拜受长年药,翩翩西海期。”隐幽闲净的环境渲染了出世高人的仙风道骨。末写诗人得到长生药,期盼着从此羽化登仙。

隐居学道,道经的学习必不可少,入仕以后,依旧用功不辍,可见于汜水尉任上所作的《赵十四兄见访》等。《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一诗中诗人虔诚地“稽首求丹经”,最终感动得仙人“乃出怀中方”。可惜“我”“披读了不悟”,老道士只能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末两句用王烈典,意义双关,谓在嵩山学道不成,乃有北上太行之意。

学道不成而北上太行,是为了进一步求道还是由隐转仕的`借口呢?公元722年(开元十年),王氏二十四岁,离嵩山北上太行入山西。联系《驾幸河东》一诗,此行当与唐玄宗的太原之行有关。那么王昌龄结束隐居生活,离开嵩山北上,似乎是为了功名。

诗人的谒君之行致仕未果,投笔从戎,从军不成,便转试科举。进士及第前,王昌龄在石门谷隐居近一年,重温耕读的日子,旨在应试。

《秋兴》:“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这首诗描绘的大约正是诗人隐居石门谷时耕读的情形与感受,何等清静与幽独。但躬耕、隐居皆非王昌龄的理想,故而他与邻相邀出谷谋仕。在他入仕后所作《郑县宿陶大公馆中赠冯六元二》一诗中王昌龄回忆道:“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与隐居嵩山时相比,这次隐居谋仕的功利色彩似乎更鲜明了。在诗人看来,入仕为官才是他所要走的畅通恒久之道,可见发奋进取、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是他的主导思想。

如果说早期崇道隐居更多的是走“终南捷径”不可或缺的“资本”,那么入仕后则是为自己解脱心灵束缚开的一剂良药。王昌龄两中科举,惜其一生所任不过丞、尉之类,又两窜遐荒,可谓仕途坎坷。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差距,满腔抱负无法施展。而苦闷的精神压力需要释放,受伤的灵魂需要安抚,这就导致诗人由积极“入世”而转为消极“出世”,以寻求另一片精神家园。

(一)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春,王昌龄登进士第,授为秘书省校书郎。《放歌行》作于其初授校书郎时:“望尘非吾事,入赋且淹留。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但营数斗禄,奉养母丰羞。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诗人对于终遂入仕夙愿虽心存感恩之心,但这毕竟与诗人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故诗人在末联表示了得仙药以飞升的愿望,实际上是委婉地表示了对现状的无奈与不满足。

这从他上任当年秋后所作的《郑县宿陶大公馆中赠冯六元二》一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 五年了,也试过了干谒的路子,可惜仍未遇合于君,你我担任的不过是些小官。“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诗人感叹隐居容易,然而沉沦下僚的我们高蹈遗世名迹却难显于当代。诗人不愿默默无闻地隐居,而隐居留名在他实非易事。诗的末句“屈伸备冥数”是说穷达一听于命,以道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来消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不满现状的王昌龄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又应博学宏词试,并且登第,就由校书郎改为汜水尉,却仍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官。《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大约作于汜水尉任上。诗的开头描写了南溪幽深清寂的脱俗奇异之境,进而萌生“永然沧洲意”的归隐之意。“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联想到古人沦为一尉后便隐身不出,如今踌躇满志的沈兴宗怎会被县尉这般微职带来的纷繁琐事而束缚呢?“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缑峰信所魁,济北余乃遂。”相信沈兴宗必将前往王子晋得仙处缑氏山得以隐居避世,自己也将从济北黄石公遨游,成就成仙飞升之愿。“齐物亦已会,息肩理犹未”尽管庄子的齐物之论已会意,但彼此仍未摆脱世务。接着诗人表示要冲破世俗所谓贤哲之论的牢笼,全方位地舒展身心,所谓“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并决定仲月时隐居到嵩阳寺。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小官任上琐碎俗事的厌倦,对隐居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仙人的追慕,显示出道家超迈脱俗、返朴归真的精神气质。

(三)王昌龄被贬时间在任汜水尉之后。赴岭南贬所途经衡山所作的《奉赠张荆州》表现出诗人感到险祸逼近时的不安:“鱼有心兮脱网罟”,用比喻表示希望早日逃脱困境,“王君飞鸟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二句用典故表现当时现实政治的恶劣,也劝张九龄退出政局。尽管如此,王昌龄依然保持乐观精神。《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室中寄张十一》一诗中,豁达的诗人同张十一开玩笑说:“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意为如今既近苏仙之故里,又可求岭南之丹砂,我们同病相怜之人则有办法得道成仙,解脱世网了。

(四)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遇赦北返,后被任命为江宁丞。《送韦十二兵曹》为其任江宁丞时所作。这首诗充分表现诗人或仕或隐的矛盾心理。“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而相比之下,故人身仕心隐,“迹在戎府掾,心游天台春”,视富贵如尘埃,唯自然之清风明月,白云净海“长相亲”,体现了清心寡欲、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美丽的大自然和自由无拘的生活何尝不是王昌龄所向往的,但根深蒂固的儒家入仕济世思想又时刻催促诗人忠君报国。尽管“平生驰驱分,非谓杯酒仁”,自己平生志在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并非尸位素餐之徒,无奈位卑职微,“忠贞何由伸”,抑郁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故而产生“出处两不合”的矛盾心理,于是乎“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生成归隐之念以暂时逃避现实。

(五)王昌龄天宝六年又以所谓“不护细行”的罪名贬为龙标尉。诗人贬赴龙标初抵武陵后作有《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其一写了黄炼师做法事的情景后,又写诗人欲从溪路寻访桃源,终不可得。其二有承接其一之意,桃花源中人“至今不与人通问”的原因是“尘忝何堪武陵郡”,即无法忍受武陵郡赋税徭役之扰,其中的讽刺意味不难体会。其三则写自己“从官役吏扰尘喧”,整天被繁琐的尘事所扰,便想要脱离尘网,皈依道门,寻个清静,“欲使投诚依道源”。与之前相比,诗人对现实似乎更加失望,更加抗拒,对“此岸”的失望更刺激了他对“彼岸”的向往。在武陵期间,诗人诚心求道问经。《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便是此期作品,诗云:“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诗人于龙兴观太阳宫中虚心向黄道士请教,以力求了解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质素。“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蒙蒙”,以景作结,把黄道士仙化如驾鹤归去,黄鹤已去,言余未尽,其中奥妙自须细细体悟。当王昌龄离武陵赴龙标时作《留别武陵袁丞》,再次透露出他在仕欲隐的真正原因。“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源自现实中“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的愤懑不平之气。

综上可知王昌龄向往方外,崇尚道教,入仕后的诗作也能时感其崇道归隐之心,自然与其早年习道有关,更是由其政治失意、仕途偃蹇所致。

如果说道教是满足人们对长生仙界之渴求的宗教,那么道家更多的是给人提供一种生存哲学与思维方式,具有一种理性精神,而这也是王昌龄崇道的重要原因。王昌龄对道家经典特别是对同为儒道二家奉作经典的《周易》的学习使他对于人事自然的体认有了更高的境界,明白了其中盈亏屈伸、否泰穷达自有其道,即某种规律性,得以一定程度上化解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冲突,求得安身立命之道。王昌龄的理性精神和旷达乐观的情怀,使他面对坎坷的仕宦生涯多了一份从容不迫,少了几多悲戚哀怨,得以履险若夷,处变不惊。

王昌龄受时代思想风气的濡染,心倾佛门, 也显受道教及隐逸思想的影响,与道士、隐者多有来往,且时常不忘研读道经,陶醉于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对清静虚明之境与身心自由的追求。尽管如此,生活在大唐盛世开元天宝年间的王昌龄,面对较为开明的政策和宽广的出路,他和其他人一样渴望建功立业,乐观进取、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其世界观中占主导地位。王昌龄入仕前隐居学道除了享受自由虚静,也不免是“身隐心仕”。入仕后时有崇道归隐之念或可归纳为“身仕心隐”,而究其根源,就会发现其实为“身心俱仕”,便难怪诗人一生沉沦下僚,却终生未尝请辞归隐,每每失望又满怀希望,暂时的“心隐”还是敌不过根深蒂固的“心仕”,只因为对儒家入世的执着,这或许是传统儒士的可悲处与可敬处。

s("content_relate");

【王昌龄的崇道隐逸思想】相关文章:

佛教对韦应物隐逸思想的影响05-28

感悟陶渊明的隐逸生活03-27

从军行王昌龄思想感情02-26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简介06-26

王昌龄的名言07-06

王昌龄的生平06-26

对王昌龄《出塞》的解读及王昌龄生平介绍03-28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08-16

王昌龄研究06-26

王昌龄的名言名句12-28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七

《正月崇让宅》唐诗赏析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这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崇让宅是诗人的岳父、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诗人的妻子卒于大中五年(851)夏秋间。此诗作于大中十一年正月在洛阳时。

昔日回到崇让宅,见到可爱的妻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欢乐。这次归来,却是触目生悲。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长满青苔,说明久已无人居住,成了废宅;因为寂无一人,回廊楼阁非常冷落,显得特别深迥;妻子已逝,无人与语,诗人只好在这里独自徘徊。夜幕降临,月忽生晕,不但月光蒙上一层阴影,似有无限哀愁,而且月晕则多风,天气也要变得更加寒冷;露寒见冷,春花也不绽开。诗的开头两联,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写其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风露花月,不堪愁对”(清屈复《李义山诗笺注》)。这四句,用环境的凄凉,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凄凉。何焯说:“三四覆装,月晕多风比妻身亡,下句则曾未得富贵开眉也。”(《李义山诗集辑评》)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隐喻过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说妻子临死之前,诗人已看出不祥的预兆;下句谓王氏婚后,诗人一直穷愁潦倒,生计艰辛,从未使妻子眉目舒展过一日,于内疚中含着深厚的伤悼之情。

上面四句写室外,以下进入室内。

“帘旌”为帘端之帛,以其形状似旌(旗),故称,这里即指帘子。“展转”、“惊猜”,都是诗人的'活动。“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语,指翻来复去,不能入睡。“窗网”是张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丝织的网。“惊猜”句非常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了到室中来了。“小”字形容心中微微一怔,措词极有分寸。一“惊”、一“猜”,连下两个动词,体物精细入微。这两句以动写静,因为如果在风雨喧嚣的不宁静的夜里,是不会觉察出“蝙拂帘旌”、“鼠翻窗网”这样微细的声响的。而夜愈是寂静,愈是使人感到寂寞孤独,愈是加深加重对亡妻的忆念,因而才“展转”、“惊猜”,终夜不能成眠。

最后两句,写得更加沉痛。因为“惊猜”妻子来了,所以立刻翻身起来。然而却又没有见到妻子。此时诗人神智已经恍惚,还仿佛听见她唱起《起夜来》的哀歌。“背灯”,状诗人向室内四处寻找;“馀香”是亡妻所遗之香气;闻着馀香,仿佛妻子犹在,故与之语。《起夜来》是乐府曲调名,《乐府解题》说:“《起夜来》,其辞意犹念畴昔思君之来也。”是妻了思念丈夫之辞。此诗不说自己忆念妻子,却说亡妻思念自己,这样从对方来说,其言更加沉痛,更见出自己的忆念之深沉,思情之惨苦。这两句一字一泪,一字一血,读之令人酸鼻。

s("content_relate");

【《正月崇让宅》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李商隐唐诗鉴赏11-05

唐诗:长沙过贾谊宅12-04

唐诗诗词鉴赏-《长沙过贾谊宅》01-04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08-16

古诗《惠崇》原文翻译及赏析02-20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赏析10-19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09-02

赠别唐诗赏析06-30

风雨唐诗赏析12-21

《天涯》唐诗赏析12-2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惠崇《春江晚景》如何写(7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jihua/fanwen/1685475761146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