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企业工作计划 > 关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推荐)(二篇)

关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推荐)(二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关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推荐)(二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推荐)一

编者按:美国作家狄斯尼的《勇气》是一部精彩的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原译文1800余字;90年代初,被某编辑压缩至1200余字,并换了个标题“第二次冒险”,发表于《解放日报》;沪上语文教材的编者将该文删至800余字编入教材,其词句亦多有修凿;而后人教版《作业本》的编者又将其删减为600余字,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层层删改,几多修凿,同一个故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请阅读下面两个版本的故事,相互对照,你能发现不同版本的奥秘吗?

(1)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2)“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安道特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3)“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4)“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5)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6)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甲)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7)这间棚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8)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甲)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9)但伞兵没有绝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10)女主人很快地出来了。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11)“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12)“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13)德国冲锋队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搜查。

(选自人教版八上语文《作业本》)

(1) 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一○一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2)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二十四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3)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石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情况而学的。

(4)听到敲门声,一位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5)“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6)“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7)“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8)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栋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9)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乙)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10)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11)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12)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13)(乙)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14)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位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15)“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16)“哦,当然啦。快!”

(17)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18)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19)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20)“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21)“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22)“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读懂故事】

6.阅读《第二次冒险》结尾,既然“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2分)

7.结尾是打开一部小说的钥匙。阅读《勇气》结尾,将军为什么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3分)

【精读细节】

8.比较下列各句的在两个版本中的语言运用,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6分)

(1)(甲)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第二次冒险》)

(乙)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勇气》)

(2)(甲)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二次冒险》)

(乙)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勇气》)

【比读技法】

9.不论《第二次冒险》,还是《勇气》,对法国女人的描写都只有寥寥数语,却仍难掩她打动人心的光辉形象。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这种简而有力的描写笔法。(4分)

10.标题也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而这部小说在流传过程中换了把“钥匙”。比较“第二次冒险”和“勇气”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标题更能帮助你理解小说?为什么?(4分)

s("content_relate");

【《从第二次冒险》《勇气》比较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第二次冒险》阅读题及答案12-04

王勃《山中》王维《山中》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11-18

《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11-05

苏轼《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及答案11-05

《出师表》与《观沧海》比较阅读及答案11-08

《出师表》《庄子·惠子相梁》比较阅读及答案12-18

《记承天寺夜游》和《西湖游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11-10

《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11-11

阅读理解及答案08-17

等阅读及答案02-04

关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推荐)二

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史林判断(1-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b.唐朝c.宋朝d.明朝

2.1949年某天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个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这样写到:“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种族群体的政府。”你知道所报道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中国被侵略、被压迫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63年前,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从歌词中你了解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干预朝鲜内战b.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c.保家卫国d.因为朝鲜是中国的友邻

5.1956年1月2日,上海50万人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这一宣告表明上海完成了()

a.“ 一五”计划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土地改革d.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第一个五年计划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 9.2006年,时任我们广西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m”型战略,即形成一个类似“m”型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轴两翼大格局。可你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民主政治是全人类不懈的追求。在我国民主建设成就中,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爱国统一战线政策

11.在 “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主权归属b.经济制度c.社会制度d.社会生活

12.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下列是记录了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图片,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②周恩来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以五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③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第一次④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13、改革开放后,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的一条新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人民公社c、发展乡镇企业 d、包产到户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贸易,吸引外资b、广交朋友,发展旅游

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他对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位是()

a.王进喜b.焦裕禄c.向秀丽d.雷锋

16、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17、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①③④②

18、目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平等互利的原则

c.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d.求同存异的原则

19、学完中国现代史后,小华同学得出这样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叙述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有()

①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②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小康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在中美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2、下列外交活动中,最能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外交活动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d、中美建交

23、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24、人民解放军部队进驻香港、澳门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

25、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一国两制b、和平谈判c、对等协商d、一个中国

二、史林释义

2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10分)

(1)、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3分)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以确保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近年来拉萨极少数人企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你怎样看待这些人的行为?(2分)

坚决反对。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藏独分子应立即放弃分裂活动,共同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同其他各族和谐共处。

(4)、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出台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请你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标语言之有理即可。

27、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据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何突出特点?(4分)

特点: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在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为发展经济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2分)

(3)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4分)

外交:组织抗美援朝,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4)上述措施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

核心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举行两党和平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3分)

目的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一国两制”构想产生了哪些实际效果。(6分)

(3)“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什么原则?(3分)

原则:独立自主的原则。

三、史林探究(1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报纸报道“早稻产量36900斤”。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侵害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4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主要因素:党的正确政策和科技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4分)经验教训: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你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推荐)(二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jihua/qiye/1685415635144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