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一

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位于西峰区温泉乡的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庆阳有璀璨的古代遗珍瑰宝。世界瞩目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均发掘于境内马莲河流域。标志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华池县赵家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历代古建筑、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点有近千处之多。战国秦长城横跨镇原、环县、华池三县。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岭穿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庆阳历代名人辈出,各领风骚。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学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空同集》,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先贤们留给后世的不朽的精神遗产。

庆阳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1920_年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陕甘边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丢失过的一块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组成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提供了落脚点。这片热土,养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原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专员马锡五、华池县长李培福皆为时代楷模。毛泽东曾分别为他们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面向群众”。现存的“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是国家、省、市分别确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惟一的新剧种。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目前,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_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共同组织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我市从170多座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还命名庆阳市贺梅英等48名民间艺人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庆阳市马秀珍等63名民间艺人为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命名170人为庆阳市工艺美术大师。

庆阳有着丰富的资源。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资源富集。庆阳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10℃,年日照2250小时-2600小时,无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庆阳是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主产区,石油资源储量28.47亿吨,20_年原油产量为186万吨;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级地质储量4亿多吨,开发前景广阔。庆阳煤炭藏覆盖全市,全省1428亿吨预测储量中,庆阳占1342亿吨,是全省预测储量的94%。千米以浅资源量达84亿吨,具备亿万吨级大煤田建设条件。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小米、燕麦、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庆阳是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地处全国苹果生产最佳纬度区。已被农业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红富士苹果、曹杏、黄柑桃、九龙、金枣和早胜牛、环县滩羊、陇东黑山羊、羊毛绒等大宗优质农牧产品享誉国内外。庆阳还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确定的全国特产白瓜籽、黄花菜示范基地。庆阳还是中医药之乡,产有甘草、黄芪、麻黄、穿地龙、柴胡等300多种中草药。庆阳工业以石化、食品、建材、医药为主,骨干企业有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庆阳石化分公司、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彭阳春酒业有限公司、九连山水泥厂、西峰制药厂等。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二

甘肃省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甘肃省制定的《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在今日结束的中共甘肃省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讨论通过。

这一《纲要》是经过半年的调研、起草、征求党内外有关方面、有关人士的意见,提

交会议讨论的。《纲要》旨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在甘肃这个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纲要》提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要实现总体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双重目标以及分两步走的指导思想——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今后二十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树立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求真务实,坚持追赶与跨越并重,前十年突出重点打基础,后十年全面推进快发展。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向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活殷实、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纲要》具体提出,第一步,从2001年到2010年。目标是:超越总体小康水平,奠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集中力量抓重点,全力以赴打基础。经济增长速度力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达到9%以上。到2005年超额完成第十个五年计划;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30亿元(2000年价格,下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1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达到256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19.7:44.7:35.6调整为13:48:39,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达到34%以上。完成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的过渡,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步,从2011年到2020年。目标是: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力争达到10%左右,在201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4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新型工业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还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形成“一肩挑两头、一带促两翼”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甘肃,我是你们本次甘肃之行的导游员李欢,现在就由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许多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时刻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显现,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画洞窟,所以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的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莫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有记载,唐代沙洲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敦煌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1年我过国务院确定气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的人类瑰宝。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弟16号洞窟通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南都僧统共讧的“影窟”,有碑文记载这一事实。说到藏经洞大家就会想到王道士。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但也是由于他的无知导致了藏经洞大部分文物损坏、丢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使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树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盗走约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是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索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是,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是他们不是考虑如何的保护它,而是千方百计的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真所谓是“敦煌千古事,苦乐谁人知!”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被密封的呢?

一说是11世纪初,西夏侵入敦煌是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切的神经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话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参观了藏经洞,了解了它的掠夺史,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壁画艺术。通过壁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过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活动、风俗习惯、衣冠服饰、音乐舞蹈等。它不仅是一部生动的敦煌画史,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画的佛经故事中,也有许多动人的画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颂正义谴责邪恶的。壁画以连环画的方式生动的表达了这一故事。

谈到壁画艺术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无法比拟的。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艺术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

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四种。首先是来自西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

欣赏了美丽而神奇的壁画艺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善业泥菩萨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僧统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浮斗顶窟式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此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盘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化、吸收使它成为了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历经千余年来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呢?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死自然条件,莫高窟地处内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气候给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次,古代人开凿洞窟是为了供奉神、佛和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祖先开凿,子孙继承,加之又有僧侣维持香火不断,后代又予以维修、重绘;再次莫高窟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灾难性的战争等重大破坏。所以能较好的保存下来。

短暂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谢谢大家的观赏。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四

甘肃介绍词怎么写

中国历史上甘肃名人以将居多,主要集中在两汉和三国。欢迎阅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xx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 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 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 如钵、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20xx年,最晚距今4820xx年,有3020xx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20xx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西千佛洞开凿在敦煌市西南35公里处的党河河岸崖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石窟的结构、彩塑、壁画艺术风格等与莫高窟体系相近。因而也成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敦煌市西南行至阳关途中,道左不远处即为党河,河床北岸为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南岸是透迄蛇曲的沙山,西千佛洞就位于沙山尽头的河床北岸陡崖上。这里的陡崖深壑上有浓荫蔽天,崖下滩地红柳丛生,古木参天,涓涓小溪流过,环境清幽。西千佛洞开窟年代无从稽考。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

西千佛洞现存石窟16个(窟、龛22个),其中1-3窟为唐窟,4-8窟为魏窟,16窟为晚唐窟,这9个洞窟保存较好,其它多有坍塌,壁画也剥蚀不清,时代难以确认。一般认为洞窟属北魏至宋代所凿。保存较好的9个石窟中,中央大多有中心座,座四周凿龛,内塑佛像,四壁多绘贤劫千佛、佛跌坐说法图、佛涅槃像。中心座和四壁的佛像下,绘金刚、力士像。北魏一石窟内南壁西段绘(睐子经)故事,东段绘(劳度叉斗圣变)故事,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没有的佛本生故事,可填补其空白,有独特价值。其余窟龛的四壁和藻井则很少绘佛本生故事。

西千佛洞与莫高窟经历了类似的盛衰历程,受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艺术宝库损失惨重。近年来,人民政府全面加固、修缮了洞窟,使面临崩塌的崖体和洞窟恢复了整体性和稳定性,崖体回廊保证了游人的安全。今天,西千佛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10个洞窟开放,成为游人在敦煌至阳关旅游线上重要的参观内容。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在“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唐代名灵岩寺),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了。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

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

炳灵寺石窟约开凿于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前期),正式兴建于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等朝。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良好,人为破坏又少,所以至今炳灵寺石窟保存得仍比较完整。现在,共留存下窟龛183个,造像776躯,壁画900多平方米,墨书和石刻造像题记6则。

十六国的西秦时期,由于当地的鲜卑族统治者笃信佛教,致使开窟造像活动十分活跃。这即是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潮,并一直延至北朝的北魏时期。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是第169窟,其余第172窟和第1龛,第126、128、132窟,第2、124、125龛和第16窟等几组也比较有名。尽管此时期造像雕凿的是作为“胡神”的佛和菩萨,但除去姿态、手印、衣着等固有式样外,大多摒弃了作为艺术原形的犍陀罗佛像的特征,融入了工匠自己本土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注入了自身和中国信众的情感和理想内容。尤其明显的是,在塑像及壁画人物的近旁都有粉底墨书的名榜。这显然是对汉代以来传统形式的继承。石窟中的造像,神情生动,姿态优美,衣着线条流畅,整体技巧显得纯熟精妙,手法洗练细腻。

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即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二个主要时期。期间比较著名的有第46号龛、第50号龛和第51号龛等。唐代窟龛中的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和二天王。这时期炳灵寺石窟造像的特点与唐代石窟造像的整体风格相仿佛,都是强调健康丰腴的美,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面型较长,动态夸张,起伏处棱角分明,刀法也更显粗犷有力。

此后,在元、明两代,炳灵寺石窟也还有修妆,但石窟开凿已趋于没落了。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窟开凿史上比较早期的作品,尽管历经千年,至今仍富有艺术生命力,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件珍品。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五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张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开拓未来,创造明天。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六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开拓未来,创造明天。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七

关于甘肃导游词

甘肃导游词怎么写?小编分享一些关于甘肃导游词的范文给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玉门关是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阳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车沿着215国道向西行驶,翻超阿尔金山,就可以到达青海省的柴达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萨。今天前往玉门关景区,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提起玉门关首先要讲到张骞出使西域的一段历史,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公元前120xx年-120xx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玉门关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7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开西、北两门。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扩展阅读:

导游词注意事项:

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和蔼,亲切,自然轻松。

4易出现的问题1. 缺乏鲜明主题和观点

2. 内容太单薄。

3. 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 导游词不是散文,书面语太重介绍,口语化注意不够;

5. 应该有自我介绍以及导游惯用语,同时要注意与游客进行交流,尽量有互动节目。

6. 没有处理好“景”与“事”的关系,讲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离景点内容。

公园前120xx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与匈奴打了一场著名的河西之战,大获全胜,武帝从长安赐御酒一坛犒劳征霍去病将军,霍将军认为功劳属于全军将士,于是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取而共饮,所以 “ 酒泉 ” 的美名便传承至今。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它是汉王朝凿空西域、开疆扩土的历史见证。享有塞上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是酒泉地方文化的核心和载体。

西汉酒泉胜迹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东 1.9 公里 处,占地面积 27 万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 5 万平方米 。是一座源于西汉史实、表现大汉雄风、融合江南灵秀的古典园林。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xx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如今,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

矗立在面前的仿汉阙式门楼建筑,是酒泉公园的南门,也是公园的正门。主体由子、母阙构成,风格古朴自然,气势恢宏雄壮。中堂上悬挂的两块牌匾,揭示了酒泉公园的独特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其中,"瀚海明珠"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道兴所题,"泉湖胜景"是曹无所题。匾额的上方镶嵌着一幅牛头浮雕,是采用祁连山深处特有的花岗岩石精雕而成的。相传明末清初时,酒泉城中经常洪水泛滥,据说有妖魔鬼怪在作祟,人们就在钟鼓楼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建了一座寺庙来镇邪。因为两座寺庙与钟鼓楼形成一个牛头的形状,所以人们又把酒泉城叫做"卧牛城"。

扩展阅读:

导游词结构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或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万里长城——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嘉峪关长城由西长城、东长城和北长城三部分组成,全长约 60公里。长城内外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嘉峪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眷属的生活场面。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自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墩台北距关城7.5公里,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 米高的悬崖边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依托古墩台兴建的文物景区,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景区包括讨赖河墩、地下谷、观景平台、滑索、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功能区。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悬壁长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

古代岩画石关峡是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是中国古代丝绸古道兴亡更替的见证。石关峡内的黑山岩画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摩崖浅石刻画,其时代为战国,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时代最早、距离城市最近的岩画,是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嘉峪关的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关市14公里处的黑山之中,共有岩画150余幅。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动物、狩猎、舞蹈、操练、庙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画对于研究西北地区远古社会的民族、宗教、生态、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西部地区岩画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20xx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墓是 “果园——新城魏晋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这里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古墓葬出土的 660余幅彩绘砖壁画,真实描绘了中国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状况,其内容包括牧畜、农耕、兵屯、狩猎、营垒、出行、驿传、宴乐、舞蹈等。这些砖壁画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实物资料。绘画笔法简练,画技高超,其绘画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甘肃学籍管理系统怎么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jihua/xuexiao/1685470845145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