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八篇)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八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园》这一篇文章,文章把百草园的菜畦,石井栏,皂菜树……描写的十分逼真,我读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长妈妈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使鲁迅十分害怕,夏夜乘凉也不敢往墙上看。作者还描写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但一下雪就有趣了。玩拍雪人的游戏,捕鸟。捕鸟可得要技术,要等到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个短棒支起竹筛,撒些谷子,系上一条长绳,鸟下来啄食一拉绳子就把鸟罩住了。

文章的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却刻画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如长妈妈的淳朴善良。辛亥革命失败后范爱农的苦闷和放浪等,作者常插入与内容相关的典故传说,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这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上运用。

读过《朝花夕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呀。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二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透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刻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好无聊哦

正式上课以前,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长,也能够说很短。在某种状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这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齐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情绪,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能够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明白十分到位,因此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迟到了,这天必须要珍惜时刻,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能踢个几毽子,能写几个字,能算几道口算,能读多少字的文章等。

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能够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能够行驶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能够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此刻,你们觉得时刻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刻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名言,送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刻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三

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想要开展顺利,需要教师们及时地制定好相关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关于人教七下语文教学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人教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中心,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寻求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深入课堂,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2)、七(4)班语文教学。七二班有学生52人,七四班有学生54人。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能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能顺利进行。

5、七(2)班的学生学习的活跃性稍高,敢于大胆展示自己,七(4)班的学生整体情况略好一些,女生学习的踏实、稳定远高于男生,较能起到一定的带领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写作水平低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语文学习惯不是很好,如能坚持写日记的同学、能搞好课外摘抄的同学不是很多。

3、学习探究的趣味并不能持久,有些浮躁,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踏实去做。

4、这两个班的学生爱读书但却不会读,这一点需要去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教材有所变动,设立了成长、爱国、名人、道德修养、科幻探险、动物与人六个单元主题,不仅对课文的篇目进行了小幅度的调整,同时将作文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独立出来,有了明确的要求。改变的篇目大多为原人教版语文科目,只是调整了存在顺序与位置,少部分科目为新添内容,阅读部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整合,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综合性学习由原先的六个更改为三个,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本册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仍以叙事、抒情类训练为主。放置于单元后,注重写作基础的培养,学生易于写出。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阅读要求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好人生路,学会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境况。理解叙事线索,继续深入了解掌握复杂的记叙文(多种角度的叙述、多种手法的运用、叙述中穿插议论、抒情等)。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阅读要求了解学校、家乡、祖国的历史,培养爱家乡、爱自然、爱普通人的情感。了解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阅读要求学习名人身上体现的精神,把握人物特点,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选择片断、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和以人物发展成长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的纵式结构。共同的是要写出个性。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阅读要求了解什么是文化,了解中外主要的几种文化艺术样式,增强文化艺术素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阅读要求激发学生科学探险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快速阅读提取主要信息,对内容、表达有所思考。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阅读要求热爱自然、珍惜动物,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比较阅读,了解阅读方法,感受文章的细腻与生动。

这套教材的主要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教科书体系,关注情感与个性,关注自然与社会。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

4、教材选的课文体裁、风格多样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掌握语文七年级下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掌握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继续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阅读习惯,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正确思维和运用语文工具的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联系生活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与学生沟通,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五、教学措施:

1、在新学期里,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本期内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联系学校和家庭生活,沟通平行学科;我们将注意留足空间,增加弹性,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

4、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在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精神情操;阅读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增加文化内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5、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课外阅读上,增强图书角的作用,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6、本学期习作教学的着眼点仍然要放在“抓好起步,打牢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懂得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对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重视读和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感于表达,乐于表达。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他们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7、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精确班班通的使用,优化课程资源,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8、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并且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在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促进教学的不断进步。

七、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见教导处安排。

人教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上学期接触发现这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学生智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有: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因此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要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名人、祖国、小人物、美德、景物、探险六个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3、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4、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更多的运用多种语文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5、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6、强化写字教学,加强写字训练,让写字课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布置作业,把练字与语文字词积累联系起来。

7、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本期将精心设计单元测试卷,安排教师精心制卷,按中考卷形式,设置答题卷,并按时批改,以检测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开学第一课(1)邓稼先(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第二周 孙权劝学

第三周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四周 黄河颂(3)最后一课(4)

第五周 土地的誓言(2)木兰诗(3)

第六周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第七周阿长与《山海经》(3)老王(2)台阶(1)

第八周卖油翁(2)写作:抓住细节

第九周期中复习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评讲试卷(2)课外古诗词诵读(3)

第十二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驿路梨花(2)最苦与最乐(1)

第十三周短文两篇:陋室铭(2)爱莲说(2)综合性学习:敬老(1)

第十四周紫藤萝瀑布(2)一棵小桃树(1)外国诗两首(3)

第十五周古代诗歌五首(5)

第十六周伟大的悲剧(2)太空一日(2)带上她的眼睛(1)

第十七周河中石兽(2)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第十八周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2)课外古诗词诵读(3)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四

ok3w_ads("s005");

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内容:3年级上册第8单元。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统计初步知识在低年段已经涉及,但“可能性”的内容对3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对不确定事件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通过猜测——实验——推理过程感悟不确定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在统计得出的实验数据基础上验证这些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将统计的知识与可能性的教学紧密结合是本单元的一个亮点。实验中,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分析:

3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通过亲身体会领悟,将不确定事件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我执教的学生身处农村,。他们接触的信息少,眼界不够开阔。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在摸棋子的游戏中,初步体验身边一些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口头表达、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等能力,尝试进行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对一些可能性事件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与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以及我所执教的学生的特点,具体制订了以上的目标。】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黑、白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主题情境是“抽签表演节目)

师: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法选择场地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教材呈现的主题情境是“抽签表演节目”, 这样教材的主题情境学生就感觉到了。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活动一:通过摸棋子(6白),体验“一定”“不可能”。

出示盒子,告知学生里面装的是棋子,让学生摸棋子,并记录。(指学生读活动要求。)

汇报小组内统计出的数据,提问为什么摸出的都是白色的,为什么没有黑色的,为什么没有绿色的。请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学生猜到盒子里都是白棋子。最后把盒子中棋子颜色进行公示,表扬和肯定学生通过记录结果进行的大胆猜测。

(板书:一定不可能)

【设计意图:教材中例1是直接呈现了盒子里棋子的颜色,改变了呈现方式,在学生摸棋子前,没有预先告知棋子的颜色。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初步体验一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活动二:通过摸棋子(3黑3白),体验“可能”。

继续活动,取出活动一中的棋子,重新向里面放入3个黑色棋子3个白色棋子。小组合作完成,按照要求,组内同学一起猜测,轮流摸棋子,摸完棋子的同学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摸到这种颜色棋子的原因。教师巡视、参与各组操作,适时规范学生的描述语言。当组内成员都摸过棋子后,选取一组作汇报。

问题:任意摸一次会摸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会摸出白(黑)颜色的棋子,能否摸出绿颜色的棋子,为什么?

在这里可能会有小概率事件产生,即:摸了6次,都是同一种颜色,这时教师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进行多次实验。渗透虽然概率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但是实验的结果不等于就是概率。

(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也知道了盒子中的棋子颜色决定了摸出的颜色。这里采取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描述事物的语言,进一步巩固“不可能”。】

三、层次练习,拓展提升

基础部分:

我会选择:请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并说一说你选择的依据。

地球每天( )都在转动。

10岁的小华,从出生到现在( )没吃过一点东西。

本地区3天后()会下雨。

太阳()从西边升起。

吃饭的时候,人()用左手使筷子。

人( )会长生不老。

【设计意图:此处练习是教材中的例二,由于前面两次活动学生已经体验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将例2调整为基础练习。通过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例,加深对上面知识的理解。这里我替换了“每天都有人出生”,我执教的学生没办法作相应的调查。】

迅速裁断:利用本节课已学的知识判断对错。

公鸡不可能会下蛋。( )

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一定会赢。

( )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睡觉。( )

鱼不可能在天上飞。

( )

沙果树上长葡萄。

( )

【设计意图:列举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以基础性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新知,适合于全体学生。尤其是,通过本题让学生明白可能性事件的结果跟人的主观愿望无关。】

理论提升部分: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你身边的例子,并告诉同学们你判断的依据。

【设计意图:教学中,为学生预留的时间不足,再授课时让学生充分地说,一方面鼓励学生完整地叙述,一方面纠正因为主观意愿而产生的“可能性”。在充分的练习中,将身边感性的不确定事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一步巩固新知。】

发散提高部分:

按要求涂颜色。(要想任意摸出的球符合要求,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

选取典型作展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余的同学之间相互说涂色根据,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再利用本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中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巧助唐僧。

话说唐僧师徒4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非常高兴。在庆功宴上,唐僧对徒弟们说:“这漫长的取经路上,3位徒弟保护师父都很有功,为师准备了人参果、蟠桃和西瓜来奖赏你们。”这时,孙悟空说:“我最喜欢吃蟠桃了,我要在我的袋子里任意拿一颗,都能拿到蟠桃。”沙和尚说:“我最不喜欢吃人参果了,其他的无所谓。”猪八戒说:“我最喜欢吃了,要求不高,只要能吃到西瓜就行了。”唐僧听到这里犯难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小朋友们,你能帮帮唐僧分一分这些奖品吗?怎么才能使他的徒弟们都满意呢?

选取个别小组作汇报,说设计思路,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须要把具体事例抽象出来,再作处理。本练习采取小组合作完成,在组内研究时,达到学生互助,锻炼学生相互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可能”事件的不同设计方案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大小”埋下伏笔。】

四、自我评价,总结全课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谈谈自己的收获,也可以评价自己在本堂课上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只要认真留心,就会有新的发现。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预习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有助于学生扫清学习障碍,缩短学习新知的心理距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预习,把学生自己能看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少讲,甚至不讲,从而腾出时间集中精力功克重难点,使学生把重难点吃得更透。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给学生预留前置性作业,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和不解带到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学生预习后,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从容、顺利地解决,增加了表现的机会;一些疑问、困惑等问题,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重点攻关,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尝试和探究的空间。

教材分析: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的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简单计算的理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的简单计算》,即课本99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意图:我们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近一年的预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预习意识和能力,他们在预习中能够比较准确的抓住学习的重点,并通过看书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给学生预留了前置性作业,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和不解带到课堂上来。课上教师组织学生们集中精力深入探讨他们困惑的问题,进而学生也会对自己困惑的问题加倍关注。

教学设计(红色字为第三次备课)

一、汇报预习,引入新知。

同学们,课前大家对《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行了预习,大家预习的怎么样啊,那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情况吧。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课上先让学生对课前的前置性作业进行回顾,把预习中学会的知识和遇到的疑问、不解先带到小组内交流,有的疑问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不带到全班交流,解决不了的再放到课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合作探究,深度思维

(一)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1、学生汇报预习收获:(预设)

师:谁来给大家订正一下你们的预习作业啊?

(订正预习题的答案。)

师:你们做对了吗?通过预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1:通过预习,我学会了怎样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生2:通过预习,我知道了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所以就是3/8。所以2/8+1/8=3/8。

生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

2、学生提出疑问。

师: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1:为什么5分之2加5分之2等于5分之4呢?

生2:分子可以相加,为什么分母不能相加呢?

……

【设计意图】1、教师课前要先浏览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整理收集学生预习中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不认为的重点,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2、学生提出的困惑,就是学生的难点,也就是这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探究,解决疑问

1、探究加法:

师:我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分母不能相加?”下面,我们就结合1/4+2/4=?这道题来研究一下。

师:你可以用你手中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1)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进行汇报:

师:你是怎么想的?谁能把你想得过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1:(学生边说边展示)我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先涂上一块,就是1/4,加上2/4,就是涂上2块,那就是3块了。这3块还是占这个正方形的3/4,所以分母不变。

生2:我也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先涂上1个1/4,再涂上2个1/4,合起来就是3个1/4,所以1/4+2/4=3/4,所以分母不相加。你们听懂了吗?[小精灵儿童网

师:都听懂了吗?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师:请看这儿:(播放课件)

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1个1/4加上2个1/4,就是3个1/4,所以就是3/4,所以分母不变。(板书:1/4+2/4=3/4)

2、学生探究减法:

师:那减法呢?你能以3/6-2/6= 为例,讲一讲吗?你也可以借助图来说一说。

老师出示教具:

(绿色方框可以拿走。)

生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6,3个1/6减2个1/6,是1个1/6,就是1/6,所以分母还是6。大家听懂了吗?

师:谁还想说?

生答略:

师小结:也就是3个1/6减去2个1/6,还剩1个1/6,所以3/6-2/6=1/6。(板书:3/6-2/6=1/6。)

(三)总结:看来我们在做分母相同的题时,只把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刚才那几个有疑问的同学,现在明白了吗?

我发现同学们很会学习,不仅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真是了不起!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在课前做的前置性作业为引子,结合分数的意义,利用直观图形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分数计算形象化,渗透算理,提炼算法,为后面分数单位的学习做铺垫。

(四)理解提升:

老师这儿还有道很有趣的题呢,你们想做吗?

师:仔细看图,能列个算式并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生:1+2=3

师:还可以怎样填?

生:10+20=30.

师:一个正方形表示1个10,3个正方形就是3个10。还可以怎样想呢?

师:100+200=300,行吗?1个百加2个百是3个百。

生:……

师: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那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你觉的还可以怎样填呢?

生:1/6+2/6=3/6。

师: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

生:1/6。

……

师:这样填行不行(课件演示)

等于多少啊?

生:3/4。

师:(出示课件)1/8+2/8=?,可以吗?1/10+2/10=? 1/100+2/100=?

……

小结: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和整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有着相同的地方,整数是把几个一和几个一,或者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等等,分数是把几个几分之一和几个几分之一相加减,,它们的计数单位没有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整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在计算单位不变的基础上,把计算单位的个位进行了相加减,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三、宽泛练习,巩固新知

1、下面我们就来做几组练习题吧。

2/7+3/7= 3/5+1/5= 1/2+1/2=

4/5-2/5= 6/7-4/7= 1-1/4=

通过做题,你们遇到问题了吗?

生1:1-1/4=,我不会做。

师:谁会做?谁能上来给大家讲一讲?也可以借助画图来说明。

生2:可以把1看成4/4,4/4-1/4=,就好做了。

师:你们还有疑问吗?

生3:为什么把1看成4/4啊?

生2:因为减1/4,所以把1看成4/4。

师:好像有的同学还不大明白,谁能借助画图给大家讲一讲啊?

生4:这是一个圆,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那4份就是它的4/4,减去1个1/4,还剩3个1/4,就是3/4,所以把1看成4/4。

学生画图:

师:这回明白了吗?

师:1-1/5=?

生:等于4/5。

师:1看成了几分之几?

生:5/5。

师:为什么给不看成4/4。

生:因为减得的是1/5,所以看成5/5。

师:1-2/6=,把1看成几分之几啊?

生:看成6/6。

师小结:你们的意思是不是减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看成几分之几啊?

生:是。

你们很会思考问题,看来这一组题也没有难倒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这组题目,又一次发现学生的疑惑点,使教学内容又一次具有了挑战性,富有思辨价值。学生们的再一次讨论,验证,进而解决问题,生生之间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了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改写成4/4,5/5……,即根据减数分母的情况来定。

2、用数学。

一块蛋糕,小东吃了4/8,小红吃了3/8,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

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啊?分别是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做。

生1:4/8+3/8=7/8,8/8-7/8=1/8。

师:8/8指的是什么啊?

生1:8/8指的是这个蛋糕,减去他们吃的7/8,就剩1/8。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1-7/8=1/8。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可以把这个蛋糕看成1,用1减他们吃的7/8,就剩1/8。所以1-7/8=1/8。

师:这两种做法行吗?

生:行。

师:你们做对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

四、回顾知识,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们的课前预习,课上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分数的简单计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

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演示:一天呀,猪八戒收到一张请柬,他打开一看: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第二天,天还没亮,猪八戒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忙忙赶往瑶池赴宴。可

是从早晨一直等到晚上七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提问:这是怎么回事?

时间可以怎样修改?

19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记时法?它与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记时法。(揭示课题:记时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猪八戒赴宴这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两种不同的记时方法,让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一课的学习。

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

1.电视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8:00? 金色童年

11:15 七巧板

12:00 儿童英语

13:00 六一剧场

17:00 动画城

17:30 中国动画

20:30 银河剧场

提问: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转换成生活中的时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种时刻。

2.比较两种记时法

(1)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

(普通:前面有表示时间的词语,用1-12这12个数表示时刻)

(24时:用1-24共24个数表示时刻)

分别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你为什么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不叫25时或26时呢?

(2)两种记时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中午1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为什么相差12小时呢?

【播放课件】夜里12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整体感受到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

(3)你喜欢哪种记时法?(清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分成两组辩论)

小结:其实,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设计意图】设计一场小小的辩论会,旨在让学生们在激烈的辩论中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巩固

1.24时→普通

看到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你能很快用普通记时法来表示吗?

a新华书店营业时间表

b火车票南通→南京 王老师到南京开会,他准备乘坐从南通开往南京的火车,他下午几点前到南通火车站比较合适?

2.普通→24时

小组内相互出题。

a每人在作业纸上出一道题。

b同桌先商量一下正确答案。

谁愿意来考考老师?我们大家来比一比,看看谁的反应比老师快?

3.你知道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3时)

4.判断

(1)丁丁:19时,我在吃早饭。(? )

(2)玲玲:我每天6:40~7:00读英语。(? )

(3)冬冬:今天3时,我们班与三(2)班举行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 )

【设计意图】老师考学生、学生考老师,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换。

四、拓展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记时的呢?

【播放课件】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到外面去打猎,晚上回到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

后来,随着影钟、日晷、水钟、铜壶滴漏、沙漏等记时工具的发明,记时也越来越准确。人们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23时到1时这段时间为子时,1时到3时为丑时,然后依次是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记时方法。

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机械表,电子钟,石英钟,原子钟,人们对记时的要求越来越高。

【设计意图】介绍记时法的演变过程,将学生的视野从过去引到现在,从书本引向未来。

——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例2、例3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

教学难点:

怎样搭配、组合、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有兴趣去数学乐园玩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共同感受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搭配、组合、排列方法

1、尝试搭配:今天是聪聪小朋友的生日,家人为她准备了生日晚会,但是她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我们一起来看:

聪聪有2件上衣,3件下装,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动手利用学具摆一摆。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同学到前面来展示。

4、观察比较

学生总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

5、掌握方法:

1

9、7、3我们可以用它们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卡片,动手做做看,师巡视,并参与小组活动。

2

3

1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c组球队如下:如果每2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2

3

?

?

12个小朋友,有几种可能?

2

3

4

5

64个小朋友每个人都想和聪聪、明明各照一张,一共能照多少张?

1

2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会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挂图

学生准备:纸片及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老师讲故事:(教师边叙述故事边出示课件)。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三幅图中饼干数量的变化,及狗兄弟可分得的饼干个数。

第一天,狗兄弟到超市购买4个饼干,狗兄弟平均可分得几个;第二天,狗兄弟到超市购买2个饼干,狗兄弟平均可分得几个;第三天,狗兄弟到超市购买1个饼干,那么狗兄弟平均可分多少呢?小朋友们你能帮它们分分吗?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饼干平均分。

(1)把4个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个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1)

(3)把一个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生动的故事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用手势不能表示出结果时,就自然的引出了分数。这一学习过程自然又流畅,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积极的创造分数,体会了分数的优越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1/2,会写会读1/2。

1、讨论:把一个饼干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教师板书:平均分

2、思考:把一个饼干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饼干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的时候,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4、得出结论:把一个饼干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5、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长方形,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

2、认识1/4

要得到一个饼干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干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你能折出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初步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1/2的认识是理解其它分数的一个基础,我以1/2的认识为突破口,采用联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学生折纸创造分数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体会,培养了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新知。

三、拓展与应用

完成第93页“做一做”1.2等题。

设计意图:最后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觉中将课堂引伸至课外,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自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谈谈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学习新知成功的的喜悦。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平均分

相关热词搜索: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书上册人教版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五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以前,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乍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 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 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这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 ——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英)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六

【导语】大文斗范文网的会员“a56454654546”为你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作为一名刚上讲台的新教师,我觉得不断地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得与失,既可以肯定自己的优点,保留好的方面,又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加以反省,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我就自己在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这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首先,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品味诗歌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品味诗歌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其次,因这课是略读课文,故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我的教学基本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完成了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再研读和赏析课文的优美语句;其次,在诗歌教学中,重点是要诵读: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让全班同学齐读一遍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可取的,因为读本来就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让学生读,以读为本,这样也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把听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

在这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这一环节我觉得自己做得较为成功。因为我利用初一新生刚刚告别童年时代,怀念童年生活的心理,让他们诉说小时侯的梦想,再引出山里的孩子在想着什么,他们的想法又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一问题中来。这样就很顺畅地进入了课题《在山的那边》。

导入的成功使学生提起了学习的兴趣,为我上好这课打下了基础。但是,这节课安排的内容比较多,课堂的时间相对比较少,以致于我讲课的速度也比较快。学生给我的反馈信息也是如此,新知识的确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关于这一点,我想在以后的备课中,我会多考虑一下时间的安排,特别是在赏析语句这一环节上,把学生所喜欢或者不懂的都讲一遍,而应该从众多句子中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重要而且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来重点分析。例如:

1、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2、为什么说“在山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4、"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这样,既可以省下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并消化所学知识,又可以使自己不那么辛苦。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学习生字词方面,我也有所感悟。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了词语的重要性。每节课都会要求他们读音要准确,字形要写对,但一个单元下来,我仍发现有很多学生不会运用新学的知识。这让我感到很困惑,后来一反思,发现原来我没有强调理解词义,很多学生就偷懒,不用心去学,自然就不会去运用。理解词义本来就是词语教学的重点,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也只有理解了文章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才能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以后让学生多读多练,在抄写词语的同时一定要理解词义,并不定时使用多种方法去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以上是我在教学内容上的一些反思,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改进。在这节课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以读为本,在赏析诗歌中也是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句子,但是,我觉得仍缺点什么。我想,在课堂中若能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一起去探究文中难题那该多好。事实上,这也是我所反思的最重要的一点。课改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而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有所互动,在我这节课中,教学气氛较为沉闷,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氛围。这对我而言是个很大的难题,我设想在摸清学生底子后,让他们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3—4人。语文课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我们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功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在讨论与探索中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和运用知识。基本模式可设为:“导出目标,独立学习自主质疑,讨论交流——总结汇报,巧妙评价”。我希望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让学生养成合作、质疑的精神,并更有兴趣地去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于《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教学反思,里面反映了我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我希望通过这次的反思可以解决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断地向别的教师学习,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在山的那边作文

在山那边教学设计(共5篇)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七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的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识别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畅老师第一次执教后,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研讨,总体感觉到主导痕迹较重,学生更多的是完成教师的任务。课堂平铺直叙,学生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其实,针对这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先独立自学教材: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剪成一件衣服?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自学,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次执教后,教研组的教师感觉比第一次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了剪一件衣服的方法,并过渡到了剪一件“轴对称图形”作品的方法。但是,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中,教师还是没能舍得“放开”,让“学生大胆去交流、讨论”没有做到实处;此外,学生动手操作过程当中,多数学生没有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个别学生还出现了拖延时间现象,所以要求教师要把握时间、严格要求学生。

经过畅老师反复执教并修改,课堂结构变化明显,教学理念有所创新,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方式有所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畅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还在课前搜集了本课所需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上,通过操作与观察,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了学习,这样将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在教学中,畅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唤醒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关注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直观形象的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同时,也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太得当: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对折”正方形纸来判断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时,教师没有给足学生时间,没有让学生真正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就公示了答案,有点操之过急了。

通过这次评教评学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自我认知、提升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引领方向的角色,我们交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并不是知识本身。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八

ok3w_ads("s005");

甘露

achieved his__to become a selfmade millionaire in his thirties.

相关热词搜索:闯关选修人教版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如何写(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jihua/xuexiao/1685558171149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