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单位工作总结 >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4篇)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4篇)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一

1.建立健全符合我乡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患者管理项目,对全乡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2.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管理率达90%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控制率达到60%以上。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高血压患者筛查途径为:对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乡镇卫生机构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2.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乡镇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规范化,达到省高血压登记规范要求。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高血压患者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开展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高血压患者健康检查。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二

ok3w_ads("s005");

高血压的防治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39-01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发病率高、对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身体的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因此,研究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并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预防;治疗

高血压病是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病因不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95%的高血压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引发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全世界约有9.72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到2075年将达到15.6亿,届时将有25-35%成年人成为高血压患者,而年龄大于70岁人群中则上升到60-70%。我国约有高血压病人1.3亿人,并以每年3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而且我国北方高血压得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1]。高血压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及预防高血压,针对病因及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头昏,心悸,耳鸣,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因为此阶段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而且症状比较轻微,极易被患者所忽视,从而得不到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不断进展,各种并发症相继发生,最终导致心、脑、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损害[2]。在最新调查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总之,我国高血压依然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所以要更加关注高血压,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

1.1 高血压相关知识普及

由于许多患者对高血压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其不重视或恐惧心理,所以要根据不同患者的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如个体咨询、团体授课等,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患者普及高血压基础知识包括诱因、发病症状等,让患者充分高血压病的危害,促使高血压患者及潜在高血压患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但同时应树立早期高血压可控性的信心,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勿不遵医嘱用药[3]。

1.2 正确的用药方式

通过用药以便维持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状态对重要脏器损害的必要措施。但不同患者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遵循医生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服用药效平稳、副作用小的降压药,通过用药知识辅导,掌握基本用药原则,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坚持长期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饮食控制

饮食应主要以清淡为宜,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要对饮酒量进行限制,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多摄入钾钙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食物,少食或者不食脂肪类食物和甜食要尽量少食,增加新鲜蔬菜和瓜果的摄入,防止出现超重和肥胖现象。

1.4 适度增加体育运动

运动以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宜,运动结束后以轻度疲劳感为度,循序渐进。通过运动,可使体内no释放增加,从而具有降压、扩冠作用,有效运动还可降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抗凝、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增加体质[4]。

1.5 保持平和心态

高血压诱发因素之一就是情绪不稳定、激动。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等,所以要调整紧张情绪,保持健康平和心态[5]。紧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克服紧张,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降低血压。

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2.1 药物的选择[6]

常用降压药主要包括:①噻嗪类利尿剂,是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②肾上腺素能阻滞剂;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④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⑤钙拮抗剂;⑥直接血管扩张剂,该类药物几乎从不单独使用而常在其他药物不能有效降低血压时才使用。

2.2 药物治疗原则

(1)循证医学原则;(2)个体化治疗原则;(3)有效治疗和终生治疗原则;(4)不良反应最小原则;(5)保护靶器官原则;(6)联合用药原则;(7)避免频繁换药原则;(8)平稳降压原则。

作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高血压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不易控制、诱发多种并发症的特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不仅受生物遗传因素控制,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接受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服药习惯,改善生活质量,加快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宪衍.高血压[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9.

[2] 李惠萍.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57.

[3] 刘娟.健康教育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有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2011,27(6):69.

[4] 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5] 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

[6] 王子昱,沈桂英.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与健康管理[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2):105-106.

5

相关热词搜索:高血压防治健康讲座高血压健康教育防治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建立健全符合我院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血压病管理系统,对我院辖区居民的高血压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及市中区卫生局关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总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对各村居民的高血压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

(二)年度目标:

1、开展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工作,对高血压病人建档率≥100%,控制率≥70%。

2、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达90%。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高血压患者,尽早通过规范管理和行为干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1、高血压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

(1)机会性筛查

就医:在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医生诊疗过程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或确诊高血压患者。

血压测量点:如在镇卫生院的医疗点、村卫生室等场所设置血压测量点,增加检出机会。

(2)重点人群筛查

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

高危人群筛查,如超重、肥胖等高危人群。

(3)人群健康档案建立,在建立人群健康档案时血压的测量和询问,发现患者。

(4)健康体检,在居民健康体检或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5)通过健康教育或健康咨询,发现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更新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年基层版)》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村医师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心率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做好随访记录;认真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各类表单,如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登记表、双向转诊单等,不缺项漏项,做好备案。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高血压患者的干预

(1)健康教育: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全镇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引导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关注;

(2)饮食干预:控制钠盐、脂肪、烟草、酒等摄入量,倡导使用健康小工具,如控油壶及限盐勺等;

(3)体力活动:重视运动形式和运动量,适量运动;以各行政村为单位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4)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及紧张等,心理平衡。

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全镇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充分认识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特制定今年高血压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1.通过实施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管理项目,对城乡居

民的高血压等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吸烟、饮酒不良生活方式等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2.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建档率达98%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体检率达到98%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管理率达100%;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血压控制率达到90%以上。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高血压患者筛查途径为:对35岁及以上辖区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我院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2.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我院对高血压患者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规范化,达到我市高血压登记规范要求。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高血压患者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开展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高血压患者健康检查。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和血常规。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高血压ppt课件汇总(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danwei/1685434020144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