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单位工作总结 >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五篇)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五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一

ok3w_ads("s005");

关键词:人称代词;省略;替换;一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186-02

doi:10.16657/1673-9132.2017.30.119

一、 先行研究和问题提出

张衡(2017)在《二人称代名詞の日中対照研究―『坊っちゃん』の翻訳を資料として》一文中指出,第二人称代词作为人称代词的一部分,在行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指出,第二人称翻译成“你们”所占比例最多,另外翻译成敬语“您”和第二人称代词省略的情况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先行研究多以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散文中的人称代词用法几乎并无涉及。那么散文中的人称代词翻译是否与小说一致呢?

(1)原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译文:ゆっくり、だんだんわかった。親子の縁とは、生きている限り、親か離れていく子の背中を見送り続ける。ただそれだけのつながりを意味するのだ。

在这个例句中,“你”翻译成日语时,是无法翻译为「あなた」「君たち」的。

龙应台,当代散文畅销作家。在《目送》这本散文集中,作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观点,对父母和子女,自己和他人等人性的弱点进行了独到而又鲜明的描述。全文共13万字,有较多的人物关系之间的描述,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该书出版以来,其中文简体字版的销售已累计三百万部。《目送》日译版《父を見送る》于2015年9月5日印刷,2015年9月20日出版。因此本文以这两者为研究对象。

《目送》中的“你”共出现642次,我对日语译文中与“你”相对的译文进行了分类统计。“一致”为25例,“替换”114例,“省略”共503例。

二、一致翻译方法

虽然很少量,但是有部分例句保留了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

(2)原文:她不说话,无声地觑了我好一阵子,然后轻轻说:你好像我的雨儿。

译文:母は口も利かず、黙って私を見ている。しばらくして、静かに言う。「あんた、うちの娘によく似ている。」

根据词典定义,除「あんた」外,可视为一致的译法还有「あなた」「君」「おまえ」等。多为对话体中的呼唤词。

三、替换翻译方法

据统计,采用“替换”方法进行翻译的例句占总数的17.7%。替换方法分为,人称代词内部的替换与身份名词的替换。

(3)原文: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译文:そして、その背中は黙って私に告げる「ついてくれるな」

参考之前《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不难发现,中文“你”的释义表明:“你”在一些情况下实际指的是“我”。

有时“你”被其他具有身份代表性的词汇取代。

(4)原文:你是不是我养大的?

译文:私が育てた娘がい?

与中文使用人称代词“你”不同,在日译版本中,直接使用可以代表人物身份的词汇对中文原版第二人称代词“你”进行替换。

四、省略翻译方法

中文原版第二人称“你”出现次数一共为642次,被翻译后省略掉第二人称代词的情况共计503例。但是并不是单纯地省略,而是通过其他手法补充了人称指示的意义。

(一)用授受动词补充

(5)原文:“我昨天才去看你,今早刚离开你。”

“真的?我不记得啊。那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译文:「昨日いったじゃない。今朝まで一緒だった」

「本当?覚えていないね。じゃあいつ来てくれるの?」

中文的给并不具有方向性。但「くれる」的方向为由己方以外的人传递到己方。因此例2中,即使不使用“你”“我”,也可以明确动作实施的方向。

(二)用敬语补充

(6)原文:莉萨说,“没问题。你要保重。”

译文:「ok!行ってらっしゃい。気をつけてね」とリサ。

中文中虽然有很多表示尊敬的词汇,却没有日文敬语这一系列相对应的敬语句式。(《日中词典 新语 情报篇》小学馆2008),例(6)使用了敬语「いらっしゃる」,明确了对话双方的人物关系。所以不使用人称代词也不会造成误解。

(三)用句式意义补充

(7)原文:你的雨儿要看见你笑,妈妈。

译文:「ほら、母さん。笑って」

「笑って」为日语请求句式的一种,一定发生在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请求场合,所以即使不使用人称代词也可以明确双方关系。

(四)用解释方法补充

(8)原文:“你怎么都不来看我”

译文:「どうしてここにいないの?」

如例句所示,在省略第二人稱代词后,日语用解释的方法重新解释了原句。达到意思的统一。

五、散文特有的人称代词翻译方法

散文与小说不同,散文更是一种自由随性的写作,重在抒发情感。因此,散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具有泛指的特殊用法。

(9)原文: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译文:ひとりで歩くとき、ようやく風景と秘密のデートになる。

(10)原文:这大概是台湾对中华文化最美好的贡献,三更半夜,你可以随时从幽黑寒冷的巷道走进这温暖明亮的地方。

译文:これこそ台湾が中華文明にもたらした最大な貢献であろう。暗く寒寒しい夜の下、路地の一角にあったかな灯りがともっていて、いつでもそこに逃げ込むことができる。

在这些例句中,汉语的“你”在泛指的情况下, 不具体指代具体人物,而是泛指有相同经历和情感的一部分人群,具有吸引读者的语体功能。

本文以散文集为研究对象,对“你”的翻译情况进行了分类与统计,发现多数情况下,由于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有较大限制,所以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翻译汉语中的“你”。而且,汉语的散文语体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来引发读者共鸣这一点,日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并没有相似功能。

参考文献:

[1] 張衡.二人称代名詞の中日対照研究―『坊っちゃん』の翻訳を資料として[j].愛媛国文と教育,2017.

[2] 森,宏子.虚构的指示における二人称代名詞―你[c]流通科学大学論集(人間·社会·自然編),2010.

相关热词搜索:目送散文研究龙应台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二

最近,我阅读了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随笔集《目送》,这是一本适合情感细腻的人阅读的一本好书。

龙应台先生的文字,时而锋利,时而温婉,时而脆弱,时而感伤,时而朴实,时而华丽,却总是,如此的动人。读她的文字,如冬日晨曦中沾满露珠的青草,带着轻微的潮气和清新,扑面而来。亦如黑暗海面上绽放微光的灯塔,散发温暖的光茫和明亮,照进心房。

阅读它,让我的内心无比的酸楚,眼泪差点决堤。文章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叙述了儿子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几年的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背影的离去,一次次目送孩子的成长。第二段龙应台从一个女儿的角度,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的消逝。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柔软的时刻。当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她的忧伤却与日俱增。昔日为了孩子,她辞去文化局长的官职,抛开博士高官的美丽光环,毅然离开,重归学者作家的生活,仅仅是因为她突然之间的反思:“会不会你赢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

龙应台是一位优秀并且清醒的女人,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有着怎样的责任,知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和虚浮的掌声,所有的精彩,在繁华落尽时,也许留下的不过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一份遗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她这样清楚地获知生命的本象。

阅读总是伴随着无数的感同身受,当阅读《雨儿》一文时,我不禁被作者所记录的一点一滴所感动,每天,作者都给妈妈打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年迈的母亲已经糊涂的像一个可爱的孩子,思维不够清晰地说着“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当作者来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怀疑地说着“你好像我的雨儿!”,而作者像哄孩子一样地确定着:“妈,千真万确,我就是你的女儿”,“你的女儿要看见你笑。”。作者伴妈妈睡、陪妈妈聊天、带妈妈洗温泉、坐公交车,让妈妈享受着有女儿陪伴的分分秒秒,这应该是人世间最朴实的幸福吧。所以,为人父母以后,不管工作多么忙碌,都应该抽出时间带着孩子来到父母亲的家中,做一顿母亲爱吃的饭菜,听一听父母家长里短的唠叨,然后不住地点头应和。

在《我村》、《火警》、《手镯》等文章里,我还读出了世间的人生百态。所以说,读散文,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的,更需要有一种对散文情有独钟的心境。这样的文字,才会触动我们的心灵,震颤我们的神经。阅读,才能变成一次快乐的旅行,实现一种深刻的人生体味。

也许是岁月增长,人的心也越来越容易忧伤。曾经视若无睹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迹。开始在乎起父母越来越多的皱纹,也开始担忧起孩子越走越远的脚步。

所以,这样的文字,才这样的令人心痛起来。放下书,闭上眼睛,在苦涩的眼泪中,更多的领悟到生与死那一瞬间的界限。无法忍受,却需要面对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宝贵的?

这是关于光阴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我们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别人眼里的背影。当我们再不能为过往的遗憾一一买单的时候,彼时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凉。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三

1、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目送》

2、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龙应台《目送》

3、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4、为什么和心爱的人谈话,这么不可能?——龙应台《野火集》

5、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龙应台《目送》

6、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龙应台《目送》

7、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龙应台《目送》

8、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龙应台《目送》

9、相机,原来不是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龙应台《目送》

10、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问题最后只有自己知道答案。或者没有。——龙应台《女子与小人》

11、他还不知道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始。——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12、这个世界,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13、所谓家嘛,就是一个能让你懒惰、晕眩、疯狂放松的地方。——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14、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龙应台《目送》

15、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龙应台《目送》

16、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龙应台《目送》

17、庄严的变成嘲讽,琐碎的突然伟大,真诚可能叫做懦弱,虚伪可能叫做务实。——龙应台《野火集》

18、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19、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龙应台《野火集》

20、夫妻的同舟共济,没有更好的时候。两个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后再共享欣喜。——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21、风在吹,云在走,人在思想,博弈在拉锯,前进和后退在迂回交错,价值在惊奇翻转。——龙应台《野火集》

22、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23、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24、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25、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龙应台《目送》

26、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27、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28、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谓以智慧面对败坏,就是你面对老和死的态度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29、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龙应台《目送》

30、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龙应台《野火集》

31、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龙应台《目送》

32、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33、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龙应台《目送》

34、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将车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35、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36、很长时间后的我才完全明白,常常不是善与恶之间的力量在战斗,而仅仅是两个不同的恶,在为了控制世界而相互争斗。——龙应台《野火集》

37、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目送》

38、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39、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品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让自己站在那一条跑道上。——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40、道德、宗教、乌托邦,种种高贵的理念,原来都是人类愿望的投射,但借助于投射作用,镜子里外的世界其实是相反的。——龙应台《这个动荡的世界》

41、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龙应台《目送》

42、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龙应台《目送》

43、我真的觉得,历史从来没有终结这回事。它有体温,有呼吸,它微微的叹息和欲呼唤的眼神,只要你看,就在那里,如此的清晰啊。——龙应台《野火集》

44、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45、那天黄昏,安安和弗瑞弟关在房里听音乐、看图画书。录音机放着一支安安非常喜爱的歌……神用他的手,抚摸着大地,春草深又深……——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46、那个娇稚的女儿,此刻望着镜里三十六岁的自己,觉得宇宙的秩序正踩着钢铁的步伐节节逼进,从开幕逼向落幕,节奏严明紧凑,谁也慢不下来。——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47、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龙应台《目送》

48、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龙应台《目送》

49、我们的上一代,受战乱和贫穷之苦,期望我们这一代温饱安定。我们这一代温饱安定了,但是受威权统治之苦,期望下一代在没有恐惧,没有控制的自由环境中成长。——龙应台《野火集》

50、华安爸爸说,很骄傲地,"别忘记,我是世界上第一个抱他的人。"能够这样见证宇宙的蕴吐,能够这样拥抱鲜活的生命,是多厚的恩泽啊!却有男人推拒这样的特权。——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51、讲“道德勇气”,也不是可耻的事,说“社会良知”,也并非不肤浅。受害者在主义与战乱洗礼的现代人以复杂悲观自许,以深沉冷漠为傲;你就做一个简单却热诚的人吧!——龙应台《野火集》

52、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53、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54、到现在,看见别的母亲解衣哺乳,我还忍不住驻足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抚摸着丰满的乳房,看那婴儿满足恬适的小脸,看那母亲低头的温柔,啊,我神为之驰,真想再来一次。——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55、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56、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其他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看见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57、这个社会不知为什么对过去充满怀念,对现在又充满幻灭,往未来看去似乎又无法找到什么新鲜的想象。我们的时代仿佛是个没有标记的时代,连叛逆的题目都找不到。因此我们退到小小的自我。——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58、不可思议的是,那义和团拳民本身,又何尝不是许许多多自觉无私的、奉献的、崇高的个人,背上“扶清灭洋”的重任,视死如归。可是在历史的大漩涡里,他们给自己的民族带来意想不到弥补不了的劫难。——龙应台《我的不安》

59、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立,都需要一个“假想敌”来激起自己内部的凝聚力。对欧盟而言,挟其经济军事优势而四出“侵略”张牙舞爪而又绝对“没有文化”的美国正是一个理想的“暴秦”,可以促进欧盟各国的团结。——龙应台《百年思索》

60、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61、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这个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岁的手指。花绳绕过来,刚好要系上的时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来,在淡水街明亮的阳光里,在石阶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岁的手指。——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62、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63、孩子是两个人的,生孩子也是两个人的事情。当医生和护士在为众多的病人跑进跑出的时候,只有丈夫能够握着你的手,陪你度过每一场阵痛的凌虐。夫妻的同舟共济,没有更好的时候。两个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后再共享欣喜。——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64、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如果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65、文字之所以有力量将不同世界的人牵引在一起,是因为不管他们经过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在心的最深处,他们有一样的害怕与追求、相似的幻灭与梦想,午夜低回时有一样的叹息。我们毕竟在同一条历史的长廊里,或前或后;鲜花释出清香,像丝带缭绕。——龙应台《我的不安》

66、华安坐在录音机前,正在专心致志地把录音磁带从匣中抽拉出来,已经拉出来的磁带乱糟糟缠成一团。若冰看着妈妈去抢救那些录音带,坐立不安地说:"他不会静静地坐下来看书吗?"妈妈拿了支铅笔插进录音带,边卷边说:"若冰,你看过小猴子静静地坐着看说吗?"——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67、好像有一个黑色的玻璃罩,牢牢地罩著**,外面的人民踮起脚尖拼命想看见里面,焦急而不安;里面的官员就是不出来,安稳、傲慢、笃定。于是我发现,自由与民主,差别就在这里:没有民主的自由,或许美好,但是**赐予的,他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龙应台《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68、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69、在一个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较简单。孩子的母亲有最大的权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权利。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认知:宝宝首先是我的儿子,其次才是她的孙子。对孩子的教养,她可以从旁帮忙,或是提供过来人的经验,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见,但她最后一句话永远是:"当然,决定还是在于你做妈妈的。"——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70、历史条件更少不了**现实。德国人忏悔对象是犹太人--战后团结起来声大势大的犹太人。同样被**几近灭种的吉卜赛人却鲜有人提及。谁都知道“六百万”这个数目,可是谁知道吉卜赛人被害的数目?吉卜赛人没有组织、没有势力、没有声音。反省,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它可能更是种种**势力较量的产物。——龙应台《我的不安》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四

目送,是为了再次聚首最开始,先回忆一番。第一次闻及龙应台这三个字是在高三的某个课间,隔壁桌的同学说了一句龙应台的格言,而我却哑然不知这位华人世界里颇有影响力的一支笔,深感惭愧。

看的第一本龙应台的书正是《目送》,现在还在当当的销售榜上,书是从小伙伴那里借来的,在某个暑假里看完,当时的情感至今仍有几分印象。书中谈到死亡,衰老和孤独,触及脆弱的敏感神经,几次尴尬落泪。还记得是在家里的客厅沙发上,蜷缩着身子,看得入情入味,在母亲走出厨房门的时候,假装无意地抹去眼泪。当时读到的正是作者对其母亲的描写,平平淡淡的文字中却有着一股让人心生悲伤的强烈情绪。

给文字赋予情感,它就是拥有了灵魂的存在。再一次接触龙应台这三个字,是在读书会员的书单上,于是我便再一次重拾目送,决定细细品味一番。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我们都到了独当一面的时候了吧,小时候渴望长大,觉得长大就有了自由,却不知越是长大,越会被现实圈住。成长的自由是相对的,大手拉小手已经成为模糊的记忆,一个人走,需要更多的勇气。

【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人,终究是孤独的,你会有家人,会有伴侣,会有朋友,但是更多的时候,你只有你自己。你才是你自己的全部,在这世间,所有的依附都只是暂时的,你所得到的一切都只是身外之物,你的情感和思想,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五

龙应台目送经典语录

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 耍点小矫情,必须有大情怀配着,否则就让人觉得太是非,心累。若真是爆脾气,又不愿改,就长大本事,别人受益了,趋利避害,也会忍你。

3.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4. 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5.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6.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7. 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8.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9.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0.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11. 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12.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3. 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14.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15. 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16.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17. 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18. 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9. 但是人生,除了自己,谁可能知道?一个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许诺;哪一首歌,是在为自己做永恒的准备?

20.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令人沉吟。

21.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22. 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教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只叫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看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 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

23. 海水如万片碎金动荡闪烁。

24. 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打击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25. 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寂寞。

26.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它的内在世界和我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27. 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还是说,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手们,所开的车,没有r档,更缺空挡-山路

28. 太阳沉下去,月亮起来时,星还在那里,依傍着月亮。不管那月亮如何地艳色浓稠,这颗星还是堂堂正正地亮着。

29. 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30. 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31. 等待的滋味-多久不曾这样等待一个人了?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上等待一辆来自机场的巴士,里头载着自己十七岁的孩子,挺幸福-十七岁。

32. 虽说是兵荒马乱。他们有的是青春力气,火车再怎么高,它们爬得上去,人群在怎么挤。他们站的起来,就是只有一只脚站着踏板,一只手抓着铁杆,半个身子吊在火车外面像风筝就要断线,还能闻到那风里有香茅草的清酸甜美,还能看见土地大地绵延不尽。令人想迎风高唱“山河壮丽”-五百里

33. 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

34. 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急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他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35. 车子骑到海滩,风轻轻地吹,像梦一样温柔,但是你看见,那是一片不能走上去的海滩。

36. 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37. 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

38. 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9. 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40. 我坐在那儿发慌:回忆像甜苦的烈酒,使他两眼发光,满蓄的感情犹如雪山融化的大河涌动,我们该谈下去谈下去,彻夜谈下去不要停。-最后的下午茶。

41. 有一个世界,我们肉身触不到,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可能存在,不能轻忽。三四个人,开始谈起自己亲身“碰触”的经验: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死亡至深处不无魂魄之漂泊。

42. 渐渐地,我认识到,所谓父女一场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我在一次次的目送中与他告别,而那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43. 我看见一个文风郁郁的江南所培养的才子,我看见一个只有大动荡大乱世才孕育得出来的打不倒的斗士,我看见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典型-他的背脊直,他的眼光远,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执着,因为他相信,真的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看见的是一个高大光明的人格。-最后的下午茶

44. 这世间的风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尝在我“心外”?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你来看此花时

45. 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46. 不必打开,我就知道,存折里头,谁装了一个看不见的沙漏。因为无法打开,看不见沙漏里的沙究竟还有多少,也听不见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47.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48. 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49.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50.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目送精选语录

1. 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2.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3.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4. 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5. 人对自然、对生命过度地暴虐、亵渎之后,他究竟还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领袖们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

6. 他好像在听一个不可及的梦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轻轻呼唤自己的名字,带点不可思议的向往与情怯:是啊,太湖边,柳树下,线装书……

7. 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8. 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9.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10. 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11. 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12. 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13.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14. 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15.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16.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7. 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如果你踩过破瓦进入客厅,就会看见断壁下压着水渍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苍白了,逝去了。一只野猫悄悄走过墙头,日影西斜。

18.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19. 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龙应台目送经典句子

1. 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2. 九十三岁的眼睛和四岁,竟是同一双眼睛?灵魂里,还是那看《史记》的孩子,深情而忧郁的青年?

3. 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4. 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5. 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6. 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

7. 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8. 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

9. 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10.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以更寒冷。

11. 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可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慢看…

12. 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

13. 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

14.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5. 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依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16. 相机,原来不是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

17. 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

18. 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过去了,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甚至眼泪也不是。

19. 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20.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21. 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22.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23. 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24.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

25.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26.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27. 醒来,方知是梦,天色幽幽,怅然不已。

28. 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29. 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30. 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龙应台《目送》全文简短(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danwei/1685514243147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