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五篇)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五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诗经座右铭语录的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4、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5、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经·召南·摽有梅》

6、才说无,便是有。《诗经》

7、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0、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1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13、町疃鹿场,熠耀宵行。

1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1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6、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17、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18、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19、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20、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21、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22、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23、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24、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2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6、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7、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28、清醒了岂能再昏睡,觉知了岂能再愚昧,当华美的叶片落尽时,生命的脉络便曆曆可见。

29、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0、子不思我,岂无他人?出处:诗经

3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出处:诗经

33、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出处:诗经

34、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35、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36、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37、隆粳到来时,百花亦已绝?

38、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39、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40、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s("content_relate");

【诗经座右铭语录】相关文章:

诗经座右铭语录30句02-12

诗经座右铭语录大全(通用50句)09-15

关于诗经座右铭30句精选09-18

诗经座右铭句子大全(通用50句)09-18

孔子座右铭语录100句09-05

几米座右铭语录50句09-25

亦舒座右铭语录(精选100句)09-26

生活座右铭语录40句精选01-21

时间座右铭语录70句01-15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二

分析《诗经》的翻译

翻译《诗经》有什么标准呢?大家是否清楚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由于年代久远,经历了无数次语言的变迁,《诗经》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已和现代汉语有了很大差别。作为《诗经》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我们希望弄清每一个字的读音和释义,探寻每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并用尽可能真实优雅的语言将其转述给现代的读者。揭开远古的面纱,当《诗经》能被更多人读懂时,它将拥有更多的读者,也将得到更好地传承,这就是我们翻译《诗经》的意义。遗憾的是,目前通行的《诗经》译本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诗经》的翻译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以更加优美的姿态来诠释风雅精神。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里这样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从此,信、达、雅就成了文学作品翻译的普遍准则。在这三字箴言中,“信”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简言之,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即为信。看似简单,却被翻译大家严复视为难事。事实证明,所谓“求其信已大难”绝非言重。虽然在众多语言文字学家的努力下,我们已能够基本了解古汉语的面貌,但就《诗经》的翻译而言,历代学者在很多细节上都存在着争议。

求“信”之难,首先在于字词的理解。一个字的解释不同往往会造成整句话含义的迥别,甚至全篇情感基调的变化。如《周南・葛覃》中“薄我私,薄我衣”的“薄”字,高亨先生认为“薄”与“忙”同意,可译为“急急忙忙”。但还有很多译本将“薄”字视为语气助词,翻译时不将其译出。结合前句“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字译为“急忙”时,全句节奏加快,有迫不及待准备回家的喜悦之感。若视为发语词不译,则体现不出这种情感。另外,在《诗经》的翻译中,对故事背景的掌握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周南・麟之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往的译本一般认为此诗是对贵族公子和麒麟的赞美,但高亨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是孔子所作的《获麟歌》,是一首麒麟的.悲歌。高亨指出:“诗三章,其首句描写麒麟,次句描写贵族,末句慨叹不幸的麒麟。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包括孔子自己)。”在该首诗的附录里还举例说明《诗经》中的“于嗟”都是表达悲伤怨恨的感叹词,进一步证明了《麟之趾》是一首表达悲叹之情的歌咏。本文认为高亨先生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难以就此定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会存在类似理解上的分歧,求“信”之难由此可见矣。

在“信”的基础上,严复又提出了“达”与“雅”的要求。简单来说,文辞畅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谓“达”,有文采谓“雅”。“达”与“雅”的联系非常密切,从文辞畅达的角度讲,“达”已是基本层次的“雅”,“雅”则更加强调译文的文学性。而《诗经》的翻译,尤其是《国风》部分,本为各地民间曲调,很多歌词本就是十分古朴、口语化的。这样的篇章在翻译过程中,对照“雅”的标准,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到底是应该遵循诗歌本来的面貌,以朴素流畅的形式表达出来,还是一定要追求文采的标准。如果说“文采”谓之“雅”,那么“文采”又该如何界定呢?华丽是一种文采,但谁又能说古淡自然不是一种文采呢?所以又有人将“雅”解释为文学性,这就不局限于辞藻的修饰了。文学作品本来就存在着多种风格,俗有俗的浑然天成,雅有雅的精妙可喜,淡泊致远是一种境界,华美绚丽也是一种格调。以“文学性”释“雅”,尊重作品本来的形态,不失为一种均衡的选择。但是,无论怎样诠释“达”与“雅”,在实际的翻译中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目前《诗经》的译文基本上都是五言或七言的形式,注重通篇格式的整齐,也因此在情感和意蕴的表达上受到很多限制。传统观点对于五、七言诗的要求之一是押韵,虽然译文不需要遵守严格的声律标准,但尾音仍以押韵为佳,这就对上下句译文尾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在短短的五到七个字中,既要完整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又要考虑到选词的恰当和雅洁,还要照顾尾字的合韵,可以说比较困难。《诗经》中的作品以四言为主,所用的语法和字词的意义都是十分古老的,而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就在于词约义丰,以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无尽的韵味。因创作年代的久远而形成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加之遣词用字的精妙以及配乐演唱所成就的古朴韵律,使人视之在目,读之在口,感之在心,都有一种古风盎然的情怀。但是一旦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尤其在字数和音律的限制下,很难再现那种诗性之美。如《召南・草虫》中的名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意境忧伤凄婉,用字音韵和谐。翻译成现代汉语,七言如“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蕨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五言如“爬到南山坡,前去采薇叶。不见心上人,心中悲切切”。这两种译法都把原句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意境却欠缺了许多。再如《召南・采蘩》,在现代汉语里,“蘩”就是白蒿。“采蘩”在《诗经》时代就是很平常的“采白蒿”之意,只因它有幸成为《诗经》中的语汇,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被人为赋予了古色生香的意蕴,怎样读来都觉雅致。而翻译时,白蒿是人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触摸到的凡俗之物,不具有文学和古典的味道。我们会认为“于以采蘩,于沼于�”是一种风雅,而“何处可以采白蒿,胡泽之畔和沙洲”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从这个角度来讲,《诗经》的翻译再如何完善,也不会绽放出原句的光彩,因为那些简短的四言句已不再只是它们自己,漫长的时光和文化传承赋予了它们远超出文字本身的美。作为研究者,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努力趋向“达”与“雅”的佳境而已。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文学史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诗歌用藏语写成,它与《诗经》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 如果不经翻译,普通读者都很难理解诗句的意思。藏学家于道泉先生最先将其整理为汉文,此汉译本采取“直译”的方式,语言质朴,最大程度保留了诗歌的原意,呈现出自由体诗歌的形态。以此为蓝本,曾缄和刘希武先生分别将其译成七言和五言的古体,创造了很多文采斐然、广为流传的警句。《仓央嘉措情歌》译法灵活,形式不拘一格。以于译本的第二十二篇为代表,于道泉所译的自由体形式为“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同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中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曾缄所译的七言古体形式为“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刘希武所译的五言古体形式为“我欲顺伊心,佛法难兼顾。我欲断情丝,对伊空辜负”。三种形式各有千秋,而以曾缄的版本最著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启示:《诗经》的翻译同样可以不拘一格,所谓“达”,也就是文辞畅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用自由体的现代诗形式来翻译诗经呢?以《召南・殷其雷》的第一章为例,原文为“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七言古体形式可译为:“雷声隐隐响隆隆,好像就在南山南。为何才回又要走,不敢稍稍有闲暇?诚实忠厚心上人,妻在家里盼你归!”若将其试译为自由体,便可呈现出如下面貌:

“雷声轰鸣,响彻南山之阳。

你匆匆离别去了何方,竟不敢有稍稍的闲暇?

我那勤劳朴实的心上人啊,盼你早日回到我身旁!”

自由体译文的优势在于较少受字数限制,形式灵活,可以更充分的表达诗句的原意和情感。与五、七言体相比,无论原诗的基调是俗是雅,自由体译诗也都更易于做出恰当的文学性表达。但我们必须承认,《诗经》中的很多诗,的确更适合译成五、七言的规范形式,如果硬性将其译成自由体,会倍感吃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四言、五言还是七言,都具有某种相通性和传承性,五言和七言正是由四言演变而来。从继承的角度讲,四言的《诗经》译成五言、七言的古体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但从发展的角度讲,诗歌的演进是向着更加生动活泼的道路前行,那么译文也该如此。我们应该多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更恰当的方式来解读和展现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s("content_relate");

【分析《诗经》的翻译】相关文章:

《诗经·采薇》的翻译11-26

诗经《采薇》的翻译11-15

诗经蒹葭的翻译11-20

诗经中的名句翻译11-15

诗经小雅伐木翻译10-01

蒹葭诗经翻译11-20

诗经名句加翻译11-14

诗经名句及翻译11-13

诗经采薇全文的翻译11-28

诗经采薇的具体翻译11-15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三

《诗经》中的信仰

当人的自身能力远远低于所想要达到的期望时,会产生强烈的落差,心理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求,即寻求一种寄托。

对于《诗经》中表达的思想,历来有许多名家有不同论断。如早期出自《尚书·尧典》的“诗言志”之说,朱自清在《诗经第四》中对“诗言志”进行了阐述,“‘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1]言,即用文字表达的语言。志,由“士”和“心”组成,“士”旧时有指读书人之意,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人类最初文学“情”和“志”是不分的,由此“志”不仅指人,还有“情”之意。《诗经》中所涵盖的思想内容既“言情”“言意”又“言心”等。通过对《诗经》中思想的探究,人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出不同时代的精神支柱,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祭祀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等信仰这些都是社会进步而衍生出的各种信仰。信仰,“信”信念、信任,“仰”即崇拜,仰望。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人类对于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和现实追求相结合的产物,人类把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日月星光、土地植物等自然现象与自然物,皆当作崇拜的对象,认为每一种自然物都有一个主宰着他的神灵。在这种现实与渴求的矛盾中逐渐形成某种强烈的信念,对于那些看来无法征服的自然界生植物产生了一种崇拜,即信仰的萌芽时期——图腾信仰。人类从最原始的要征服动植物的自然界生存下去的信念得到满足后,进入到以人权为中心的政教社会,即所谓的王权信仰,认为上苍赐予君王的权力,神灵和王通读者能够实在他们内心的各种希望。王权崇拜产生的同时,必然衍生出以祭祀为中心的崇教信仰。

以动植物为对象的图腾信仰。所谓图腾信仰是指原始人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和自然现像,认为他们这些是“神物”,是他们的祖先、保护者,他们这个氏族就是从这种神物中衍生出来的。这是原始对自然界征服欲而产生的愿望信仰。比如,古人对多子多孙的观念,即是动植物生殖能力的图腾信仰的一种。在那个蛮荒艰困的原始时期,所有的生命都很脆弱,古人对那些多产的动植物很是崇拜,更将它们联想到自己的子孙繁衍上,期望自己多子多福。如《周南·螽斯》[2]中对昆虫的信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中用“诜诜,同‘莘莘’,众多集群”,“振振,繁盛之意”;“‘薨薨’,众也,形容螽斯齐鸣”;“绳绳,指多而谨慎的样子”;“揖揖,会集”;“蛰蛰,和集。”都有群聚众多之意。虽朱熹《诗集传》说“故从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了孙众多比之,言其有是德而有是福也”之说,[3]其更多的是对蝗虫不繁殖和其所拥有的能力的'一种追求之情。诗中这样用这种繁衍极快,极速毁坏农田这样一种无法抗御的动物,来表达对后世子孙繁衍的期望,获得这种神助的力量,来不断地大量繁衍子嗣,弥补由于生活资料的匮乏、疾病、战争、猛兽的伤害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人员的减少。

不仅在昆虫的繁殖能力上产生崇拜,在植物方面也是有其信服对象的。如《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指花椒,其之果实多子,蕃衍即繁衍。《毛诗序》和三家诗都认为赞美曲沃桓叔势力盛大子孙众多的诗作。但不可否认的说,这首诗中对“椒之繁衍能力”的崇拜是无可厚非的,呈现出了对植物繁殖能力的图腾信服。在《小雅·斯干》和《大雅·生民》中更明确的体现出周民族把多子多孙寄托于动物图腾中的这种初始信仰。《小雅·斯干》说周天子在睡梦中“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以梦熊或梦蛇,来确定生男生女,即是以熊及蛇为信仰。梦熊生男的信仰,是从原始人以熊为图腾发展而来的,孙作云在《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中认为“熊是周人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在《晋书》卷一一二《苻健载记》说:“初,母羌氏梦大熊而孕之”。[4]梦熊则生子,古时“羌”通“姜”,这与《大雅·生民》中的“时维姜嫄”相通。古有以“熊”为号的黄帝,由此可见以熊为图腾这一说法是存在的。《生民》中的“克桎克祀,以弗无子”,便是先民求生育的祭祀方式,正是古代对生殖崇拜的反映。而梦蛇生女的信仰,则是因为周人多娶姒姓女子为妻,而姒为夏人之后,原始的夏人以龙蛇为图腾,所以才产生了这种梦蛇即为生女子的图腾信仰。[5]古老的神物“龙”即是“蛇”图腾的化身《斯干》中“维虺维蛇”即是以“蛇”为信仰。以梦熊梦蛇而生男生女的这种图腾信仰。《诗经》中这些多子多福的观念、子孙满堂的强烈愿望等,都是由原始社会的恶劣环境对人类造成生存威胁时产生对生殖能力崇拜衍化而来的,即而形成对繁殖能力强盛的动植物一种图腾崇拜。

信鬼神知天命的王权信仰。据史料记载,西周早期,是神权和君权的天下,圣天命和王权的崇拜占主要地位,天帝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受命的天子为天帝意志的代统治天下。晁福林说过:“春秋时人迷信鬼神,有浓厚的鬼神观念。”他认为“起初的时候,鬼多指祖先神,神多指天神,‘鬼神’连用则泛指包括祖先神和天神在内的所有神灵。”[6]正反映出西周时期的人们对神灵存在的信服。如《大雅·生民》中是对周民族的始祖的信仰。文中“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周人的祖先“后稷”是因姜嫄向天祈祷祭祀,神灵保佑恩赐而来的。取“后稷”为名,“稷”与农作物有关,他在农事方面有着巨大贡献,即是传说中帝尧的农官,发明耕种五谷被后人尊为谷神。以“后稷”为名,西周社会其农业的不发达,饥饿的人们极其可望征服自然,把对粮食的需求,寄托于神灵,一旦获得满足,则以为是神录的庇佑。从中可看出,古人平常行为中把希望都寄托于神灵,神是万能,是能够带来一切美好事物的,这是对内心世界渴望的一种寄托,即对神灵的崇拜。希望天神赐福于君,造福人民,歌颂周天子“万寿无疆”;正是人们崇神祈福的神灵崇拜思想的体现。 《诗经》中对“天命、王权”之崇拜,也都有大量的记载。如《大雅.文王》是周王朝祭奠文王的诗歌,全诗以“文王是受天命而王天”为引导线,通过“天”的旨意来授其“君命”,即“仪行文王,万邦作孚”,来赋予统治者一层神圣的面纱,把当权的君王所作的贡献归咎于“天神”,从而建立起统治者所拥有的“天命神权”的崇拜信仰。另外《小雅》中《节南山》提出对“天”的信仰。“天方荐瘥,丧乱弘多。”“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初形成了“昭事上帝,天其命用休”即是宣扬对于德败的恶行,天将降丧乱以惩,警诫世人的思想信念。鬼神、天命王权的产生正是人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是周社会在图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信仰产物。信仰能够驱使人们共同应对不幸和灾难,促成整个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支持。

以祭祀为中心的崇教信仰。周代,祭祀的宗教仪式已经被日益上升的礼仪形式所掩盖,宗教思维却转化为一种对祖先的真诚景仰,对神灵的真切敬畏。周社会有许多的祭祀活动,如有郊祭、禘祭、社祭等,《诗经》中大量是以祭祀为主的诗歌。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中处处存在,如婚嫁,祭天,祭神,祭祖先等都对于内心深处的美好事物的祈祷。举行祭祀活动时,人们往往是因现实中有不解决的,或即将到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期望而举行的仪式。《诗经·周颂》部分都是以祭祀为主的诗文,《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等以祭祀文王功德之诗篇。“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这此祭祀诗歌中,句句充满了对文天功德的赞美之情。

信仰产生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通过祭祀这种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希求摆脱残酷现实。如《小雅·云汉》这是一首写周王祈雨的诗,“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特。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旱既大甚,蕴隆虫虫。”等写出祭神祈雨的原因。朱熹《诗集传》对此诗说:“群公先正,但言其不见助,至父母先祖则以恩望之矣,所谓垂涕泣而道之也。”诗中通过反复强调旱情的严重性,来表达祈雨者的忧心之情。纵观全诗,此场大旱可谓的人类的灭顶之灾,面对这场可怕的灾害,心中万分惊恐、无助,只好通过举行祭祀活动,对虚无飘渺的上帝和神灵进行乞求,以盼得到上帝和神灵的救助。这种心里活动产生的祭祀行,我个人认为即是宗教的一种祭祀信仰。另祭祀不仅是为了取悦于神灵,《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絮尔牛羊,以往蒸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枋,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诗中写统治者从农业中获得大量粮食,因而做酒食,供祭祀,向鬼神祈求无餍的幸福。是一首周王祭祀祖先的祭祀乐歌。另外祭祀在周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举行祭祀活动情时,都是具有一种身份地位的人方主持,如《国风》中《豳风·七月》所描述的,普通民众,只有在年终岁末的时候“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参加作为宗子的家族长主持的祭祀。

综上所述,《诗经》中由最初把对原始生产资料产生的欲望追求,寄托于控制动植物的身上,这种欲望追求即是对动植物产生的一种信仰——图腾信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所追求的精神进而由动植物发展到鬼神,天命、王权信仰,再至最后的以祭祀为中心的宗教信仰。这种信仰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都是随着《诗经》所处的社会不断发展变迁而产生不同的信仰内涵。每一种新的思想内容的形成,即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诗经》中所表达出的思想,许多名家有不同论断。其中影响最深的孔子著作《论语》中多处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等这样的名句。[7]通过对《诗经》中思想的探究中,人类最先是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祭祀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等信仰也都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发展。

s("content_relate");

【《诗经》中的信仰】相关文章:

《诗经》中的名句11-14

关于诗经中的美11-27

诗经中母爱的诗句05-10

诗经中的名句翻译11-15

诗经中的关雎的意思11-19

诗经中名句大全11-14

元稹诗歌中的佛教思想信仰11-14

诗经中关于亲情的诗句08-13

诗经中的唯美爱情名句12-29

《诗经》中的温暖和爱12-14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四

诗经:衡门

《衡门》,《诗经·陈风》的一首。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在章法上较独特,先是叙事,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没有放在诗首,而是放在议论之前,且与所兴之事又共同构成旨意相同的议论,使议论充满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加厚了诗意。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衡门,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注释:

1、衡门:横木做成的门,指简陋的居所。

2、栖迟:居住休歇。

3、泌:泉水。洋洋:水流不息的样子。

4、乐:疗救。

5、鲂:鱼名。

6、取:同“娶”。

7、齐之姜;齐国姓姜的女子。

8、宋之子:宋国姓子的女子。

译文:

木门简陋的住所,可以当作安身处。

泉水流淌不停息,可以止渴还充饥。

难道想要吃鱼时,定要吃那黄河鲂?

难道想要娶妻时,定要娶那姓姜女?

难道想要吃鱼时,定要吃那黄河鲤?

难道想要娶妻时,定要娶那姓子女?

赏析:

食有鱼,可见不是平民百姓所能过的生活。然而,食有鱼便知足,不求高档昂贵奢侈,却是在无止境的欲望面前知止知足知乐,亦属不多见。

在掉进欲壑不能自拔与知止退而求其次之间作选择的话,选择后者的'人不会占多数。欲壑难填,道出了人心的贪婪和弱点。掉进欲壑,是异化的开始,是自投罗网和自我放纵。知止而退,是拯救的开始,是自救和自我解放。

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多数人都难以做到。没有富的,拼命想富。已经富了的,拼命想更富。没做官的,一心想做官。已经做了官的,一心想官帽更大。殊不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要想得救,唯有靠自己,他人帮不了任何忙。正如染上毒瓜要想戒毒,虽然可以强制,最终还得靠自己痛下决心,洗心革面,断绝欲念。知足常乐,已不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更不只是对贫穷窘困者而言;富贵者同样也当设立这样的警戒线。越过警戒线,是无边苦海;固守在警戒线内,便是自我解放。

s("content_relate");

【诗经:衡门】相关文章:

读柳永 梁衡原文06-26

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10-31

诗经讲解12-29

巧言.诗经12-22

诗经诗词12-22

板诗经12-21

诗经节选11-30

《诗经》札记11-27

诗经楚辞11-26

《诗经》鉴赏11-25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五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蔽:一种野菜。

(2)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3)莫:同“暮’,晚。

(4) 玁狁(xiǎn yǔ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5)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

(6)柔:软嫩。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

(10)盬(gǔ):止息。

(11)疚:病。

(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

(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

(16)騤騤(kuí);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

(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

(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

(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

(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s("content_relate");

【诗经·采薇】相关文章:

诗经采薇采薇的意思10-31

诗经·采薇(节选)11-21

诗经采薇课文11-21

诗经·采薇鉴赏11-21

《诗经采薇》节选11-21

改写《诗经采薇》11-06

诗经采薇意思10-31

采薇诗经全文10-22

诗经采薇课件06-26

诗经·采薇全文06-2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推荐)(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geren/1685576473150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