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一

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是一篇不朽的边塞诗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凉州词》故事,欢迎阅读!

官方的传闻有一次,爱新觉罗弘历圣上和和绅一块莅临纪晓岚家里,走进他的阅微堂,看见纪晓岚正在练习书写艺术。爱新觉罗弘历便顺手儿把自个儿拿着的一把纸扇交付纪晓岚,让他在上头题上一首诗。纪晓岚接过纸扇,只见上头有深山,近城,杨柳春天的风。他略加思索,便龙飞凤舞写下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天的风不度玉门关。纪晓岚题完诗,把纸扇交到爱新觉罗弘历圣上手中,爱新觉罗弘历接过纸扇,大加赞扬:“好!好!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好!”爱新觉罗弘历看完,又递到和绅手中说:“和爱卿,你判定胜负一下子。”和绅接过纸扇,对纪晓岚的书写艺术也大加赞扬。不过仔细一看,半中腰缺乏了一个“间”字,便说:“纪晓岚,你知罪吗?”纪晓岚笑了笑说:“和绅,我何罪之有?”和绅说:“你审视一看,给万岁写诗怎么少了一个‘间’字?”说着,又把纸扇交到达爱新觉罗弘历手上。爱新觉罗弘历接过纸扇,盛怒:“你这是故意漏字,来哄弄朕,应当死刑!”说着,把纸扇扔给了纪晓岚。纪晓岚拿起纸扇一看,果真遗漏了一个“间”字,不过,他迅即镇静下来说:“万岁,我写得不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而是依据他的词,从新写的一首词。”“万岁,你看看,你看看,他还在哄弄万岁,该灭九族。”和绅对爱新觉罗弘历说。爱新觉罗弘历看了看纪晓岚那镇静的模样说:“既是你写的是另一首词,那你就给朕读一读。”纪晓岚拿起纸扇,便朗诵起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天的风,不度玉门关。”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了写“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念给慈禧听: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s("content_relate");

【凉州词 王之涣的故事】相关文章:

王之涣凉州词10-28

《凉州词》王之涣05-29

凉州词 王之涣11-25

王之涣的《凉州词》05-27

凉州词王之涣意思11-04

王之涣《凉州词》解析10-31

凉州词王之涣解析10-31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10-31

凉州词王之涣语言10-30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三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⑹,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⑺。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代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s("content_relate");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相关文章: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11-03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11-03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09-28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11-08

凉州词二首 王之涣赏析11-27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赏析11-04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的意思01-06

王之涣的诗凉州词二首01-20

凉州词二首古诗王之涣注释10-06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四

王之涣《登鹳雀楼》教学反思收录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收录的《登鹳雀楼》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味真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做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为了使学生在课上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课件的使用在帮助学生把握诵读语气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这次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我们依然照例先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我先请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过程,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归纳出以下几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和默写。这样就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接着向学生提出合作时的要求: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这些要求的提出,就是在告诉学生在合作时应该怎样做。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解决了,学生的目标也明确了,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就有了方向和方法。到了这时,一切合作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了。

中低年级孩子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最期待的就是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收获。在合作中主动地表现也是在为汇报时作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合作中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上的漏洞,思想观念上的偏离,学习方法上的缺陷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补救。在汇报的时候,我先选了一个小组给大家介绍作者王之涣。由于课前搜集了资料,合作时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所以该组代表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作者,并举出了他的其他两首作品《凉州词》和《送别》。接着又有一个小组主动要求为大家解释古诗的意思。他们先派了一位代表,把整首诗的意思解释了一下。他是这样说的:“太阳渐渐落下去了,黄河流向了大海。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就得再上一层楼。”他说完以后,同组另一个人立即站起来补充道:“依是紧贴着的'意思,所以太阳是紧贴着高山落下去的。”这样一补充画面就更加明朗了。接着同组另一个同学又起来补充道:“我补充一下,黄河是滚滚流入大海的。因为我从电视上看到黄河非常宽阔,水流得也特别快特别急,所以应该是滚滚流入大海。”

这是一个很会联系生活经验的孩子,分析得头头是道。“滚滚”一词的加入,立即让画面显得气势宏大起来。我立即表扬了他及这一个小组,肯定了他们互相补充的合作意识及会学习的优点。提示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加准确。这时,另一组的一名学生补充说:我觉得后两句话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这也是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听了他的补充,我立即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学生们通过小组间相互补充,自己就完成了整体感知诗意的目标。然后我请一名平时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读古诗,其他人边听边想象,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读完后有的同学说:“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圆圆的太阳,正慢慢落下去。”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远处雄伟的高山,被夕阳一照,特别美。”还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黄河流入大海时发出了特别大的声音。”也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幅画很壮观。”这时我为学生们用课件展示了这幅配有古典风格音乐的画面,描绘道:“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时,由于有画面和音乐的衬托,加上教师的综合描述,学生的体验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读出了这首诗的宏大气势。学生的感情到达了高潮。我又描绘道:“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最后我们齐读了一遍全诗,学生的情绪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接着我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这首古诗,有的理解着背,有的熟读成诵……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就已经把古诗背得很熟练了。我们这节课就在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了。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只是在我们传统的教学当中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教师一味地指引,反倒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s("content_relate");

【王之涣《登鹳雀楼》教学反思收录】相关文章: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学反思06-29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12-22

登鹳雀楼的王之涣03-02

唐诗登鹳雀楼 王之涣05-01

王之涣《登鹳雀楼》教案04-26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诗04-23

唐诗王之涣登鹳雀楼02-21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02-14

登鹳雀楼 王之涣ppt02-08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01-0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精)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geren/1685600352151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