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2023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通用

2023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通用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通用一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①金城关:金城,地名,故城在今甘肃皋兰西南。宋时为边关。

②塞垣:关塞。这里指西北边防地带。

③延和殿:宋代宫殿名。《宋史·地理志》:“崇政殿后有景福殿,其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宋神宗时,龙图阁直学士李柬之致仕,神宗特召见他于延和殿。

④谤书盈箧:《战国策·秦策》:“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⑤破屋数间:语本韩愈《寄卢仝》诗:“玉川先生洛城里,破星数间而已矣。”

这首七言古诗是送别之作,古人在送别赠行的诗中,往往寓有劝慰之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达,是一位慷慨负气、傲骨铮铮的志士,作者在激励他的同时,希望将来有重见之期,并预期彼此都能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操守。

开头四句是诗的第一段。前两句指出董生虽然爱好读书,勤奋苦学,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相,以科举起家,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而有志从军,因而早年就跃马西行,在金城关一带边防要地,参加军旅生活,以图立功绝域。次两句是说,董生虽然久在边疆,但当时西边的夏国,已与宋朝议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边塞苦寒,风霜凄紧,董生在归来之后,已经须眉斑白,面带皱纹了。这一段表明董生胸怀韬略,志气非同一般,而未遇时机;壮图未遂。“先皇召见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诗的第二段。写董生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当儿,议论慷慨,曾使君王为之开颜(天,指天子),但终以年老,虽然诽谤很多,他也不复置辩。慨然脱身高隐,看山江南,暂且不问世事。这一段表明董生在回到京都以后,虽蒙召见,然而并未获得重用。

末段四句点明送行之意。前两句是说,董生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时才能归还。这两句深寓惜别之意。后两句的意思是:将来有幸,在大梁城里定能相见(大梁即汴京)。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那时也定然存在。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作者借以自比。玉川子卢仝一生没有得志,作者也累试不第。除科举之外,作者也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身,但他并不低声下气去求别人的推荐,宁愿以布衣终老,所以在这里也以此勉励友人,表明将来相见,自己还是那几间破屋主人,友人也还是那么一个高傲自负之士。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显得彼此都很有志节,不失自重的贫士身份。

s("content_relate");

【送董元达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送顿起原文及赏析11-30

《丙子送春》原文及赏析01-13

送邢桂州原文及赏析11-03

送穷文原文及赏析10-19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寄张元夫原文及赏析10-19

送无可上人原文及赏析10-17

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原文及赏析10-17

送征衣·过韶阳原文及赏析10-16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s("download_bottom");

2023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通用二

挂上几盏五彩荷灯,牵动你心湖快乐的涟漪,敲响一声声佳节的晚钟,让我的祝福在你的心里悸动,深夜里,丝丝缕缕的微风带来我的牵挂,祝你元宵快乐!

送你一个圆,生活幸福心不烦;送你一个缘,美梦成真比蜜甜;送你一个源,快乐喷涌喜连连;送你一个元,财富相伴挣大钱!祝你元宵快乐啦!

情是馅心谊是面,密密匝匝挤成团;朋是汤圆友是水,要把味道来勾兑;祝福是豆沙牵挂是芝麻,颗颗粒粒不分家;汤圆多圆生活就有多美满。元宵快乐!

春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元宵佳节,春风熏陶着沉醉的夜晚,我用心叠一只纸鹤,装上我满满的祝愿,飞翔在天边,飘落你身前,祝你元宵节愉快。

寒风吹走了春意,彤云遮住了圆月。但是瑞雪带来了吉祥,问候送上了祝福--只要心中拥有一轮明月,幸福就会永远伴随着您。祝朋友元宵节快乐!

稀奇稀奇真稀奇,元宵有个小惊喜:健康快乐来跟踪你,吉祥如意要灌晕你,幸福好运要霸占你,财富也在暗恋你。桃花朵朵全为你,元宵节不快乐可不行!

是你的一声问候和祝福,缩短了时空的地平线,是你的欢声和笑语,给了我许多的眷恋,是想永远与你在一起。祝你元宵节快乐!

感受岁月的寂寞,放飞生活的洒脱,给你的祝福镶满我心底的寄托,趁着月圆盖上元宵的邮戳,祝福的心为你在起落,祝你节日快乐,生活无忧。

挂起一盏花灯,照亮你生活的每一片阴霾。煮上一锅汤圆,甜蜜你以后的每一份心情。发送一条短信,祝福元宵节快乐,希望你一切都好!

新年第一轮月圆照人间,花好月圆群灯艳,汤圆圆圆香又甜,亲人团聚庆团圆。祝福你:春风春雨春常在,花好月圆人团圆。预祝元宵节快乐,生活幸福美满!

点亮元宵的彩灯,愿你前途五彩缤纷,品尝元宵的汤圆,愿你生活左右逢源,发送元宵的短信,愿你人生充满好运,元宵到了,祝愿你万事如意,节日愉快。

美女,今天内赶快准备两张一寸免冠彩照、身份证和学历证书复印件、个人简历一份,送到航天局。可靠消息:为庆祝元宵节,国家要招聘嫦娥!

月圆恰似儿时梦,多少往事都随风,元宵祝福我情衷,愿你常乐不落空,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敲响好运快乐的时钟,幸福常伴不老松,人生得意要成功。

元宵佳节飘然而至,短信祝福到处都是,查查找找,翻翻瞧瞧,时间我的最早,祝福我的最好,真挚的祝愿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快乐元宵!

月因十五而圆,夜因明月而黑,日子因你而乐,生命因你而在,爱情因你而美,朋友因情意而久远,节日因祝福而快乐。元宵节快乐。

2023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通用三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注释

《送薛存义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赠序体政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正面指出为官的职责,认为官吏应该为人民办事。小编带来的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注释。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1)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

(2)将行:将要离开(零陵)。

(3)柳子:作者柳宗元自称。

(4)载肉于俎(zǔ):把肉放在器物里。载:承。俎:古代放肉的器物。

(5)崇酒於觞(shāng):在酒杯里倒满了酒。崇:充实,充满,这里作动词用。

(6)浒(hǔ):水边。

(7)饮(yìn)食(sì)之:请他喝,请他吃。给……吃,喝

(8)凡吏于土者:所有在地方上做官的人。吏,做官,作动词用。

(9)若知其职乎: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若:你。其:指代“凡吏于土者”。

(10)民之役:百姓的仆役。役,仆役,作名词。

(11)役民:奴役人民,驱使人民。役:奴役,作动词用。

(12)凡民之食于土者:所有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定语“食于土者”后置,中心词为“民”,倒装句式。

(13)出其十一佣乎吏:拿出他收入的十分之一来雇佣官吏。意思是:人民给官府纳赋税,官吏的俸禄就从赋税中出。

(14)使司平于我也:让官吏给我们百姓办事。司:官吏。平:治理。我:指代“民”、百姓。

(15)我受其直:我(官吏)接受了他们(百姓)的报酬。我:指代“吏”。直:同“值”,指官吏所得的俸禄。

(16)怠其事者:不认真给他们办事的。怠:懈怠。轻忽。其:指代人民。

(17)岂惟怠之:还不仅仅是玩忽职守。岂:语气助词,难道。唯:只。之:指代“其事”,即“民之事”。

(18)盗之;窃取百姓钱财,盗:指贪汚和敲诈勒索。之:指代人民。

(19)向使佣一夫于家:假若你家里雇佣一个仆人。向使:假若。

(20)黜(chù)罚:责罚、逐出。黜,就官吏而言,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这里是指主黜仆,可解释为“逐出”。

(21)肆:爆发出来,表示出来。

(22)势不同也:官与民的关系,情势不同于主与仆的关系。意思是:人民没有办法黜罚官吏。

(23)如吾民何:对于老百姓能怎么样呢?如……何,文言固定格式,把……怎么样。

(24)达于理者:通达事理的人。

柳宗元的同乡薛存义,在零陵县代理了两年县令,适逢官职调动,柳宗元赶来为他送行,并借送别之际,写下这篇文章以表达心中忧国忧民的一腔忧患。

文学赏析

文章第一段的开头,作者用简约的笔墨点明薛存义的离任和作者的送行。“载肉”、“崇酒”、“追而送之”,显出送行的郑重和情谊的深厚,为下面一段语重心长的议论蓄势。薛存义这次离开永州,是在“假令二年”之后到新的地方去做官,作者在送行之际谆谆相告的内容便集中在官吏的职责上,但作者却并不把“告”的对象局限在薛存义一人身上,而是以“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劈头发问,从而使所论的内容具有普遍的意义。紧接着又用概括精粹的语言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官吏的职责:“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上句正意,却是宾;下句反面,恰是主,放在后面,处于强调的位置。从文章本身看,作者所着重评论、揭露、警戒的,正是这一类“役民”的官吏。下面就围绕这个论断来揭露役民之吏。作者指出:“民之食于土者”,靠土地为生的人,即农民,把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拿来纳税,雇佣官吏,是为了让官吏为自己办理事情。这里把纳税的目的说成是雇佣官吏办事,而不是像封建统治者历来所宣扬的那样,是奉事君上应尽的义务,不但在实际上否定了封建王税剥削的合理性,而且对官、民之间统治被统治的关系也是一种大胆的翻案。在正面论述了官吏的职责、官吏与人民的关系以后,作者便将批判的笔锋直接指向现实中的官吏。首先尖锐地揭露受其直而怠其事的官吏“天下皆然”,显示出吏治的普遍腐败,令人怵目惊心。接着又进一步指出、还有比“怠”更严重的“盗”:贪污中饱,敲诈勒索。作者就近取譬,指出一个受雇的仆役,如果拿了工钱不干事,甚至偷盗主人的财物,必然要受到主人的'驱逐与责罚。这个比喻由于紧扣雇佣与受雇的主仆关系,就把人民黜罚不称职的官吏乃至贪官污吏的合理性说得明白透彻,让人感到作为主人的人民有着充分的行使黜罚的权利。然后,作者笔锋一转,指出官吏尽管都是这一类人,但人民却不敢充分表露自己的愤怒并且行使黜罚之权,原因就在于“势不同”:官与民权势地位的不同。一个“势”字就点穿了问题的实质。写到这里,似乎无可为继,作者却又掉笔翻转:“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老百姓虽然无“势”,却有“理”。能把(有理的)“吾民”怎么样。作者语重心长地表示:“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暗示官吏怠事、盗民的情况如果继续发展,终将酿成大乱。吏治问题关系着封建统治的存亡,这正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根本认识和出发点。但他却不直接说破,而是用有通达事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这样的言词来略加点逗,读来反更有“危言耸听”之感。

文章第二段由论述吏的职责落到题目上来,赞美薛存义的政绩。“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二句,明其非“怠”,“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三句,明其“司平”于民:“不虚取直”、“知恐而畏”是对薛的总赞,应上段“民之役”、“达于理”。这一段从正面表彰,而与上段关于吏职的论述严丝合榫,无异于为作者的理论树立一个正面的典型。对薛存义本人来说,上一段是临别赠言,这一段则是热情的勉励。

文章最后一段交待饯行赠序的缘由,遥应篇首。“吾贱且屠,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是牢骚语。作者由于身遭贬斥,地位低微,不能对于官吏的考核升降提出意见,只能给他写几句话送行。也正因为处于“贱辱”之故,所以能比较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作者心目中的“民之役”,也不过是使“讼者平,赋者均”的封建官吏。但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异端理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全文二百四十一字,却提出并透辟地论述了一个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官吏的职责和官民的关系问题。文中不但有一语破的、揭示本质的论断与分析,如吏为民役、非以役民的论断;民无势莫敢肆其怒的分析,而且有层层转进、推理严密的论证(从“民之役”推出对怠事盗货者黜罚的合理,又从民莫敢黜罚推出“势不同”的论断;再从“势不同而理同”推出达理者的“恐而畏”),有生动恰切、切中事理的比喻,不但有尖锐的揭露批判,而且也有正面的表彰。虽是短章,却显得曲折波澜

s("content_relate");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注释】相关文章:

送薛存义序 柳宗元09-08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08-29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译文07-12

柳宗元《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注释09-04

柳宗元《哀溺文序》注释11-08

柳宗元《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09-04

柳宗元《送元暠师诗》译文及注释09-05

柳宗元《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译文09-04

送石处士序韩愈原文、翻译、注释10-1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niandu/1685590316150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