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乡镇工作总结 >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4篇)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4篇)

微信扫码分享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一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年级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特别是八班和十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九班就会比较马虎一点,我会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及时加以纠正。

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教科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五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与运动)。

必修1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第1—5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考试)

第6—9周 第二章 力(单元考试)

第10—11周 期中考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2—15周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6—18周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单元考试

第19—20周 期末考复习

第21周 期末考试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习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在本学期开好一节公开课,通过在评课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导,并在教学中不断得以改进突破。

6、在教学中重视积累,争取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多听讲座,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二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当0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最大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三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起点,我一定化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这届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一般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但每个班总存在一小部分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人教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四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必修1这本书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工作计划《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习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在本学期开好一节公开课,通过在评课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导,并在教学中不断得以改进突破。在教学中重视积累,争取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多听讲座,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四

高一物理试题和答案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答案: b

2.(北京西城区联考)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 n,则下列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

a.f1=10 n f2=10 n b.f1=20 n f2=20 n

c.f1=2 n f2=6 n d.f1=20 n f2=30 n

解析: 本题考查合力和分 力之间的关系.合力f和两个 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f1+f2|,则应选c.

答案: c

3.小小东同学在体育课上做单杠练习时,两臂伸直,双手平行握住单杠,之后逐渐增大双手间的距离,如右图所示,此过程中小东同学手臂上拉力的变化情况为()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人体受手臂的两个拉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两个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属于二力平衡,则两者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右图所示,在小东同学两臂伸直、逐渐增大双手间距的过程中,重力g一定,可以判断手臂的两个拉力的合力f合不变,由于两个手臂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合力不变,所以拉力逐渐变大.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4.如右图所示,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一定,夹角是变化的,合力为f.在角从0逐渐增大到 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a.从最小逐渐增加 b.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c.从最大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0时, f1、f2同向,合力最大,而=180时,f1、f2反向,合力最小,但不一定为零.

答案: c

5.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 n,方向沿x轴正向;f2=6 n,沿y轴正向;f3=4 n,沿x轴负向;f4=8 n,方向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d

6.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 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右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5 n b.25 n

c.20 n d.0

解析: 由于物体的重力大于拉力,则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且物体仍然静止.因为物体静止,所以 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的合力为零.故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 d

7.一根轻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绳 的两端提物体,然后缓慢并左右对称地分开,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 b.60

c.120 d.135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共受三个力作用,其中两绳的拉力的合力必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重力g.由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可知,当细绳拉力为g时,两绳间的夹角最大,此时合力与两分力大小相等,则两绳间夹角为120.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8.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那么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 n b.102 n

c.202 n d.103 n

解析: 设f1=f2=f.当它们的夹角=90时,其合力为2f,即2f=20 n,f=102 n.当夹角为120时,其合力与f等大.故选b.

答案: b

9.设有三个力同时作用在质点p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右图所示,这三个力中最小的力的大小为f,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

a.3f b.4f

c.5f d.6f

解析: 由图可知f1=f2=f,f3=2f.其中f1、f2成120角,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等于f,方向在其角平分线上,即与f 3同向,故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3f.

答案: a

10.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解析: 三力合成力,若前两力的合力可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使这三个力合力为零,只要使其第三力在 其他两个力合力范围内,就 可能使合力为零,即第三力f3满足:|f1-f2||f1+f2|.分析a、b、c,d各组力中前两力合力范围为:2 n12 n,第三力在其范围内;3 n7 n,第三 力在其合力范围内;4 n6 n,第三力不在其合力范围内;0 n20 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内;故只有c项中,第三力不在前两力合力范围内,c项中的三力合力不可能为零.

答案: c

11.用一根长1 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 kg的画框对称悬挂 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 m/s2)()

a.32 m b.22 m

c.12 m d.34 m

解析: 画框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等于画框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绳间的夹角为120,则两个挂钉间的最大距离为32 m,a正确.

答案: a

12.下图甲为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解析: (1)在测量同一组数据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如果变化,即受力变化,所以a选项正确;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定滑轮拉结点o,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线的方向不一定要沿竖直方向,b选项错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能超过其量程,c选项正确;两个拉力的方向合适即可,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但不一定为90,所以d选项错误.新课标第一网

(2)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答案: (1)ac (2)4.00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怎么写(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xiangzhen/1685434309144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