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8篇)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8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8篇)

微信扫码分享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一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引导学生探究线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线线平行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化归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观察、猜想研究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逻辑论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转化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的良好品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线与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线与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

一、问题引入

木工小刘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已知木料的棱bc∥平面a′c′.现在小刘要经过平面a′c′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1)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于b′c′;

(2)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与bc。

(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知识回顾

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三、知识探究(一)

思考一: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答:平行或异面。

思考2: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无数条;平行。

思考3: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答:平行;因为a∥α,所以a与α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β内,所以a与b平行。

思考4: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四个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四、知识探究(二)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定理可简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符号表示:

(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一步一步深化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五、应用示例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 × )

(2)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 )

(3)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 ∥α,b ∥α,那么a ∥b。 ( × )

例3 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面a′c′ 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与平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经过木料表明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实际上是经过bc及bc外一点p做截面,也就是找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我们可以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公理2、公理4作出。

练习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eh∥fg,求证:fg∥bd.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课堂总结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方面强调总结两个定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p61练习,习题2.2a组:1,2. (做在书上)

p62习题2.2a组:5,6.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

一、问题引入

木工小刘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已知木料的棱bc∥平面a′c′.现在小刘要经过平面a′c′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1)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于b′c′;

(2)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与bc。

(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知识回顾

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三、知识探究(一)

思考一: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答:平行或异面。

思考2: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无数条;平行。

思考3: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答:平行;因为a∥α,所以a与α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β内,所以a与b平行。

思考4: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四个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四、知识探究(二)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定理可简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符号表示:

(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一步一步深化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五、应用示例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 × )

(2)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 )

(3)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 ∥α,b ∥α,那么a ∥b。 ( × )

例3 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面a′c′ 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与平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经过木料表明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实际上是经过bc及bc外一点p做截面,也就是找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我们可以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公理2、公理4作出。

练习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eh∥fg,求证:fg∥bd.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课堂总结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方面强调总结两个定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p61练习,习题2.2a组:1,2. (做在书上)

p62习题2.2a组:5,6.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二

课题名称

《2.1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科 目

高中数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通过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并理解它们的几何特征。但是这种理解还只是建立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的,对于原理学生是不明确的,所以学生此时有很强的求知欲,急于想搞清楚为什么;同时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是缺乏训练,不够严密,不够清晰;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有待提高,并愿意动手并参与分组讨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概念,知道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记忆三公理三推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三公理三推论,会用图形表示三公理三推论,并将其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

3. 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掌握使用三公理三推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直观地感知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三公理三推论;

2. 通过思考、讨论,发现三公理三推论的条件和结论;

3.通过例题的训练,进一步理解三公理三推论,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培养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建立合作的意识;

2.感受立体几何逻辑体系的严密性,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三公理三推论的概念及其内涵;

2.使用三公理三推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教学资源

(1)每位同学准备两张硬纸板,其中一张中间用小刀划条缝,铅笔三根;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1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的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

1.  回忆构成平面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直线。①两者都是最原始的概念,点没有大小、面积、厚度,直线是向两侧无限延伸的;②点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直线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③  如果将点看作元素,则直线是一系列点构成的集合,所以点在直线上记作,点不在直线上记作;

2. 提出问题:构成空间几何体有哪些基本元素?(大屏幕出示棱柱、棱锥、棱台)学生很快得到答案:点、直线、平面。

3. 引入课题:什么是平面?点、直线、平面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平面有什么性质?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活动2

二、观察操作,合作探究

1. 理解平面的概念

平面也是一个最原始的概念,是向四周无限延伸的,没有边界。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平面,或者记为平面abc,平面abcd等等。

2. 明确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

①点与直线;②点与平面;③直线与平面。

3. 探究平面的性质

⑴ 公理一

① 学生操作,研究如何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

问题一:铅笔与硬纸板只有一个公共点可以么?

问题二:要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至少需要几个公共点?

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要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只需将铅笔上两点放置到硬纸板内。

② 抽象出公理一

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一?

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一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

问题三:公理一有什么功能?

③ 动画演示公理一

⑵ 公理二

① 学生操作,研究过空间中三点能确定几个平面

问题一:若三点共线,能确定几个平面?

问题二:要确定一个平面,需要三点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公理二所表达的含义。

② 抽象出公理二

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二?

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二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

问题三:还能根据什么条件确定一个平面?引出三推论。

问题四:公理二及三推论有什么功能?

③ 动画演示公理二及三推论

⑶ 公理三

① 学生操作,展示两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问题一:两个平面真的只有一个公共点么?

问题二:这个公共点与这条公共直线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公理三所表达的含义。

② 抽象出公理三

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三?

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三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

问题三:公理三有什么功能?

③ 动画演示公理三

教学活动3

三、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⒈ 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

⒉ 公理一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

⒊ 公理二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

⒋ 公理三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

教学活动4

四、布置作业,课外研讨

⒈ 课后练习p43:1、2、3、4;

⒉ 平面几何中证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定理?这些定理在空间中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0,1,2,3,4,5},b={1,3,6,9},c={3,7,8},则(a∩b)∪c等于()

a.{0,1,2,6,8}b.{3,7,8}

c.{1,3,7,8}d.{1,3,6,7,8}

[答案]c

[解析]a∩b={1,3},(a∩b)∪c={1,3,7,8},故选c.

2.(09•陕西文)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x1,x2∈[0,+∞)(x1≠x2),有f(x2)-f(x1)x2-x10,则()

a.f(3)

c.f(-2)

[答案]a

[解析]若x2-x10,则f(x2)-f(x1)0,

即f(x2)

∴f(x)在[0,+∞)上是减函数,

∵321,∴f(3)

又f(x)是偶函数,∴f(-2)=f(2),

∴f(3)

3.已知f(x),g(x)对应值如表.

x01-1

f(x)10-1

x01-1

g(x)-101

则f(g(1))的值为()

a.-1b.0

c.1d.不存在

[答案]c

[解析]∵g(1)=0,f(0)=1,∴f(g(1))=1.

4.已知函数f(x+1)=3x+2,则f(x)的解析式是()

a.3x+2b.3x+1

c.3x-1d.3x+4

[答案]c

[解析]设x+1=t,则x=t-1,

∴f(t)=3(t-1)+2=3t-1,∴f(x)=3x-1.

5.已知f(x)=2x-1(x≥2)-x2+3x(x2),则f(-1)+f(4)的值为()

a.-7b.3

c.-8d.4

[答案]b

[解析]f(4)=2×4-1=7,f(-1)=-(-1)2+3×(-1)=-4,∴f(4)+f(-1)=3,故选b.

6.f(x)=-x2+mx在(-∞,1]上是增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a.{2}b.(-∞,2]

c.[2,+∞)d.(-∞,1]

[答案]c

[解析]f(x)=-(x-m2)2+m24的增区间为(-∞,m2],由条件知m2≥1,∴m≥2,故选c.

7.定义集合a、b的运算a.b={x|x∈a,或x∈b,且x∉a∩b},则(a.b).a等于()

a.a∩bb.a∪b

.b

[答案]d

[解析]a.b的本质就是集合a与b的并集中除去它们的公共元素后,剩余元素组成的集合.

因此(a.b).a是图中阴影部分与a的并集,除去a中阴影部分后剩余部分即b,故选d.

[点评]可取特殊集合求解.

如取a={1,2,3},b={1,5},则a.b={2,3,5},(a.b).a={1,5}=b.

8.(广东梅县东山中学2009~2010高一期末)定义两种运算:ab=a2-b2,a⊗b=(a-b)2,则函数f(x)=为()

a.奇函数

b.偶函数

c.奇函数且为偶函数

d.非奇函数且非偶函数

[答案]a

[解析]由运算与⊗的定义知,

f(x)=4-x2(x-2)2-2,

∵4-x2≥0,∴-2≤x≤2,

∴f(x)=4-x2(2-x)-2=-4-x2x,

∴f(x)的定义域为{x|-2≤x0或0

又f(-x)=-f(x),∴f(x)为奇函数.

9.(08•天津文)已知函数f(x)=x+2,x≤0,-x+2,x0,则不等式f(x)≥x2的解集为()

a.[-1,1]b.[-2,2]

c.[-2,1]d.[-1,2]

[答案]a

[解析]解法1:当x=2时,f(x)=0,f(x)≥x2不成立,排除b、d;当x=-2时,f(x)=0,也不满足f(x)≥x2,排除c,故选a.

解法2:不等式化为x≤0x+2≥x2或x0-x+2≥x2,

解之得,-1≤x≤0或0

10.调查了某校高一一班的50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情况,有32人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有27人参加了英语兴趣小组,对于既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参加英语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多32人b.最多13人

c.最少27人d.最少9人

[答案]d

[解析]∵27+32-50=9,故两项兴趣小组都参加的至多有27人,至少有9人.

11.设函数f(x)(x∈r)为奇函数,f(1)=12,f(x+2)=f(x)+f(2),则f(5)=()

a.0b.1

c.52d.5

[答案]c

[解析]f(1)=f(-1+2)=f(-1)+f(2)=12,又f(-1)=-f(1)=-12,∴f(2)=1,

∴f(5)=f(3)+f(2)=f(1)+2f(2)=52.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四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断三个实数

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

【示范举例】

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为 .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a1= ,q= .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五

共1课时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引导学生探究线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线线平行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化归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观察、猜想研究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逻辑论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转化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的良好品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线与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线与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

一、问题引入

木工小刘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已知木料的棱bc∥平面a′c′.现在小刘要经过平面a′c′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1)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于b′c′;

(2)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与bc。

(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知识回顾

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三、知识探究(一)

思考一: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答:平行或异面。

思考2: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无数条;平行。

思考3: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答:平行;因为a∥α,所以a与α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β内,所以a与b平行。

思考4: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四个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四、知识探究(二)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定理可简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符号表示:

(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一步一步深化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五、应用示例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 × )

(2)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 )

(3)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 ∥α,b ∥α,那么a ∥b。 ( × )

例3 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面a′c′ 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与平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经过木料表明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实际上是经过bc及bc外一点p做截面,也就是找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我们可以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公理2、公理4作出。

练习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eh∥fg,求证:fg∥bd.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课堂总结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方面强调总结两个定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p61练习,习题2.2a组:1,2. (做在书上)

p62习题2.2a组:5,6.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

一、问题引入

木工小刘在处理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已知木料的棱bc∥平面a′c′.现在小刘要经过平面a′c′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却不知如何画线,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1)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于b′c′;

(2)过p作一条直线平行与bc。

(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知识回顾

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三、知识探究(一)

思考一: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答:平行或异面。

思考2:若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无数条;平行。

思考3: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答:平行;因为a∥α,所以a与α没有公共点,则a与b没有公共点,又a与b在同一平面β内,所以a与b平行。

思考4:综上分析,在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四个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四、知识探究(二)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定理可简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符号表示:

(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一步一步深化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五、应用示例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 × )

(2)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 )

(3)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 ∥α,b ∥α,那么a ∥b。 ( × )

例3 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面a′c′ 内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与平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经过木料表明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实际上是经过bc及bc外一点p做截面,也就是找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我们可以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公理2、公理4作出。

练习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eh∥fg,求证:fg∥bd.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课堂总结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方面强调总结两个定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p61练习,习题2.2a组:1,2. (做在书上)

p62习题2.2a组:5,6.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六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_-32的'解集是{_?r_-32}或{__-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__2=-5}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__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反比例函数

形如y=k/_(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_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_)=-f(_),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

如图,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2.对于双曲线y=k/_,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_±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α的对边/斜边

cosα=∠α的邻边/斜边

tan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cotα=∠α的邻边/∠α的对边

数学中什么叫棱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柱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常见的三维多面体,指上下底面平行且全等,侧棱平行且相等的封闭几何体。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中,具有12个棱长,且棱长在不同的几何体中有不同的特点。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七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

根据湖北省的新课改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全力以赴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相互协作,积极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认真落实组里每位老师的课堂常规教学任务,努力加强老师的课外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新教材的教法,做一个教学科研全方位的教师;同时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力量,积极研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全力提升高二年级的数学水平,缩小和其它学校的差距。

(1)落实好组里每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按照先议教案,再听课堂,最后评价的程序严格落实到位。

(2)充分利用每个星期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教材的教法。同时争取机会出去学习教改名校的数学学科课改教学的经验。

(3)做好每一次阶段性的考试工作,考前认真准备,阅卷客观公正,客观评价教学质量。

(4)分班落实数学学科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文科班数学的提升。

(5)准备参加5月份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活动,积极安排年轻老师参加数学教学竞赛工作。

(1)2,3月份,文科完成选修1-1和选修3-1,理科完成选修2-1和3-1的教学任务,建议把选修3-1的《数学史选讲》参插讲。

(2)4月份,理科完成选修2-2,文科完成选修4-5

(3)5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1,文科完成选修4-5。

(4)6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4,文科开始期末考试的复习。

说明:根据湖北省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本学期理科完成选修2-1和2-2的内容,文科完成选修1-2和1-1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还是打算把选修3-1,4-5的内容都上完,为高三复习做好准备,从时间上看,文科的教学时间是充足的,但是理科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希望各位老师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确实落实好每章每节的教学任务。

s("content_relate");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地理必修二教学计划03-26

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03-27

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03-30

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01-22

高二物理必修的教学计划04-15

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范文01-09

高二必修数学教学计划06-06

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怎么写03-24

高二数学必修教学计划范文05-21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八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三、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

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

4、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

[问]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意图在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基本不等式到理性证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前面是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关系获得不等式的,下面用代数的思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这个不等式。)

方法一:作差比较或由

展开证明。

方法二:分析法(完成课本填空)

设计依据: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所以,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

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读“数学书”。

点评: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实际上是寻找结论的充分条件,执果索因的一种思维方法.

5、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借助初中阶段学生熟知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

几何解释实质可认为是:在同一半圆中,半径不小于半弦(直径是最长的弦);或者认为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一半不小于斜边上的`高。

四、探究归纳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结论:

若两正数的乘积为定值,则当且仅当两数相等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若两正数的和为定值,则当且仅当两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有最大值。

简记为:“一正、二定、三相等”。

五、领悟练习:

公式应用之二:(最优化问题)

设计意图:新颖有趣、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问题,不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探究钻研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1)在学农期间,生态园中有一块面积为100m2的矩形茶地,为了保护茶叶的健康生长,学校决定用篱笆围起来,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

(2)现在学校仓库有一段长为36m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六、反思总结,整合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

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

老师根据情况完善如下:

两种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类比思想。

三个注意: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大(小)值是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8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xuexiao/1685583646150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