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 如何写坦克简笔画画法教你坦克怎么画(精)(3篇)

如何写坦克简笔画画法教你坦克怎么画(精)(3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坦克简笔画画法教你坦克怎么画(精)(3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写坦克简笔画画法教你坦克怎么画(精)一

ok3w_ads("s005");

坦克,人送外号“陆战之王”!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了,一直“耀武扬威”、威风八面。可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武器设计人员也一直都在闷着头研究应该怎么对付坦克——各种反坦克武器层出不穷: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导弹、反坦克步枪……还有虽简陋却很有效的路边土炸弹,都给坦克惹了一身的麻烦。

面对这种十面埋伏的状况,坦克也不得不频频升级,费尽心思来改进自己的“衣服”——坦克装甲。说啥也不能丢掉“陆战之王”的称号啊!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坦克不同款式的“衣服”。

第一款:钢板“厚棉衣”

要想防弹,把装甲钢板做厚不就行了吗?对,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坦克刚诞生,它的装甲钢板连15毫米都不到。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装甲钢板厚度已经超过了150毫米。

厚实自然耐打,一般的轻武器根本打不穿坦克的钢板“厚棉衣”。但坏处就是坦克太笨重了,跑不快,而且身子太重,油耗也就高了,要想多装一些油就没法多装弹药……此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反坦克武器的技术进步得特别快,厉害的穿甲武器已经可以打穿12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了。坦克要是把“外衣”加厚到这种程度,那就变成铁疙瘩了,跑都跑不动。看来,光靠穿“厚棉衣”不行,得另外想招。

第二款:钢铁“三明治夹克”

小军迷们在观看抗日影视剧时有没有看过八路军用土制防弹衣抵挡日军子弹的情节呢?在《小兵张嘎》中就有类似情节:游击队队员身披一床湿棉被,在棉被外面裹上黄土,黄土外再裹上一层浸湿的棉被。日军的子弹“咻咻”地射过来,但就是打不穿。

坦克的钢铁“三明治夹克”和这个原理很像:这件防弹“夹克”分为三层,最外层和最里层都是钢板,两层钢板之间夹着一层陶瓷等非金属材料。这种防弹“夹克”的效果特别好,明显好于同样厚度的装甲钢板,它的学名叫复合装甲。怎么样?是不是很像三明治呢?

第三款:“羽绒服”装甲

坦克还有一款“羽绒服”装甲,它有个匪夷所思的名字——空气装甲。

羽绒服中的羽毛之间充满空隙,这些空隙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小军迷们一定清楚,占据这些空间的物质自然都是空气。

但是,空气为什么能做装甲呢?这就是“羽绒服”装甲的奇妙之处——专门对抗高爆反坦克弹,坦克外壳的两层装甲钢板之间设计有一定的空间,来袭弹头一旦命中坦克的外层装甲,喷射出的金属射流遇到空气层就会被拉伸变细,失去后劲儿,再想打穿里层的钢板,就是很有难度的事情了!

第四款:以“爆”制暴的“炸药背心”

每次坦克穿上新款防弹装甲,反坦克家族也会相应地研发出新的打击武器。这不,反坦克武器里又有了贫铀弹、高动能穿甲弹这些反装甲高手,它们的特点是材质超级坚硬、特别重、飞行速度快,甚至能达到音速的好幾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武器设计人员又研制出了“炸药背心”这种神器,它的学名叫“爆炸反应装甲”,是可以用来以“爆”制暴的!

“炸药背心”其实就是一个个扁扁的金属盒子,盒子里装着钝感炸药。钝感炸药在一般的打击下不会爆炸,拿重机枪扫射都没用,但是一旦遇到反坦克弹头之类就会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把来袭弹头或者来袭的金属射流“炸飞炸歪”,从而降低对方的穿甲厚度。

这种防弹方式听起来似乎颇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思,其实不用担心,钝感炸药的爆炸威力不足以击穿坦克装甲,但是能破坏掉反坦克弹头,能达到这个目的,已经算得上是“以毒攻毒”的典范了。

第五款:主动防护系统

从兵法上来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老是被动挨打,再好的装甲也扛不住,坦克就应该主动出击!

如今的坦克早已有了最新型的“主动防护系统”,由探测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容组和钢板发射装甲组成。坦克在进攻时,会扫描四周,一旦发现有炮弹飞来,计算机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发出指令,钢板发射装甲就会向外抛出一块钢板,正对着来袭弹头的方向飞去,在敌方弹头飞到其身边之前就撞毁它。

此外,这种“主动防护系统”还能释放烟幕来诱骗和干扰对方,确保万无一失!

亲爱的小军迷们,等你们长大了,如果成为武器设计师,你们会给坦克设计什么样的“防弹衣”呢?

程艳霞摘自《小学生学习指导·小军迷联盟》

相关热词搜索:坦克款式衣服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如何写坦克简笔画画法教你坦克怎么画(精)二

课间的时候,我经常玩开“坦克”这个游戏。以下就是“坦克”的趣事。

第一节下课,我准备好课前准备。开始对我最好的朋友叶纪元说出了口令:“我出布。”叶纪元也说:“我出布。”然后我们把手夹在一起,向右边甩,变成了一个坦克的形状。

动作做好了,我们开始寻找目标。虽然我知道叶纪元等等会想攻击方莹莹,但是我还是问叶纪元:“攻击谁?”“当然是‘母老虎’(方莹莹)!”有了叶纪元这句话,我放心多了,(反正方莹莹哭了叶老师会找叶纪元而不是找我)。

咱俩谁也不敢去惹方莹莹,方莹莹发疯起来像头“母老虎”(这就是我叫方莹莹却叫“母老虎”的原因了)。我对叶纪元说:“你去惹方莹莹,我躲起来观察。”叶纪元听了我这句话,就去惹方莹莹了(呵呵,好戏才刚刚开始)。

叶纪元去惹方莹莹了。他跑了过去,拍了一下方莹莹,方莹莹正在写中午的作业,她只是向叶纪元瞟了一眼,脚根本没动。叶纪元就跑了回来(比刘翔的速度还快!)晕啊……

我本来就是爱冒险又胆小的人,叶纪元回来,我当然叫他再去惹方莹莹,他又继续去惹方莹莹了。

这次方莹莹还真发疯了。叶纪元和刚才

一样拍了方莹莹,方莹莹马上行动,她朝叶纪元扑去,叶纪元灵活地躲开。方莹莹知道我和叶纪元是同伙的。叶纪元敏捷,可我不灵活!方莹莹向我冲来,我往第三组和第四组那边逃,这时王筱婧向我走来。天啊,王筱婧会把时间拖延的。啊……我被方莹莹捉住了。她右手扯住我的衣角,左手捏我的肉,脚踢我。还不停地说:“我看你还敢不敢来,我看你还敢不敢来……”

方莹莹去捉叶纪元了,趁机逃啊……

如何写坦克简笔画画法教你坦克怎么画(精)三

ok3w_ads("s005");

罗山爱

t-90坦克在阿勒颇前线作战

没有经典的库尔斯克式会战机遇,没有水平相当的正规军较量,更没有像样的空地立体攻防协同,却时不时遭遇冷箭暗枪,以至毁掉“金刚不坏之身”,持续多年的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国际化内战”带给诸多王牌坦克苦涩的命运,正如俄罗斯柳巴乐队所唱:“这就是战场,马哈烟、伏特加、子弹无限量,这就是战场,稍不留神就会把命丧。”

在“坦克倒霉蛋”的序列中,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把俄罗斯t-90a、德国“豹”2a4、美国m1a1sa、土耳其m60t都罗列其中。这其中,t-90a全都损失在叙利亚北部前线。可奇怪的是,正是参战中东的经历,让本质是名声毁于海湾战争的t-72“第17种改型”的t-90系列坦克更加畅销,2017~2019年,俄羅斯共向4个亚非国家出口1000辆,这还不包括向没什么赚头的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等原苏联国家销售(纯粹是象征性的友谊价)。战场讲实力,商场论口碑,没有谁会给自己的装甲兵提供“铁棺材”,t-90a到底在叙利亚前线表现如何,战损究竟如何产生,总体上是算一鸣惊人?抑或明珠蒙尘?相信本文将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那就是——如果军人尊重战场条件,及时根据对手变化而调整战术,任何武器都能助你所向披靡,否则……

厮杀“阳光地带”

跟以往战争不同,起于2011年3月德拉骚乱的叙利亚内战具有罕见的“公开性”,由于电信公司哪怕在交火地区仍能提供服务,以至于不管政府军还是反对派武装(如自由军、国民军)、极端组织(如“伊斯兰国”、“征服阵线”)都拍摄大量实战视频并上传youtube等公开网站,从而令前线战况第一时间呈现于网民面前。双方都希望通过媒体影响世界舆论,且不论效果如何,至少这种“公开性”对于分析具体的装甲兵战术行动有重要帮助。

仔细观察,叙交战双方反复争夺的,无非是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阿勒颇、巴尔米拉等重要城市和连接它们的交通线,坦克充当攻坚矛头与防御堡垒的角色非常频繁,有人将其总结为“阳光地带拉锯战”。由于干旱少雨,叙利亚人口和经济中心基本沿海、沿河分布,加之叙经济支柱——农业和能源行业的开采、提炼、加压运输等环节也需要水源,因此大批生产、运输、储存设施也都依河而居,形成“阳光地带”(特指地中海周围干旱沙漠地带)军事理论:中东陆上战争与海战有类似之处——主要围绕交通线(航线)和补给站(港口)的争夺,而居民点(往往意味着水源)和城镇就是大海中的岛礁,势所必争。

内战爆发前,叙利亚政府的阿拉伯军光主战坦克就有4950辆,而反对派只有五花八门的步枪、机枪、火箭筒和少量迫击炮,时任叙国防部长拉杰哈(后被暗杀)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对付那些‘叫花子武装,根本用不上详细计划,我们很快就能获胜!”可真一交手,叙军才发现反对派并非“一吹就倒”。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哈马等战场,叙军习惯以坦克纵队沿主干道快速突击或越野突击,周围伴有bmp-1步兵战车掩护。这种突击在视界开阔的城郊往往奏效,手持轻武器、用皮卡和摩托车实施机动的反对派难以抵挡。但一进城,叙军装甲优势便急剧下降,因为城内密布建筑群,严重遮蔽坦克视线,限制了坦克机动范围,而且坦克主炮俯仰角都较小,难以打击高处或地下火力点。相反,反对派化整为零,组成无数战斗小组。每个小组通常包括多名步枪手、1名机枪手、3名火箭筒手,埋伏在街道两侧建筑里,通过俯射或侧射火力打击叙军坦克薄弱部位。

遗憾的是,叙军未能调整战术,只是单纯拉开坦克间距,沿主要街道一路前冲,结果在反对派偷袭面前损失严重。2012年8月31日凌晨,叙军以100多辆t-55、t-72坦克组成第一梯队,在空地火力支援下,从多个方向反攻失陷的阿勒颇东区,叙第17装甲师一个营落入反对派的伏击圈,敌人先用火箭筒打掉停在辅路的预备队车辆,然后把叙军主力压缩到狭窄的街道里。叙军坦克试图反击,但由于敌情不明,攻击完全无效,反而因主炮频频射击而暴露位置,只有火箭筒的反对派却依托建筑物掩护,对坦克展开“屠杀”。一天时间,叙军第17师就损失90辆坦克中的13辆、185辆bmp-1步兵战车中的41辆,另有400多人阵亡。

2012年底到2013年夏的德拉雅镇战斗中,叙军最精锐的第4装甲师虽有兵力及装备优势,但面对战术灵活的反对派却始终处于被动,损失大量装甲车辆。值得反思的是,巷战中,配合坦克的步兵战车本应将步兵搭载到目的地,让步兵下车作战,为坦克肃清周围埋伏的反坦克火力,而步兵战车以自身火力支援步兵。但当时叙军士兵普遍不敢下车伴随坦克作战,结果视线受阻的坦克很难发现敌火力点,即使发现,也因主炮射角不足难以反制,而且叙军坦克兵也不敢探身出舱操纵炮塔上的高射机枪,只能施放热烟幕遮蔽自己。

叙军t-72 坦克在东古塔农村地带开进

叙反对派缴获政府军的t-72坦克

“老虎”添了翅膀

2012~2015年的交战中,叙政府军投入大量装甲武器,最高档的是苏联在1982~1988年提供的炮塔装甲加厚型t-72a,和加挂爆炸反应装甲的t-72av,但这些坦克无法在野外发挥作用,只能像泥牛入海般陷入巷战的“建筑汪洋”,作战灵活性跟老旧的t-55、t-62差不多。由于战术素养不佳,再加上部队里的逊尼派官兵倒戈,叙军装甲兵损耗近乎极限。以至于2014年最后三个月,叙军总参谋部竟然限制部分战场的坦克使用,以便将宝贵的坦克和燃料用于保卫大马土革至拉塔基亚的西部沿海城镇和交通线。在此期间,传统盟友俄罗斯经海路给位于叙利亚塔尔图斯的海军物资供应站运来约一个营的t-72bm坦克,名义上是保卫供应站,但陆续背着西方耳目交付叙军共和国卫队老虎特战大队,用于m5高速公路塔尔图斯至拉塔基亚段的警戒,而该大队后来逐步成为叙战场上赫赫有名的老虎师。众所周知,t-72bm是俄军现役坦克的中坚,又因为技术传承的关系,和正宗的t-90“血缘最近”,它配备具有热成像通道的新式瞄准仪,125毫米2a46m5型主炮(装有炮口校准系统),1000马力的v-92s2柴油机与新式爆炸反应装甲,面对极端组织已是绰绰有余。老虎大队还模仿美军在伊拉克的做法,给t-72bm的炮塔和车体周围焊接一圈格栅装甲,以抵御低速榴弹和火箭弹的侵袭。

2015年9月,俄罗斯援引1980年生效的《苏叙友好合作条约》正式出兵叙利亚。9月1日至29日,俄军利用战备突击检查、对叙人道主义援助等公开活动为掩护,“全装一体、人装一体”地成体系、成建制投送了32架作战飞机、4211名军人和1600吨武器弹药,在叙利亚拉塔基亚港附近的赫梅米姆基地完成战役展开,旋即以空袭支援叙军地面部队在北部和中部方向展开战略反攻。当时,俄军主要打击对象是有“基地”组织背景的“征服阵线”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通过航空兵火力支援压制这些悍匪蚕食孤立的叙军地点,同时掩护叙军沿公路线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展开解围作战。可当时叙军堪用的坦克已严重不足,尤其是最好的t-72系列只剩约450辆可用,负责俄军事设施外围安全的老虎大队往往靠征用民车打仗,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于是俄军利用塔尔图斯海军设施成立改装训练大队,将直接从775型坦克登陆舰上卸载的装甲和炮兵武器成建制地交付叙利亚人,同时以“上尉训上尉,列兵训列兵”的对等方式紧急编练。这其中,就包括首批交付的15辆t-90坦克,它们都是从俄罗斯南部军区近卫摩步第21旅抽调的现役装备,连带教员也都是原来的使用者。

事后观察,这批t-90为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生产的早期型,采用铸造炮塔,摩托小时已消耗一半左右,尤其在高加索石质地域使用多年,行走系统的磨损也很严重。即便如此,这批“车到中年”的t-90依然令叙利亚人兴高采烈,因为它的柴油机太好使了,无论冷也罢热也罢,基本没出什么大问题。更开心的是,坦克配备的2a46m5滑膛炮和“窗帘”主动防御系统具有“单边攻防优势”,前者用硬度更高的合金钢制造,刚性更好而不易变形,加上膛内镀铬工艺使炮膛表面更为光滑,有效降低了炮弹发射所造成的磨损,身管寿命是t-72坦克2a46主炮的1.7倍,尤其能发射升级版9m119f1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对付4000米外的固定目标不在话下。而“窗帘”系统由otshu-1-7光电压制仪(koep)、干扰幕设置系统(spz)和迎面目标检测/自检系统组成,能有效对付半主动线导反坦克导弹的威胁。

2015年10月,t-90迎来了自己在叙利亚的首战。叙政府军联合沙比哈民兵、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在俄空天军支援下,向围困北方名城阿勒颇郊外克韦里斯空军基地的“伊斯兰国”武装发起反攻。苏赫尔·哈桑上校指挥的老虎大队从基地南面的贾布尔湖西岸出发,沿湖岸向东北方向发起进攻,这样其右翼可以得到贾布尔湖的保护,只需警惕左翼即可。10月16日,由t-90坦克领衔的老虎大队猎豹分队,经苦战夺回纳西里亚镇,又趁胜攻占该镇北面的巴雷耶村,此时他们距克韦里斯基地仅有不到10千米了。作战中,老虎大队的t-90祭出曾被俄军广泛采用的“旋转木马”战术,该战术最早脱胎于阿宫汗战争期间苏联陆军航空兵用米-24武装直升机玩过的“死亡转轮”,即多架直升机围绕一个地面目标做同心圆机动,保证火力持续覆盖,不产生间断,后来被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里的俄陆军坦克部队重新演绎,只不过实施的主角由米-24直升机变成t-80主战坦克。

俄军摩步第131旅的t-90坦克进行铁路输送

在俄军顾问指导下,当敌人利用村落建筑物、夜暗等条件企图迫近时,老虎大队的t-90坦克战斗队形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前进,有的后退,每3辆坦克绕成一个圈,对目标进行射击,这就是在遂行“旋转木马”战术,本质是利用几辆坦克围绕本方阵地转圈,对敌方冲击队形或固定支撑点实施不问断火力打击。由于坦克始终处于快速横向运动状态,敌反坦克兵器命中率会大幅下降。叙军形象地将坦克“旋转木马”战术比作转轮手枪,这种战术能对敌区域实施每分钟8~10发高强度袭扰射击,迫使对方还击,从而暴露其伪装阵地。

鉴于叙军步坦协同比较稚嫩,老虎大队干脆使出所谓“围墙”的“打呆仗”办法,用挖掘机等机械在没有天然障碍的地方构筑长长的土墙或沙墙,掩护t-90坦克,中间留出很小的通道,仅可供一辆坦克出入,战斗打响后,坦克很快进入围墙中预留的通道开炮射击,然后迅速撤回掩蔽工事后面。这样一来,坦克就好像在做转圈运动,在发射阵地里走马灯似的迅速轮换。实战表明,坦克间隔20~100米交替运动时,作战效果最好。正是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老虎大队用了整整26天走完了最后10千米,11月10日,他们突破“伊斯兰国”的最后防线,成功与基地守军会师。虽说进展犹如“龟速”,但终究是叙军在北部战线取得的重大胜利,t-90的到来真的让“老虎添翼”,显著增强的攻防能力让叙军找回了“龙王吊打乞丐”的感觉。也是在此战后,巴沙尔总统破格提拔哈桑上校为准将,并将老虎大队扩编为师。

俄制t-90坦克由敘军老虎师使用

喋血阿勒颇

随着俄方军援力度加大,再加上阿萨德政府军技术兵员缺口严重,大批站在俄叙一边的民间武装甚至外籍志愿军都能拿到t-90,最典型的代表是叙利亚沙漠猎鹰旅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拉德万旅。由石油大亨贾比尔招募的沙漠猎鹰旅以退役军人和阿拉维派男性为班底,依托石油销售收入,该旅官兵月薪达300~500美元,技术娴熟的机械师、司机、医生等可拿到800~1000美元薪酬,是正规军待遇的3倍。贾比尔更下血本,直接同俄军火商做生意,在2016年初从塔尔图斯军需仓库拿到20辆“虎”式装甲车和不少于4辆t-90坦克(可组建一个排),配给由特种部队退役老兵和外国雇佣兵组成的特种大队。而拉德万旅则主要以黎巴嫩什叶派敢死队员为主,活跃于卡拉蒙山区至阿勒颇一线,保卫黎巴嫩至叙利亚的公路,经常和叙军第4装甲师协同行动,而后者的师长是巴沙尔总统的弟弟马希尔,也能时不时靠着英勇作战得到酬劳,酬劳中也包括t-90。

至2016年夏,俄罗斯交付叙各支武装的t-90超过60辆,大致可装备两个营,而且版本升级为t-90a焊接炮塔型,这下子,t-90的战术运用机会就更大了。2016年6月,俄叙军队和美国、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及“征服阵线”在阿勒颇进入决战状态,双方围绕土耳其口岸基利斯至阿勒颇城区的最后通道——卡斯特罗环城公路展开激烈争夺,而这条环城路的“梗阻点”便是阿勒颇城区以北1.9千米处的马赖阿农场,它位于汉达拉特高地上,面前平坦开阔,便于叙军发挥火力优势,又扼住反对派控制区哈里塞镇的水电来源。只要叙军及其盟友由此地封锁公路,即可合围阿勒颇城区的敌人。

为了活命,由“征服阵线”整合的反政府武装联盟“征服军”集合1.2万人马全面反扑。坚守马赖阿农场的正是叙军王牌老虎师,他们构筑起“柔性防线”,当“征服军”以人海攻势逼近时,老虎师采取战术撤退,呼叫航空兵和纵深炮兵压制敌二线梯队,当敌人前锋突进至农场主阵地,由于正面宽仅3000米左右,老虎师便动用t-90、t-72坦克甚至2s1自行火炮摧毁敌有生力量于阵前。更重要的是,老虎师为t-90准备的预设阵地相当齐全,像负责农场前沿防御的猎豹营准备了两条堑壕、反自爆汽车壕及深入地下一米多的坑道,而且地下工事的出入口均隐蔽在农场建筑群和附近树林里,全纵深达1~5千米,可视敌冲击强度进行“活塞运动”。面对既宫韧性又有弹性的叙军防线,“征服军”惯用的“炮击+自爆汽车+皮卡冲击”套路根本无用,徒然招致大量伤亡。

作战中,恐怖分子最害怕t-90坦克,叙军装甲兵采取别出心裁的“长裤”和“秋千”战术,前者是坦克在两个战壕中交替开火,坦克进入战壕,开完炮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战壕,只在一个位置停留几秒钟,敌反坦克武器根本没时间做出反应。为了欺骗敌人,坦克炮长可随意选择从哪个开口射击,使敌方误以为有很多坦克。而后者是让坦克从掩蔽工事后面一跃而出,占领事先构筑好的阵地,开火射击,然后迅速后撤,此后机动行动重复进行,当数辆坦克从不同阵地开展此类机动动作时,根本就猜不出接下来哪辆坦克会开火射击,这样就有效抑制了“征服军”惯用的“自爆卡车+步兵皮卡”战术,不让对方接近,从而形成混战局面。果然,在进攻马赖阿农场的战役中,“征服军”平均每天伤亡约100人。6月17日当天,其伤亡可能达到200~300人。6月30日,“征服阵线”一度攻占马赖阿农场南部一小块突出部,其后俄叙空军加大空袭,投掷大量“铁桶炸弹”,加上老虎师紧急投入预备队,以t-90坦克为核心,附之以zsu-23-4自行高炮、“戈兰”300反器材火箭炮等高密度射击武器的,终于夺回失地。

7月下旬,叙军总参谋部从阿勒颇省南部调集第4装甲师的两个旅(第1装甲旅和第61机械化旅)共计5000多人,由阿勒颇南线沿卡斯特罗公路(西侧)向北运动,试图与老虎师会师于马赖阿农场,以彻底合围阿勒颇城区。由于要收复被敌人“要塞化”的城镇,第4装甲师更多依托t-90实施近距离突击,因为对手从西方获得大量美制“陶”式、法制“米兰”反坦克导弹和原南斯拉夫m79大威力火箭筒,特别是美国纵容流入的“陶”式导弹为采用串列战斗部的“陶”2型,射程3950米,拥有热成像全天候瞄准装置,可单兵或车(机)载发射。导弹通过无线电或红外信号制导,操作手只要在瞄准具里不断跟踪目标,即可指引导弹击中目标,其破甲性能达到900毫米均质钢装甲的水平,对叙军多数坦克构成致命威胁。倒是安装“接触”5反应装甲和“窗帘”光电干扰系统的t-90能挡住大部分攻击。第4装甲师借鉴俄军攻打格罗兹尼的经验,尽量避免逐街逐屋的争夺,更多用坦克作为前线火力支援点和火力侦察点而非突击队(尽量减少步兵的伴随和掩护),把城市建筑炸成瓦砾堆,尽可能远距离打击敌人。一些视频显示:曾有t-90被击中后,恐怖分子开始欢呼的时候,一发坦克炮弹随之飞来……7月21日,第4装甲师摧毁盘踞于距农场3千米处莱拉穆纳工业区的反政府武装,与冲下农场的老虎师会合,至此阿勒颇的反对派完全变成“瓮中之鳖”。2016年12月23日,叙军方发表声明,阿勒颇完全解放,毙伤反对派和极端组织1万多人,俘虏6000多人,反对派自2014年以来保持的战略攻势宣告结束,双方总体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t-90坦克“窗帘”系统的光电干扰仪

但要强调的是,打出名气的t-90坦克也并非没有“走麦城”的时候。2016年6月9日,还是那场经典的马赖阿农场战斗中,老虎师猎豹营的一辆t-90犯了冒进的错误,误入陷阱并熄火,驾驶员几次尝试倒车均未成功,结果被“征服军”里的小角色“努尔丁运动”捡了便宜。他们用了两台拖拉机才把坦克拖回己方控制区,“征服阵线”闻讯后,以3辆t-55坦克外加50万美元现金换回这件宝贝。四个月后,又是在阿勒颇前线,t-90遭遇一次真正的战斗损失,而肇因令人啼笑皆非:叙军第4装甲师送给真主党拉德万旅的一辆t-90,原本是保卫拉莫施区的燃料库和附近的居民点,保持阿勒颇西面包围圈的稳定。没想到习惯“单挑”的真主党驾驶员凭借t-90的坚甲利炮,孤身追击“征服阵线”的一辆皮卡。岂料对方把坦克诱到埋伏圈,用一枚“陶”式导弹击中坦克炮塔,虽然引起大火,但没有击穿装甲。车内乘员慌忙打开舱盖撤离,导致外面的火焰引燃车长机枪弹药,而后装弹机上的炮彈殉爆,全车解体。

叙军缴获反对派的武器

整个阿勒颇战役期间,叙军及其盟友累计损失了4辆t-90,究其原因,主要是坦克战术失误,在没有侧翼掩护下孤军深入,同时技术保障能力薄弱。另据美国《国家利益》报道,在阿勒颇北部丘陵地带的交战中,网上有一段长1分31秒的视频,内容恰恰是一枚“陶”式导弹攻击一辆t-90的过程,从坦克涂装看,它显然属于叙军老虎师,而导弹发射者据说是叙反对派山鹰旅。画面中,导弹俯冲向一辆停放在两座低矮建筑物之间的t-90,随后命中坦克炮塔,伴随着一道巨大的亮光,升起一团烟雾,但至少一名坦克兵打开舱盖逃离生还。视频中,现场没有火光冲天,坦克没有爆炸,这意味着坦克油箱未着火,没有将乘员烧死,这辆坦克似乎也得以幸存。后来俄罗斯军事论坛上传一张照片,显示这辆坦克在遭攻击后的模样:车体上敷设的“接触”5反应装甲块内的钝感炸药向外引爆,阻止来袭导弹穿透坦克,而且这是“窗帘”光电干扰系统未工作时取得的成果。画面显示,“窗帘”系统的两个光电压制仪之一被打坏,软软地耷拉下来。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称,这辆坦克经维修后,重新投入战斗。

“用鲜血交学费的课堂”

2017年,在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主要介入方调停下,叙内战交战各方达成《阿斯塔纳停火协议》,建立冲突降级区,避免使用武力,同时规定在降级区内部署总计1500名外国观察员,确保停火按照计划达成。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甚至酿成罕见的“t-72摧毁t-90”的奇闻。原来,在阿勒颇战役中大伤元气的“沙自运”退回伊德利卜老巢后,温和派与强硬派矛盾激化,反政府联盟重新排列组合,“征服阵线”挂出“沙姆自由人运动”(“沙自运”)的新招牌,妄图抹掉极端组织的标签,规避俄叙军队的打击(停火协议对反恐军事行动予以豁免),可是俄叙军队并不认账,仍持续对其予以打击。

2017年9月19日上午8时,“沙自运”趁叙军第4装甲师和老虎师转赴东部代尔祖尔省进剿“伊斯兰国”之机,突然集中5000多兵力,以炮火奇袭拉开进攻序幕,然后由坦克、步兵战车和载有大口径机枪的皮卡引导步兵,以多路开进的方式,楔入叙利亚中部重镇哈马市附近的冲突降级区,主要由民兵转变来的叙利亚第5军卫戍部队被很快击溃。仅过了24小时,“沙自运”便占据了纵深12千米,宽约20千米的桥头堡。更棘手的是,一个29人的俄军宪兵排原本作为停火监督观察员安排在这里,却因撤退不及时而陷入包围。“沙自运”清楚,歼灭或俘获这些俄罗斯士兵的政治价值,便对俄军哨所展开疯狂冲击。不过,老练的俄宪兵在当地亲政府的穆阿里部族武装配合下,顺利击退“沙自运”的多次进攻。当然,宪兵排不是持久作战的正规军,弹药储备有限,最多只能坚持6个小时。俄罗斯驻叙部队集群司令谢尔盖·苏罗维金上将获知情况后,立即命令集群副司令、“俄罗斯英雄”维克托少将火速组建一支救援力量增援。很快,两架从赫梅米姆联合基地起飞的苏-25强击机超低空突击了围困哨所的“沙自运”人员,俄特种部队搭乘多辆“台风”k防雷装甲车快速冲破包围圈,将29名宪兵和穆阿里部族武装人员成功救出。俄军车队返回途中,“沙自运”发射多枚火箭弹并用12.7毫米机枪进行拦阻射击,但未能得逞。

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中,最大看点是“沙自运”动用了两辆t-90,其中一辆是早期型,另一辆是先进些的焊接炮塔型,它们都是在阿勒颇前线带回来的“宝贝”,“沙自运”不惜代价从欧洲和土耳其请来技师将其修复。2017年4月问,该武装首次袭击哈马时,就出动过一辆t-90,引导2辆bmp-1步兵战车突破叙军前沿,并占领一个居民点。“沙自运”用无人机把整个战斗过程拍下来并公开到网上,t-90高速精准的战斗行动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得逞后,“沙自运”出于对俄叙空军的畏惧,连忙把t-90撤到后方严密保护,只作为宣传工具,俄军飞机多次袭击均无功而返。

t-90坦克被打成“零件状态”

回看9月19日的战斗,“沙自运”孤注一掷,把2辆t-90当作“攻城锤”。一开始倒是进展顺利,但向哈马纵深进攻时,却撞上俄叙军队的增援力量,“沙自运”后劲不足,缺乏炮兵压制火力的缺点完全暴露出来,战场形势出现逆转。在俄军宪兵排得救后,俄叙联军立即展开大举反攻,重点打击那2辆“倒戈”的t-90。据统计,从9月19日下午至9月21日上午10时,俄叙出动了366架次飞机空袭,“沙自运”装甲车辆损失惨重。t-90的好运气用完了,叙军的122毫米火箭炮和130毫米加农炮对“沙自运”的后方实施遮断射击,截断其退路。“沙自运”的一辆t-90遭到叙军t-72坦克伏击,125毫米次口径穿甲弹击穿车体左侧动力舱,坦克迅速起火并蔓延到战斗室,车内乘员被全灭,驾驶员烧焦的尸体倒伏在舱口前的装甲上。另一辆t-90则遭到叙军单兵火箭筒的近距离攻击,坦克失去动力,车长和驾驶员先后撤离,炮长试图跳出坦克时在舱口被打死。

叙利亚国防部公布的哈马反击战视频中,2辆被毁的t-90作为重大战果反复出现在镜头里。俄总参谋部作战局长鲁茨科伊上将称,9月19日至20日,俄叙联军共消灭850名恐怖分子,敌人共损失11辆坦克,4辆步兵战车,46辆武装皮卡,20辆卡车和5门迫击炮。至21日中午,哈马方向的叙军基本收复失地。

回望2015年至今,t-90坦克在叙利亚树立起威名,反对派普遍对其产生畏惧心理。更重要的是,叙军坦克战术逐渐成熟起来,面对城镇居民点争夺,t-90开始与自行高炮、步兵战车、tos-1a喷火坦克、bmpt“终结者”3支援坦克组成混合装甲编队。其中坦克负责前方的突击,后续大仰角、高射速火力车辆监视两侧及后方的建筑。混合装甲编队以纵队方式进攻城区时,前后两车间距拉大到50米以上。这个距离既可避免多车同时陷入伏击,又可避免前方车辆扬尘遮蔽后面视线。鉴于叙军步坦协同水平差且有畏战心理,俄军指导叙军为每个装甲编队增加一个攻击分队,机械化步兵是其核心力量。这些步兵携带俄制“什米尔”m云爆火箭筒(直射距离200米,有效射程850米),由编队中的战车搭载伴随坦克前行,一旦遇到战事,就依托车体的掩护,向敌阵地或疑似目标发射云爆弹,其爆炸威力与122毫米榴弹相当,可充分发挥远程打击能力,减少了步兵下车搜索作战的危险。同时,叙军还将步兵战车的7.62毫米机枪,换成30毫米ags-17榴弹发射器,可对极端武装的隐蔽火力点实施致命打击,使其无法在狭小空间里躲藏。

以2020年2月刚结束的伊德利卜南线作战为例,叙军装甲兵利用反对派和极端组织大多据守在公路沿线城镇,不敢野外机动的弱点,广泛实施坦克高速穿插分割。这些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多只有一两千米,中间多为开阔地。叙军坦克穿越开阔地进攻城镇时,都先用无人机侦察,找到对手防线上的疏漏、薄弱之处(叙军称为“缺口”),然后,t-90坦克在己方火力、烟雾或夜色掩护下,从不同方向强行突击,切断武装分子的联系。按照t-72改进型和t-90的机动性,区区一两千米的冲击距离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等到叙军坦克距离“缺口”100~200米处,并占据相对安全的位置后,就通过无人机回传的情报,对敌方火力点(特别是反坦克小组)进行压制。此时,反对派再想用反坦克武器攻击,已然错失最佳时机。与此同时,俄叙炮兵部队用火力覆盖敌方的防御工事。最终,叙军混合装甲编队将敌有生力量分割包围在相互隔绝的区域内,继而围歼。

被摧毀的t-90坦克

当然,反政府武装也不会坐以待毙。美国《时代》周刊曾报道,从阿勒颇到伊德利卜,从拉塔基亚到哈马,反对派和极端组织千方百计破坏叙军补给线,迟滞依赖后勤的叙军装甲兵的行动。曾在伊德利卜省努里镇与t-90较量过的“圣战者”易卜拉欣向美媒讲述,他们最擅长制造城市爆炸袭击、打伏击以及用路边炸弹摧毁叙军补给车队,让前线的政府军部队断油断粮。他们设有专门的火箭弹研究小组,在火箭弹弹头内加了铜。当火箭弹击中坦克后,弹头内的铜会瞬间释放出超高温,将坦克的外层装甲融化,使弹头剩余部分钻入坦克爆炸,效果很好,“很多政府军的坦克就是被我们的土制火箭弹干掉的”。他还说,除了火箭弹研究小组外,他们还有化学小组,搜集制造各类炸弹、火箭的原料,如化肥等。“我除了当步兵外,同时也是化学小组的一员。目前我所在的这支部队共有60人,总部位于镇上一座破楼内。”易卜拉欣表示:“我们的人确实更愿意呆在暗处,不被人注意。这其实是一种战术。因为这样一来,阿萨德部队就根本不认识我们,我们就能轻松通过政府军的检查站,渗透至阿勒颇以及大马士革。”还有一名反政府的叙利亚深水旅指挥官说:“我们专门给攻击小组准备了便携式摄像机,把我的人伏击政府军坦克车队的过程录下来,不仅能宣传战果,还能用于作战教学。”由此看来,战争的确是“用鲜血交学费的课堂”,谁希望少付“学费”,就得多动点脑筋,多添点勇气!

相关热词搜索:叙利亚坦克俄制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坦克简笔画画法教你坦克怎么画(精)(3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xuexiao/1685592527150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