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7篇)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7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7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一

女娲补天的故事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了。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传说她是人首蛇身的。女娲心地善良,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一天,天空中突然闪过一道霹雳,接着大地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天空裂开了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大地,熊熊大火继而燃烧,人们都发出了惊慌失措的惨叫声。女娲见此情况感到无比痛苦,下决心要拯救人们,补好天。女娲立刻去找补天的五彩石。寻找五彩石的路上困难重重,女娲已经累的不行了,可是女娲一心想救人们,于是,她又竭尽全力奋不顾身的行动了。最后,填补好了天,救了人们,大家又安居乐业了!

女娲为了人类能够幸福生活,为了孩子能够死里逃生,继续过上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她无私的奉献着。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既敬佩又感动。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精卫填海的故事更是让我深有感触。精卫日日夜夜地向大海中投石头和树枝,从这里我感受到了精卫有恒心,虽然大海是终究不能填平,但小精卫并不放弃希望,坚持不懈。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一定能成功,哪怕事情再难。

沉香救母的神话故事,让我感动极了。沉香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克服重重困难,劈山救母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家长累了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背,端端水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这本书像一个淳淳善诱的老师,教我做人的道理,为我打开知识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这本书让我一生受用,我想,也会让你受益无穷的!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二

ok3w_ads("s005");

摘要:指出了莲藕原产于印度和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是集食用、药用、文化代表于一体的蔬菜珍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莲藕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大放异彩,不仅作为食品供食,且作为药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礼仪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梳理了中国古代莲藕的起源及莲藕栽培史,论述了古代中国莲藕的传统习俗。

关键词:莲藕;栽培;药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29-03

1莲藕的起源

莲藕(nelunbonucifeyagaertn)为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藕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根状茎。原产中国和印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其花叶艳美,华实兼具。莲藕按其各部分的利用价值可分为根藕(供食蔬菜)、籽藕(产莲子为主)和花藕(观赏功能)3种,本文主要研究作为中国重要水生蔬菜之一的根藕一类,其外观略呈圆柱形,横切面有大小不一的孔,左右基本对称,外皮白色,肉质脆嫩,味甜,其营养丰富,含铁量较高,又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食物纤维,藕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收缩血管和止血的作用。可以煮熟、煎炒,且加工品可制藕粉、蜜饯等食品供人们食用,此外莲藕不论生熟,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莲藕性喜湿润,不耐干旱,故多生长在沼泽水塘之地。一般莲藕种植在清明节前后,民间有“三月三,藕发苫的农谚,意即在温度较为适宜的时节,方可种植。夏天气温较高,莲藕生长尤快。9、10月间是莲藕的成熟季节,藕农普遍开始挖取莲藕,叶背微呈红色时,表示藕已成熟。一般莲藕长出的多数叶片青绿时可采收嫩藕,因不宜排干水且易挖断嫩藕,须用手挖取,叶片枯黄后采收老藕[1],这是一项较为辛苦的农事活动,2014年中央电视节重点项目,集中展示中华美食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关于掘藕细节的视频片段,同时也介绍了不同地区的中国人民制作莲藕菜肴的方式,例如藕夹,炒藕片,炖藕,生吃莲藕,这一定层面上也表明莲藕是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莲藕的栽培对种植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亦有要求。笔者查阅明清中国地方志发现,莲藕在中国南方的种植栽培较之北方地区记载较为丰富,其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且分布十分广泛,除了内蒙、西藏和青海未见栽培外,其他地区均有种植,尤其集中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

莲藕在中国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但是关于莲藕起源地一说在中国和印度之间颇有争议。前苏联著名学者尼古拉•巴普洛夫将作物的起源地分为8个区域,其中莲起源于中国地区,这和作为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华夏大地是不谋而合的,因为古文明正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后来日本著名植物学家星川清亲在其所著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说明:“莲原产于亚洲热带和澳大利亚。据说在欧洲南部也有栽培。其栽培种起源地大概是印度,古代已经传入中国[2]。《尔雅》(前400年)一书中有最原始的记载,尤其是长江沿岸自古以来就是栽培的中心……在西亚、欧洲各国不作食用,传播也不甚清楚……现在非洲各国均做食用栽培。这段叙述说明其认为莲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时间很早,故其起源地一说无法确定。而后中国出版的《蔬菜大全》[3]也继承了它的观点,认为莲起源地是印度。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诸多关于植物学的著作亦有部分赞同“中国是莲藕的起源地观点的大作,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一文明确说明:“莲,我国自古栽培[4],支撑这一观点的还有建国后多处有关莲藕的考古发现。20世纪40年代,古植物学家徐仁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发现了距今约有1000多万年的荷叶化石。1970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墓室里有一云纹漆鼎,将鼎盖揭开时,里面有近十片莲藕浸泡于水中。当漆鼎搬到墓坑外时,藕片顿时消失大半,至博物馆后,全部消失。虽然没有大量的图像资料证明藕片的形状,但亦能说明2100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现莲藕的殉葬品。另外,1973年间有两处关于莲藕的考古发现,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2粒5000年前的莲子说明河南地区很早之前已有莲藕出现。浙江余姚县罗江村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莲藕花粉化石,经c14测定证明,至少在7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莲藕出现了[6]。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部分地区亦已发现莲藕的野生品种,这对于研究莲藕起源地是极其有力的证据,故暂且认为中国、印度均是莲藕的起源地。

2古代莲藕的栽培

莲藕在中国栽培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周朝成书的《诗经》其中有三处提及莲藕:“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山有榛,隰有苓(‘苓’古‘莲’),诗句中以“荷喻女性,象征洁白美丽,同时也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亦透露出原始生殖崇拜的内涵。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所著《离骚》中为了表现品德高尚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另外,成书不晚于西汉初期的《尔雅•卷下•草类》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葭,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的释名,具体解释了荷这株植物各部分的名称,其花、叶、子、根、茎都有特定的名称,遍观古代中国其他植株,并没有为其每个部分命名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荷在当时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老百姓已经逐渐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淮南子》曰:“海间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其中“容华二字即指芙蓉草花,说明了荷与道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汉词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咀嚼菱、藕的表述,表明西汉时期莲藕和作为水生蔬菜的菱角一样可供食。这些文字记载足以论证中国西周至汉代莲已经从野生状态过渡到栽培时期,人们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国时期曹魏皇族曹植(192~232)的《芙蓉赋》中也有“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诗中字字句句描写了莲的明艳外观和人们流连于荷花池中的景象。描写了灵帝游西园时建裸游馆消暑,看到的这流光溢彩美景,另外亦有“西王母进千年碧藕的记载,表明当时将作为贡品莲藕进贡给西王母,反映出莲藕在当时并非常见的植物,而是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准财里内有开善寺,入其后园,见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树,层阁出云,咸皆啧啧,“朱荷即红色荷花,可见北魏时期寺庙中已经种植荷花。晋时崔豹撰写的《古今注》云:“芙蓉,一名荷花,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此中例举了莲的多种别名。此外,北朝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记述了莲藕的种植栽培技术:“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因农书主要记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情况,这说明莲藕的种植在当时的黄河中下游已逐渐扩散,被大众接受,进而有季节性的进行系统的栽培。

唐朝作为封建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政治经济一派繁荣景象。因此莲藕在唐时的栽培出现了一个较为活跃和集中的时期。其中记载莲藕的各类文献亦多,其中包括诗词歌赋、药书、农书等。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白居易等大诗人都对莲进行了赞美,韩鄂编著的《四时纂要•春令卷之一》记述了莲藕的栽培方式,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食治》记载了莲藕的药用功效,段成式撰《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十九》则记载了莲子的传说:“莲石,莲入水必沉,唯煎碱卤能浮之,雁食之,粪落山石间,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水为莲。中国建国后的考古发现亦是对这段记载的印证。由此可见,唐朝时期莲藕的种植已经普及开来,但是大众的关注多集中在莲子部分,并未真正意识到作为根茎的莲藕的巨大作用。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前进时间段,这段时期的中国封建政权逐渐巩固和集中,经济方面商人活动随之发展,思想内容也逐渐繁荣,而支撑这一切的农业,无论是农作物品种还是耕作技术都逐渐走向成熟。莲藕在宋元时期已经得到重视,首先文学中,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一文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诗句,赞美了莲的高尚品德。另外,宋时的大家比如:杨万里、范成大、苏轼、李清照等均在它们的词作中对莲进行了描写,大多是赞美其外观的美艳。其次,宋陈景沂所著的花谱类集大成之作《全芳备祖•果部•藕》有对莲藕的详细记载,其中亦引用了前人所著的书籍和诗句,说明宋时莲藕被人们作为果品食用。另外宋时苏颂所撰的图谱性本草学著作《图经本草》详细记录“藕实的外观和药性,这充分说明莲藕已经融入到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已被发掘出其药用功效。此外,吴怿编著的《种艺必用》亦介绍了莲藕种植栽培的方式。蒙古族建立元朝时,中国疆域达到一个峰值,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当然这也得益于元政府的重视,大司农司主持编著的《元刻农桑辑要》中便出现了其引用齐民要术中种藕法的记载,另外,鲁命善著《农桑衣食撮要》亦提及“种藕莲。《饮食须知》还写道:“藕:味甘性平。生食过多,亦令冷中。少和盐水煮食,益口齿。同油炸米面果食,则无渣。忌铁器。详细记载食用莲藕的注意事项。这些文字记载足以说明,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莲藕在中国已经充分摆脱了野生状态,并且人工栽培也进入了较为成熟的时期。

明清时期,有关莲藕的文献资料颇多,它们分别记载了莲藕的生物学性状(《农政全书》,1639)、藕种法和种莲子发两种栽培方式(《便民图纂》,102)及其药用功效(《本草纲目》,190、《本草汇言》,1624、《奇效简便良方》,清末、《调疾饮食辩》,1813),还绘制了莲藕整棵植株的图片(《滇南本草》,1436、《植物名实图考》,1848),除了各种农书、药书的记载外,中国各地地方志和食谱类书籍,包括藕粉的制作方法(《随园食单》,1792、《食宪鸿秘》,清康熙)、粥类烹制方式(《遵生八笺》,191、《随息居饮食谱》,1861)、莲藕蜜饯制作方法(《素食说略》清末)的记载,另外《广群芳谱》(1708)中收录了有关莲藕的大量诗词歌赋,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学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莲藕的种植栽培、生产、加工、利用等各项活动臻于成熟,同时莲藕的栽培也已经在中国范围内普及开来。除了莲藕本身所具有的食用、药用功能外,它还作为饥荒年间的救济粮食,充当了稻、麦等粮食作物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对其的利用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3古代中国莲藕传统习俗

莲藕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作用巨大,在传统文化和民俗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莲藕和佛教渊源十分悠久,因此它亦是众多修行人苦行时的食品。《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记载:佛陀在因地时,曾转世为一婆罗门,当他在山上苦修时,主要的食物就是莲藕。另外,在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莲藕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相传道家先贤故居之地郑州圃田建有列子观,原观东临潮河,河滩多种莲藕。有次一位老农在采挖莲藕时,挖出两根大小相同、紧紧缠在一起的莲藕,正准备把它们分离时,列子说:“不可分,此为恋情藕,是当地一绝,如有夫妻不和,吃了它,能化心结,和好如初。如有一方遇有不测,便会产生藕断丝连的情愫,心心相连。事后,老农把列子的话转告给人们,并不断地扩散到周边地区。以后凡遇到这样成双成对的莲藕,都会作为珍品吉祥物留给成年的子女们做成菜吃,或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再后来,凡是为儿子办喜事时,为讨女方欢喜,图个吉利,都要选一对完整的莲藕称作“礼藕,作为过礼的必备之物,送往女方家,此藕一定要个大的,有头有尾,分叉多,每根四节,用红线系在一起,放在礼盒最上边,抬往女方家。

民俗流传中,人们又赋予了它更多的吉祥内容:礼藕个头大,有头有尾,寓意夫妻白头到老,同根同心;藕节多,分叉多,则寓意节节高升,儿孙满堂,茁壮成长;若是白净的,那么寓意将来生的宝宝白净漂亮;从泥土挖出不加修饰的,寓意将来宝宝身体结实。凡此种种,都是人们借助于莲藕特征和谐音作出的总结。还有结婚时女方需要回礼给男方,其中有一项礼品便是莲藕(有枝有芽的为最佳),莲意为年,藕指藕断丝连,为年年不断。不仅取“佳偶天成的好意头,同时亦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谐音。也有一说是说女儿虽然就要出嫁了,就要永远离开娘家了,但和娘家人的感情永远是割不断的,“藕断丝连。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吃。中秋食藕,寄团圆之意。做法多以糯米填充莲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浓入口,寓意让团圆家宴从这次的甜蜜开始。安徽合肥中秋佳节之际除了吃月饼意外,还需要吃包河“无私藕,传说包拯晚年宋仁宗硬是赏给包公半个合肥城,包公万般无奈,只好领封。城内护城河长满藕荷,于是他对藕荷作了规定:能吃不能卖。坊间称赞“包拯铁而藕无丝(私)。因此包河藕有别于其他藕,又作无丝藕。此后,合肥当地流传出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包拯后人恪守包公遗训,并在中秋节尝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无私"。包河里的藕只送给乡邻吃,从不卖钱。这一美德,人们竞相效法,遂成风俗。

参考文献:

[1]蒋先明.各种蔬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日)星川清亲.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3]颜纶泽.蔬菜大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4]李潘.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5]陈平平.中国莲的起源与演化[j].生物学通报,1999(11).

[6]于清泉.莲藕无公害栽培加工厂技术(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相关热词搜索:概说莲藕中国古代栽培起源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三

ok3w_ads("s005");

文化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中国的丝绸,改变了西方人的穿着;而西域的物产音乐,也改变着中国人的日用习惯和音乐风格。中国的儒学,影响了日本朝鲜的学术发展;而南亚的佛教,也冲击渗透着中国的儒学。汉唐时期对外域文化的吸收消化,促进了盛世的出现;而唐宋时期中国文化的远播,又影响着东南亚诸国的发展进程。文化的双向传播,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表现出积极的历史作用。反过来,历史上有许多一度相当发达的文明,由于与其他地区的阻隔和闭塞,最终衰落甚至毁灭。

由于张骞的努力,西域与汉帝国建立了正式的联系。张骞因此在西域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传说许多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都是由张骞传入中土的,这样的说法未必完全符合史实。但是张骞之后因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确实导致了外来文化因素对中原的影响。两汉时期,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罽宾(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地区)、乌弋(今阿富汗坎大哈地区)等绝远之国也有使者频繁往来,据说一时诸国“莫不献方奇,纳爱质”(《后汉书·西域传》),于是“异物内流则国用饶”(《盐铁论·力耕》)。

张骞在中亚的大夏时,曾经见到邛竹杖和蜀布,得知巴蜀有西南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从四川、云南进入印度地区,当时确实有再转而西向大秦(编者注: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的交通路线。汉武帝根据这一发现,在元狩元年(前122)派使者从巴蜀启行,试图由此实现和西域的交通。于是,汉王朝和当时称作“西南夷”的西南地区滇、夜郎等部族的文化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条道路,有人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晋宁出土的西汉青铜双人盘舞透雕饰件,舞人足踏长蛇,双手各执一盘,舞姿带有明显的印度风格。类似的文物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通路在当时联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与印缅地方的历史事实。“西南丝绸之路”后来曾经十分畅通,东汉所谓“海西幻人”即西亚杂技艺术家们,就曾多次经由这一通道来到洛阳表演。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起初以《易》书卜问,得到兆示,说:“神马当从西北来。”他接受乌孙王所献良马,命名为“天马”。后来又得到更为骠壮的大宛“汗血马”,于是把乌孙马改称为“西极”,将大宛马称为“天马”。汉武帝得到西域宝马之后,曾经兴致勃勃地作《天马歌》,欢呼这一盛事:“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太初四年(前101),汉武帝在得到大宛汗血马之后,又作《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可以看到,汉武帝渴求“天马”,并不是仅仅出于对珍奇宝物的一己私爱,而是借以寄托着一种骋步万里、降服四夷的

雄心。

“天马”远来的汉武帝时代,正是当政者积极开拓中西交通,取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当时,据说“殊方异物,四面而至”,“赂遗赠送,万里相奉”(《汉书·西域传下》)。国外有的汉学家评价当时西域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时,曾经指出:“其在中国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所谓“天马”,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这一时代中西交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一种文化符号。“天马”悠远的蹄声,为西汉时期中西交通的成就,保留了长久的历史记忆。新疆罗布泊地区出土的汉代锦绣图案中“登高明望四海”的文字,正体现了当时汉文化面对世界的雄阔胸襟。鲁迅曾经热情盛赞汉代社会的文化风格:“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竟雄大”。我们通过对中西交通的考察,可以对当时民族精神的所谓“豁达宏大之风”,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所讨论的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绝不仅仅是所谓“异物内流”,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内容。古代中国曾经以宽阔的胸襟面对外域文化,热心吸收其中具有积极因素的体现人类智慧的成分。例如原生于印度的佛教的传入,就是典型的例证。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一说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浮屠经》即佛经,是为佛教传入内地之始。有学者认为,这是关于佛教传入的比较可信的记载。一说汉明帝永平年间,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次日问群臣:“此为何神?”通人傅毅回答说,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陛下所见,可能就是此神。汉明帝于是派遣中郎蔡愔、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往西域访求佛法,于大月氏写佛经四十二章(《牟子理惑论》)。或说永平十年(67),蔡愔等人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并得到佛像经卷,用白马驮回洛阳。汉明帝特为建立精舍,是为白马寺。据说摩腾与竺法兰二人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

根据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的发现,有的学者结合东汉佛教盛行于东海地区的记载,推想孔望山佛教艺术从海路传入的可能性很大。佛教传入内地,或许并不只是途经中亚一路。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如楚王刘英为斋戒祭祀,汉桓帝在宫中立祠等。后来才扩衍至民间。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一位普通僧人玄奘开始了他赴印度求法的行程。玄奘西行取经,历时十数年,行程五万里,不仅旅途十分艰险,而且在文化史上有伟大的意义。他通过自己非同寻常的交通实践,不仅成就为一名著名的佛学大师,而且对于中原和西土的文化沟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旅行记录《大唐西域记》,详尽记述了游学沿途所见所闻的一百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物产民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甚至近代学者在中亚和印度等地进行考古发掘时,仍然重视它的指导意义。

玄奘回到长安后,组织硕学高僧,主持对佛经的翻译,共译出佛经74部(一说75部),1335卷。通过这次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活动,佛学对中国的文化影响达到了新的水平。玄奘不畏艰难、远行取经的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内质中热心汲取外来文明有益营养的积极一面。

其他来自西亚的宗教文化,还有祆教、景教、伊斯兰教等。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当时,“中国政府的习惯是各自信仰其宗教,而又不会表现出以不宽容的态度对待其邻居的信仰”。外来宗教的命运,在大多历史阶段感受到了这种“宽容”。

唐代社会风尚受到“胡风”的强烈影响,当时的艺术作品也表现出对于外来事物的浓烈兴趣。唐诗和唐画都因此体现出宏大辉煌的盛唐气象。唐代传入的印度、阿拉伯和拜占庭包括天文学、数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事实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盛世的成功,往往都有吸收外来文明因素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宽宏开放地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宋元时期,佛教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援佛入儒,用佛教的思辨哲学和逻辑思维改造儒学,创立了儒学的新体系——理学。明代的王守仁,以佛学的心性之说和直觉顿悟方法改造理学,成为心学的代表。这些,都是外来文化促进中国自身文化发展的典型。

即使到了明清时期,尽管官方采取了“海禁”政策,然而,民间的海外交往没有止步。在郑和下西洋终止以后,民间通过海上丝路的中外交通却日益发达。中国的一些商人和破产农民,泛舟海上,往来贸易,甚至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定居,成为今天海外华侨的祖先。他们在维系和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总之,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华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与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和风俗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自身,而中国自身的文化也对其他地域和其他民族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中,中国认识了域外,域外也认识了中国。中外文化的差异,促使人们破除思想上的畛域,改造自我经验积累的思维定势,不断借助外来文化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使自身文化达到新的境界。

(选自《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删节。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古代文明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四

有的人喜欢文学类的书籍,有的人喜欢童话类的书籍,而我喜欢阅读神话类的书籍。

《中国古代神话》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神话作品。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非常多,有神通广大、心灵手巧,捏泥人的女娲娘娘;勇往直前、造福后人,追逐太阳的夸父;不畏艰险、舍己为人,尝百草的神农……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盘古开天辟地》。它讲的是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处于一片混沌的状态,就如同一个“大鸡蛋”一样。有一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苏醒了过来,想舒展一下他一万八千年的筋骨,可是“大鸡蛋”就像一个“鸟笼”一样束缚着他。盘古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大板斧向“大鸡蛋”砍去,“大鸡蛋”被砍出一条大裂缝。为了天和地不再合拢,他举起双手奋力顶天,双脚立于天地之间。又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和地已经不会再合拢,而此时盘古也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他慢慢地躺在大地,死了。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他是个英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在黑暗的天地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要像盘古一样努力开拓,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只有不断地追逐梦想,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另外,我们要学习盘古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在语文的写作上,只要每天多积累一些词汇和句子,每天前进一点点,我们终归会写出精彩的文章。

绿书签活动是为了护助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远离和抵制音像制品及网络有害信息。我们应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心智健全、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五

中国古代励志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中国古代励志名言 [篇2]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中国古代励志名言 [篇3]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中国古代励志名言 [篇4]

1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2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6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名言名句

10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11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s("content_relate");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六

中国古代的成语典故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大

man is the most valuable among all the things that heaven fosters.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state, next are the government and grain, least is the ruler himself.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and as a saying from the book of changes goes,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in so many different ways, we are upholding the teachings of mencius, who said:”a good citizen in one community will befriend the other citizens of the community;a good citizen of the world will befriend the other citizens of the worl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one can never be aware of the height of the sky or the depth of the earth, if he does not climb up a high mountain or look down into a deep abyss.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g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misfortune,? that is where happiness depends; happiness, that is where misfortune underlies.

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around.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propriety suggests reciprocity. it is not propriety not to give but to receive, or vice versa.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 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he way ahead is long; i see no ending, yet high and low i’ll search with my will unbending.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quick-minded and eager to learn, he is never ashamed to consult his inferiors.

天生我材必有用。

heaven has endowed me with talents for eventual us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opportunities vouchsafed by heave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errestrial advantages, which in tur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unity among people.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s heaven’s movement is ever vigorous, so must a gentleman ceaselessly strive along.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don’t do what should not be done; don’t desire what should not be desired. that is all.

学而不厌,侮人不倦。

never be contented with your study; never be impatient with your teaching.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learning is like rowing upstream: not to advance is to drop back.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we widen our views three hundred miles by ascending one flight of stairs./exhausting my eyes to a thousand li further, i am ascending one more story of the tower.

s("content_relate");

【中国古代的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12-16

成语典故07-20

同舟共济的成语典故03-20

亡羊补牢的成语典故04-19

安步当车成语的典故03-30

成语“指鹿为马”的典故02-28

成语“先忧后乐”的典故02-28

读书的成语典故04-10

成语典故大全07-20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七

中国古代寓言是一本从古代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个做人的道理的书,书中的情节有趣,一个个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个的道理。

比如《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讲的是东郭先生是个有爱心的人,狼被猎人追赶,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救了狼,但狼想把东郭先生吃了,一位农夫走过来,想了个办法救了东郭先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相信恶人的话,因为不管他们说得多么好听,都是欺骗,好让你上他的圈套。

还有《赛翁失马》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好和坏、祸和福都不是绝对的。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我还喜欢《不龟手药》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做事只要开动脑筋,克服保守思想,树立新观念,让我们明白在不变的情况下,要懂得随机应变,就能让自己的东西发挥最大的用处。

看着这本书,我不禁联想到我自己,如果面临同样的情形,我该怎样去面对呢?

书中的故事数不胜数,一本好书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还教会了我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要多读书,读像中国古代寓言这样的好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怎么写(7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gongzuozongjie/xuexiao/1685672141154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