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节日活动方案 >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

微信扫码分享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一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在实验室里对常见动物标本、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的足和喙、昆虫的几种口器的观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简要介绍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以此来引起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的动物形态。

2.尝试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3.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形成动物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1.学会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2.树立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导入:在我们的生物实验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和实物。鱼、青蛙、蛇、家鸽、家兔等是你们熟悉的,怎样来观察它们、认识它们呢?以家兔为例说说看。

新课教学

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它们、认识它们?

学生:得有一个观察顺序。先看它长得什么膜样,身体的颜色,再看头、脖子、身子四肢、尾巴。

学生:还要看它各部分有什么具体的特点。比如家兔的'头部,有一对长长的耳朵和一对红眼睛,还有一张三片嘴。

教师:很好!不过应该说生物学的专用术语,就是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观察动物的形态,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的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的观察,一般由前向后进行。观察完各个部分后,我们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了解各个部分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教师:夏天,我们的卧室为什么要挂蚊帐或使用驱蚊药呢?

学生:蚊子叮咬人,还吸人的血,并且有可能传染疾病。

学生:它有一个像注射器针头一样的嘴,刺破我们的皮肤,吸我们的血。

教师:比喻的很形象。但是不能说它有嘴,应该叫口器。昆虫取食的结构都称为口器。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昆虫的口器。讨论一下哪种昆虫属于哪一种口器。

学生:蚊子、蝉是刺吸式的,蝗虫是咀嚼式的。

学生:说出理由来。

学生:蚊子、蝉需要刺破人的皮肤或树皮才能吃到食物,而蝗虫必须把庄稼叶子切断并嚼碎才能吃下去。

学生:我知道了,昆虫长有什么样的口器要和它吃得食物一致。蜜蜂既要吃花粉,还要吸花蜜,它就是嚼吸式的口器。苍蝇舔食粪便和食物,是舔吸式口器。

教师:对。你们再想想猫头鹰、鸭子、啄木鸟等鸟,它们的足和喙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猫头鹰是吃田鼠的,所以它的喙向下弯曲,而且很尖,很容易撕裂老鼠的皮肉,它的爪子很强壮,而且有特别锋利的钩爪,能够牢牢地把老鼠抓住。

学生: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光和吃的食物一致,也必须能够适应生活环境。比如鸭子,它的足长着蹼,适于游泳,它的喙扁而平,适合从水中滤食。

教师:你们都很聪明。所以说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学生:适应关系。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发现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以及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各种动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因此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教师:科学家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受到种种启示,于是模拟动物某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新设备和新技术。比如,模拟鸟制造了飞机;模仿青蛙的烟设计出了可监视飞机飞行和起飞、降落情况的“电子蛙眼”;模仿蜻蜓翅痣的特点,在机翼末端的前缘加上类似的加厚或配重,减轻了飞机飞行中的颤振;模仿苍蝇的眼睛制成了“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到1000多张清晰度很高的照片……。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的学习生物学知识,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一、观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昆虫口器与其食性的关系。

三、鸟的喙、足与其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

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s("content_relate");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蚯蚓实验教学设计范文04-11

“教室里的标示” 教学设计11-11

《观察一种动物》的教学设计07-01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06-30

实验观察:第一阶段观察沙子教学设计12-17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01-02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04-07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11-25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与反思12-17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二

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会理县益门片区白果湾乡双河小学     陈发刚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中包括: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内容。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这本分内容是实验的重难点所在,教材上曾这样写到:“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里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会有什么现象呢?”但是,说得好听,做起来却很难成功。我虽然经过多次后把蜡烛的火焰浇灭了,但却把玻璃杯里面的液体洒了一地,搞得十分狼狈。而且教材中所做的实验到最后也没有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产生了什么气体”,只好说:“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像这样的实验,不但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实验过程很是不卫生,就连实验的最终目的都没有达到,而是借助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说明了“产生了什么气体”,打击了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

小苏打一瓶,白醋一瓶,带瓶塞的细颈瓶一个,集气瓶一个,连接成“u”型的玻璃导管一根,盖集气瓶的玻璃盖片一块,蜡烛一根,火柴,澄清的石灰水五分之一瓶。

1、将准备好的带瓶塞的细颈瓶,集气瓶,连接成“u”型的玻璃导管,玻璃盖片如图连接,然后再在细颈瓶内放入三匙白醋和一匙小苏打,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所产生的气体。(注意:收集气体一定要盖上玻璃盖,这样才容易收集气体,别以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就一定会沉下来,其实玻璃管里产生的气体到了集气瓶里会产生一种推力。)

2、把集气瓶里收集到的气体盖住瓶盖,小心移到蜡烛火焰的正上方,让瓶口高于火焰两三厘米时,迅速移开玻璃盖片,缓慢地把集气瓶里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此时,蜡烛的火焰会熄灭。(注意:不能倒得太快,否则效果反而不好。)

3、如“1”重新收集气体后,再把澄清的石灰水迅速地导入收集有气体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盖观察。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此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实验方法“1”——产生一种比空气重的气体;

实验方法“2”——这种气体能浇灭蜡烛的火焰;

实验方法“3”——这种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上现象: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浇灭蜡烛明显而卫生,不用担心醋酸钠溶液洒出;同时,能用实验的方法告知学生“产生了什么气体”,而不是借用科学家的话。使实验的过程更完整,同时培养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2011年5月4日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三

一、 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一篇精读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外国教育家到一所小学做一次关于“逃生”的实验,目的是考查孩子们在危难面前的表现。这个实验,教育家在这之前已经做过许多次,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而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以及两个同伴的服从“指挥”、三个人的团结合作,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这篇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学情分析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本班学生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等 13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结合单元导语揭示课题,鼓励质疑。

1.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实验?这个实验有谁参加呢?这个实验需要什么用具?实验是怎么做的?这个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感知,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词认读。找出文中的多音字。

3、指名三个同学分三部分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

(四)生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过渡:自己提出了疑问,并通过朗读课文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可喜可贺。你们想把课文读好吗?想把课文读好,得先把生字学好,有信心学好本课的生字吗?(生答)

1.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分四人小组学习生字。(按照学案要求学习)

3.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全班交流。

4.学生书写生字。小组评(给写得好的字画上一颗星星。)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之前 准备

实验中 经过、结果

实验后 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后反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在课堂上,虽然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给学生读的机会也很多,但是总体感觉没有一个层次上的提高,以致读的效果不太理想。在这个时候,当学生都读的不好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应该很夸张的去范读,虽然我也做到有范读,但是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这也是我范读的失败。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四

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

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覆膜工艺的影响无疑是覆膜的温度、速度、压力三种因素。往往此刻对于覆膜质量影响因素大多是研究到覆膜工艺(温度、速度、压力)的影响因素如出现:打皱、起泡、卷曲、出膜、亏膜、搭边痕的质量因素。而很少研究印刷条件对覆膜质量的影响。而往往有些时候就是由于印刷条件的因素才影响了覆膜的质量。基于如此这次试验研究的方向就是在规定必须的覆膜条件,经过改变样张印刷所需条件进行打样并将其做预涂膜处理。最终的实验结果是为了探讨印刷条件是如何影响预涂膜质量,是否有必须的规律可循。最终以此为依据确定印刷品覆膜所适宜的最佳印刷条件。

(1)igt印刷适性仪、预涂膜覆膜机、剥离强度仪;

(2)油墨、铜版纸(确定规格,ph值)、bopp预涂膜。

在igt印刷适性仪进行试验打样,确定一般印刷打样的印刷条件范围。(温度、速度、压力大致范围)。

(1)采用覆合强度指标考察覆膜质量,覆合强度的测量参考gb2t2790-1995标准进行测量。对于每个试样,从剥离力和剥离长度的关系曲线上测定平均剥离力,以n为单位,记录下至少100mm剥离长度内的剥离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相应的剥离强度值。

计算公式如下:

σ180=fb

式中:σ180为剥离强度(nmm);f为剥离力(n);b为试样宽度(mm)。利用上式,计算所有试验试样的平均剥离强度、最小剥离强度和最大剥离强度,以及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2)利用igt印刷适性仪在铜版纸上头进行打样。

1、在必须的墨层厚度、印刷速度、印刷压力的情景下进行印刷实地打样,打样后将样条放在正常的印刷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受纸张、温度、湿度的影响)。经过对不一样印刷时间间隔(0.5h、1h、1.5h、2h、2.5h、3h、3.5h、4h、4.5h、5h、5.5h、6h、6.5h、7h)的样条在预涂膜覆膜机上头进行覆膜(覆膜的压力在6.8mpa,温度为90e,覆膜速度为100rmin)。然后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最佳覆膜时间间隔。

2、在第一步所确定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的条件下,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必须,改变印刷墨层厚度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一样墨层厚度(0.5-4.0lm)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覆膜的最佳墨层厚度。

3、在前两步所得到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和最佳印刷墨层厚度的情景下,控制印刷压力必须,改变印刷速度(0.1、0.2、0.3、0.4、0.5、0.6、0.7、0.8、0.9、1.0ms)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一样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最佳的印刷速度。

4、根据前三步的实验所得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最佳印刷墨层厚度、最佳印刷速度的情景下,改变印刷压力(200-800n)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一样印刷压力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

齐晓堃,印刷材料及适性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__.1(普通高等教育印刷工程本科规划教材)

许文才,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__.8(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冯瑞乾,印刷原理及工艺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4(高等学校印刷工程类教材)

gb-t2790-1995,胶粘剂180b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s]

实验设计方案(十):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4.5ml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0.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0.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10、10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6、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0.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可溶性淀粉0.2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

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四.实验结果

五.个人总结

1、在分离实验中,原土样的10-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同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实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养基感染杂菌,出现不同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实验结果不变,与上面相同。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部分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只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行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可以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实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实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为使用煤油产生大量的黑烟,导致大量颗粒吸附在实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范文如何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huodongfangan/jierihuodongfangan/1685578337150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