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范文 >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微信扫码分享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精选3篇)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篇1

  我叫杨_,你们可以叫我杨导游,我们将要去的是青城山。常言道:峨眉天下秀,青城处处幽。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28公里处,以它特有的幽静而闻名天下,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各位游客,我们就要下飞机了,请注意文明环保。

  来到青城山山麓,正道从福建开始沿整齐的石阶而上,只见天师洞和山荫亭时隐时现。特别是阳光照耀下的山荫亭,像朵鲜花在绿草丛中忽隐忽现。

  沿着山间小道继续向上攀登,神奇的天师洞就展现在眼前。道教天师洞金碧辉煌,在那三清殿内供奉着至高无上的主宰者:上清、下清、玉清的泥塑彩像,彩像身材高大、神情肃穆。三清殿后的壁岩洞中,留有张天师的塑像,塑像横眉竖眼、怒不可遏,一手持剑一手握玉雷印。

  从天师洞出来,登上5000多米的青城山顶,各种景物尽收在眼底,引人注目的是银杏树,这一棵那一棵,很神气的站着。举目望众山如小丘,的确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_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_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好了,这愉快的一天就要结束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见了,祝大家玩得愉快。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参加成都阳光旅行社的青城山一日游。我是你们的导游COCO,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渡过愉快的一天!

  先说一下今天的活动安排。这车在九点左右到达青城山,我们乘索道到上清宫,然后步行下山沿途游览。中午下行到山门,会有被称为“青城四绝”的“洞天乳酒,道家泡菜,苦丁茶,白果炖鸡”这样的美食等候着大家。饭后稍作休息,我们将前往都江堰景区参观。五点钟,乘车返回成都。

  边说边走,不知道不觉中一小时过去了。车现在经过的地方是都江堰市,这里以城西北处,由蜀郡太守李冰带领群众于公元前三世纪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举世闻名,我们将在返回途中参观这里。

  青城山近在眼前了,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我把它的概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拨1600米,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市风景区内,距成都63公里,都江堰15公里,早在1982年便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在20_年,它更是于都江堰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属邛崃山系,据地质考察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诸峰环峙,状如城廊,山上林木茂盛,终年青翠,在唐代即被称为“青城”,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的得名,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那就是,“清城山”的笔误。所谓“清城”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唐代,道、佛二教争夺青城山的地盘,于是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诏书中的“清”字少了偏旁,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错就错了。这种说法,也比较可信,有天师洞三皇殿内的唐玄宗手诏碑为证。

  青城山不仅以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吸引着八方来宾更是以青城道教而名扬四海。青城道教气功也闻名遐迩。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我国本土传统宗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青城山作为天师道的祖山,是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与基督耶稣几乎是同一个时期的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陵(后称张道陵)在此后山大邑鹤鸣山结茅求道。他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为天师”,并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圣典,根据当地氐羌原始部落的降鬼驱魔的巫术创“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张天师于143年来到了青城山天师洞在此传道修行,并在此羽化。此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唐杜光庭,南宋李少微等高道相继来此传道。在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第11代传人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后被康熙钦赐“丹台碧洞”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道教属全真道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

  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他们把神仙居住的地主称为“洞天”,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每一个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的神仙,青城山的主治神仙是供奉于建福宫,被黄帝封为“五岳丈人”的宁封子。

  青城山分前后两山,各自面积分别为15和100平方公里。这里的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一切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前山为风景区的主体部分,突出了道教崇尚自然风格的道观遍布其间。

  说到自然风格,我们不得不提到青城山的自然之美,这里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的“幽”,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其中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就于1940年前后,举家寓居青城上清宫,自号“青城客”。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篇3

  众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它是集防洪、航运、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2200多年来,都江堰仍在正常发挥着它的各项社会功用,而与其同时代修建的郑国渠、灵渠的社会功用却已经早早的废弛了,大家就不禁要问,都江堰为什么能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如一日的灌溉着成都平原,这样历久不衰。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其实啊。原因就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学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科学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量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食无荒年,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之所以能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还得益于这三大渠首工程。

  首先,让我们看看鱼嘴分水堤的妙用,乃名思义,是该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鱼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将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为二,左边称为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于排洪,右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务,并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春天,也就是枯水季节时,岷江水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用水,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四成,这样可以保证灌溉,夏季洪水季节时,在弯道动力学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会自动的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灾。二王庙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说的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作用。

  除了分水这个功用外,鱼嘴还有排沙的重要功用,因其建在岷江大弯道的下方,因而外江处于凸岸,内江处于凹岸。当洪水季节来临时,水流夹带的大量沙石到大弯道时,不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漩涡,此时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层水被离心力甩出,与百分之六十的主流一起直冲外江,而含沙量小的表层水被离心力甩到凹岸,冲向内江,鱼嘴是二八排沙的,百分之八十外江,百分之二十内江。

  鱼嘴说完了,现在我们接着看看飞沙堰的功能,飞沙堰位于鱼嘴下方1070米处,长200米,高2.15米,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工程,其实它的功用却非常的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旱灾害的关键,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即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把多余的水从这里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情况,飞沙堰还会自动溃堤,让大量的江水回归岷江的主流,另一个作用是排沙,刚才说道在鱼嘴处已经江百分之八十的沙石排到了外江,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到了内江,这些沙石进入内江后并不会全部的流入成都平原。因为飞沙堰在这里起到了排沙的关键作用。它会将这百分之二十中的百分之十五的沙石排到外江,这样就只有百分之五的沙石才从宝瓶口进到成都平原,一般情况下,洪水越大,飞沙堰的排沙功能越强,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这样就保证了内江水流的通畅。可见飞沙堰的确不简单。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如瓶口而得名。宝瓶口是内江水流进入成都平原的通道,它有固定的进水量,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内江,只要超过了宝瓶口的接纳量,它都会一律的拒之口外。从而保证成都平原有足够的水用于灌溉,同时也不至于遭受洪水灾害。说道宝瓶口,就不得不说它的开凿过程,玉垒山山石坚硬,当时生产工具落后,民工们是用铁具凿挖的,工程进度及其缓慢,挖通估计得30年,后来,有个有经验的老民工建议,应当在岩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火,点燃燃烧,这样岩石会爆裂开,再用冰冷的岷江水浇灌,在热胀冷缩的原理作用下,坚硬的玉垒山就不再坚硬了。最后,李冰用了8年的时间打通了玉垒山。在宝瓶口的一侧,大家可以看到离堆。因为与玉垒山山体相离而得名。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就是这样工作的。其中不难发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功用是相辅相成的。正是有了这样的相互作用,都江堰才如此的伟大,它是独一无二的。“因势利导”是它治水哲学的精髓,它和现在司空见惯的拦河大坝,一横一纵,一堵一导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治水哲学。一个是征服自然,一个是顺应自然。都江堰以它不可思议的水利哲学频频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水库的平均寿命只有50年,条件较好的美国水库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320xx年,相形之下,都江堰却已经存在了2200多年。难怪余秋雨先生会在它的著作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有关四川青城山的导游词范文

最新四川青城山导游词800-1000字(十二篇)

四川青城山景点介绍导游词(优秀十四篇)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川青城山景点导游词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