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范文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微信扫码分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7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

  在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最重要的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在本书中,作者分了七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引导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些内容不仅对家长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对我们这些从事幼教的教师同时也有很大帮助,纠正了我们长期形成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教育误区。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章节中,作者主要引导了我们“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引言中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我从本章节内容中主要了解到:在我们成年人眼里的幼稚的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正好与第六章节中所注重的关注点相吻合。作者举了很多与自己女儿相处的事例,让我看到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在我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很多父母对于打针一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哄孩子,然而每次打针孩子还是怕得要命、嚎啕大哭等;而作者却教会我们一种新方法:提前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关于“捉弄孩子”,我们可能自己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不自知,而我们这些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要利用孩子的幼稚来逗大人开心,而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在“给小板凳揉揉疼”中,作者说“善良与豁达是相随的,遇到问题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在这点上,我们应注意到孩子于成人眼光的不同,他们对人对物都一视同仁,我们对待每一个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应该充满善意,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在其他部分作者也告诉我们,一些不容忽视的小细节,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我们应正确处理孩子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这件事,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不可避免,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在这些缺失的方面得到完善。我们教育孩子应掌握合适的正确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讲述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学习,我们不要把学习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主、快乐的去学习,发现学习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作者着重于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更多新知识,一方面书中所传达的真善美、正能量,也会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一定的影响。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学习就是轻松而愉快的。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这是作者在第三章节引言部分所说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个人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都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第四章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在本章节提出很多令人吃惊的观点,如“惩罚你,也不让你写作业”“替孩子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这些大胆而不失理性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不赞同。但我们要看到作者这些做法背后的实质,我们不是在放纵孩子,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自觉的学习,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被繁杂而沉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方法用对了,我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作为家长,必须具备家长应有的智慧。有智慧的家长,才能带好孩子,让孩子觉得幸福。作者在文中说到“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付出许多理性与思考,教育其实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你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儿童无小事”这一点就要求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很多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处理得稍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小事上父母正确的观念,很有可能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让父母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这本书不但告诉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2

  暑假期间,陪儿子去书店买书,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题目,把既是妈妈,又是教师的我吸引住了,于是买回来读了,书中有许多教育理念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把自己的女儿婷婷培养得很出色。她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写在这本书里,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并且书中描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轻松地学习。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的一系列做法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想,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特别讨厌一件事,又怎么能把一件事做好呢?所以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我们在教育理论中经常谈到这句话,可是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此,我们要好好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如果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那么孩子会更加讨厌学习,所以我们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对孩子心理的成长小心呵护。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呵护,孩子经历的每件事,遇到的每个困难,尹老师都会帮助孩子化解,比如,美术老师对孩子画画的评价,让孩子体验到了很大的失败,是妈妈帮助孩子从新找到想象的翅膀,如果不是一个对心理学有着很深造诣的妈妈,我想是不会体会到的。同时作为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在对待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上也有很多困惑,这也更加的鞭策自己要多读一些幼儿心理方面的书籍,遇到了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来解决,不仅要努力做一个睿智的家长,也要做一个睿智的老师。

  三、关于阅读的一些问题。

  这本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阅读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早就已经深知的,让我感兴趣的是想看看尹老师是怎样指导孩子阅读的。读过之后,受益匪浅,发现自己居然在对待孩子阅读方面有很多错误。比如,我要求孩子看书要认真,一字一句的读,不可以一目十行,有时儿子看书翻得快一些,我都要批评他。而尹老师在书中严厉的指出,“一字一句读的人是阅读能力最低的人。”指出阅读必须是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才能被整体的把握和吸收,而一字一句地读只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形成,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善的。原来我犯了阅读的另一大忌,看来得赶紧纠正,应该还来得及。还有,我不停的买书,但孩子却看得很少。尹老师提及她的孩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租来的,一来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二来可以锻炼孩子阅读的速度。确实,我家书架上有很多书其实没有必要一定要买,用借或租的也可以,这样还不会助长孩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学会懂得体谅大人挣钱的辛苦。

  读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是啊,不管家长也好,还是老师也好,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太多的功利性,而缺少对孩子的爱,所以我们的施教应该溶于对孩子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3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考的资料,企图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或许这些资料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我从书中学习到,学生的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补习班,各种资料,等等),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小孩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不单是妈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作者在书中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很尖锐,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对于有小孩的父母的,还是很有一些帮助的。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只是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书中提到好多的观点,好多的思考,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甚是遗憾。最后说一句: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4

  暑假的一天,无意中从同事处看到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写书的作者既是一位老师,教育硕士,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我粗粗翻看了一下目录,发现有一篇题为《不是电脑游戏的错》的文章。我正为儿子总是千方百计想玩电脑之事所困扰,于是赶紧翻到那一章,只见上面写道:“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那些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电脑游戏,也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使他不可自拔。”看了这段文字,非常敬佩作者,真是分析得太好了!事实上,电脑游戏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无论家长喜欢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所以,在要不要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的问题上,家长已基本上不需要决策。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因此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作者提出了几条建议,如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一个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让孩子玩的时候有内疚感和负罪感,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逆反情绪只能强化他玩的欲望。二是要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才变成毒品;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更聪明更理性,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它强大的力量会挤占阵地,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也是最难的。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去“管”孩子,对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要求。他们的目的也是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经常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单看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安排,确实是很好,很合理。家长正是由于相信他做出的安排会变成孩子自己的安排,所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该做这事了,该做那事了。

  事实是,你把所有的“管理”都肩负起来了,孩子哪里还有机会去学习自我管理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出的是在具体言行中多运用逆向思维,如把上网作为惩罚手段,而不是奖励手段来运用。我觉得很受启发。在平常中,我也经常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奖励儿子。一方面我告诉儿子玩游戏是不好的事情,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奖励的形式,这就让孩子会产生疑问;“到底玩游戏是好的还是坏的?”

  另外,书中还谈到了许多的教育观念,也让我受益匪浅:

  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得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作者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前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家长的功利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强迫孩子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有时正确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易行。

  看完全书,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位非常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教育专家,其观点公平公正,所举的事例切实可行。不是那种只有理论,而不联系实际的书。书里面多次提到她的女儿圆圆,她也和平常的孩子一样有许多的不足和缺点,但作者能读懂孩子的心,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步让女儿改掉了缺点。所以,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孩子巨大差异。这样的实例是很有说服力的。

  钱理群教授评论说:“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确实如此,作者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并且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建议各位老师和妈妈都来读一读,一定会让你有许多的收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5

  在我做妈妈之前,我的家长就很热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当我拿到学生妈妈印好的用A4纸装订起来的这本“书”,那种马上就要做妈妈,要准备好为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带着这种强烈的期待和憧憬,我认真地拜读了好几遍,尤其是女儿出生后这4年的时间里感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同我一样,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与我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位作家,一位成功的作家,她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下,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起这本书的人。这本书中我最倾心的,不是作者培养了一位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的女儿,而是,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那位小主角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而她身上的出色,要归功于这位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对她实施的有爱心又充智慧的教育。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欠妥。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常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罚他把课业重写一遍,还习惯将学生的错误向家长告状,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应允,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不是让学生讨厌上学习的同时,还要他去学好它。“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也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之一。

  我们人为地把学习过程变成苦,却只把结果设想成甜,试想要孩子天天吃着苦来畅想着有一天有可能会尝到甜——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地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得虚无缥缈。当他吞咽苦涩而感到厌倦时,如何自发地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呢?正象作者说的,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讲过,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作者还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这样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满足感。“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6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时间最长,影响力最远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推荐的那时候对于当刚刚做妈妈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妈妈,所以说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现在重拾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人们阐述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好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作为教师一员的我身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笔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在校园里好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好好榜样,小到一个站立,一个坐姿的标准,进入校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个人的卫生及穿衣打扮,活动时的纪律,每天的本职工作,遇事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在在师德师风42条负面清单出台后,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约束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其实有部分老师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反映,我们管不住呀!但老师的话孩子可以当圣旨,渴望而知,老师的言行举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的浸入学生的头脑中。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这种老师们平时无意识产生的一些,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一天,在学校里面看见两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在那里起争执,其中一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说了一句,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说明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自己的教育溃于蚁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7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习将大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习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习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