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范文 > 作文书读后感

作文书读后感

仰面清风 点赞 分享
作文书读后感

微信扫码分享

作文书读后感(精选26篇)

作文书读后感 篇1

  寒假我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从书中深受启发。这里面的每一课我都非常喜欢,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第七课讲述邓亚萍姐姐的故事。

  我先把邓亚萍姐姐的故事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邓亚萍姐姐是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曾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获得奥运会冠军,赢得4枚奥运会的金牌。也是我国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项目获得金牌的人,还被我们称为“乒乓皇后”。但是邓亚萍姐姐由于忙于训练所以学业并不高,只上过二年级。1997年邓亚萍姐姐退役后,以英语学科进入了清华大学,但她只会26个字母。在平常人看来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并没有难倒她。从此以后,邓亚萍姐姐就加倍努力,发奋图强。她的成绩也在悄悄不断进步,进步,更进一步,最后终于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戴上了博士帽。但是,邓亚萍姐姐眼睛的视力从1.5降到了0.6。邓亚萍付出了多么大的辛苦和努力呀!

  邓亚萍姐姐的故事让我从中深受启发,我明白了,做事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还要有平常心。正是因为她不懈努力、勤奋好学才能创造出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古今中外,也有许多名人也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比如:王羲之练字练的池子变成了墨池;白居易写出的诗稿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直改到她们也理解诗意;曹雪芹写《红楼梦》……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邓亚萍这四个优点启发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先给自己定好目标,朝着目标有计划地努力。不要放过平时一点一滴的时间,脚踏实地地多努力多积累。想要取得成绩就要自强不息,就要吃得起苦,敢于在逆境中经受磨练,练出坚强的意志,就如那大诗人郑燮笔下的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的,就要像这竹一样宁折不屈,勇敢顽强。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不对自己失去信心,下一次继续努力。正如我想起的一句格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同学们,你们也和我一样记住这句话吧,只有付出辛勤的含水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作文书读后感 篇2

  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自从我读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写了海伦对光明那热切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慨,让读过这本书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伦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该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尽世界的一切景观。海伦·凯勒想看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梦。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追求的生活还不如那些乞丐,至少还知道去要饭。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

  海伦·凯勒双木失明,她还能用自己的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的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作文书读后感 篇3

  沙之书是某种神秘之物,小说主人公我对待它的态度先是好奇,然后是钻研,然后发现对它了解得越多,则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再然后是恐惧,最后是逃避。这个过程前面的几个步骤和人类科学探索的步骤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步:是逃避还是坚持显示了博尔赫斯与崇信科学的人的分歧对于笃信科学万能的人来说,他们会用进取的心态坚持;而对于相信神秘主义的博尔赫斯来说,在令人敬畏之物面前,他会选择停步。不管怎样,《沙之书》提供了一个人遭遇无限之物的心理感受过程,这经验是新鲜的、独到的,因而是迷人的。

  作为一个玄想型作家,虚构在博尔赫斯的写作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在《沙之书》里,作者虚构了一本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沙之书。这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是整篇小说得以存在的支点。为了让这本书显得合情合理,作者设置了小说的其他附属情节:一个去过孟买的《圣经》推销员,交易的详细过程。我面对沙之书的先喜后惧以及沙之书的最后下落,这一切使故事丰厚起来。之所以把沙之书的来源地确定为印度的孟买,源于博尔赫斯对于东方的神秘想像,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东方异国情调为背景的。这之间有一个神来之笔: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也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这是典型的博尔赫斯式的充满幽默和睿智的想像,同样有助于使叙述显得煞有介事。在这些情节中,除了这本沙之书是非现实的之外,其他的都是现实生活场景。这些现实场景让沙之书也显得像一个现实之物一样合情合理。这里涉及到博尔赫斯对待虚构和幻想的态度:他想努力抹去幻想和现实的界线,让虚构嵌入现实之中,与现实浑然一体。似乎对他来说,幻想即是现实,现实也是幻想,生活之中处处有神迹。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曾说:不是艺术模仿了生活,而是生活模仿了艺术。对于博尔赫斯来说,同样可以说:不是小说应该遵循现实的逻辑,而是现实应该向小说靠拢。

  《沙之书》开头一段博尔赫斯即表明了他对待虚构的态度: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这里,人们可以理解为是那些主张写作忠于现实的人,他们的小说强调尽可能地贴近现实,但在博尔赫斯看来,反而可能是虚构的;而他的故事虽然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可能反倒是一点儿不假。这和博尔赫斯对虚构一向的看法有关。在《论惠特曼》一文中,他说:一件虚假的事可能本质上是实在的。对博尔赫斯而言,虚构是艺术创造的根本点,是抵达更高实在的方式;通过虚构,写作这门活动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心灵的复杂活动。

  以《沙之书》为例,尽管我们在现实中谁也没有看见这样一本书,但我们都曾经被无限的星空所震撼,被无穷尽的人类历史卷入沉思。《沙之书》所表达的正是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深度。这样,沙之书便类似于一种透镜,它来源于人类的智慧,可以穿越现实的障碍。《沙之书》也证实了虚构作为一种写作方式的有效性。

作文书读后感 篇4

  八教是指与以下八种人交朋友:胜己者;盛德者;去围着;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与以下九种人交友: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曾国藩在京为官,从不肯轻受人惠,情愿别人占他的便宜,断不肯占别人的便宜,在《家书中》,他多次告诫子侄亲近良友、对待朋友必信必诚、患难与共勿留遗憾、勿与权贵相交、不可轻取人才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青少年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此刻的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如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问题。“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此刻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超多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这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样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职责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职责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

  价值观念构成的关键时期,把握交友原则至关重要,交友不慎就会贻误自己的前程。

作文书读后感 篇5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

  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

  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作文书读后感 篇6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个智人就是自己的“智神”,对神的崇拜早已转为对人的崇拜。可还是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缺了点什么。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乏时代弄潮的勇气,却缺少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

  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辈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柔敦厚的家风和实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屹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责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兴旺延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

  曾国藩教育儿孙“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赋予时代精神的体现,可以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希望并存的时代;凝视当下我们自己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己身上超越这个时代”?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那就是要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以一种创新的不迂腐的态度去坚守和传承,不忘过去,与时俱进,方得始终。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此言道出了人类渴望超越过去的态度,但或许我们在回望历史时,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贵的东西,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活着,人才不至于在新时代洪流中被淹没或埋汰。

  读《曾国藩家书》,回望历史,立足自身,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更能在无限延伸的时代里找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国。

作文书读后感 篇7

  近期,我拜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有未读其书先闻其人的感觉。

  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那超人的坚强毅力和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所打动。海伦·凯勒一生88个春秋,却有87年是在无光、无声、无语中度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克服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难,考取了哈佛大学雷德吉利夫学院,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

  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一生中的短暂一瞬。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灯红酒绿的舞厅中度过,或是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追求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事,整天东游西逛,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还能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伦·凯勒说过:“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是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牛角尖。”是啊,为什么有许多人不能像海伦·凯勒这样乐观对待,只是自暴自弃呢?!

  对于海伦·凯勒,想想自己,四肢健全的人很难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只有聋人最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最向往光明,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往往失去了才觉得珍惜。海伦·凯勒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热爱生活,用“心”去体味生活。我们应该像海伦·凯勒那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顺境里珍惜大好时光,面对逆境勇往直前。

  读完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但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使我们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

作文书读后感 篇8

  这本书下载到电脑里面有些日子了,因为前几个月都是得过且过,所以一直没有读。上个星期,抽空看完了。看电子书,感觉没有看纸本书那么好,如果是看纸本书的话,我还可以在上面画画写写之类的,但是看电子书的话,也就是翻翻而过了,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

  这本书其实包含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书。分别是:《钻石藏在你家后院》、《把信带给加西亚》、《穷理查历书》。下面分别就自己阅读后,谈点看法。

  《钻石藏在你家后院》,由于该书是pdf扫描版,看的也不是很舒服,也就简单知道了一个大概意思。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讲的是一些人为了追求传闻中外面世界的财富而就轻易的放弃了自家的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巨大财富,告诫人们需要把握身边的人或者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技能、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而无需四处寻找缥缈的东西。感觉这个中心思想很对,但是他的一些例子总感觉与这个没有多大关系,因为钻石也好,宝藏也好,并不是每一个人所拥有的土地上都会有的,而且是外国人写的演讲稿,有点别扭。不过放到另外一个高度,我们可以讲,我们不能好高骛远,放弃现有的,而是冒险的去追求虚无缥缈的财富。我们需要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身边的亲情、爱情、友情,挖掘自己身上的潜能,这倒是真的,很符合现在的实际,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有点启发。

  《把信带给加西亚》,这本书应该已经看过纸版的拉。好像是在XX年,那时候这本书在我那公司最火。领导安排任务下来,每个人发了一本,不仅要看完,而且还要写读后感。那份读后感到哪里去了,写了些什么东西,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因为大概知道该书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也就没有仔细看了。这本书说到的是一个忠诚、敬业以及服从的故事。当初应该是很感动的,现在觉得,也不过如此,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了,这样做似乎是老板们期待员工要做的事情。不过,人在职场,敬业是应该的,至于忠诚和一味的服从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也就因人而异了。

  《穷理查历书》,这本书我是第一次看到,但是其中的内容,我之前偶尔有接触。里面就是一条条的哲理和寓言,看了很有启发。感觉世界也真的是大,中国人想到的,外国人也能用他的脑子想到,用别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既然这么多人,用自己的一生来佐证这些,看来确实是良言,是需要好好思考和遵守的。文中的内容很杂,有关夫妻之间,亲情、友情、事业、做人、个人品性等等。每有一句英文,就有一句中文翻译。我只看了中文,英文只看了很少一部分。有些话和中国古代的老人家说得一摸一样。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谚语嘛,说得都是大道理,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的话,那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就真的不远了。

  阅读了,便记下些感受。此记。

作文书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读完了杨红樱写的《女生日记》,一共有200千字,300多页,特别吸引我的眼球。

  这本书讲的是六年级女生冉冬阳,在毕业班上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和一个男生想办法帮一个父母离婚的孩子赚钱,而且帮那个孩子的妈妈运货,并攒够了开超市的钱。冉冬阳还和几个女生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一起照顾一个男生的弟弟,因为那个男生的爸爸妈妈也离婚了,爸爸和后妈还在过年的时候被车撞了,所以他们过年的时候只能呆在病床上。所以就让那个男生照顾着他的弟弟。可那个男生又不懂怎么照顾小孩,就请冉冬阳和几个女生来了。他的爸爸和后妈恢复以后,还表扬了她们呢!

  书上还说了一些我们女生小学应该知道的问题,介绍了六年级女生的生活,也告诉了我们一些男女生都应该知道的生理常识。

  总之,这本书趣味多多,让我百看不厌,并领略到了六年级小学生不一样的风采!

作文书读后感 篇10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他每日记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于当天的日记里,对自己的错失,毫不留情,并且还和好友互相传看,以到达监督的作用。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个人一读。古语云:盛但是三代。而曾国藩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和科学家。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最为优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们用心地应对人生,投入社会,在有限的生命期间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只有对自己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较高的潜力和素养,应对世界。

作文书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励志故事》其中里面讲了一个小故事叫《最好的消息》。故事里面讲了阿根廷着名的高尔夫球手温森多是一个非常豁达开朗的人。

  有一次他赢得了一场比赛,赢到了很多的奖金。在他准备回家的时后,这时有一个女子向他走来。她对温森说自己有个病重的孩子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或许会死掉。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所打动,就给了她一比钱给孩子买药看病。还祝孩子早点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在一家俱乐部吃饭时,突然有一个职业高尔夫球官员走过来,问他一个星期前是不是有一个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温森说:是的。你给别人骗了,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的很重的孩子。温森多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温森多听了之后长出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这一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他的世界就有多宽广,要用自己的宽容心、善良心对待他人,自己也会快乐的。

作文书读后感 篇12

  贬官两年,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回来之后重新和朋友们在一起,真的很幸运!刚刚高兴起来,又突然高兴不起来了,非常扫兴。科举之后,朋友们很久没学习了,追求真理的人很少,就我一个追求真理,他们都不是,所以我容易动摇。我不是豪杰,很少有卓越而不被他们改变的。朋友们应该相互鼓励帮扶,务必要有所成就。现在的官员们也有稍微想追求真理的人,都是因为实际的德行还没有炼成就先标榜自己。所以招来世间人非议,因此总是毁坏堕落没有立德,反而被阻隔。各位朋友应该引以为鉴,不发表文章,不说话,应该在自己身上好好用力。

  以前在寺庙中所说的静坐,不是想做禅悟道。而是因为我们平日里面被事物牵绊,不知道自己本心,想以此补习心学一段功夫。看清楚自己的本心。明道说,刚开始学习应该知道从哪里努力,已经学习了应该知道从哪里努力。各位朋友应该在此用功夫,才能有进步,到其他时候才会感觉到很给力。学习要透彻,接近要害。君子的路虽漫漫而开始清晰。为了名和利,虽然一个清,一个浊,其实都是为了心里得利,谦虚有好处。不求和别人不同,而求道理相同。这几句话写在书和墙之间,经常看它。做事业,考举人不怕进展慢,只怕放弃目标。只像前日约定的,慢慢来,就能够既有进展,又坚持目标。所谓对于洒水扫地之类的小事都能够抛却私欲和名利之心去做,那就说明你懂得这其中的道理了。

作文书读后感 篇13

  这个长假,我看了《丛林之书》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

  这本书是英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一本着作,讲述了以狼孩莫格里为主题的9个故事,为我打开了一道通向神奇的丛林世界的大门,使我急不可耐地跟随莫格里进入亦真亦幻的热带丛林。

  莫格里还是婴儿的时候,被老虎谢尔汗追逐,误入狼穴,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的一员,丛林的故事就此开始。莫格里在狼群的抚养下逐渐长大,在他的周围,慈祥的狼妈妈,忠诚的狼兄弟,勇敢机智的黑豹巴希拉,淳朴善良的老熊巴卢,刚直的狼首阿克拉,智勇双全的蟒蛇卡阿等一群群鲜活的动物组成了一个温暖的集体,他们赋予了莫格里智慧,勇气和力量。在老熊巴卢和巴希拉的教育下,莫格里明白了对动物来说最重要的丛林法律,在他的生活中,有被猴子诱-惑而被饥渴折磨的惨痛经历,也有被蟒蛇援救而大难不死,被奇异珍宝诱-惑而不为所动的成长传奇;有过在人与兽之间难以取舍,去意彷偟的心灵磨砺,更有智杀老虎谢尔汗,全歼红毛恶狗的辉煌壮举。他的成长历程,正如神秘的丛林一样,危机四伏而又风景无限,波澜壮阔而又纯净清新,就这样,莫格里成为了一个勇武聪慧的少年,一个叱咤山野的丛林之子。

  在书中,吉卜林用显而易见的语言,隐身挥洒于从崇山峻岭,激流田野之间,美丽的大自然带着干湿两季的风雨雷电扑面而来,个个人物奔跑跳跃,恍如插身而过,一个人兽穿梭,生机勃勃而又充满弱肉强食的梦幻世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细细品味这一个个文字,作者的深刻寓意在我的品读下已经显出端倪。丛林中的豺狼虎豹正是人世间的芸芸众生,大自然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而作者推崇的丛林法律,不正是作者心中的社会法则吗?

  我明白了,原来良好的法律与秩序都是如此重要,在丛林中,丛林法律使动物们好好地生存,融洽地交流,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而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守法律,使人类社会变得跟美好!

  《丛林之书》告诉我们一个小男孩在母狼的抚养下长大,长成了一个强壮,勇敢而又聪明的孩子。

  男孩长大之后帮助狼群解脱了重重困难: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牛群杀死了与狼群有着不解之仇的老虎——谢尔汗。

作文书读后感 篇14

  第一次读《论读书》是在中学的一堂语文课上,因当时年龄尚小且阅历较少,心中虽产生过点点触动,但并未产生太大的波澜。今又重读,感慨万千,悔当时“只读书不求甚解”,枉费了太多的读书时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了读书的内涵及读书的作用。我们日常为了打发时间,填补心灵的空虚常会上网、聊天、游戏、看电视、听音乐、观碟、逛街、打麻将等等,但回头想想,并没有给我们留下长久的益处或产生持久的作用。培根一语拨开云雾,告诫我们唯有读书可以。诗、词、歌、赋,书、表、策、论,经、史、子、集等等,好书可谓丰富,独处幽居之时,会读书者可陶冶情操;高谈阔论之时,善用书者可舌战群儒;处世判事之际,好学深思者可统筹策划。当然,做到持经达变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只有量变转化成质变时,才会享受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快乐。

  既然读书可使我们获益,那么我们又如何在信息丰富、鱼龙混杂的现代社会中,把握住有限的时间读点好书呢?我们亦可以用“怡情、傅彩、长才”作为标尺,不足以怡情、傅彩、长才的书,我们便可大体涉猎,浅尝辄止。对于可怡情、傅彩、长才的经典之作,我们则须全读并咀嚼消化,读时还须全神贯注,推敲细思,孜孜不倦。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

作文书读后感 篇15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好处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推荐,便是期望透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作文书读后感 篇16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的人。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傅雷的爱子教子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与理解父母。让我知道了子女要多和父母沟通,相互了解。

作文书读后感 篇17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能够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个性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此刻的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如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问题。“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此刻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超多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这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样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职责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职责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

作文书读后感 篇18

  读了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国人之丑陋。其实也不并单单是中国人,凡是人,都有他们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本书给予了我深深的启发。

  中国人之所以丑陋,在于国人永远都不会勇敢地承认自身的错误。无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大量的例子,比如学术抄袭,除非真的是完完全全暴露在了大众的眼帘,抄袭者才可能会承认自身的错误。比如教育上的错失,爸爸妈妈永远都认为是自己是对的,孩子必须按照他们的步伐追随,否则你就是离经叛道的不孝子女等等。

  其实面对这一本书,我们首先要有持着一种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去看待这本书,不管书里面的内容。是怎么样,但由作者自身的出发,是希望新一代的国人,能够知道身上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常言有说,知错能改的人是个好人,知错不改的人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人。从书中的内容,我读懂了许许多多。但无可厚非,书中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纯粹是为了批评国人,而牵强附会加上去的东西。

  先从作者善意的角度出发,是希望国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在窝里斗,脏吵乱,不团结,自己人残害自己人都是有目共睹。真心地说,中国的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对教育和精神上的投资是少之有少,以导致了许许多多的恶性后果出现了。

  毒奶粉事件,受害者无数的幼童,无辜的婴孩,虽然政府最后也已经要加大力度,进行力挽狂澜的补救,但最后,给国人留下了中国的奶粉不可吃的烙印,同类型的事件还有瘦肉精,毒黄瓜等,都引起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深深思考。

  至于社会上的公德事件,也给国人带来了深深的思考,近几个月来,小月月事件不单单在中国流传甚广,而且还蜚声海外了,给中国的形象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大家可曾想像接近14亿的中国人躲避的了道德的底线,让多少人的如小月月一样,因抢救不及时而最后死去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彭宇,也并不是每个法官都是王浩,能否想像一下,在你垂暮之年,你在路上摔倒了,无人对你问津,最后因失去抢救而死去,这是多么可悲啊......

  从作者错误的角度上,也是有不少之处,比如上述几个国人的缺点,在任何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每一个 国家都是存在这样的一种经历.

  美国的南北战争同是内乱,内战,为什么无人指责,而就单单把中国的情况无限扩大呢?说到国人素质偏低,脏乱吵,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追溯到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差距与我们相比更是有过而无不及啊,何况中国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怎么能和发展的几百年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无论是从体制上,法律上还是 国民素质上他们都有优于我们的优势,我们不可避免也要必须承认彼此间的差距,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要求一个小孩要有一个中年人的成熟呢?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至于不团结,这句话,有些时候是可以说,但有些时候,不免就有点过于武断和小看我们中国人。无论是从抗洪,抗雪暴,还是抗震救灾,无一不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团结的精神面貌。试问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的解放军 ,人民志愿者,甚至是我们的群众,谁没有参加呢?在国际的奥运会上,中国人哪里显现了他们不团结,不和谐的一面呢?

  国人之功过,也并非你我三言两语就能清楚说明,毕竟现在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为了一个社会的和谐,很多事情都不能武断言之,因此唯有现在是把大家自己在本分上的事情安排好和处理好,做好一个真正的自己,不要让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上的内容成为了我们真实的描写。

作文书读后感 篇19

  《傅雷家书》讲述的是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与妻子写给海外儿子的书信。这是一代翻译巨匠的切身体会,也是一个中国父亲的肺腑之言,更是一段盛传不衰的佳话。

  从爱子傅聪登上的列车缓缓开动一刹那,也就带动了父母的思念与牵挂,由此,《傅雷家书》也就拉开了序幕。在书中,不难看出,虽然傅聪远在海外,但父母还是时时地用书信来教导他,培养他,鼓励他。使远在海外的傅聪看到父母的教诲后也会添加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与险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傅聪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封封普通的书信,更是一笔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当身在大陆的父母收到傅聪的信时,心中也定是倍加温暖与欣慰。

  傅雷在信中也常常总结出一些精妙的话语,给予傅聪前进的方向。当与傅聪谈论到如何对待生活和事业的矛盾时,讲道:可是干着急也无计于事,主要是想办法解决,想了办法应该坚决贯彻。是啊,虽然只有短短的27个字,使傅聪感到父亲在无情之中帮助着他,时时刻刻在自己的身边。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出对爱子的关爱与培养。而正因为这条“纽带”的存在,才把傅聪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不仅是在向子女、社会,更是在向国家尽自己的责任!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不仅在教育傅聪怎样处理各种生活烦恼,更重要的是教育他怎样做人。因为品德乃首要之位。设想,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如果拥有并巧妙运用知识。那么他就不是在为社会在做贡献,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埋伏在我们的身边,时间越长,威力也就越大。而如果任其自由的话总有一天会一炸而不可收拾。所以,傅雷借家书这一途径教育着后人,教育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真诚、善良的人。

  可是,说归说,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那?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话虽然不长,但已经准确地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这也就避免不了与各种各样的人们交流。他们就像一面公正的镜子,既照射出他们的优点,也无不暴露出自己的一系列的缺点。而只有取长补短,我们自己才能日趋完美,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

  愿《傅雷家书》中渗透的傅雷精神,永远活在正直、真诚、善良的人的心中!

作文书读后感 篇20

  欢乐的暑期里,读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暑期我读了很多书,不过最好看的还是《少儿百科全书》了。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是一本能让我们知道世界上多多少少的名人,还有世界上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植物,更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珍惜的动物的书。我最喜欢的是动物和植物类的内容介绍,动物类里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动物的生活习惯,还会介绍来自中外的稀有动物,了解他们吃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小问题。植物类更是不用说了,里面很多花草树木我都没见过,书上把我没见过的花草树木描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亲眼见到了这些植物一样。书上还会告诉你那些植物的颜色,分哪几类。书里还介绍了许多神奇的花草树木,你要是看了一些植物以后也会很惊讶,比如面包树结的面包可以吃、龙血树会流出血来。书中还介绍很多美丽漂亮的花朵,有郁金香、樱花、荷花、茉莉花、杜鹃等等,非常好看。

  这本书很值得大家读一读,丰富知识,而且好词好句也多,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作文书读后感 篇2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之中最重要的黄金时段,作为“职业书虫”的我,把早晨这个黄金时段,作为我一天读书之旅的开始。早上是人记忆力最强的时间,在早上读书,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我喜欢在早上大声地读书,这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作者笔下,畅游于作者构写的意境之中……正是因为晨读的乐趣无穷,所以我爱上了晨读,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晨读让我受益匪浅。

  伴随着我朗朗的读书声,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早晨的确是人记忆力最强的时间段,正因如此,每天早上的晨读不但使我记住了许多东西,还令我的记忆力增强,更让我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晨读,是一件挑战人恒心与毅力的事情,早上正沉迷于梦乡,就得和温暖的被窝“告别”,特别是冬天,更是一种挑战。晨读,它会使我们受到瞌睡虫的“攻击”,从而上午可能会疲惫不堪,不过,坚持下来,可以调整“生物钟”,不但让自己免受瞌睡虫的困扰,对学习的裨益无穷,更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当你真正地体会到晨读的乐趣之后,便会对那些挫折不屑一顾,因为晨读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种升华!

  还是那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这个黄金时段我们一定要有效地利用起来,从现在开始努力。

  读书是我们努力学习的第一步,晨读是我们为这第一步打下的基础,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为我们美好的未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文书读后感 篇22

  现状描述:

  家长自身的状态: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每天都能收到海量的网络信息,手机、电脑在每天醒着的十几个小时内轮流登场,成了生活、工作的必备品,已极少能静下心来以看书的方式进行学习。从收到学校活动通知到网上买书速度很快,但书到手后却是隔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开始翻看,不得不说,读书的习惯比较差。

  孩子目前的状态:一名胖胖的大男生,属于老师眼中的乖孩子,行为习惯较好、胆子不大,较为忠厚老实,偶尔也有行为习惯扣分,总体来说在老师看来比较听话,也鲜有违纪事件发生;学习上属于中等货色,有点粗心和不上心,对于考试成绩他满足于排在后面的还有好多人,也就是说不求名列前茅型。这可急煞了我们家长,这样的学习状态怎能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家家都视孩子学习为家庭重心的社会中有属于他的立足之地。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心态: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非常重视学习,但孩子的学习状态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时常也关注孩子学习这回事儿,不成系统的听了很多育儿经验,想着男孩成熟懂事的晚,想着龙应台的那句“孩子你慢慢来”,由此,小学阶段并未给孩子施加太多学习上的压力。但今年孩子一上初中,学习量一下增大,家长自身也切实体会到了小升初,到从朋友同事那里听来的初升高的残酷竞争,蓦然意识到孩子学业上的竞争竟然从小学就开始了。小学成绩平平,初中只能上普通班,初中成绩平平,势必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势必影响他考大学……,一系列的逻辑瞬间使自己成了一名典型的焦虑型家长。

  读书后的一些粗浅体会:

  与其他的一些育儿书籍不同,沈老师在《家长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这本书中提供了可供我们家长操作学习的“四步学习法”,在仔细阅读了沈老师的“四步学习法”后,还真是有很多体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育已方能育人”,以下是举例说明:

  1.有感于“四步学习法”之第一步“确立目标,下定决心”,即立志教育。

  沈老师在书中第172页列举了孩子的7种不同学习状态及家长对应的工作重点,我对此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我家孩子基本属于第7种状态,即“孩子整体表现已经不错,但很明显,潜力还很大,孩子却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时候”,沈老师建议的工作重点是“家长还是用完整的‘四步法’训练孩子,先激发出孩子超越自我、更上一层楼的的激情,使其产生出更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志向,之后一步一步地去实干”。对照沈老师的建议,首先要做的是立志教育,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志向教育主要责任在家庭”,回味这句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和自身肩上的责任。回想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曾在我的引导下一度喜欢上了看人物传记,我们曾经从图书馆借阅过《拿破伦传》、《毛传》、《邓传》、《周润发传》等不下二十本人物传记。我曾经也对孩子爱看这些名人传记感到暗自窃喜,经常提醒他要好好看、认真读,有时孩子看了也会跟我讲起书中的一些情节,而我却因为平时不爱读书、也从未去深入了解过这些名人,只能跟他泛泛而谈。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可以借助名人们的事迹和精神追求对孩子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正是对孩子进行志向教育最好的时机,而我却因为自身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乏导致没有较高的引导能力,丧失了最佳的时机。

  其实这样的例子和契机还有很多,反省自身,自满于目前的状态而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直接导致对孩子的志向教育有效性较差。其实孩子学习上的“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现象正是家长自身状态的直接映射吧!想到以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里“四十岁死,八十岁埋”一说,指的是一些家长到了中年之后认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很完善,不再进取、不再思考,处于麻木、停滞的状态,我也是其中之一吧!

  所以,看了沈老师的书,我作为家长重新树立了一种信念,那就是不管在什么年龄阶段,都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要多静下心来阅读,通过自身的提高及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孩子树立志向。

  2.有感于“四步学习法”之第三步“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即坚持教育。

  “‘持之以恒’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自身是教师的家长,我并不缺乏对孩子制定学习规划的能力,每到新学期开学或是假期,都要督促孩子制定学习或者是复习计划,开始几天孩子还是能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几天下来就开始松懈或者偷懒。按照沈老师的说法,这是孩子正常的现象,而此时正是家长发挥监督作用的时候,家长应该有比孩子更强的恒心和毅力,不仅对自己的事情要能坚持,还要有引导孩子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如果自己由于懒惰等原因都不能坚持,那怎么又能有足够的说服能力让孩子来坚持呢。

  “功夫在诗外”。练就持之以恒的品德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注重平时生活中的修身养性,也就是沈老师提到的“三大法宝”,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绪、学会不断地自我激励,这些都是家长们缺少的品质,家长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孩子呢!

  现今社会,教育好孩子是家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我们家长总是习惯于用喋喋不休的唠叨进行。我儿子曾弱弱地给我取过一个外号“小烦妈”,想来他也是对我的育人方式颇有意见吧。反思过往,何以能育给孩子好的品德、毅力、习惯…,靠说教是没有用的,而身教、在育已的过程中传递给孩子自身努力、坚持的气息才是事半功倍的。

  因此,通过沈老师的书,我深切地感受到:育已能重新构建自身生命的底蕴,而引导、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就是自身要活在不断学习的自我培育中,正所谓“育已方能育人”啊!

作文书读后感 篇23

  《傅雷家书》顾名思义是傅雷所写的一封封家书,是给傅雷的一封封家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与傅聪谈论艺术与人生,为傅雷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

  在我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傅雷父子的情谊深深打动,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相关的书籍;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时,傅雷常劝傅聪劳逸结合。这些极为普通的行为饱含傅雷对其子的爱,使身在国外的傅雷不会因对父母的依赖而放弃学习工作。

作文书读后感 篇24

  《傅雷家书》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作文书读后感 篇25

  几年前就有《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了,可是一直没有细看。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读,一下子被深深吸引。

  那个叫匹诺曹的小木偶,天真无邪、纯洁朴实、正直勇敢,但也任性、淘气、捣乱、不守规矩,有时候还喜欢撒点谎。皮诺曹在开始的时候很不懂事,因为听不进忠言,先后经历了逃学看马戏,继而遭狐狸和猫的欺骗,险些丢了性命,虽然得到仙女的搭救,但缺乏自制力的皮诺曹又因为闯祸被农民拉去做了看门狗,逃脱后又在即将成为真正的男孩前和一群不学无术的小流氓们去了“乐土”愚人国。因为长时间的不学习,小皮诺曹变成了驴子,后又葬身鲨鱼腹……幸运的是,一直有一位仙女在帮助他。经历了一系列奇异的冒险后,皮诺曹学到了做人的很多道理,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在皮诺曹身上我一次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要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作文书读后感 篇26

  听了逸宫先生播讲的史铁生文章。里面有句话,大意是,每个死去的人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照亮后来者的生命。尽管是童话的说法,但将其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每个活过的人,其成功与失败都变成了智慧,照亮后来者的人生!——这就非常真实了。但,如果一个人不看书,不知道,不懂得前人的智慧,那么他的人生也就不会被照亮。所以,温-家-宝提倡人们时常仰望星空,未尝不可以理解为,做人要时常读书,拜读前人的智慧,他才会成为一个自信达观的人。

  城市的脚步越来越快,人在其中不停地转啊,忙完了工作忙家事,忙完了自己这生,还得为儿女的事操心,剩下一点点可怜的空隙,大概也就够一声叹息了。城市的天空因为污染而变得浑浊不堪,很久也看不见星星。一个人的内心则因为俗务和各种诱-惑挤得太满而看不见星星了。

  正是或多或少地有感于此,我于6年前开始,在每天蹲厕所的时间里读点史书。悠悠6载,虽然进度很慢,但看到一个个别人的故事,却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次审阅。这日,正看到孟尝君一节,此人颇有胸襟胆略,散财聚人,门下食客三千,做到了齐国的宰相,但私心太重,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竟然招引外敌来攻打自己的国家。因此史书于他,是毁多誉少。人生百年,我又将划出怎样的人生轨迹?一定也半是由天半由人吧!

  日积月累,也算看罢了一个个古人的人生,或伟大,或卑微。一次次审阅自己人生之后,我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也得变成后人翻阅的一页书,荣辱得失也会照亮翻阅者的眼睛。明乎此,人生的苦难也就变得轻松了许多,平衡中也就多了些愉悦的心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作文书读后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