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案策划 > 策划方案 >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6篇)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6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6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一

ok3w_ads("s005");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6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表书面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文化部、国家民委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张旭、屈盛瑞、周小璞、兰智奇、张庆善、王能宪、高显莉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周和平在书面致辞中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他说,“文化遗产日”的确立,是党和政府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广大文化保护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文化部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适时采纳有关专家学者的合理化建议,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可行的工作方法,全面实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王文章在致辞中指出,以国家“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为标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走进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深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是为了尽可能从原理上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规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寻求深层次的理论支持;同时尽可能科学地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具体实践问题,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理性的指导。
青岛泰之在讲话中指出,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此次论坛提供一个深入讨论与交流的契机,加深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我们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评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法制建设”五个议题展开热烈交流和深入探讨,积极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言献策。文学评论家、民俗学家刘锡诚说,大部分领域,如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一般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在这些领域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的传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寻找杰出传承人的工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他还谈到了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权益和管理问题,认为应对杰出的传承人给予较高的待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资华筠则提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与传衍地区在广大的农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旨在引导创造、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广大农民,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享有其传统文化成果――成为农村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民众自然而快乐地参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深广文化遗产中国物质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二

ok3w_ads("s005");

马莉 方芳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的生存空间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芜湖铁画的现状,从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分析了互联网与传统手工艺结合的优势,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芜湖铁画的保护与传承具体应用策略,将传统技艺与信息技术、数字艺术、移动终端平台融合,以期对铁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互联网+;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3-0231-02

民间手工艺是从民间出现并发展至今的传统手工技艺,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和技术的深刻变革,使得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手工工艺行业日渐式微,甚至面临“失传”和“断代”等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技艺已经刻不容缓。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非遗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使传统工艺得以保护、传承与创新,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芜湖铁画的历史

铁画,原名“铁花”,是安徽芜湖特产,是一种纯手工锻技艺术,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芜湖自古冶铁业发达,有着“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在当时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滋润下,铁工汤鹏与画家萧云从的跨界合作,谱写了一段“肖作画稿汤锻画”的艺坛佳话,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就此形成,让具有千年历史的火文化与徽文化从此血脉相通。

芜湖铁画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为原料,以铁为墨,以锤代笔,以砧作纸,精制成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1]。既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品。作为徽派装饰艺术的代表,铁画不仅以其强烈的质感展现着特有的艺术魅力,还诠释着中华民族英勇刚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2]。

新中国成立后,铁画作品更是深受国家领导人的喜爱,由芜湖老艺人储炎庆带领弟子创制的《迎客松》《梅山水库》《沁园春·雪》等作品均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使铁画这门徽派工藝声名鹊起,在华夏艺坛大展风姿[3]。芜湖铁画曾先后参加过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意大利、沙特、尼日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得国外友人极高的评价,名扬海外,风光一时无二[4]。

2芜湖铁画保护和传承现状

曾经耀眼的芜湖铁画现今也躲不过技艺变形、人才断档的尴尬局面,铁画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其保护传承、新生力量、市场生存、发展创新等诸多方面都陷入困境。

其一,铁画传承方式保守,传承范围有限。铁画传承主要还是依靠师徒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方法,这些传统的传承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技艺传承的原汁原味,但传播媒介形式单一,其培养规模和效率都不高,解决不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矛盾,适应不了当前的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的人才需求。

其二,铁画行业后继乏人,人才断档。目前从事芜湖铁画制作的老一辈艺人都已近古稀之年,心有余而力不足。现今的铁画传承中坚力量大多缺乏稳定的传承经费,不得不为生计奔波。铁画从业人员物质回报低,且工作环境不甚理想,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铁画行业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出现了新生力量的断层,人才匮乏。

其三,铁画项目档案意识不够,保护体系有待完善。目前铁画行业没有专门的部门去行使铁画档案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大量的铁画精品,珍贵的照片、影像资料等因没有专门的存放环境而面临着残损和缺失的危险,今后将无法复制和查阅。如何利用新技术对铁画进行活态传承,让铁画艺术更好的延续下去,亟待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其四,产业分散,恶化芜湖铁画的原生态环境。随着芜湖工艺美术厂改制,很多工人分流,除了几个稍具规模的铁画公司外,一些小作坊和外来的低劣铁画鱼龙混杂,铁画市场进入了各自为政的散乱管理模式。产业分散导致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恶化了芜湖铁画的原生态环境,使得铁画艺术对大众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也伤害到了铁画人从事铁画行业的初心,造成了恶性循环[5]。

3互联网与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的优势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支撑社会变革、科技发展的主要媒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将互联网与传统非遗相结合,可以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有效解决诸多现存问题。

3.1 数字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借助互联网平台熟悉和了解各种非遗文化。借助“互联网+非遗保护和传承”新模式,针对当前互联网产业资源的配置现状,可以将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护、传承与转化,能有效地解决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难以延续和传承的危机,有效地减少因空间、时间和地域导致的诸多限制。如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永久保存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铁画精品和相关文献化的铁画档案资料,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已成为中国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工程的重要实施内容之一[6]。

3.2 技术性

因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比较擅长于应用互联网资源,所以非遗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非遗传承人资源库推广式共享,充分依托数字影像采集、摄影、摄像的方式记录和保存非遗技艺传承人的资源信息,使用户能够通过关键词搜索、语意检索、智能推荐等方式了解和学习,不但可以改变传统非遗技艺传承模式单一和老旧的模式,还降低了学习的成本,也改善了“拜师无门”的现状,从而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加入非遗的传承行列中来,促进非遗技艺的延续和发展。

3.3 市场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网络市场富有巨大的潜力,网上购物火速发展,如果传统手工艺能够与网络市场进行很好结合,将会得到巨大的发展。作为国家级非遗技艺,芜湖铁画应该在网络市场的开发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运用网络市场进行产品销售推广,为非遗芜湖铁画造势,宣传芜湖铁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仅能够增加铁画企业与传承人的收入,还能给铁画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

4 “互联网+”背景下芜湖铁画的保护与传承具体应用

4.1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数据采集有:如通过数字影像、摄影技术,进行数字化数据采集,对铁画作品的大小尺寸、外形特征、立体造型、颜色材质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精细化采集和记录;将铁画大师和传承人锻制铁画作品的制作过程、方法技巧、风格特色进行视频和音频记录;将文献化的铁画档案资料转化为数字文档和数码图片,进行永久化保存。

数字化数据处理有:如利用相关软件对铁画作品的造型外观、形式特征、图案类型等进行提取,按照不同类别将其储存在数据库中;应用各种音频与视频编辑软件对动态视频素材进行处理,再结合铁画艺术的基本特点或传承人信息对作品进行编辑,从而形成对应的视频音频资料,将其储存在数据库中。利用动画软件技术制作铁画锻制过程,直观形象的演示传统锻制工艺流程,将传统技艺以通俗化、易理解、可传播的方式被人们所接受,通过网络手段传播给更多的人,使人们更加了解铁画锻制技艺。

4.2 资源数据库的应用

以芜湖铁画为载体,可以按照资源内容、表现形式、技术水平、交互性能等用户需求,构建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的芜湖铁画资源数据库。其中包括文本库、图形图像库、音频库、视频库、动画库和试题库等。资源库项目建设可坚持“政行企校”多方共建,多方融合的原则,跨区域、跨领域邀请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专家共同组建项目团队,确保资源库建设质量。

实现“政行企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对资源库的知识结构、功能结构、内容质量、应用平台、服务模式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范标准,形成系统化与规范化的良性循环机制[7]。加强资源库建设过程监控,明确权责,使资源建设者、资源用户在建设、管理、运用、维护和二次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持续推进资源库建设。

此外,积极发挥资源库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作用,确保资源库满足相关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职业教育、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需要的开放式平台,打造信息化、共享型、互动化、持续更新的铁画资源数据库,助力中华传统铁艺发扬光大。

4.3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应用

手机已经是当代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发展,更是让人们尽享指尖上的方便与快捷[8]。以“芜湖铁画app”为例,在开发理念上,将“芜湖铁画app”打造為芜湖非遗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精品,集铁画展示、宣传、传承、销售、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

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芜湖铁画非遗管理中心,内容包含芜湖铁画非遗资源数据库、非遗传承人管理系统等,方便用户查找和了解铁画资源及铁画传承人信息。

第二是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展演系统。芜湖铁画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遗技艺,展示铁画锻制技艺的制作过程不但可以展现铁画精湛的工艺,更是传承铁画的技艺精髓,弘扬铁画人的工匠精神。

第三是芜湖铁画传承人专栏和线上展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各种方式为铁画传承人打造人物专栏、作品展示的线上展厅等,向受众宣传芜湖铁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四是充分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以“芜湖铁画app”为例,可考虑设置“铁画欣赏”“名家讲堂”“铁画工艺”“技艺传习”等固定栏目,还可以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大师设计”“个性定制”等创意专栏,不但可以为铁画人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还可以允许受众对非遗传承人自主获取资助,如传授费、下载费、设计费等方法,以保障非遗传承人的利益。这样不仅可以培养铁画传承人,解决目前铁画从业人员、传承人后继乏人现象,同时还可以进行线上销售推广,通过设计研发不同档次、价位的铁画手工艺品,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消费和收藏需求。

4.4 交互式体验设计的应用

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化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互动性,互动性可以让用户体验到艺术作品产生的过程,让用户参与其中,并能够自行进行设计和创作,才能够更好地领悟到艺术的内涵。以非遗铁画锻制技艺为主要内容,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这一载体来传承铁画艺术,通过虚拟仿真系统让受众体验传统铁画技艺(锻打、焊接、钻锉、整形、防锈、烘漆、装裱)等工艺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让受众从艺术构思、材料应用、造型设计、功能满足、文化寓意等内容方面进行自主设计,最后将受众参与体验的制作过程通过视频影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并通过线上平台反馈给受众,如发送至个人邮箱或微信平台等。这样受众不但能够亲身体验到铁画手工技艺的博大与精深,更满足了互动体验的需求,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徽文化及非遗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目的。

5 结语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芜湖铁画是历经岁月磨砺的艺术珍品,是徽州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体现,更是传承了铁画人的初心和匠心。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及时转变思维,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将芜湖铁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寻找最佳的融合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芜湖铁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让这门传统的手工艺再次焕发出光彩,让铁画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j].秘书之友,2013(12):2.

[2] 史启新.设计、手工艺及芜湖铁画[j].创意与设计,2010(5):76-79.

[3] 黄凯,郑千里.科技、文化与市场的交融——新徽派铁画艺术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j].美术大观,2009(10):68-69.

[4] 薛梅,陆峰.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1(18):189-190.

[5] 丁文霞,黄凯.芜湖铁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4):131-134.

[6] 王朝晖,陈成琳,朱乾锋.“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新媒体研究,2019(13):46-48.

[7] 刘素芹.艺术类高职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探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4):82-83,85.

[8] 宋延雷.移动互联网终端在皖北非遗传承和发展中的运用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2):160-162.

【通联编辑:唐一东】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技艺传承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范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一篇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书,欢迎阅读。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会议以来国家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9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9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与今人的精神共鸣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文化传统是一条丰沛的河,源自远古,流向未来。关爱它、保护它,让它川流不息,奔涌向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今天,这份责任传递到你我之手,为了使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非遗,弘扬传统,美丽人生!

文化部 中央文明办 民政部

20xx年5月22日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四

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古事音乐

论文摘要:“非遗”视野下展开的对民间音乐之传承与保护的探讨,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山东新泰大谭村“古事音乐”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音乐,引起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随着现代文明影响的逐渐深入,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音乐品种濒临灭绝的边缘。在此背景下,对民间音乐进行普查并探讨其传承与保护的具体策略之意义重大,抢救与保护人类的民间音乐遗产,以维护民间文化生态平衡。

大谭村位于山东新泰市果都镇境内,由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枣强县谭氏居民迁入此地聚居而成现在的村落。所谓“古事音乐”,即该地区群众对秧歌音乐的统称,称“秧歌队”为“古事队”。秧歌最初是一种纯粹的歌唱形式,后发展到独立的民间歌舞表演。音乐一般有小场演唱、打击乐和吹唢呐等部分组成。用到的乐器有锣、鼓、二胡、唢呐等。内容以歌颂太平、扬善惩恶、儿女情长为主。由于各地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其表演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

笔者曾就“古事音乐”的起源问题,探访过当地居民。据本村民间艺人谭西风(1929-,田野调查中主要采访对象)叙述得知,从其爷爷的爷爷就有传唱,曾为县令表演过。这些话虽不具有确定性,但可以说明当地“古事音乐”存在之久远。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现只能就所掌握的资料对“古事音乐”的产生作一推测,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可能:

其一,陕西甘泉县出土的宋金时期的浮雕砖刻距今已八百多年,本村村民为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枣强县迁入,所以推测当地“古事音乐”有可能是祖辈从山西老家带来的。

其二,新泰地区民俗音乐形式多样,方圆几十里有大洼独杆跷、谷里逛荡灯等,其他村的“古事队”也相当活跃,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大谭村的“古事音乐”主要以“边关调”为主,与大洼村的名字一样。史料记载大洼村的“古事音乐”至少产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如果二者之间产生横向影响的话,那么大谭村的“古事音乐”也应至少在此年代出现。

其三,从其传承来看,据谭西风叙述,在解放前有谭志星、谭志风、谭志全、谭献昌、谭献信等人会唱“古事音乐”,不过他们只能唱出各个角色中的部分唱段。能够确定师承关系的是谭献信(谭西风之师爷)一支,谭献信出生于咸丰九年左右(具体时间不详),所以推测在这个时间里,“古事音乐”已经产生。

由以上推测可知,虽然“古事音乐”产生的具体时间尚不可考,但其渊源确已久远。

“古事音乐”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据谭西风讲述得知,那时的人们都盼着看“古事”、玩“古事”,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三五段;如今虽也玩“古事”,但只剩下一种形式了,全是在走、舞,而根本没有唱段了。例如,大谭村“古事音乐”之《边关调》共分花船、女驴、男驴等角色传唱。男驴角色所唱《边关调》属该地民乐中较有特色的部分,共分24场,加上“走场过寨”可演唱一天一夜。遗憾的是,如今的“古事”中再也见不到如此丰富的传唱了,音乐部分也只有乐器演奏,演唱的越来越少。“古事音乐”的发展堪忧,日益衰落,面临后继无人之状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民间音乐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文化如同自然生态环境,在这一环境之下繁衍、生产了不同的民间文化之树和果实。如果这一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文化将会凋零、失落,这正是文化的生态性。随着高科技和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到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底层社会对物质的追求高于精神的享受,民间音乐的生态环境面临失衡的状态。

第二,传承方式的局限性。民间音乐大多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传承,很多东西在流传过程中变异、消失,这是民间音乐自身传承的局限性所致。大谭村的“古事音乐”也同样避免不了这样的局限。

“古事音乐”的发展濒临灭绝,为了丰富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应大力提倡对诸如大谭村“古事音乐”此类的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

大谭村的“古事音乐”在民间音乐中看似不出众,但在音乐形态、精神内涵中则透露出一种内在美。她独具地方特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审美总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采取有利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首先,让民间音乐走进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教育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将民间音乐纳入教学内容,在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为音乐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充分发挥民间自身力量,对优秀的民间艺人传承行为给予物质奖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完全依靠政府行为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民间自身的力量。既然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那么最好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就是还原于民间,充分依靠民间力量,通过民间艺人以及民间组织来进行传承。同时,政府应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措施来激励他们。

再次,健全保护机制,落实对民间音乐保护的政策法规,借鉴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要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开发、引导市场需求。

最后,注重宣传、营造氛围,提高人们对民间音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虽然现在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多样,但是如果能借节日、庙会之际,将“古事音乐”此类的民间音乐做大,也不失为一种应时之策。

以上仅是笔者通过对大谭村“古事音乐”田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而总结出的保护对策,当然,对民间音乐保护的具体策略也并非笔者所能概全,这需要众多有识之士来共同探讨,在此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新泰市文史资料,新泰市文史办公室.

[2]《抢救民艺》,潘鲁生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3]《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唐家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s("content_relate");

【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钢琴教育研究11-13

欧洲民间音乐说课稿11-02

游戏的是与非作文05-26

与惊蛰有关的民间谚语02-22

关于韩愈与民间的传说11-18

有关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征文12-04

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征文范文01-02

游戏的是与非作文2篇05-30

月夜下的音乐声作文09-18

环境保护论文范文3000字01-17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有关指示精神,确实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师生的防火自救和逃生技能,维护稳定和谐的校园秩序。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11.9”消防宣传周活动,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也是公众聚集的场所之一,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而消防安全则是安全综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本着对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一直将消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把“平安校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消防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以章办事。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分工明确,确保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日常消防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了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

我校在消防安全“119”宣传教育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以“学消防,促平安”为主题。加强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思想,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1、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

在学校深入细致地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马上整改;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加强学校安全防范意识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消除学校内部各种设施的安全隐患,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2、上一堂消防安全知识课

在“119”消防宣传活动期间,为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我校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在星期一举办全校消防安全预防实际演练,对全体师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校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氛围。

3、观看一部消防专题片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一部火灾案例警示教育片。

4、利用学校的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方式对全体师生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5、每班利用班队会开展“远离火灾”主题队会。

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形式,以“消防安全,自我保护”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每班上一节“远离火灾”主题队会。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学生消防安全自救的能力和应急能力。

6、举行一次全校性火灾自救演练。

我校根据制定的火灾演练预案,全体师生进行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习。使每名师生体验了一次消防逃生过程,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师生在火灾等危急情况下正确的应变处置能力。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六

我们的孩子许__是合肥市安居苑小学的3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并且在《数学大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小论文,我们家长也经常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培养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

一、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恺佶从小时就很爱学习,我们家长看准了孩子的这个特点,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从小至今一直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定学习任务,而是经常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用扑克牌算24点,早期的时候让孩子玩电脑教育游戏软件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当发现孩子的学习有了进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家长就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增强他学习的快乐感受,引导和培养他爱学习的习惯。

二、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孩子的心灵是比较脆弱的,压力太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没有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恺佶有时候测验或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沮丧,我们家长在这时候往往是对孩子进行保护,安慰他,鼓励他,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使他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后再来总结上一次失败的原因。我们觉得这样做在保护了孩子同时,也教会了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办法。

三、培养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要在旁边陪着孩子,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每天放学,恺佶基本上都在家长还没回家的情况下很快地写完作业,写完作业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电视或干些别的事情,我们家长从不干涉。通过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而且使孩子养成了写作业不拖沓的好习惯。

四、尊重孩子的兴趣,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

恺佶在很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学乐器,我们家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他报名学电子琴,可是孩子对学琴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到练琴时间就哭。看着孩子伤心的样子,我们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后决定让孩子放弃学琴。这件事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意愿,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带领孩子去体验一些活动而不是逼迫他,引导他的一些好的兴趣如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快乐,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五、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并不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与特长,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恺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有些方面有优势,有些方面有劣势,我们家长经常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加一些自身有优势的项目,一方面发挥孩子的特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们经常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孩子把他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所说的一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有时也让孩子参加大人的一些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唤起了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建议集合汇总(6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ancehua/cehuafangan/1685382601143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