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案策划 > 策划方案 >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5篇)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5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5篇)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一

《春江花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阅读训练】:

一、

1.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这一诗段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二、

1、体会《春江花月夜》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境界,并找出有关词句,具体说明

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3、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

2.答: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

3.答案:四句诗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文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4.答案:游子、思妇。羁旅之愁,相思之苦。

二、

1、(①景。诗人把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形成了寥廓、宁静的意境。 ②情。以良辰美景衬出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之苦,“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怅惘;又以细节描绘“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表现一种愁苦。③感。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深沉而有意味。)

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3、(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

(“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在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了永恒。“望”字虽然也写出了江月互望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但从前后对应、简洁来说,还是选“只”好。)

(“待”字表现出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什么人似的,但又永远不能如愿的情境;而“照”字只表现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远和怅惘的意境。)

s("content_relate");

【《春江花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观沧海阅读训练题附答案01-31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附答案01-23

《愿望与成功之间》阅读训练附答案12-03

《展示我们的善良》阅读训练附答案11-19

贾平凹《风雨》选段阅读训练附答案12-10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附答案02-22

《怎样才会有好记性》阅读训练附答案12-03

《阮孝绪传(节选)》阅读训练附答案11-19

苦瓜 阅读附答案12-13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二

关于写景的作文:富春江

第一范文网:富春江是钱塘江建德市梅城镇下至萧山区闻家堰段的别称,它各个季节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富春江》这篇作文吧。

富春江在浙江省钱塘江的上游,是由新安江和兰江汇合而成的,流经桐庐、富阳。

富春江风光秀丽,最美在山水。著名的画家黄公望曾经画过一幅有名的画,叫做《富春山居图》,来赞美富春江的美景。

春天,江两岸的山上,草木发芽了,长出翠绿的叶子。

夏天,山上的草木长得更加茂盛了,碧绿碧绿的。两岸的青山倒映在水中,水也变得碧绿碧绿的了,好像一块绿宝石,太美了!

秋天,树的叶子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有的青。富春江的山是五彩缤纷的。

冬天,白雪纷纷,雪花飘落到山上,好像给山穿上了白棉袄。山白茫茫,水也白茫茫。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富春江真美啊!

非常感谢小作者给我们带来如此优美的富春江。小作者的这篇文章文字清新隽永,比喻生动贴切,通过对富春江四季不同的景色表达小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春天草木萌芽,夏天绿树繁茂,秋天树叶五彩缤纷,冬天白雪纷飞,突出了各个季节不一样的精致,很是优美,还通过《富春山居图》表达小作者对富春江的崇高赞誉。当然,优爸在这有一点小建议给小作者,四季的变化在很多地方都有,有没有什么是富春江特有的呢,要是能选择些富春江特有的景色进行描写,富春江的美就更深入人心了。

作者:陈帅冰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三

《春江花月夜二首》阅读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江边两岸花开艳丽、草木繁盛,江面春色动人一派生机勃勃。

明月倒映江中,随着那波光粼粼的江面轻轻晃动,那逝去的时光仿如春天盛开的百花般短暂。

月光皎皎,将石潭映照的'格外清晰明亮,水边的浣纱人正在一刻不停的忙碌。

交甫看着昔日二位神女相赠的瑶珮,感叹那般美好的时候一去不复返。

江水潺潺,夜色下的江面更是深沉凝重,遥望那无边夜色,心中渐渐泛起了愁绪。

在那样一个美好的花开月圆之夜,交甫与二位神女相遇。

气色:景色;景象。

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分明:明亮。

交甫:即郑交甫。相传他曾於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见《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於汉皋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

瑶珮:美玉制成的佩饰。

仙妃:此指郑交甫所遇江汉二仙女。

碧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s("content_relate");

【《春江花月夜二首》阅读】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二首诗词鉴赏06-13

春江花月夜二首的翻译04-10

春江花月夜阅读答题02-16

《春江花月夜》阅读习题03-22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阅读10-21

秦观《秋词二首》的阅读答案01-18

《秋词二首 刘禹锡》的阅读答案03-03

《春江花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03-14

韦应物《调笑令(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12-19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四

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作业):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拓展阅读: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明月高悬,见证悲欢离合。在这春江花月夜的奇幻佳境中,在这玲珑透彻的诗情画意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缠绵悱恻的相思深情,亦或是对宇宙人生的深刻哲思。

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一轮明月随潮涌起,景像壮观。一个“生”字给明月和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丛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蒙上一层洁白的雪。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进入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奥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似,明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悬挂中天,像在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江水急流,奔腾远去,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写思妇对离人怀念。诗人把“月”拟人化,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中、捣衣砧上。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无奈、愁怅和迷惘。也就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看江面,鱼儿深水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涟漪。“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夫音讯——该又凭添了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光,更是浪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与落寞,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洒,天各一方,浓重的乡思与离情,伴着残月,洒落在清光迷漫的江边……“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的写景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叟”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与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和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隐藏在恍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

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几个意象来写,又以月为主,是整篇的脉搏,像一条生命线,通贯上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高楼、镜台、砧石,分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以淡寓浓,用水墨勾勒,又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山水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音乐的节奏强烈而优美,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极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既含蕴、隽永,又宛转优美。它是一曲春江花月夜,也是一曲“孤篇盖全唐”的千古绝唱。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五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作业参考答案: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板书: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课外延伸:

古人在诗歌中常常喜欢用“月”和“江水”的意象来表情大意,试找出几句,并分析这两种意象含盖的情素。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意象含盖的情素:思念,怀想,寂寞,冷落,凄美。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意象含盖的情素: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绵延思念,愁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精)(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ancehua/cehuafangan/1685393439143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