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案策划 > 策划方案 > 推荐沁园春雪课文朗读音频(三篇)

推荐沁园春雪课文朗读音频(三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沁园春雪课文朗读音频(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沁园春雪课文朗读音频一

毛泽东

一.望长城……比高。

1. 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图,其中属静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望字在这段文字中起了______________作用。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格。

4. 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5. 写黄河水结冰,用了一个____字,把滚滚黄河的动态写成了静态;而描写静止的群山和高原时,用了“____”和“____”,赋予了群山和高原以生气勃勃的动态。

6. 解释加点的词:①惟: ②顿:

7. 全词中与这段文字相反,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两句显示了作者__________的胸怀和_________的气魄。

9. 全词中表白色的词有哪几个?

答:

二.江山如此多娇……还看今朝。

1.对上阕所写作总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词产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全词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分析“惜”字:

①“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②“惜”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惜”的是什么?( )a。文采 b。风骚 c。文治不足

④“惜”字领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在本文应主读的.音后打“∨”。

汗 数 还 朝

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作者对历史上有代表的帝王的评论所持的态度是( )

a.肯定 b。否定 c。既肯定又否定 d。以上都不是

7.词中评论古代英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功绩卓著。

c.为了陪衬当代英雄,评古是为了论今 d.为了告诫当代英雄,应文武并重。

8.“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昔对今朝”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北国雪景 长城……滔滔 山舞……比高

2.领起下文 3。对偶,比喻,拟人,夸张 4。描写 5。失 舞 驰

6.①只 ②立刻,马上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8。博大宽阔 雄伟旷达

9.蜡,银,素(冰,雪)

二.1.江山如此多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承上起下

3.①惋惜 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③c ④秦皇……射大雕。

4.汗:hán∨ hàn 数:shǔ ∨shu 还:hái∨ huán 朝:zhāo∨cháo

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c 7。c

8.对当代英雄的赞美之情以及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推荐沁园春雪课文朗读音频二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毛泽东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毛泽东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推荐沁园春雪课文朗读音频三

1、知识与能力:

⑴ 引导学生品位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中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⑵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总结分析词句表达作用的方法。

多媒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语:

雪,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钟爱之物,诗坛文苑,多有咏雪的佳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今天,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去体会一代伟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

2、播放视频资料。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欣赏视频资料。进入情境。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

自由有感情朗读词。体会感情。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问: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织学生交流。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独立思考问题。

交流。

1、提问:

你认为《沁园春 雪》中哪些词句写的好,为什么?

2、组织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思路:

⑴ 词句表面意思→

⑵ 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⑶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3、学生根据思路分析词句。

4、品析词句:

词句表面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发言。

1、出示阅读材料:

⑴ 介绍写作背景。

⑵ 播放诗词朗读录音。

2、布置阅读任务:

内容:自由选择其一。

步骤:独立阅读→小组交流。

3、组织各组交流。

个别学生朗读。

欣赏。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沁园春雪课文朗读音频(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ancehua/cehuafangan/1685551517148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