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案策划 > 营销策划 >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4篇)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4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篇一

【课内探究课】

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课文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你勾画了一些生字新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3、想一想

本文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阅读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进行概括。)

(二)、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注意文中四个人物的情态表现,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阅读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象,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象。)

2、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浏览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

(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三)、品读

1、读一读

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品一品

这篇短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反复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再完成以下练习。

a、 整个小区内,王老师家的灯,总是清晨亮得最早,______________。

b、 珍惜时间的人,把时间当做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一悟。

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中第六段,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请你和同学一起,找出文中另外几处这样写的地方,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a、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b、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把你的看法,或和同学交流的意见大胆写在下面)

c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这么郑重其事?

4、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赶快提出来吧!

三、总结梳理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篇二

《散步》

【学习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

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方法】

品读感悟法 讨论对话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预习案】

1、 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 ) 一shà( )间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你就背( )着我 我背( )上的 嫩( )芽

(2)、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3)、根据原文填空

a、母亲 _ 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b、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___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c、我的母亲又_ 过了一个严冬。

d、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 着,有的浓,有的淡;

e、小家伙突然_ 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f、我的母亲___ 高大,___ 很瘦,___ 不算重;儿子___ 很

胖,___ 幼小,___ 也轻。但我和都是___ ,___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篇三

《散步》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 ,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

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a、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儿的:(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篇四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重点: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

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考点、易错点:

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的环节: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左右)

二、自学指导

三、学生先学

四、检测(15分钟左右)

五、后教(讨论更正)(10分钟左右)

六、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

七、教学反思

教案集体备课

修改意见备注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评价,并订正错误,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

2.听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1.1、诗中“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枯干的心灵”?

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指名回答后,明确:

1.小时候,“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长大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那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难,“海”比喻理想,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2.“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3.“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现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动。

4.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就像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是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1.四、当堂达标

以“我终于见到了”为题写一段话。(横线处可以填写某种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填写具体的人,如你的偶像、某个神秘人物等。)要注意写出你对见到他|它的渴望和追寻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以及见到后的激动心情。

生独立写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六、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课内部分。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4篇)相关文章:

2023年民主评议党员自我评价简短(五篇)

2023年数学继续教育心得体会(7篇)

2023年文化公益活动策划书(12篇)

2023年有创意的运动方案范文范本(8篇)

2023年新年的作文200到300字 新年的作文200字二年级(七篇)

2023年团员证编号查询入口范本(8篇)

2023年商业策划书word 商业策划书格式(12篇)

2023年装饰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秋季军训心得体会500字

2023年化学说课稿(九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ancehua/yingxiaocehua/1686801558195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