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案策划 > 营销策划 > 2023年乞巧教案(4篇)

2023年乞巧教案(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乞巧教案(4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乞巧教案篇一

1.课件出示:浩瀚的夜空……

配乐,师讲述。

板书:乞巧

2.师边写边提示(两个第三声的字连在一起,前面的字要读成第二声。再读一遍。)

3.生齐读。

4.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的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品读涵咏、渐入古诗意境

(一)初读古诗

【一读】———读准确

1.录音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评价。

【二读】———读节奏。

1.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

2.师生合作读。

(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孩子们自己读读这句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2.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意思是不是也相同呢?

那么请大家把这两个字放回诗句中,默读这句话,你一定能猜出它们的意思。谁来说?

3.指导朗读: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吗?

4.全班齐读

5.师引读

(三)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1.(课件放大两颗星)看碧霄啊看碧霄,……

看碧霄啊看碧霄,那夜空里仿佛出现了?

2.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

3.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

4.引导朗读:今天他们相会了,你一定会为他们而感到……?那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诗。

5.男女同学读、全班齐读。

6.两行诗连起来读。

7.指导朗读,扩展阅读。

(四)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师:这个民间故事就这样一直留在人们心中,今天又是七夕,天上是“牵牛织女渡河桥”,地上的人们呢?(出示这两行诗)

2.课件打出:资料袋的内容

师: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智巧

3.(课件出示九孔针图)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

师:你们知道吗?在乞巧节上女孩们到底穿了多少条红丝?

师:从“几万条”你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女孩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

5.(出示图)师:你们看,历朝历代的人们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了乞巧的活动,让我们走进家家户户的乞巧节。

6.师: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读诗句,想想,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师:是呀!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乞巧节.让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诗,我们分小组比赛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滋有味?

8.师指着图:这些古代的女孩子们到底在向天上的织女乞求什么呢?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织女乞求什么呢?

(课件出示:空白的乞巧歌)(指名学生说)。

9.读一读民间的乞巧歌。(乞手巧,乞心通,乞颜容,乞……)

10.交流: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师板书:幸福

小结:是啊,对幸福的向往那是历朝历代人们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永恒的情感,于是七夕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

三、咏叹经典

1.小结引读。

2.师:这就是经典,它历经了千百年,至今还在我们耳边悠悠回荡?生起立配乐朗诵一遍。

3.总结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乞、巧)

五、余音缭绕

(出示课件:星空)

古代的民间传说犹如这浩渺的星空,群星璀璨,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作业:同学们回去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乞巧

智巧

幸福

课后反思: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乐学,爱学,学得轻松愉悦。

一、抓重点词突破难点

在教学第一句古诗是主要是抓住重点词突破难点。“七夕今宵看碧霄”这句诗只要把握“宵”和“霄”的意思,整句诗的理解就没有了障碍。我安排学生先观察这两个字。让学生从音、形这两方面区别这两个字,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把这两个字放回诗句中,默读体会意思,真正达到望文生义。而“碧霄”一词部分学生又比较陌生,我就借助课件演示“碧霄图”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词义。通过观赏碧霄图把学生带到古诗的意境中,融入七夕节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七夕、乞巧节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节日。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经典动听的故事讲述,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诗歌中。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学时,我先从介绍牛郎织女星把学生带入牛郎织女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明白七夕节的由来,知道牛郎织女为何要渡河桥?,理解“渡河桥”一词。让抽象陌生的词语变得通俗易懂,为下文的学习作下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融入牛郎织女这种浓浓的情意中。让学生真正体会牛郎织女相聚的不容易,为他们的相见而感到高兴、幸福。而这时再指导朗读,也已水到渠成。

三、拓展升华熟读成诵

这首古诗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明白少女们向织女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但对学生而言这即是重点又是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主要让学生抓住“几万条”、“尽”等词,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出少女们这种追求幸福,乞取智巧的强烈愿望。又通过拓展训练: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织女乞求什么呢?这样一来,学生浅显易懂,兴致又高,学习氛围浓。“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作为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悟,特别是在创设情境后的入情入境地读。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如:指名读,男女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到全班齐读,老师引读,最后到深情诵读。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使课堂上书声琅琅。

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民间故事读读,效果可能会更好。

乞巧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还处在接受的阶段,因此我力求应以扶为主,渗透学习方法。

2、这首诗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乞巧节学生也未必听过,含义就更难理解。因此,我从学情出发,以解决学生的疑问设计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理解“乞巧”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个传统的节日大国,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农历的正月十五,人们吃元宵,赏花灯,那是什么节?(端午节),五月十五人们吃粽子,赛龙舟,那是什么节?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星空,穿红丝线,你知道这是什么节吗?

2、板书诗题《乞巧》,教写“乞”字。

3、读题质疑。

二、诵读古诗。

1、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注意在读的时候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①指读。②齐读

三、理解第一行

1、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混淆,谁能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理解“今宵”和“碧霄”的意思,渗透方法。(黑板条出示:借助注释,学古诗)

2、谁能说说这一行的意思?(黑板条出示: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3、指导朗读

四、理解第二行

1、在这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是啊,这是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一天正是牛郎织女过河相会的日子,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一行。

五、理解第三、四行,解决学生的疑问。

1)读三、四行,说学生的理解。

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怎样过乞巧节呢?(学生自由说)

2)朗读指导

通过反复诵读,我们便体会了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黑板条出示: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3)借助资料袋理解“乞巧”的含义。为什么把这一天叫做乞巧节呢?课后资料袋告诉了我们,请自由读读。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资料袋。

4)出示织女织的云锦图,感受织女的心灵手巧。

5)理解什么叫乞巧?

6)总结方法。刚才,我们借助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六、铺垫内容,结束教学。

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画面,下节课我们要通过想象画面学好读好这首古诗。

乞巧教案篇三

一、活动导入。        

1、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感动了你们,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一位诗人,他就是唐朝诗人林杰,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

(1)师范写,同学们一起书空。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

(2)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3)你们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被老师问住了,请同学们先读读资料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收获的。

2、(学生交流)、在那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少女们会向织女乞取智巧,而乞巧的主要形式就是穿针引线)

3、再读课题。

4、乞巧会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注意读的时候争取把字都读正确了,不确定的可以问问你的同桌,开始吧。

5、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请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吗?

6、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

老师知道他们除了偏旁不一样外,意思也不一样。你们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快拿出你们的工具书字典,向他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

7、解决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我相信这句话对你们来说也不难了,你们能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说)

(1)      大家基本上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了,可老师发现你们漏了一个字,我们知道霄是天空,那么碧霄是指什么样的天空,你能想象一下吗?

(生说)

(2)碧,我们给它组个词,可以是碧绿,那么就是绿的意思,那是什么样的天空?我们可以说是浩瀚无边的青天。(板书)

(3)谁能再来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8、通过查字典,我们成功地知道了一句诗句的意思,你还能用互相讨论、查工具书等办法知道更多的东西吗?现在开始吧。

三、学生反馈;

(一)牵牛织女渡河桥。

1、这句话我们可以结合书中的图片来理解。出示图片。

2、渡,就是过的意思

3、河桥,就是鹊桥。我们能够看到,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了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所以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鹊桥相会。

4、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说了吗?

5、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牛郎和织女被分隔在银河的两边,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一年只能相聚一次,今天,终于盼到了他们相会的日子,他们的心情会是如何的呢?

5、开心,快乐,那么试着用这样的心情自己读读这两句诗。

(二)家家乞巧望秋月,

1、家家,家家户户,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人很多,但是要注意,这里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家里的姑娘们。

2、望秋月,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月亮呢?因为农历的七月初七已经是秋天了。

3、乞巧,少女们向谁乞巧?织女,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呢?她们希望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三)穿尽红丝几万条。

1、红丝,红色的线。

1、这句我们读了资料袋都知道了,少女们乞巧的方式就是穿针引线,她们穿了多少线你们知道吗?几万条。

真的有几万条吗?那到底有多少条呢?很多很多。从这句诗的哪个字也可以看出穿的红线很多呢?(尽)

尽是什么意思?完

3、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诗人林杰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先自己练习。(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指名背)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乞巧有关的古诗,还有很多古诗也是和节日有关的。老师这里就有几首,

总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能)

乞巧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

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教学重难点:

以三维目标的整合为前提,基于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及语文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学”而“文化”,对诗歌从“意思”到“意味”而“意蕴”,在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发现诗歌中“隐藏”的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开课书诗题

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乞巧》。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乞巧)

2.“乞”字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特别传神,看到这笔你想到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乞”字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

3.题目会写了,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从哪里知道的?(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诗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背诗,写诗

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抽读检查1,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抽读检查2,注意有板有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

3.会读了,能背吗?试试看。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

4.挑战难度升级,谁敢来写写这首诗,四行二十八个字,能写正确吗?

三、抓重点词,理解第一行诗句“七夕今宵看碧宵”

1.先看看第一位同学写的,写正确了吗?下面同桌看看,最容易写错的字。

2.“宵”和“霄”这两个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又十分相似,的确很容易弄混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区分这两个字?

联系它们的意思想,“宵”的意思是夜晚,晚上我们都待在家里,所以和“家”字一样是个宝盖头;“霄”是指天空,空中有云有雨,所以取了它的雨字头

表义是我们汉字最大的特点,所以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写错别字。

3.两个“宵、霄”字写对了,意思也弄明白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仰望天空。怎样的天空被称作“碧霄”呢?它让我们想到哪些词语?

4.(课件出示图画)原来在第一行的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谁来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四、讲故事,理解第二行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在这样一个夜晚,凝望着这样的夜空,人们到底在搜寻什么?(读第二行)

1.先检查大家写得正确吗?统计大家最容易写错的字。“渡”容易写成“度”,之前,我们发现写字要想着意思写,渡河的“渡”有三点水,没有三点水的“度”一般指时间上的过去。

2.你知道这渡的是哪条河,过的又是哪座桥吗?天河,鹊桥,牵牛,织女他们背后藏着怎样一个故事呢?你能简洁地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吗?

3.这便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夜晚,望着这样一片碧霄,人们在搜寻那勤劳勇敢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搜寻那闪烁奇异光彩的银河,还有那能带来幸福、团聚的鹊桥……读一、二行。(板书“天上“)

五、结合“资料待”,理解三、四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过渡:那一夜的天空充满神话色彩,那一夜的人间呢?

(读三、四行)

看第二位同学写正确了吗?

1、全诗中第二次出现“乞巧”,它与课题中的“乞巧”意思一样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读“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⑴乞巧的意思是:乞取智巧,变得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⑵古人乞巧的方式:用五彩线穿九孔针,看碗底针影的样子。(读书,特别是读大篇大篇的资料时,要学会抓住主干,这样才会越读越清晰。

⑶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3、从这两行诗句中你能看出古人非常喜欢这个节日吗?

⑴“家家”,你怎么理解这个“家家”的?

上至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下至平民百姓的农家小院,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连皇宫也不例外,据说每年七夕,唐玄宗就命人在宫中搭起百尺高的乞巧楼,让宫中妃嫔登楼乞巧。可见当年的盛况。

⑵“尽”“几万条”也能看出古人对这个节日的喜欢。当时唐朝有不少诗人描绘过这七夕的盛况,其中崔颢就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⑶七夕那一夜,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长安城外的山乡村野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六、回归全诗,再读,再写

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日?

1.学生讨论:人们企求的不仅仅是心灵手巧,更是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2.正是人世间每个平凡人对幸福生活的那份强烈的向往与渴望,才让这个七夕的夜分外的打动人,才让这个乞巧的日子格外的吸引人。读全诗。

3.现在我们再提到“七夕”,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想着这些词再读全诗。

4.绚丽的夜空,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企盼,区区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夜,一个怎样的天上人间!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次拿起笔,写这首诗。(注意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以后每到农历五月五,端阳,我们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重阳,我们会忆起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王维;七月七,七夕,希望大家能记住牛郎和织女,林杰的乞巧,还有我们今天这堂课。 

2023年乞巧教案(4篇)相关文章:

2023年护士年终述职报告简短(十六篇)

2023年冶金实训总结 冶金实训报告总结3000字精选(五篇)

2023年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议论文结构的六种模式(5篇)

2023年信访维稳工作方案范本(五篇)

2023年个性说说爱情心情句子(十五篇)

2023年好的qq空间动态说说(六篇)

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2500(模板七篇)

办公室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入党申请谈话记录如何写(3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乞巧教案(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ancehua/yingxiaocehua/1687908951219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