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资料 > 办公表格 >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一

根据xx县委组织部•关于†转发关于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针对近期高校毕业生党员毕业后组织关系相对集中,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创新三项举措,严把组织关系接转“入口关”,有效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党员接转过程中突击接转、非正常接转和口袋党员等现象的出现。现将xx年xx县教育局党委高校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委高校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在年初党委工作计划和党委工作月历中就专门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计划和布置,在实际工作中,xx县教育局党委严格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高校毕业生转入教育局党委的,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开出的组织介绍信进行转接,不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高校毕业生的党员组织关系。并深入细致的做好党组织关系转接有关政策咨询、问题解答等咨询服务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无无故拒接拒转党员组织关系现象。

截止目前,共接受高校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咨询xx人(次),查阅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及档案xx余名(份),对不符合转入教育局党委的,告知其本人到县委组织部将关系转接到父母居住地的乡镇、村(社区)党组织。截止目前,共接收高校毕业生组织关系转入教育局党委党员xx名。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思想认真到位。xx县教育局党委充分认识到做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党员队伍中的鲜活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关系到高校毕业生党员走出大学校门、走向社会后能否及时编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责任落实到位。认真贯彻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xx‟10号)精神,落实xx县委组织部•关于†转发关于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对照在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中涉及的xx科、教育局党委所属支部(总支)和党务工作负责的同志,明确其职责和要求,对提出“三不准”要求,即:不准越权接转组织关系,不准期积压党员组织关系,不准私自转出党员组织关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高校毕业生的党员组织关系,对在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过程中推诿扯皮、无故拒转拒接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由教育局党委及时纠正,对拒不纠正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主要责任者进行处理。

3.明确转接原则。按照方便参加组织生活、方便接受教育管理的要求,制定组织关系接转流程图,让组织关系接转去向清楚。对已参加工作且工作单位有党组织的,要求组织关系接转到工作单位。对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要求优先将组织关系转移到教育局党委的,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开出的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进行转接。无组织介绍信的,告知其本人到县委组织部将关系转接到父母居住地的乡镇、村(社区)党组织。

4.严格转接办法。实行县委组织部开出介绍信、教育局党委接收、各支部(总支)落实的层层负责办法,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严格实行“一问二查三核四反馈”办法,确保组织关系接转程序规范。“一问”,询问组织关系转移原因、在外学习就业、组织生活情况;“二查”,审查组织关系介绍信和党员档案,看基本信息是否准确规范;“三核”,与其转出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对党员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四反馈”,及时向党员转出单位反馈党员接转情况,并进行备案。

5.健全转接制度,一是建立组织关系转入沟通制度,对每一名组织关系转入高校毕业生党员,及时同其关系所在党组织应进行沟通,及时让党组织了解转入党员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组织生活。二是建立预备党员后续培养制度,对转入的高校毕业生预备党员,指定党龄较长、有党务工作经验的支部委员担任其培养考察联系人,做好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三是建立组织关系转入公示制,对组织关系转入高校毕业生党员,所在基层学校组织及时在党务公开栏上进行张贴公告,及时让党员群众知晓,共有x名转入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实行公示。

6.加强督促检查。对各支部(总支)高校毕业生组织关系转接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看党员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是否落实,并注意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各支部(总支)对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情况进行全面自检自查的基础上,完成教育局党委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情况自检自查报告上报县委组织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教育局党委高校毕业生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少数支部(总支)对该项工作的认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工作的力度还需要加大;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组织关系层层转接的程序还不清楚,尤其是师范生中的党员学生凭直觉认为,组织关系就应该转接到教育局党委,客观上增加了教育局党委的工作的难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严格管理,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探索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努力促进教育局党委党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二

各党支部:

为了规范厅、办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保证党员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新调入厅、办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员,应及时到机关党委接转组织关系,并持机关党委开具的党员介绍信到党支部报到,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

二、厅、办机关和直属单位内部交流、轮岗的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随岗位变动而转移;任职或到岗后,应由原支部开具其党费交纳情况证明,到机关党委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并由机关党委开具党员介绍信到现支部报到,参加现支部组织生活。

三、退休的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从办理退休手续下月起转到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管理,有关转移手续按第二条程序办理。

四、厅、办机关和直属单位内部借用人员,其党员组织关系由借用处室(单位)党支部管理,有关转移手续按交流、轮岗程序办理。

五、临时聘用人员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按新调入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的程序办理,其组织关系由临时聘用单位支部管理,参加临时聘用单位支部组织生活。

六、调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凭人事处开具的行政介绍信到机关党委办理转移党组织关系手续。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三

据省市区委工作部署,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具体要求,现就在全镇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

11月19日下午,办党总支部书记胡春雷就召集总支委和机关第

一、第二支部各支委传达学习了直组字〔20xx〕57号、直组字〔20xx〕58号、直组字〔20xx〕59号三份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目标任务,指定专人,限定期限,要求自下而上、层层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梳理排查工作,总支与各支部的梳理排查报表统计数据要相吻合,确保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二、逐项对照,认真自查

1、查所属党员实有数。

经查人防办党总支共有在册党员32人:其机关一支部现有在职正式党员9人,在职预备党员1人,无退休老党员;机关二支部现有在职正式党员8人,退休老党员14人(原有15人,20xx年7月28日因病去世1人),无预备党员。

2、查流动党员实有数、是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经查总支在职党员都在职在岗,退休,老党员无长期离皋在外地滞留情况,且电话联系正常,无失联党员。

各支部也未接收外来挂名党员,故不存有流动党员现象。因此未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各支部通过查阅党员人事档案和户口本、身份证,核实了所有党员的身份信息、入党时间、转正时间及党员档案存放情况。

总支所有党员身份信息真实可信,党员发展程序符合规定,无党员身份造假情况。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四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第 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同志(男/女),_____岁,______________族,系中共(预备/正式)党员,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转接构造干系。该同志党费已交到__________年_____月。

(有效期 天)

(盖印)

年 月 日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五

政治上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它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历久弥新,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财富。

1、“红船精神”勉励我们坚持崇高的政治理想

在党的初创时期,全国只有几十名党员。经过长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同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早期的革命先驱不顾个人安危、在白色恐怖中完成建党伟业,靠的就是崇高的政治理想。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未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克服这些困难,更加需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需要指出的是,实现崇高的政治理想,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的。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无从谈起,崇高的政治理想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艰苦奋斗,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红船精神”鞭策我们坚守高尚的政治追求

具有高尚的政治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种为大多数人工作的政治追求,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1920xx年夏,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先进分子从上海辗转嘉兴,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这个目标不是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他们所创建的党在自己的章程中庄严宣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并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今天弘扬“红船精神”,要牢记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只有坚守高尚的政治追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政治先进性才能得以彰显。

3、“红船精神”激励我们保持纯洁的政治品质

从红船起航,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愧为民族的脊梁。在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敏锐地觉察到,革命胜利后,“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并对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这时刻警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用不到7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一些人没能抵制住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有的精神缺“钙”,理想信念缺失;有的跟党组织讨价还价,阳奉阴违;有的搞团团伙伙,信奉“圈子文化”。他们忘记了共产党员该有的修养,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切实发挥包括“红船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在涵养政治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全党同志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

4、“红船精神”要求我们恪守严明的政治纪律

从红船开始,我们党就认识到了严明纪律的重要性。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作出了党员保守秘密的纪律要求。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专设一章对党的纪律作出详细规定。我们党带领的红军早期组织性、纪律性不强,时常出现一些侵占百姓财物的现象。对此,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等纪律要求。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这些纪律不断完善和充实,最终形成了广为传唱的“红色经典第一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是这些铁的纪律,助力我们党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今天,我们党已经从只有几十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建党初期相比,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严明纪律方面,要求是一样的,甚至比以前还要严格。今日中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内部看,改革进入深水区,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亟须破解。从外部看,世界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冒头。应对这些挑战,亟须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确保中央令行禁止,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新时代,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只有用铁的纪律组织起来,我们党才会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六

各位同学: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人才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和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学风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我院决定面向全系学生开展“高举诚信旗帜、严肃考风考纪”的倡议活动,号召所有土木学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严谨自律;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不良风气作坚决的斗争。

在应对各门功课的考试时,我们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考试习惯,讲究应试技巧,注意考试策略,还要加强我们的考风考纪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考风。只有良好的考风,才有利于形成刻苦学习的学风。《礼记?中庸》记载“君子诚以为贵”,孔子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我系学习风气的亵渎;作弊者不仅丢了颜面,更丢掉了我院的诚信。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树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严谨求实是大学生诚实的治学态度,也会为我们走上社会后坚持诚信的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抓好考风考纪,严格考试管理,是我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院监督教学成果、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搞好学风建设,首要的是要抓好考风考纪,必须做到真实、严格、公平。对此,既要有阶段性的任务,又要有长远的目标,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为此,我系切实采取措施,规范教学管理,加大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增强诚信自律意识,促使端正考风的形成。

为了加强我院考风考纪建设,我们作出如下倡议:

一、全面复习,认真备考,投身“提倡文明修身,严肃考风考纪”的行动中;

二、各班加大考风考纪教育力度,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文件规定,明确作弊危害和后果,树立良好的考试心态;

三、党员、学生干部为诚信考试树立模范带头作用,端正考风、严肃考纪;

四、各专业辅导员严抓考风,各班召开严肃考风考纪动员会,协助院领导及辅导员进行考风教育;

五、提倡对作弊的同学如实上报,绝不包庇。

六、各班级、各支部携手共进,为严肃考风考纪,树立良好的学风,杜绝作弊现象进到一份义务。

最后,衷心预祝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全体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20__年__月__日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七

中共湖南直机关工委:

钱(男/女),xx岁,x族,系中共(预备/正式)党员,

身份证号码430x0034,由 去 中共湖南省司法厅机关党委。

请转接组织关系。该同志党费已交到x年xx月。

(有效期天)

(盖章)

x年xx月xx日

党员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

党员原所在基层党委通讯地址: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八

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我校严格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10)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严格使用新式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组电明字【】22号)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毕业生及调离学校的教师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同时,对转入我校的教师、学生党员严格加强管理。xx年,我校转出党组织关系287名,其中毕业生党员285名,教师党员2名;转入我校的党员共计11名。xx年,到目前为止,我校转出党组织关系265名,全部为毕业生党员;转入我校的党员共计6名。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原则,严格把关。

坚持把转接党员组织关系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基础和关键,在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不”原则,即办理组织关系时非党员本人或父母及其近亲属的不予办理,无组织关系介绍信或有介绍信而无党员档案的不予办理,组织关系介绍信填写不规范的不予办理,党员档案不规范或入党材料严重缺失、违反党员发展程序、超过有效期的不予办理,确保接收的高校毕业生党员档案齐全、程序规范。同时,严格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已经落实工作单位且单位有党组织的,直接将其组织关系转到工作单位;对工作单位未落实或者单位没有党组织的,按照方便参加组织活动和教育管理的原则,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户籍所在地或者人才交流中心流动党支部。

二、健全信息,规范办理。

狠抓毕业生党员信息审核工作,确保信息完整,管理规范。一是严格审核档案。对所有转接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在认真询问党员基本情况基础上,结合开具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对党员档案材料进行详细审查,确保党员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二是建立信息台账。对所有转接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姓名、转正情况、档案去向、联系电话等造册登记,方便日常管理。尤其是对转入的预备党员重点进行登记备案,督促、提醒党员本人在预备期满后,按时申请转正。三是及时反馈结果。在审查过程中,对入党材料严重缺失或不规范的,详细说明,限定时间,及时完善,并及时反馈给党员原党组织。同时,要求所有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必须将开具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回执联》寄回原党组织。

三、创新方式,强化服务。

开展温馨提示及相关服务工作。对转接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在口头提醒其做好相关注意事项,毕业生毕业离校前系书面通知各党支部按照转移组织关系流程及时填写好相关信息材料,外出的毕业生党员,也一一通过电话、 qq等形式核实相关信息。随后,组织人事处组织各基层党组织按规范填写好党员转移组织关系介绍信并保证及时送到毕业生党员手头。

四、健全机制,常态推进。

为了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探索建立了三项保障制度。一是跟踪回访制度。每年适时组织对各基层党组织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及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查,防止出现“口袋党员”。二是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加强与各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转接党员组织关系中出现疏忽大意、推诿扯皮的党组织和党员,及时进行批评纠正。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九

【论文摘要】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改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政治和谐的良好人际环境。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长期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对策

人际环境是指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即影响个人之间交往的各种外部社会条件或社会因素。从影响人际关系的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不同性质来看,人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友爱、民主团结、和谐相处,保证个体充满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人际环境就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环境。静态观察,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包含着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这是人际环境能够不断改善的客观依据。动态观察,一般情况下,人际环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式的]进过程,人际环境改善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社会意识,都处在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之中,不会永久停留在社会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上。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变革之后,人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实质性改变。

一、人际环境的变迁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1.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国家、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尤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社会管理集中统一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终承担计划任务和指标的落实。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都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尽快扭转战乱所造成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会动荡的局面,使中国社会从战争时期快速转入和平时期,集中有限的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协调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平等关系,防范和抵御外敌入侵,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3.社会福利相对均等

建国以后,鉴于当时的条件,国家实行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工资政策和以单位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赖单位。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由单位统一承担,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福利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这种福利分配制度忽视轻视个人利益,对社会成员缺乏激励作用,造成个人对单位乃至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等问题。

4.人际关系团结和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又由于我党进城后保持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民中宣传、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等成为美德,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形成了比较和睦的人际关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较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许多旅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李四光、林巧稚等为数众多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5.城乡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和工业较快发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认城乡差别为基础的户籍管理、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使城乡居民分别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有其当时的客观原因,但这种制度长期不变,不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扭转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的形成,这在今天看得已经比较清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在增进效率的人际环境。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很难限制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会渗透到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当今社会人际环境带来以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场公平是指竞争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确立维护竞争机会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人素质、社会背景、拥有资源的水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也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公平是指竞争起点和结果的相对公平。竞争起点和结果不公平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来解决。然而,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忽视了竞争起点和结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三大潜规则”

“回扣”成了市场交易或商业活动中的潜规则。暗箱操作的各种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实就是商业贿赂,并不是中间商公开获得的佣金。近年来,“回扣”问题愈]愈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告经营、报刊发行中的“回扣”比例相当高。有些掌握信贷资金审批大权的人,因为吃了“回扣”,贷款项目的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数收回,信贷资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垄断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制度垄断行业,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垄断条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这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形成了长期持续上升的趋势,与竞争性行业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续上升,使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已经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权就有钱”成了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潜规则。行政权、执法权、审判权等都有一定的弹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有的经济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一到五倍的罚款,有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围内,掌权人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存在着“寻租”机会。权力“寻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活动”成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金钱关系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中,不仅造成某些公共权力“私人化”,使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经济社会管理失去应有的效力,管理机关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对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危害。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问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第一,多数社会成员地位下降。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进效率,对财富增长贡献较大的社会群体地位上升,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这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承认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保护处于社会中低层乃至最底层的多数居民的利益,改变他们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难度很大。第二,基层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弱化。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把个人与政府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现在很多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或制约,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动缺乏独立性,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正当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逐渐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一定经济条件支撑,难以开展活动。在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弱化的条件下,普通劳动者或居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这是近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经济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多地由个人承担,个人就业和收入稳定性降低,人际环境对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顾不暇,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减弱。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失去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权利,有意见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担心砸了自己的饭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狭窄,广大居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对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有的决策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国家已经出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儿”或“变味儿”,引起群众不满。

4.社会主义价值和道德受到冲击

市场经济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冲击了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道德内容,收入最大化或赚取更多的金钱成为个人行为的首要目标。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中间,普遍用追逐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来也为金钱所支配,甚至变为变相行贿受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主持的调查显示,现在居民用于人情往来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负担。一些人认为诚实守信已不再是美

德,弄虚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对策

根据人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条件,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应考虑以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政治、增进团结友爱、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就是要解决社会成员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当的垄断条件进行竞争,尽可能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并对竞争结果出现的过于悬殊的差别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调节,控制和适当缩小差距。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既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又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该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该逐步建立“法律强制、个人付费、政府辅助”的劳动保障制度,解决劳动保障费用水平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负担不均衡、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问题,使劳动者能够比较公平地享有劳动保障。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贫困群体的生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强贫困救助工作,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群体、贫困群体纳入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分摊社会保险负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组织募捐和开展扶贫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的捐赠活动提供便利,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农民个人投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的风险。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该改变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将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改为扶持农民参加保险方面来。一家一户参加农业保险,会造成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运作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参保,或者由农民各类协会等组织牵头参保,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制度差别也要逐步改变,尤其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提高农民素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召开立法听证会,为完善立法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有的地方对是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事项,在作出规定之前,也通过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不但真实地体现了民意,也使确立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这种做法应该制度化,凡是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须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后确定,使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依据新颁布的《监督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监督法》全面落实。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实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建立公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平台,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政府与老百姓直接对话等形式,拓展征集群众意见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对农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种专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之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工会与老板或董事会的谈判能力,切实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公益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近年来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规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各类社会组织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维权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

完善权力运行规则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但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使行政权、执法权、司法审判权、人事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利运用,都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3.完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制度

对于垄断行业通过不正当或不合理竞争手段获得垄断收益的行为,要通过完善反垄断的法律进行限制。一旦发生不当得利,要全部予以没收,并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公开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资、福利、用工、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垄断行业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法强制垄断行业公布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回扣”或“提成”等各种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打击。为了遏制“回扣”现象的不断蔓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商品的利润率或进销差价率和批零差价率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现象没有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改善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掌握经济和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力争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前发出信息警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加大打击力度,使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特别是对工人、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性上访案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快速进行处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冲突和社会震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维系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其提升的水准,为人们和谐相处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构成了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和谐人际环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证。在确立社会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同时,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构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际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渐进式的]进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社会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经过逐步被社会多数成员理解、接受、认可的过程,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从局部、从基层做起,首先推动微观人际环境的改善,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和谐乡镇等有效形式,带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转变,从而实现人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王光伟主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

杨思远,王玉玲,刘颖.新大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j].中国政治,20xx(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政治,20xx(7).

陈明凡,宋衍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中国政治,20xx(11).

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中国政治,20xx(4).

陈雄.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j].中国政治,20xx(12).

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论丛,20xx(7).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中国政治,20xx(9).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党员关系接收函怎么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miziliao/bangongbiaoge/1684835628119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