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资料 > 办公表格 >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4篇)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4篇)

微信扫码分享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一

摧枯拉朽,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下面请欣赏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摧枯拉朽相关典故内容。

摧枯拉朽的意思

[释义]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语出]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正音] 枯;不能读作“ɡū”;朽;不能读作“qiǔ”。

[辨形] 摧;不能写作“吹”或“催”。

[近义] 势如破竹 不堪一击

[反义] 坚不可摧

[用法] 多指毫不费力地摧毁腐败势力;有时也用来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一般作谓语、定语。

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

公元320xx年,琅琅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堂兄弟的支持和拥护下,建立东晋政权。王敦也因此而升任大将军、荆州牧。后来,由于晋元帝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王敦打算起兵反对朝廷。

王敦在武昌起兵出发前,劝说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一起举兵东下,甘卓答应了。但到出发那天,王敦已登上战船,甘卓却没有到,只是派了一名参军来到武昌,劝说王敦不要反叛朝廷。王敦听了非常吃惊,说:"甘将军没有明白我上次和他谈的意思。我只是去消除皇上周围的坏人,没有它意。如果事情成功,我一定高封甘将军,请你转告甘将军。"参军回禀甘卓后,甘卓仍然拿不定主意。也有谋士向他献计, 不妨答应王敦一起举兵,待他东下后再讨伐他。但甘卓怕将来说不清楚,还是不同意。

当时,湘州刺史司马承坚决反对王敦反叛朝廷。他得知王敦举兵东下,便派主簿邓骞前往襄阳,希望甘卓忠于朝廷,讨伐王敦。甘卓的参军李梁劝甘卓伺机而动,不要匆忙行事。如果王敦取胜,他必将重用甘卓;如果王敦不胜,朝廷必将重用甘卓,让他起兵平定叛乱。这样,无论哪一方取胜甘卓都不会吃亏,因此不能轻易举兵出战。

邓骞反驳李梁说,甘卓这样做是脚踩两只船,必然会招来祸患。其实,王敦的兵马不过万余,守卫武昌的不足五千,甘卓的军队超过王敦一倍,如果进军武昌,一定能取得胜利。最后他对甘卓说:"甘将军如果发兵攻打武昌,就好像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那样容易,不必有什么顾虑。"尽管如此,甘卓仍然犹豫不决。王敦挥军东下,见甘卓不来响应,又派参军乐道融去襄阳,再次劝说甘卓起兵。乐道融是反对王敦叛乱的,所以他劝甘卓起兵讨伐王敦。甘卓这才下了决心,写檄文声讨王敦罪状,同时调兵遣将讨伐王敦。王敦得知甘卓率军前来讨伐,非常害怕,又派甘卓的侄儿、参军甘卬请求甘卓回师襄阳;而都尉秦康劝说甘卓忠于朝廷,一举消灭王敦。但是甘卓优柔寡断,不听秦康劝告,竟然回师襄阳。后来,襄阳太守周虑等人与王敦勾结,将甘卓暗害。甘卓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王敦,结果因为动摇不定,反而被王敦暗算。

用摧枯拉朽来造句

1) 端木奇看着李云眼睛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原本以为就算是他是一位道法境界的人物,在自己手底下也不过是摧枯拉朽,泥沙俱下,一顿猛拍,拍死在这台子上。

2) 这个宇宙之中人类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是盛极必衰还是继续摧枯拉朽?征服万族?看唐格得绝世传承,一路屠神灭魔,霸占整个宇宙……

3) 恍惚间,仿佛怒龙长啸般,青色的龙渊之刃骤然冲天而起,摧枯拉朽般硬生生将这血炼幽冥的气息冲破,气冲霄汉。

4)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5) 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下临安余杭等地。

6) 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南京城。

7)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

8) 他对她老是摧枯拉朽,没有尊严。

9) 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此车摧枯拉朽的动力和出奇自如的操控,就像是一种冷酷的沙发。

10) 以他的身分地位,帮你解决这件事,如摧枯拉朽般容易,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11) 推土机像摧枯拉朽似的,轻而易举地将一大片违建夷为平地。

12) 美军凭着精良武器,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访胜利。

13) 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卷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14) 比赛接近终了时,我们已领先一大截,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投进几球,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15) 而高科技新媒体则具有摧枯拉朽的强大功能,用“新媒体”的他山之“石”攻自身文化赘疣之“玉”。

16) 大金风云万象的历史狂飙旋转向辽国的疆域,摧枯拉朽。

17) 北洋势力军队几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荡涤了北京内外的辫子军。

18) 洛花音看到镜花水月之中,江南在第一关时简直是摧枯拉朽一般,横扫所有妖兽,速度之快,即便是她也不禁吃了一惊。

19) 现在国家兵精粮足,剪除太原的孤垒,如摧枯拉朽,一定可以成功。

20) 一声叱喝,摧枯拉朽,气盖山河,力拔九幽,威势骇然。

21) 光箭摧枯拉朽,迎面对上那道紫芒,直接将其设了个对穿,接着势不可当一往无前,带起一股深深的不屈之意,直射紫气当中的仙王。

22) 巨墓深处的神秘诡怪和无尽杀机,开启现实附身,摧枯拉朽。

23) 无论山川河岳,宏伟建筑,均被摧枯拉朽,任何生物杀那间顿成飞灰,惨不忍睹。

24) 摧枯拉朽一般,南平国的军队望风而降。

25) 秦军行军可谓神速,一路上摧枯拉朽又有那位在屠夫开道,如同一把利剑直刺魏国心脏,仅月余魏国本土五关十城全部沦陷,秦王御驾亲征魏都大梁。

26) 报告谴责了没有目标的狂轰滥炸,指出这是一种潜在的战争罪,并就以色列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摧枯拉朽似的批判。

27) 清末革命军一起义,腐败的清廷毫无招架之力,瞬间就如摧枯拉朽般地被推翻了。

28) 对于萨科奇来说,退休金改革是下一届总统选举之前他的事务清单上的最后一项大改革,也是检验他摧枯拉朽,推陈出新能力的最好测试。

29) 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30) 这种弥漫在每个苏联公民生活中的恐惧,以及面对"无所不在"与"生杀予夺"的国家权力以及"摧枯拉朽的愤怒"时,自己那种"可怜的无助"的意识似乎都已经烟消云散。

31) 日本的研究人员声称,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将在本世纪下半叶酿成"超级台风",它们将以超过高速列车的速度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32) 巫妖王重新赐予了他自由,以换取他在对抗铁卫军的远征中为巫妖王效力。他手舞巨锚,以摧枯拉朽之势劈荆斩棘,在敌军的包围开始前便已粉碎其阵形。

33) 王坦攻来,所习心意六合拳,无尽招法,如黄河之决堤,摧枯拉朽,直行直进。

34) 天老仍旧在大战,他一人独对帝虎和段崖,非但没有败亡,还以摧枯拉朽之势,竟有要胜出的征兆。

35) 裴冲毕竟与高手打斗经验太少了些,而今这一掌袭来直如摧枯拉朽,他不禁一阵急张拘诸,抬起双掌毛手毛脚向迎面而来的两只手掌贴了上去。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如是说。不错,历史承载着千百年来人民的精神,承载着世事变幻的规律,它指引着我们前行。

以史为鉴,让我懂得如何面对挫折。

商鞅面对变法困难的挫折,他开动脑筋取信于民,使得新法得以推行,从此秦国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李白面对仕途渺茫的挫折,高歌:“青蝇易相点,白雪同调”拂袖而去,超脱世俗。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挫折的人生谈不上壮美,我们面对挫折有时可以勇敢尝试,有时可以变换思路,让人生有与众不同的精彩。

以史为鉴,让我懂得如何把我自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陶潜在官场阿谀成风时对自己的把握;“安贫乐道”是颜回在世间人人逐利时对自己的把握;而“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更是鲍叔牙在为臣徇私盛行时对自己的把握。他们坚守住做人的道义,在历史上如一缕缕清风,为后人涤荡心灵。

以史为鉴,让我懂得如何追求理想。

秦国攻破郢都那一日,屈原临江吟诗,心中仍是他毕生的理想——“美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理想的体现;孟子言:“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他实现“民贵君轻”理想的决心;鲁迅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对崇高理想的坚定。这些人如历史星空中灿烂的明星,为无数追寻梦想的人点亮心中的火炬。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能启迪人生的道理:教我们战胜困难,有司马迁厄而作《史记》;教我们保持初心,有苏武困而思故国;教我们追求理想,有勾践拘而吞吴。这些历史人物虽身体早已被时光的洪流吞噬,但他们的精神留存下来,如一盏盏明亮的灯塔,使我们这些暗夜行舟的人心里有了光亮,心里有了光亮,身上便有了前行的力量。

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实在是太容易让人迷失,每当我们陷入忙碌中感到无所适从,便可以回望历史,一位位史书上的伟大人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事迹都在指引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向光明的未来走去。

聆听历史,追昔抚今,受益无穷。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三

ok3w_ads("s005");

1764年,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让中国人读起来颇感自豪的话:“4000年以前,当我们还不会阅读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所有我们今天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引以为豪的东西”中当然包括中国的金融业:中国有5000年的金融历史,中国的货币源远流长。

通史是沟通历史和现实的纽带。也许,因为中国金融史有5000年的历史,纷繁漫长而内涵丰富,也许,因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跌宕起伏、 曲折回旋使中国金融发展史充满了矛盾性和复杂性,所以要正确地记叙和恰如其分地评价中国5000年金融发展史实在是一项太艰巨的工作,非一般的研究人员的能力所及。可以说,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系统地阐述研究金融的通史。

16年前,199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出版社携手中国金融史研究领域的六大著名专家,开始了中国金融界的一大创举:编写一部系统地阐述中国从古至今金融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专业通史。16年后,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和研究5000年来中国金融演进与制度变迁的专业通史——《中国金融通史》(全六卷本)全部正式出版发行。

了解《中国金融通史》的六位作者就懂得了《中国金融通史》的分量。

叶世昌先生,1929 年出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国辉先生,1922年出生,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导。杜恂诚先生,1947年出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兼职博导。洪葭管先生,1921年出生,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指导教师,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姜宏业先生,1930年出生,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史研究会副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杨希天先生,1940年出生,人民银行陕西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这六位学者在相应各题素有研究,拥有重要学术成果,理所当然具有绝对的权威。

《中国金融通史》的分量还表现在这套书的时间跨度上:这部巨著上溯先秦,下迄20世纪末,第一卷为先秦至清鸦片战争时期,第二卷为鸦片战争后的清时期,第三卷为北洋政府时期,第四卷为国民政府时期,第五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时期,第六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96)。特别要提的是,《中国金融通史》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而且还讲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与改革,过去一般人写史都不愿意讲当代,《中国金融通史》对此作了重大的突破。

5000年的金融历史在现在的读者看来是非常遥远而神秘的,金融历史又具有不可重复性,要考察中国金融的发展轨迹,只能借助前人的文献资料。读《中国金融通史》,让人感叹的是它的征引文献资料之丰富、史料挖掘之深、参考文献涉及面之广。举一个例子,《中国金融通史》第一卷虽然只有50多万字,但书中所列的主要参考书目就有174种(还有多种文集笔记、明末清初小说、地方志等未一一列出),其中,光是《明实录》、《清实录》两套书总卷数就达7000余,作者从80年代初即开始逐卷查阅、抄录,并以此出版了《明实录经济资料选编》和《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应该说,六位作者的前半生都在为《中国金融通史》的写作作素材和思想上的准备。

居今识古,鉴往知来,可以说,《中国金融通史》为我们拾起了中国5000年的金融历史,为我们搭起了金融历史和金融现实的桥梁。“记载过去,启迪未来”,这应该是《中国金融通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关热词搜索:沉寂历史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四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历史思维导图七上范本(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miziliao/bangongbiaoge/1685505926147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