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资料 > 办公表格 >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九篇)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九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一

ok3w_ads("s005");

关键词:罗曼司传统 罗曼司理论派 新美国主义者派 叙事策略

一、美国罗曼司理论的缘起

美国罗曼司理论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一批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对19世纪美国经典小说家如詹姆斯·费尼莫尔·库伯、纳撒尼尔·霍桑、麦尔维尔·赫尔曼、亨利·詹姆斯等的作品所做的一种特殊文类的研究。首先对此理论做出奠基性贡献的当属莱昂内尔·特里林。在他的丰碑型巨著《自由的想象》一书中,特里林详细分析了英、美小说不同的社会起源,认为美国小说是不同于英国风尚小说的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其特点就是“偏离了社会领域真实问题,缺乏社会机理,处于社会边缘”{1}。

特里林对美国小说的分析极大地影响了之后的美国文学研究者们,1957年理查德·蔡司在他的《美国小说及其传统》一书中认为美国小说之所以不同于英国甚至是欧洲小说是因为它一直延续着从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 到威廉·福克纳确定的罗曼司传统,而这个传统的特点是侧重于抽象主题的探索而忽略道德问题和社会场景中人的观察:“这时,请允许我说,这个词(即罗曼司)……意味着明显不同于普通小说所要求的(情节)逼真,(故事)发展、连贯等特点外,一方面倾向于情景剧和田园诗又或多或少地表现为形式上的抽象。另一方面它趋向于探究人的潜意识,宁愿摒弃道德问题或者忽略社会中人的场景,或者只是抽象或间接地考虑这些事情。”{2}蔡司对美国小说罗曼司传统的阐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形成了坚定的罗曼司理论派。他们一方面在蔡司区分罗曼司与小说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美国罗曼司小说与社会政治现实的分离,另一方面,他们在蔡司的研究基础上极力挖掘美国小说象征、讽喻、原型、梦幻等写作技巧,将19世纪的美国罗曼司文学解读为表现抽象人性或人类境况的寓言和神话。比如哈利·莱文在他的《黑暗的力量:霍桑、坡及梅尔维尔》一书中把霍桑、坡和麦尔维尔的作品看成是验证人类古老的关于黑暗力量的神话。总之在罗曼司理论的影响下,有超过一代的评论家认为美国小说拥有与欧洲小说完全不同的写作传统。欧洲小说关注社会,研究风尚,揭示的是社会生活的真实,相比较而言,美国罗曼司既秉承中古的罗曼司体裁,又兼具类现代主义的雏形,以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主题,揭示的是人性抽象的真实。欧洲小说描写的是社会对个人的压抑,而美国罗曼司小说则彰显了远离群体社会的个人主体意识;欧洲小说倾向于封闭叙事,罗曼司倾向于矛盾、不和谐的开放文本。

二、有关罗曼司理论的批判

美国罗曼司理论派将美国文学看作超越社会历史现实、体现人类抽象真实的研究思路,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在文学研究中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新美国主义者派(new americanists)的严重质疑和强烈批判。新美国主义者派是由1988年评论家弗雷德里克·克鲁兹(frederick crews)在《纽约书评》上戏谑的称呼而得名,其中著名的学者有斯坎文·伯克维奇(sacvan bercovitch)、迈拉·耶兰(myra jehlen)、罗素·瑞森(ruessll reising)、简·汤健士(jane tompkins) ,以及杰拉尔丁·墨菲geradline murphy)等。受新历史主义研究的启发,这批美国学者提出不仅要考察和关注文学作品本身的意识形态,就连文学理论背后蕴藏的政治意识形态也应受到考察和关注。

新美国主义者首先认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罗曼司理论派是20世纪中期冷战文化的产物。他们认为罗曼司理论派之所以有意识地强调美国文学抽象、自我、反社会的文学传统,其实是为了抵制国内20世纪30年代由帕林顿(gton)等人发起的自由进步主义等左派文学势力,重建高度现代主义的文艺权威。在新美国主义者派看来,罗曼司理论派对罗曼司与小说的划分体现的是抽象的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分野,表明了西方自由批判传统与斯大林极权制文艺政策的对立。正如杰拉尔丁·墨菲在《冷战政治和美国经典文学》一文中所说:“通过罗曼司这一概念,反斯大林者与20世纪30年代的批评家们争夺美国文学的文化霸权。20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和50年代的现代主义之争,极权与自由、左派与右派之争为美国文学批评家设定了语境框架,以小说与罗曼司的名义。”{3}

新美国主义者还认为,罗曼司理论派不仅在文学上抵制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左派文艺倾向,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也配合了同时代的美国共识主义历史学家的研究,宣扬了美国例外论。美国历史研究的共识学派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一种“新的国家主义”。这一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因反对纳粹在欧洲的肆虐而兴起,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冷战时期因为抵抗斯大林极权政治下的共产主义恐怖而达到鼎盛。不同于以往认为美国文化隶属于欧洲,低劣于欧洲的观点,共识历史学家发展出了美国例外论,认为美国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欧洲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成功地避开了阶级冲突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独特文明。根据新美国主义者代表威廉姆·艾利斯(william ellis)的研究,美国罗曼司派代表人物如特里林、马吕斯·比利(marius bewley)等之所以认为美国小说关注抽象而神秘的观念而欧洲小说注重社会具象的描述正是受到了共识主义历史学家robert dahal和louis hartz的影响,认为前者的社会基础是统一意识形态下不同的观念冲突,后者是不同阶级背景造成的意识形态冲突。

总之,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美国主义者派认为,美国罗曼司理论派关于独立于社会、历史之外的文学自由想象理论,其本质是一种冷战思维下的意识形态构建,它隔离了文化与公共政治领域的联系,压抑了文学文本的历史语境,阻碍了对19世纪美国文学的全面考察,因此他们建议恢复被旧美国主义者所拒绝的社会政治语境研究,重新修正美国文学经典,注重不同阶级、种族、性别的文学作品对美国文学传统的构建。

三、还原罗曼司的真实——罗曼司传统的再考察

本文认为,虽然新美国主义者将20世纪中期的罗曼司理论统统归于意识形态的视角还有待商榷,但其号召的新历史主义研究确实为美国罗曼司传统的再考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以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路易斯·蒙特鲁斯(louis montrose)、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乔纳森·多里摩尔(jonathan dollimore)等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新开启了将文学作品放在具体历史语境下研究的新篇章。但不同于旧历史主义把历史文化仅仅看作是文学文本的静态背景的做法,新历史主义更细致全面地展现了历史事件、意识形态和文学文本之间相互穿行和互相“对话”(dialogue)、“商讨”(negotiation)、“交流”(exchange)的过程。事实上,只要我们稍微回溯一下19世纪内战前的美国历史,就会发现这是个社会激变、动荡的时代。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国人民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蓄奴制、西部扩张、党派政治、工商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使美国未来的发展危机重重。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信息,美国罗曼司作家完全可以汲取丰富的时代素材像英国作家那样写出反映社会喧嚣的小说,但为什么美国罗曼司在题材上偏偏淡化对现实社会的模仿反而注重对个人内在意识的探索呢?这种刻意的淡化和凸显到底是美国罗曼司作家对“社会真实问题”的逃避,还是他们在用一种高度自觉的文学形式实现了与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的对话,抒发了其对社会文化、政治理想的表达呢?

1.罗曼司的产生与理性文化的颠覆 美国国家独立后,创造出反映美国特性(americanness)的统一的文学与文化是美国知识分子面临的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任务。但是让19世纪的美国知识分子头疼和沮丧的是,虽然美国文学在前兩个世纪着重于描写美国的山水风物、人物品行,但似乎并没有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文学,可以使美国文学跻身于世界之林。许多评论家都试图找出美国文学失败的原因,其中最有代表的性的当属亚历克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在《论美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中的分析:“严肃的清教起源和独一无二的商业习惯异常合拍地将美国人的思想固定在纯粹实用的对象上。”{4}其实不管是清教传统还是商业化实用原则也都只点到了美国文化的表象,美国文学发展的真正障碍来自于崇尚客观事实压抑主观想象的理性文化。美国历来拥有理性主义的文化传统,在英殖民地时期,面对茫茫荒野,清教徒要求人们在阅读《圣经》之外就只注重眼前事实,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理性社会的建构。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苏格兰常识哲学的传播,理性主义的正统思想再一次在文化上被加强,进一步禁锢了人的思维和头脑,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物化和活力丧失。从《海关》一章里只享口腹之快、毫无生机的老稽查官到《红字》故事里将独立个体物体化、符号化的清教意识,霍桑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美国社会思想僵化、自由精神丧失的原因。也正因为17世纪压抑的理性文化,能自由思考、自由质疑的海斯特才显得特别有力量,也同样因为19世纪的理性和务实,在美国罗曼司作家看来,一个彰显主观意识而不是社会客观真实的文本,一种以思想变化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学想象才能颠覆自英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上半期主流的理性文化对自由意识的压抑,恢复人的自由之精神。因此,对美国罗曼司作家而言,美国罗曼司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文学类型,更是美国思想方式的重新塑造。

2.罗曼司的语言与民主叙事 如果说美国罗曼司抛开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转向主观意识世界的探索是源于美国罗曼司作家对理性文化的挑战和颠覆,那么其允许多种话语模式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叙事模式则反映了美国罗曼司作家编码了符合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现实的罗曼司语言,即肯尼思·道贝尔(kenneth dauber)所说的民主诗学。这种民主诗学在叙事结构上不同于现实主义、感伤主义或者书信体小说主旨化某一种价值观念,或以某一种社会、道德或者心理的超验真理为标杆,相反,就像民主体制本身一样,它允许和包容体现多元价值体系的叙事模式的共同存在。以早期罗曼司作家库珀的《草原》为例,就同时包含了布什家族和印第安人的历史叙事和以《圣经》元素为基础的神话叙事,但这两种叙事结构相互冲突,相互质疑,最终库珀要表达的“美国故事”既不是简单表现历史进程的社会现实故事,也不是纯粹应验基督超验价值(如清教徒所宣扬的昭昭天命、人类伊甸园、新迦南等)的美国神话,而是兼具神话前瞻性和历史回溯性,正在发生的和正在被创造的没有任何轨迹可循的文明故事。

3.罗曼司的主题与民主理想的回归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19世纪美国罗曼司作家对多元话语模式的尊重和包容在语言上遵从了民主的原则,还因为其在内容上一直关注着民主理想的重新塑造。罗曼司新历史主义研究代表人物唐纳德·e·皮斯(donald e. pease)在还原了19世纪内战前的文化背景后认为这是个民主理想需要重新塑造和恢复的时代,因为此刻的美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文化断裂。独立战争的宏大修辞割裂了美国的过去与现在,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关系使美国处于无根的文化状态;随着现代工商业的高度发展,每个人都成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再加上政治家的演说和劝导(persuasion)使得个人盲目地将公共事务交予名不副实的政客,放弃了自己神圣的自由决定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于是出现了个人与集体、权威与身份、个人动机与公共政治行为的分裂,而所有这些都是与建国先贤们提出的民主契约精神相违背的。因此,皮斯在他的《理想的契约》(visionary compact)一书中指出以霍桑、麦尔维尔为代表的美国罗曼司作家的共同努力追求的理想或者共同承担的文化任务就是重塑理想的契约精神,恢复物质社会里人的自由选择,实现对国家公共政治领域的真正参与和监督,促进真正的民主政治。简而言之,19世纪的罗曼司小说体现了个人自由主义和国家集体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话与协商,目的是使读者回归早已危机重重的民主契约精神。就像海斯特虽然最后选择谦卑地佩戴代表耻辱的红字重回新教的波士顿社会,但她以持异见者的身份、不妥协的态度参与了清教社会的改造,让各种压抑的声音得到了释放。相反,虽然亚哈船长压制皮廓德船上以斯达拔克为首的反抗是专制的行为,但是伊希梅尔放纵于个人主义的幻想与观察,和其他全船船员一道不作为,放弃了对捕鲸行为的审议和协商才最终导致了整条船的覆灭。

相关热词搜索:寓言抽象现实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二

ok3w_ads("s005");

郭玮

[关键词]阿尔都塞;
认识论;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思维抽象

[摘要]阿尔都塞认为,“思维”与“现实”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是彼此完全分裂的。为证明之,他从马克思思想中挑选了两个例证:一是“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不一致;
二是科学认识的起点不是“感性具体”而是“思维抽象”。但在第一个例证中,他的论点和论据所涉及的是处于不同层面具有不同性质的问题;
而在第二个例证中,他并没能把握住“思维抽象”的科学内涵。本文从“现象”遮蔽“本质”的角度说明“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的不一致,从“形式规定”、“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三位一体的角度理解经济范畴,从“共性”与“个性”、“本质”与“现象”辩证统一的角度把握“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b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4)12-0079-07

作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开拓者,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带有很强的“方法论帝国主义”的色彩。在这种理论底色下,认识论问题在阿尔都塞的理论视野中自然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阿尔都塞曾在其著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过认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例如他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就认为,认识论问题即理论构建的过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即指导“一切”的一般性理论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理论实践的普遍意义上去认识理论实践的过程……这是理论(即唯物辩证法)所从事的初步理论工作。”在《读(资本论》一书中,他又强调:“作为哲学家阅读《资本论》,恰恰是要对一种特殊论述的特殊对象以及这种论述同它的对象的特殊关系”,即在认识论的问题域内“提出疑问”。在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读中,如何看待“思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既是其思想认识取得关键性突破的核心所在,又是其理论观点模糊不清,最终滑向唯理论的症结所在。

一、“思维”和“现实”的分裂:阿尔都塞解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阿尔都塞基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将马克思关于科学认识过程的思想,展开并条理化为一个公式:“一般甲”,通过“一般乙”的加工,到“一般丙”。其中,“一般甲”作为科学认识的起点,是被意识形态包裹的一般概念,例如“生产”、“劳动”,它们与具体事实并不吻合。“一般丙”作为认识的终点,才是与具体事实相符合的“思维具体”。科学认识的整个过程被设定为用一定的“生产资料”将“一般甲”加工为“一般丙”的过程。这个理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阿尔都塞在文中设置为“一般乙”。在阿尔都塞看来,“一般乙”是科学认识的本质和动力,“它由一些概念所构成,而这些概念的矛盾统一体构成科学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理论”,即阿尔都塞那个著名的“问题式”。

阿尔都塞所解读的这种认识过程,起始于“思维抽象”,终止于“思维具体”,是一个完全局限于头脑中的过程。其实质是用“思维抽象”这种原料,在头脑中生产出“思维具体”这一产品,根本不涉及现实中的“感性具体”。在他的认识论中,现实层面的“感性具体”和思维层面的“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分裂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纵观其论述,阿尔都塞对这种根本性区别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反对“把现实理解为思维的结果”的思辨唯心主义,强调现实“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在阿尔都塞看来,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唯心主义对“思维”和“现实”的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封闭的圆圈:抽象的概念是本质,处于圆心;
现实中的一切感性现象只不过是这些概念的表现形式或外化,处于外缘,它们可以被还原成抽象的概念;
整个世界是一个以一定“概念”为圆心向外辐射的同心圆,处于圆心的抽象概念具有絕对的真理性和最终的决定性,作为圆心外化的感性现象则没有独立性。而在马克思那里,现实先于、独立于思维而存在,现实不是抽象概念的外化或表现形式,而是思维之外的独立存在。在阿尔都塞看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第二,反对“把对现实的思维归结为现实本身”的经验唯心主义,强调作为认识起点的“思维抽象”不是对现实中“感性具体”的抽象,即对其本质的把握,而是由经验、技术和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制作过程的结果”。阿尔都塞认为,与思辨唯心主义对“思维”和“现实”关系的认识一样,在经验唯心主义那里两者的关系也是一个封闭的圆,不同的只是“思维抽象”和“感性具体”的位置颠倒了一下:“感性具体”成为了本质,具有绝对的真理性和最终的决定性,而“思维抽象”则只不过是在人的头脑中将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本质部分”从“非本质部分”中剥离出来。思维中“现象”和“本质”的二分结构不过是现实中存在的“非本质部分”和“本质部分”二分结构的反映。经验认识论的本质只不过是“把被理解为现实对象的现实组成部分的认识纳入这一现实对象的现实结构”。

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对“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关系的认识完全不同于经验主义。他认为“企图从具体的个体中得出纯本质的抽象行为是意识形态的神话”。在科学认识的起点问题上,理论实践的起点不是具体存在,即“单纯的直接‘感觉和独特‘个体为其本质的存在物”,而是一般概念。同时,这些一般概念并不是认识者个体对现实中具体现象的抽象,而是“一个复杂的制作过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客体包裹着认识者的思想。

以上两点所涉及的都是阿尔都塞从反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所谓“思维”和“现实”的分裂的阐述。当然,这里的“破”是为了后面的“立”,下面的第三点就从正面梳理阿尔都塞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解读。

第三,反对把“认识对象”完全等同于“现实对象”,强调科学认识是与经济实践、政治实践等实践的特殊形式相并列的,具有特定固有结构的、独立的实践形式,因此应该深入到内在结构和机制的层面,去把握其本质和科学性依据。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思维”和“现实”在阿尔都塞那里是完全分裂的。endprint

为了从正面阐述这种分裂,一方面,阿尔都塞强调“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的根本区别。在他看来,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对象:“‘在主体之外,独立于认识过程(马克思语)的现实对象;
完全不同于现实对象的认识对象”。这两个对象是相互独立的,既不能把现实中的“现实对象”还原为思维中的“认识对象”,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把“认识对象”还原为“现实对象”。“现实”对“思维”的制约只体现在“这种思维是历史地在自然现实和社会现实中产生和形成的思维器官所构成的体系”。另一方面,阿尔都塞反对将实践作为“镜子中的映像、理论的对立概念”,认为“不存在仅仅是没有躯体和物质性的纯精神观点的理论”,也不存在“那种‘干就是一切的纯物质的实践”。科学认识活动和经济的实践、政治的实践、技术的实践一样都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这些实践形式都有其固有的、特殊的、独立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虽然说,这种独立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由它们对‘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实践即经济实践的依附型式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取消这些实践形式的独立性,将之简单地还原为经济的实践。就认识的实践或理论实践而言,认识的结构、体系或机制固然受到经济、政治等其他现实条件的影响,但并不能由此就把认识活动简单地归结为对这些现实条件的反映,而取消其结构、体系的独立性。

既然“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是完全分立的,理论认识的科学性并非基于是否与“现实对象”相一致,同时科学认识过程是具有特殊结构的独立实践过程,其科学性也不能用外在于这一实践过程的其他实践形式来衡量,那么,认识的科学性依据就只能从认识活动本身、认识过程内在的固有结构来寻求。沿着这一思路,阿尔都塞将认识的科学性依据规定为理论实践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即“一般乙”,具体来说,就是论证和表述中“同時性”的概念体系和“历时性”的概念顺序形式。在阿尔都塞那里,认识主体运用作为“生产资料”的“一般乙”,将与现实不一致且属于意识形态的“思维抽象”,加工为占有、掌握现实且属于科学的“思维具体”,这就是作为一种生产活动的认识过程。而这一生产过程是否顺利,作为生产结果的“思维具体”是否科学,则完全取决于作为“生产资料”的“一般乙”的性质,而并非取决于原料“思维抽象”是否与“感性具体”相一致,或产品“思维具体”能否经受住其他实践形式如经济实践或政治实践的考验。

纵观阿尔都塞对“思维”和“现实”关系的解读,我们并不否认其观点的合理之处。例如,他坚持现实在头脑之外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现实中的具体现象不是“思维抽象”或“思维具体”的外化、自生;
又如,科学认识不能停留于对现实中感性经验的归纳,科学认识的起点不是“感性具体”而是“思维抽象”,等等。就此而言,阿尔都塞强调“思维”和“现实”的对立是正确的。但沿着这一思路,其一,他否认作为科学认识起点的“思维抽象”是建立在对“感性具体”的科学抽象基础上;
其二,他否认实践对理论的最终检验作用,将认识的科学性依据规定为论证和表述的概念体系、概念顺序的合理性。由此看来,阿尔都塞走得又太远了,陷于种种理论困境而不能自拔是其必然归宿。

当然,如果对阿尔都塞全部论述的辨析仅止步于此,止步于外在于其论证逻辑的盖棺定论,显然是无力的,并不足以真正揭示其失足之处。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对阿尔都塞“思维”和“现实”分裂思想的研究,就必须深入其论证的内在逻辑,从他所使用的论据中揭示其逻辑上的破缺。纵观阿尔都塞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支撑其“思维”和“现实”分裂这一论点的论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马克思的科学研究中,“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是不一致的(简称“论据ⅰ”);
二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科学认识的起点是“思维抽象”而非“感性具体”(简称“论据ⅱ”)。接下来,我们就紧扣这两个论据,从阿尔都塞论证的内在逻辑出发,对其“思维”和“现实”分裂的思想进行详尽辨析。

二、“论据ⅰ”辨析:如何理解“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的不一致?

在“论据ⅰ”中,阿尔都塞的论述发生了逻辑上的错位:论证的目标和论证的依据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在马克思科学研究的不同层次,确实存在着“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不一致的问题,但这种不一致所涉及的问题与阿尔都塞所要论证的观点——“思维”和“现实”的分裂——不在同—个问题域内。

首先,从历史科学研究的方法上看,马克思强调“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不一致,并不是为了论证“思维”和“现实”的分裂,或者说,并不能为阿尔都塞的论点提供依据。例如,“从后思索”的方法,即“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的著名论断,是马克思进行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用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这是因为,只有在现实事物发展的比较高级的阶段上,其深层本质和规律才能获得充分实现和表现;
也只有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充分实现和表现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才有现实的可能性。如果说“时间顺序”指向的是事物的现实发展进程,那么,“逻辑顺序”所指向的就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揭示和把握。

马克思指出:“价值表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揭示出来。而这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才有可能,在那里,商品形式成为劳动产品的一般形式,从而人们彼此作为商品占有者的关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说,作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商品价值的这一本质内涵,只有在商品生产发展的高级阶段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阶段上,才能得到科学理解和把握。这是因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才获得充分发展,与之相应,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才得到充分实现和表现。在此之前,尽管人类千百年来始终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这种活动也始终受到商品价值规定和价值规律的制约,但是他们并不清楚也不可能清楚究竟什么是商品的价值,究竟什么是价值规律。这种状态,一如马克思所说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当然,在事物发展较为高级的阶段上,虽然具备了揭示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可能性,但是其难度却加大了。因为事物发展越是充分,表面现象对内在本质的遮蔽性就越是严重。只有借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才能揭示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对商品价值本质的认识就是如此,他分别从“商品的可比性”、“对象化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的社会性和社会联系”、“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身家性命”等五个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内涵。这些内涵在现象层面是看不清楚、也理解不了的。endprint

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从后思索”的方法,鲜明地体现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不一致。事物的实际发展进程永远是从“过去”到“现在”,这是“时间顺序”;
但是,与此不同的“逻辑顺序”,则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的过程,这一进程则是从“现在”到“过去”。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的这种分裂或不一致,只是一个社会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问题,并不能证明“思维”与“现实”是完全分裂的,“思维抽象”不以“感性具体”为初始基础这一本体论问题域内的论点。

其次,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方式的具体分析中,也存在着“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不一致的情况,但这同样不能支持阿尔都塞“思维”和“现实”相分裂的论点。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

在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上,马克思先是在《资本论》第1卷中提出了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称“时间工”),在《资本论》第3卷中又提出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称“时间ⅱ”)。“时间ⅱ”包含了市场“供求关系”在商品价值量决定中的作用,“时间ⅰ”则排除了劳动的技术条件之外的任何中介环节和中介过程在商品价值量决定中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一些论者强调的“使用价值权重”在商品价值量决定中的作用,可以说是第三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称“时间ⅲ”)。其中,“时间工”处于思维抽象的层面,而“时间ⅱ”和“时间ⅲ”则处于思维具体层面。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先有“时间ⅲ”,然后有“时间ⅱ”,在“时间ⅱ”和“时间ⅲ”的相互作用中,才形成“时间ⅰ”。与此不同,从“逻辑顺序”上看,则是先有“时间ⅰ”,然后有“时间ⅱ”,最后才有“时间ⅲ”。从逻辑进程来看,处于思维抽象层次排除了市场供求关系和使用价值权重的“时间工”是基础和前提,具有“解释学”意义上的“优先性”和“第一性”。但是,从历史或现实的进程来看,处于思维具体层次加入了供求关系的“时间ⅱ”和加入了使用价值权重的“时间ⅲ”才是基础和前提,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优先性”和“第一性”。

显然,上述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的不一致,体现和反映的是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是现象特征对本质规定的遮蔽和偏离,只能说明科学认识的本质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并不能支撑阿尔都塞“思維”和“现实”彼此分裂的论点。恰恰相反,不论是处于思维抽象层次的“时间ⅰ”,还是处于思维具体层次的“时间ⅱ”和“时间ⅲ”,它们“都不是虚幻不实虚无缥缈的。‘时间ⅲ就真实地存在于商品生产的过程中,而‘时间ⅱ就真实地存在于商品实现的过程中,而‘时间ⅰ则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和‘平均数就真实地存在于‘时间ⅲ和‘时间ⅱ的相互作用中”。这表明,任何认识都是对现实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把握,任何“思维抽象”(思维)都是对“感性具体”(现实)的抽象,离开“现实对象”的所谓“认识对象”,不过是阿尔都塞自己的一种虚构。

其实,阿尔都塞在进行具体论证的时候,已经无意识地暴露出其论证在逻辑上的错位。例如,他在论述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这句话:“它们(指经济范畴一引者注)的次序倒是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的”。我们要问的是:难道经济范畴在思维中的次序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决定,不正是说明了“现实”决定“思维”,“思维”来源于对“现实”的抽象吗?

三、“论据ⅱ”辨析:如何理解科学研究的

起点不是“感性具体”而是“思维抽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确实讲过,“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科学认识的起点不是“感性具体”而是“思维抽象”,他并没有将“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完全对立起来;
相反在马克思那里,“思维抽象”是悬置了“感性具体”中的偶然因素或非本质关系后,对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把握。阿尔都塞显然误读了马克思强调科学认识不从“感性具体”而从“思维抽象”开始的本意。

关于造成阿尔都塞误读马克思的原因,一些学者将之归结为这样两点:其一,科学认识的完整过程是“感性具体一思维抽象一思维具体”。就此而言,阿尔都塞并没能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科学认识的这一内在理路,而是仅仅截取了后半段内容,忽略了前半段内容,结果必然是否定“思维抽象”建立在对“现实”的科学抽象的基础上。其二,从思想背景和他本人的理论动机人手,认为阿尔都塞强调“思想”和“现实”的分裂,是为了抵制政治对科学、理论的粗暴干预,批判将哲学现实化、庸俗化的倾向,论证理论的相对自主性。

对某位思想家思想的分析,当然要考虑该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思想环境,以明确其理论锋芒所向,但这并不能代替对其思想内在逻辑的剖析。在此意义上,学术界对阿尔都塞提出“思维”和“现实”彼此分裂思想的思想背景和理论目的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但是,若单纯地以科学认识的完整过程为理论基点,就无法从内在逻辑上对阿尔都塞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阿尔都塞误读马克思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把握“思维抽象”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确切内涵。因此,要想深入剖析阿尔都塞的思想逻辑,就必须从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思想中“思维抽象”的确切内涵人手。

笔者以为,理解马克思思想中“思维抽象”的确切内涵,有两个重要的视角值得重视。一个是经济范畴规定性中“形式规定”、“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的关系视角;
另一个是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视角。

从第一个视角看,马克思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是一种“形式规定”,这种“形式规定”总是一定“本质规定”的不同存在方式,总是表现着“本质规定”;
与此同时,这种“形式规定”又要以一定的“物质存在”或“自然存在”为载体,物质载体不同,“本质规定”就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和“形式规定”。“本质规定”和“物质规定”共同构成了经济范畴的“形式规定”。虽然阿尔都塞看到了经济范畴是一种“思维抽象”,但是,马克思对经济范畴所作的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则完全处于阿尔都塞的视域以外。一方面,他看不到这些经济范畴与“本质规定”也即特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看不到这种本质规定作为一种“客观趋势”就形成并存在于“现实”之中;
另一方面,他也看不到这些经济范畴作为一种“思维抽象”,由于同一定的“物质存在”或“自然存在”的联系,所以总是形成并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了,任何“思维”都必须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这才是马克思思想中最为原始的基点。马克思就曾强调:“对我来说,对象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交换价值,而是商品”。离开“商品”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存在和客观现实,就既不存在作为思维抽象的“价值”,也不存在作为思维抽象的“交换价值”。正是由于缺乏马克思思想中经济范畴是形式规定的视角,阿尔都塞才会掏空这些经济范畴的现实内容,把马克思所讲的作为科学认识的起点的“思维抽象”,仅仅看成是被思维制造出来的、干巴巴的一般概念,并且将之与“现实”对立起来,视为经济、政治、技术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制造物。

从第二个视角看,如前所述,阿尔都塞认为作为认识起点的“一般概念”是与“感性具体”不相符合的,而作为认识终点的“思维具体”才是与“感性具体”相符合的,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被看成是“思维”与“现实”从不相符合到彼此符合的过程。阿尔都塞的这种认识,并没能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思想中“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关系。在马克思那里,被阿尔都塞误以为是科学认识起点的“一般概念”,实际上是特定“本质规定”的体现,这种“本质规定”及其现实的本体论基础才是马克思“思维抽象”中更为深层的内容。这种“本质规定”一方面的确是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但另一方面这种“本质规定”决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所揭示的是不同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共性”,这种“共性”的获得,是撇开了现实中种种非本质关系和因素的结果,是舍弃了现实事物的种种差异和个性的结果。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演进,不过是把那些被撇开和舍弃的关系和因素再加入进来、还原回来,不断地在“整体”或“总体”上揭示和把握“现实事物”的过程,因而“是以‘本质说明‘现象的过程,是在‘共性之上揭示‘个性、在‘统一之中呈现‘多样的过程,是在思维中理性地再现具体事物及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因而给人一种越来越‘接近现实的感觉。”由此可见,阿尔都塞关于“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只是一种理论错觉,他不仅没能在“本质”和“现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层面把握其实质,反而制造了“思维”与“现实”彼此分裂的认识论悲剧。

[责任编辑 孔伟]endprint

相关热词搜索:分裂思维现实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三

怀着无比激动而又严肃的心情,我荣幸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发展对象培训班。通过这次党课,我对党有了更加深入和更加透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入党的信念。虽然,此次党课培训只有三天,但这足以让我去好好消化和领悟。

在第一节专题讲座上,朱教授就为我们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节讲座上,还有令人振奋的入党仪式,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通过了党的考验,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佩与羡慕,同时也勉励自己,一定可以向他们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起初,我对习总书记的崇敬只是因为治国有方,强军反腐,爱民亲民,在党课的学习中,认识到习主席写过八次入团申请书、十次入党申请书,从地方到中央,从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广大党员做出了表率。也许我们没有习书记那样治理国家的才能,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和他一样那般对党的忠诚,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对党就要知恩感恩报恩”。

之后,我们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这一纪录片,了解到了国家的强盛,明白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艰难坎坷。风风雨雨几十年,无数的科研工作者们奋战在科研一线,为我国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面对着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自主创新摸着石头过河,这位党员的科学工作者更是带头冲锋,坚守在各个岗位的重要位置上。每当一个领域研究到只剩下“硬骨头”时,有些人退缩了,有些人转行去做其他研究了,总有那么多像赵忠贤前辈一样的人默默地钻研着这些“硬骨头”。这激励着我们这一批入党积极分子,这一批工科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为党奉献毕生所学。

在第二次的党课讲座上,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了长征的历程。在讲座中,刘老师将自己参观过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纪念长征胜利xx周年”展览活动的深刻感悟与我们分享,并用生动语言和真实的史料带我们回顾了红军长征的重大历史事件。刘老师的讲解,在现了当时红军过草地、翻雪山、飞夺泸定桥等等场面。不仅如此,老师还为我们讲述了当时红军内部的一些矛盾,意见上的不和,这引起了在座同学的共鸣。老师引用了《西行漫记》中的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真人真事,加深了大家对党的艰辛历程的认识。除此之外,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做党建工作时,同学们写给他解答内心疑惑的信,在聆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疑惑自己也曾有过,在听了刘老师的解答后,自己豁然开朗。与艰苦卓绝而又奋发向上的“长征精神”相比,刘老师列举了当下党和人民带来沉重负面影响的党内不良作风问题,同时,也要求我们要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刘老师用自己和女儿的对话,反映了当代青少年普遍认识上的问题,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走好新的长征路”。

在观看《榜样3》这一记录优秀党员的节目时,我认识了很多的先进优秀的党员榜样,在聆听和观看中洗涤了自己对于如何成为优秀党员的认识。党员干部要本着奉献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坚实走好每一步。赵忠贤说:“我觉得,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但并不枯燥。因为能将个人的兴趣与生计结合起来,是最理想的选择,这有多快乐。”作为军人的后代,我对印春荣最为敬佩,他在缉毒一线长期与毒贩斗智斗勇,无数次面对金钱诱惑和生命威胁,他都不为所动,成功地完成任务。他是卧底,他用生命和胆识缉毒枭雄;他是军人,用忠诚和担当捍卫者荣誉;他是党员,时刻不忘对党忠诚,服务人民。这位“八一勋章”的获得者初心不改:“我作为一名武警战士,把自己交给党组织。党需要我干啥我就干啥,党需要我流血牺牲,我都在所不辞!我定捍卫好祖国边疆!”

毛泽东同志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榜样3》中的党员,涉及到各行各业,它能让众多党员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同时证明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这个节目用真人真事,诠释了党的崇高理想,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党组织的精神面貌。见贤思齐焉,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但在平凡的事中做出了不平凡的创举,更突显了其精神品格的高贵。每当故事结束时,他们都会重温当年的誓词,大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句话萦绕在我耳畔,脑海浮现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三天十分短暂,但我在党员的道路上还有走的路很长,这一次学习使我更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知道了党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当前中国的形势。我将时刻谨记这次培训班带给我的只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不断上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组织中的一员。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四

近日,有幸参加了中远海运党校2021年第二期入党发展对象的培训,为期四天的脱岗培训,让我这个90后,再一次重温了党的历史,特别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认知。

在《学习把握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这么能—以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与宝贵经验》的课程学习里,党校老师简要的带我们回顾了党的发展史,从一大的召开到“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开始觉醒,从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从改革开放到邓小平理论,再从十四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破了困扰中国百年的历史死结,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转变,特别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讲授了“强起来”的点点滴滴。一路走来,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再次深深感动了我,从一个五十几人的组织,发展成为九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这中间的血泪,真的是一部值得我们所有人好好研读的史书。党校老师更是旁征博引,用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到见解,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个个可爱可敬的英雄人物,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时刻。

试听教学里统一观看的《忠诚与背叛》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这样一帮把民族命运扛在肩上,把个人生死抛在脑后的人,才有了如今这样的盛世太平。党校组织的现场教学—参观青岛党史纪念馆以及严立宾纪念馆,更是通过具体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这些“红色气质”人的丰功伟绩,在严立宾纪念馆周围,有一个烈士陵园,现场教学老师向我们介绍,陵园内除了可追溯到姓名的533人外,还有634名无名英雄”,在缅怀这些烈士的过程中,我在一个没有名字的墓碑前站了许久,这墓碑下埋葬的是我们国家的英雄,而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是谁、他几岁、他来自哪,甚至可能这么多年,都未曾有人来专门祭祀过他,他以他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生,为共产主义英勇牺牲;死,为中华民族守护传承。烙在墓碑上的也许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共产主义战士”!

渔阳星火竞相传,百年奋斗正青春。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它代表的是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校的学习,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和努力的方向,找到了持续而确定的归属感,建立了正确的组织观念。参与授课的中远海运党校贾倩老师说“选择一个信仰不容易,坚持选择一个信仰更需要勇气。”这就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立科学的认知、坚定思想的认同、掌握实践的方法、提高能力和本领。

如果说,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的叮嘱,那我觉得,撸起袖子,攥紧拳头,是我们预备队成员的觉悟!这个看似和平却暗流汹涌的年代,也许留给我们枪林弹雨的机会不多,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就是我们的追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坚定而执着!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五

现实唯美签名大全70句

这个社会把不现实的人变得现实,把现实的人变的更现实。下面这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现实唯美签名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理想与现实差距真的太大了,将那个还不谙世事的心打碎,努力地给自己寻找一个出口。我知道,从小的那个梦想实现的几率是很微妙的,我依然努力地去争取。

2、人到了某一个阶段,生活就会一开始给你做减法。拿走你的一些朋友,让你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拿走你的一些梦想,让你认清现实是什么。当你能看着自己忙里忙外,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3、梦想,是连接现实与未来之间的桥。那些活得太累的人,要么是活在过去,根本看不到未来,要么是太现实,被眼前的名利所困。过去与现实的生活,有很多既定的规则,它们未必正确,却约定俗成,是一种束缚,梦想正是摆脱它们的一条捷径,至少在心灵上不局限在它们设定的条框里。

4、昨天晚上梦到你离开了我,我哭着醒了,却发现现实中你也离开了我。

5、凡是在虚构中张扬的,都是在现实中缺失的。——梁晓声

6、梦想必须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否则你的梦想就是没用。

7、人生在世,短暂不过百年。平淡,虽不是人生旋律中的精彩华章,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底色。在现实生活中,平淡总是多于辉煌。谁能善待平淡,谁就能把握住生活的真谛,当机会来临时,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8、现实生活中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人生是一种忍耐,人生的美与丑好与坏,只在自己内心的感受里。不是生活给了我们许多的困扰,不是社会给了我们许多的压力,是我们自己内心中那许许多多的私心杂念。很多事情,忍一忍,让一让,就过去了,不必寸步不让。

9、现实生活就那样,一句亲爱的,只是口头阐,男女老少皆谊,别太去在意就行

10、总是想过自己的生活,却又被现实束缚。

11、不要相信那些唯美的爱情小说,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童话里,没有谁会等谁一辈子。

12、逼不得已的是生活。身不由己是现实。

13、谁会是谁的命中注定呢,命中注定只是童话,而现实的残酷让人沉迷于童话不可自拔。

14、其实我们都是好孩子、只是现实所迫而已。

15、有时候现实会堵得你哑口无言。

16、当在利益面前,同事之间的情谊就会大打折扣或是变得一文不值。是的,他很现实。因为在他的价值观里利益比友谊要重要。难到你就要因此愤世嫉俗吗?

17、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现实中的麻烦是免费还包邮的。

18、现代的典型,应该是高效率的典型,应该是与常人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共同经历现实中的生活,结果又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

19、四年时间成长,越来越看透一些人,无数次看穿人性,却又坦然接受,然后把锋利的棱角磨平了,变得不再那么有脾气,所有能自己扛的就自己扛,小时候说要做个特别的人,回头看看,其实很普通,路才刚刚开始,欣然接受现实,可能这次能走,以后保持善良,平凡却又闪光。

20、这里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网上抄袭,这里是我的心灵之窗,发自内心的感受感言,为什么人会在无形当中错误的对比,为什么一定要赢,适当的认输是不是走的更坦然点呢,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要因为外界环境迷失了自己,寻找健康与快乐才是人生的宗旨,心态影响你的'心情影响你的想法,让我们接受现实,接受所发生的一切,祈祷改变,晚安。

21、有时候真的不愿把一个人想太坏,但最后却不得不面对现实,遇人不淑没关系,前路漫漫,及时脱身好过纠缠浪费一生,余生会有真正爱你的人为你温粥为你撑伞为你守在路灯下。

22、起后在想美梦的结局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又接着一路跑到教室。

23、谢谢你,让我找回了最初的自己,我会努力守护最初的天真,不被现实遗忘。

24、在这个黑白的社会,必须要去面对现实。

25、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徘徊,你是不是不知道前进还是后退,向左还是往右?面对未知的世界,心里有些许期待,些许迷惘,还有些许恐惧。你是不是发现,朋友越来越多,理解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你是不是发现,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帮助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你是不是发现,梦想越来越轻,现实越来越重?你是不是发现,曾经以为唾手可得的,现在越来越远离,曾经以为很远的,此时却离自己越来越近,比如社会,比如生活……作者:青果儿 出处:因为迷惘,所以叫青春。

26、用理想和现实谈青春。我只想问候你一声:你好吗?

27、"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有人喜欢靠近暖气片地病床,有人喜欢靠窗。"

28、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着四种不好的人际关系模式:保护式,自以为是式,独裁式和操纵式。作者:潘石屹

29、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寻。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所以在爱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独也不是团聚,而是祈祷。

30、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

31、生活就像一个魔鬼,先用美好的事物漂白你的心灵,再用现实的残酷将其四分五裂。

32、如果说现实是残酷的,哪谎言一定是温柔的,所以温柔是谎言,我讨厌温柔。

33、尽管现实残酷,但痛苦鞭策我们前进。

34、有些事情不能多想,一想就变现实了,因为现实很残酷的。

35、可以说,在没有理解能力的人身上,党把它的世界观灌输给他们最为成功。最明显不过的违反现实的东西,都可以使他们相信,因为他们从来不理解,对他们的要求是何等荒唐,因为他们对社会大事不发生兴趣,从来不去注意发生了什么事情。正是由于缺乏理解,他们没有发疯。他们什么都一口吞下,吞下的东西对他们并无害处,因为没有残渣遗留,就像一粒玉米里不加消化地通过一只鸟的体内一样。

36、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有多少爱情被现实击垮,又有多少奔着现实去的最后成了悲剧。

37、娱乐圈不过是场游戏,有时候觉得做这行有点无聊,现在那么多社会问题那么多现实的残酷,而我们却不是在研究一个真实的世界。不过,如果我们的片子能够在一两个小时中给人带来一点欢笑,也就是我作为个人最大的能力范围了。作者:杨千

38、爱是我们的理想,孤独是我们的现实。对爱的需要,暴露了我们自身的虚弱。

39、俄很现实的认为看电视感动一下没什么问题,现实生活是绝对不可能有电视中那样的人存在,要不怎么艺术叫做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呢。

40、如果生活根童话故事是一样的话,我就会有个特美好的结局,可这是现实,你还想怎样难道下个进门的就是我未来的对象吗?

41、多少故事,都是华丽地开始,落寞地结局。在既定的现实里,我们连疑惑都是苍白无力的,不管是点头,还是摇头,都要默然接受。

42、欧漏,我不想面对现实,现实太残忍了。以后不吃宵夜了。

43、最近好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好想摆脱一切得到的却是离别,心累什么都不想做,逃避现实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失去。

44、其实人真的很现实,对他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难保不会被他踢开。

45、社会很现实,除了钱就是钱。

46、这个成王倭寇的社会很现实, 就算遍体鳞伤 ,也要活的漂亮。

47、虽然爱情很现实,但是维系爱情更现实。

48、现实的社会不要说谁对谁错。

49、回忆着 ,悔意着, 惶恐着压抑,摆脱不了现实给予的压力。

50、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但幸好有差距,不然谁稀罕理想。

51、没有败给现实的故事叫做童话。

52、我要稳稳的生活,能抵挡现实的残酷,在颠簸的未来,能有个归宿。

53、现实都是残酷的 理想总是美好的。

54、是人太自私,还是现实太残酷。

55、好多理想都被现实打碎,就这样活着吧。

56、有时候现实太过于无奈,始终无法毫无防备的对着别人,只能戴着面具面对, 即使知道会很累, 但却无法改变。

57、梦醒时分,就是你要面对现实的时候。

58、就算你把我伤的心萎,我还是要面对现实。

59、没有什么无法释怀,现实需要异想天开 !

60、事实告诉我一个真理,别把回忆当现实!

61、是不是要我给你一巴掌让你看清现实。

62、我发现我发的所有东西加起来的花还不如人家发一个,这就是可怕的现实。

63、网恋的孩纸其实是却少了现实中的爱罢了。

64、非要现实给你一巴掌,你才懂这个社会。

65、现实还是把我们戳的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66、时光逼得我们不得不为了现实而苟延残喘。

67、我总是幻想我在你身边,可现实却不尽如此。

68、现实这个词,拆散了我的爱情,毁了我的亲情,还破坏了我的友情。

69、我想放下那段美好记忆只怕现实不允许。

70、生活让我明白现实,人心让我明白叵测。

s("content_relate");

【现实唯美签名大全70句】相关文章:

关于想念唯美签名大全(精选100句)08-11

关于唯美早安签名大全(精选75句)08-07

唯美悲伤签名04-18

2022年唯美悲伤签名06-23

唯美悲伤签名(15篇)04-25

唯美悲伤签名15篇04-24

很现实的说说06-17

简单唯美早安签名(精选65句)08-10

唯美悲伤签名集锦15篇08-03

经典唯美悲伤签名集合40句07-30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六

骨子里的伤感,无药可医。曾经一再表态,写文字时,不再扭扭捏捏,不再独上高楼无病呻吟。只惜华颜易逝,秉性难移。再一次地重蹈覆辙。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悲剧电影,听过一些伤情歌曲,看过一些忧郁的文字,有些是凑巧碰到了,遇到了,放下了;还有些人把他们当作调味品,偶尔拿来品尝一番,给生活增添另一些风景;另一些人他会上瘾…而我恰恰是那个另一些 。

其实我们不可否认品尝过那些滋味的人,他们也许想看看别人的故事,从中吸取教训以防自己也在掉在主人公那个坑里,还有绝大部分是大部分人是产生了共鸣,他们在黑白的故事里,在忧伤的旋律中,在绵绵的文字间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更多时候他们把“他”当成了自己,他们是有故事的人。

还有小部分,个人觉得属于幸灾乐祸型。鲁迅在很多年前就描写到国人在看鬼子虐杀同胞同胞时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其实我敢打赌,他们中有些人绝对是在憋着气,不为别的,只因他们想笑。这一群人往往他们在生活中过得相当不快乐,但却又很少表现出来,工作不顺心,感情不顺利,出行不顺风…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不如意,众多的烦恼憋屈在心中,没有倾泄的对象,眼看着别人的幸福,还能怎么忌妒?找不到平衡点,因此他们选择了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看别人过得比自己还如意多少倍,证明自己其实还不赖。到时往往这种以毒功毒的方法都以最终的郁郁寡欢而收场,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采取这种慢性自杀的方式来解脱自己,虽然并没有解脱。他们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这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并乐此不疲。

那些个另一些也许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们上瘾之后,会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直到一日梦想照进现实,伤到临头的时候,却有了叶公好龙的黑色幽默。

其实,我不是祥林嫂,我不想反复的向人说自己的这些事,不想弄得身边的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我的话,于是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心里到底怎么回事,包括朋友, 不过我还是怕憋出内伤来,于是就借这块很久不曾耕耘的荒地,寄托一点点的疼痛。

末了,想起很久以前一个朋友的话,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包括工作感情方面的,就这样吧。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七

ok3w_ads("s005");

【摘要】“园长应该完全懂得“有快乐的教师,才会有快乐的幼儿”的道理,因为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有价值的幼儿教育。”著名教育专家朱家雄教授在《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一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幼儿园管理、什么是园长的领导力。正如书中所说:优秀园长不是天生造就的,一个优秀的园长是在实践中锻造出来的。在实践中的锻造不是光凭时间和经验就可以自然修炼成果的,最需要的还是反思和学习。

【关键词】有价值的幼儿教育 幼儿园管理 园长的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78-01

园长是一园之长,是幼儿园行政负责人,对办好幼儿园的作用是极其明显、重要的。这就要求园长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卓越的领导才能、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远见卓识。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园长,还要具备丰富的幼教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做一名成功的园长打好奠基。就像下文中的“她”

——梦想

儿时的她,每天和小伙伴在幼儿园无忧地成长着,看着慈祥的园长奶奶对老师亲切、体贴的关怀,老师们对园长尊敬、钦佩的话语,小小的幼儿园在园长奶奶那充满智慧和爱心的管理下,成为了她和小伙伴们玩乐的乐园,她梦想着:等我长大了,不但要做一名爱护老师的好园长,我还要像园长奶奶那样,把幼儿园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幼儿园。

当她把自己的心思悄悄地告诉园长奶奶时,园长奶奶摸着她的头,微笑着对她说:"宝贝,只要你好好学习,学会很多的本领,长大了,你就会成为一名比园长奶奶还棒的园长。"她顿悟:哦,长大了就可以变成园长了。她期盼着自己快些长大,快些成为园长,让梦中的情景早日实现……

——现实

怀着儿时的梦,她逐渐地成长,到了懂得什么是理想、抱负时,儿时的种种又重现在她的眼前,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最终考入了幼师院校。经过几年师范学校的学习,她掌握了丰富的幼教理论,对管理幼儿园有了自己的想法,自感已具备作为一名园长的素质了。

怀着一颗激动而又好奇的心,走进了幼儿园这片快乐的海洋,看到一张张陌生、稚嫩的小脸,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心中不禁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原来这就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呀,一种伟大的幸福感涌上了她的心头。

可随之而来的经历却让她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都是如此的不易,做一名管理有方的园长更是难上加难.她开始留意其她老师的举动,观察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设计一节精彩的活动。不懂的地方也是虚心请教。老师们都对好学的她给予了热情的帮助。每天对入园的小朋友,她都主动走过去抱一抱或者摸一摸他们的小脸蛋,再拉着小手蹲下跟他们说说话,让幼儿感觉到家人般的温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摸索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法,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使幼儿在轻松、互动的环境中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努力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教育书籍、报刊,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学会独立思考,逐渐积累经验。当孩子们再睁大好奇的眼睛,频频向她发问时,她从从容容地向他们一一解释,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十几年的幼教生涯,已使她由原来被幼儿给问住的尴尬经历转换成为每个幼儿争相崇拜、模仿的对象,而她兢兢业业、勤勉好学、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更影响了其她的教师,她渐渐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多次代表幼儿园参加各级比赛,并载誉而归。

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更加刻苦鉆研业务、开拓创新,坚持为人师表的风范,树立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做到保教结合,成为了孩子们开心的伙伴、家长们放心的朋友。

正是鉴于她对幼教事业的突出表现,她获得了竞聘幼儿园园长的资格。

——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充实了自己的业务理论的基础上,她认真做了以下竞聘演讲:

一、用“赏识”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

一名好的园长,首先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对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一名好的园长,还应该具备一颗细腻、体贴的心,耐心地指导教师的工作,时刻关心教师的生活,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或工作上出现的问题,以自己博学多识的谈吐、举止、丰富的幼教经验给予教师最规范的指导……

二、时刻具备创新精神

新时代的园长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创设、园所文化的打造、师资队伍的培养都要保持常"新"常"青",要顺应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制度不断完善、设施不断更新、课程不断创新,幼儿园始终具备绝对的竞争力和实力。

三、做有效的决策者

一所幼儿园的管理关键在于园长。当好园长关键在管理,管理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园长教育、管理智慧的高低。所以说园长素质是有效做好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管理者,要创设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宽松、和谐的空间,让教师们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打造信任、支持、合作、共享的学习氛围

在培养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方法才能够不断得到更新."走出去"即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教师的眼界。"请进来"即请教育专家来园讲座,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获取新的教育信息。

因此我确认园长的工作责任是: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尊重、合作、创新、发展"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带来的喜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上只是我对园长工作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我想,作为一名园长要做好的工作还很多很多,我会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努力加快自己的幼教步伐,使自己在做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前提下,具备做一名称职、合格园长的素质,更好地在幼教这个我深爱的领域中为孩子、为家长、为社会服务。"

后记:

其实,文中的"她"是幼教领域中千千万万个优秀幼儿教师中一名富有创新、奉献、好学精神的幼儿教师。在不断的磨练、收获中,积累起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为做好一名专业的园长打好基础。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付出,梦想的阳光终会照进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会在现实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朱家雄、张亚军.

相关热词搜索:现实梦想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八

最近一个阶段,本人通过师德师风整改的学习,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现对照《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惩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表现,作自我问题剖析。

一、查自己在热爱学生方面

不足之处:缺乏依法执教,特别是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心躁气急,对此类学生有时难免大声训斥。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体现在既爱“双优”的学生,更多地关爱“欠发展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努力做到在关爱与严格要求学生上把握好分寸。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人格不断完善的动力。

二、查自己在爱岗敬业方面

不足之处:由于个性使然,有时较情绪化,课堂教学往往受情绪支配。

在教育教学中,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我努力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教风,严明的教纪从教,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人为本、严格要求、耐心引导,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成教学相长之目的。

三、查自己在为人师表方面

不足之处:在工作上自己有时对后进生缺少应有的耐性;作风上,不够严谨,对于犯错的学生,不能立刻与家长联系、沟通和与学生谈心教导。没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出现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外出学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参加任何赌博活动和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查自己在廉洁从教方面

记得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写道:“一切心术不正行为不端,都是由不廉洁而起”。工作中,我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从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学生、家长的财物,从事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幼儿成长,热爱尊重幼儿,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益。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4、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过于急燥。在对待学生方面特别是对待困难学生要有耐心,有恒心,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随和的办法,别让师生关系僵化,因为这样的效果就不大好。因此,要时刻为人师表。

5、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增强自己敢于同不良现象做坚决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九

ok3w_ads("s005");

周祎

大三下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告诉我们,大四的第一学期可以先不回学校。这个学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实践, 要求我们对各自主攻的专业和辅修的专业进行实践调研,然后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离开学校的那天晚上,我和谈了两年多的男朋友在学校门口的“初遇”酒吧,完成最后一次劳燕纷飞的谈判。我们都知道这次离别是分道扬镳的前奏。大四的上学期,我们要去社会实践,下学期我们要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紧接着便是参加各种招聘会,不失时机地为就业拼博。不妥协,不将就,是我们的共同信条。个性如此顽强的两个人,在大学里风风火火地相爱,此时亦选择风风火火地分开。

从小就被灌输女孩子要独立,要自强不息的我,在大三那年,母亲还是特意送了一本名叫《女不强大天不容》的书给我。我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也讨厌她的某些行为。但看在作者是六六的份上,我还是认真地看完了这本书。

放假回家的第二天,我拿着学校的推荐信和社会实践登记表来到县妇联,准备在这里完成为期半年的志愿者生涯。看着肃穆庄严的办公大楼,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老师意味深长的话语萦绕在耳边,他满怀期待地说,各位同学,你们走入社会以后要好好学习实践,要用你们的眼睛,用你们的心去认真实践体验。学校不是社会,但社会却是无所不能的大学校。社会就像一个透视镜, 你们所看到的,和现实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反差。你们今后走向社会,就是要在这个现实与反差之间,寻找生存的机遇,寻找别人发现不了的特色和亮点,去找出隐藏在生活底层的真相。我希望你们每一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到县妇联报到的那天,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初秋的早晨因夜里下雨有了丝丝凉意,湿漉漉的露水和不温不火的太阳,让人的心情有些倦怠。我被安排在了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当志愿者,办公室主任许秀云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她指指没人坐的那张桌子对我说,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先熟悉一下我们的工作职责,再帮我把那些会议记录整理一下,过两天我带你去乡下跑跑。许秀云主任小跑着出去了,进来的时候边拿包边对我说,有个急事我要出去一趟,今天你就自行安排了。

我把妇儿工委的工作职责看了一遍,感觉这个部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责任重大。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和儿童,就应该有这样一个机构来为她们说话办事。我的内心涌现出了强烈的自豪感。

许秀云主任让我整理的会议记录,都是她们平时工作中现场记录的。有的也有可能是不在工作时间记录的。许秀云主任曾经对我说过,我们做妇女儿童工作的,工作时间从来不能以八小时来定。每一个从我们身边走过的妇女,每一个我们看得见的儿童,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她们什么时候需要我们, 那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许秀云主任的话让我感动,为她的敬业,也为她的责任感。

在整理记录这些笔记内容时,王一琳和宋小词这两个名字出现得最多,给我留下了深深的,久久难以平复的记忆。

当我把那些零碎的记录整理串联起来后, 王一琳和宋小词的资料,占据了大半个笔记本。回过头来细读,她们便像两个触目惊心的影像呈现了出来。

春节过后,我终于有机会和许秀云主任去下乡了。经过了一个上午的颠簸,我们在胃肠翻滚到要吐的时候来到了赖石嘴村。山里的冷风像要寻找温暖一样直往人的脸上和怀里扑,我们都不禁打了个寒颤。村子里到处都是炸过的炮仗皮,像枯黄的山野里开满了小红花。空气中还弥漫着炮仗炸过后喜气洋洋的硫磺味儿,偶尔还能闻到农户家窗口飘出的腊肉余香,翻滚的胃肠里便有了很强的食欲。

在村民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吴秀兰的家里。在这个没有春节气氛的院子里, 我看到墙脚横七竖八地丢着一些农具,生锈的铁线上挂着几件洗旧的衣服,四五只鸡在墙脚晒着太阳,见人进来咯咯咯地跑开了。

吴秀兰躺在床上,额头缠着的绷带上印出淡红的血渍,像一朵颓败的小红花。村民小组长告诉我们,吴秀兰昨天才从镇卫生院出院回来。在来赖石嘴村的路上,许秀云主任告诉我说她接到镇妇联的电话,说吴秀兰又被她老公打了,住在镇上的卫生院,除夕夜都是在卫生院度过的。我在车上的愤怒被晕车消耗怠尽,此时见到这个被老公打到骨折的中年妇女,强烈的维权意识涌上心头。却只见吴秀兰掩面哭泣,并不想告诉我们事情的经过。后来从许秀云主任和村民小组长的口中,我知道了吴秀兰的一切,是让人心痛和悲伤的一切。

半年的社会实践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我的软磨硬泡中,许秀云主任带我去见了宋小词。见到她的那一瞬间,我只感觉眼前有无数的星星闪耀。让人晕眩的美,让人心痛的漠然,以及她写的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字, 塞满了我的整个身体。

我没有见到王一琳,但她身上发生过的一切,从她的朋友米夏的敘述中,成了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故事像水银一样注入了我的身体,它像一条庞大不安的蛇,在我吸气或呼气间,都能感觉到它在我体内到处游走。

在返回学校的途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反复回味着老师说过的话:学校不是社会,但社会却是无所不能的大学校。社会就像一个透视镜,你们所看到的,和现实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反差。你们今后走向社会,就是要在这个现实与反差之间,寻找生存的机遇,寻找别人发现不了的特色和亮点,去找出隐藏在生活底层的真相。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都非常顺利。同学们都觉得像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开始了毕业前的旅行,离校前的聚餐, 各种活动异彩纷呈。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的内心会被一块东西烙得生疼,令我无法入睡。

王一琳,宋小词,吴秀兰。这些代表着女性生存和命运的名字,如同一滴藏在水底的油,此时浮上来,在水面氤氲,扩散,呈现出异样的色彩。

我决定,我要把她们写下来。

王一琳

雨,铺天盖地的雨。下得气势汹汹,白雾蒸腾。

王一琳进来的时候,带着一身的雨,也带着一身的潮湿味儿。打开门的一刹那,米夏的脑海出现了瞬间的空白。但眼神和眉宇, 米夏立即就认出了她。

王一琳坐在米夏对面的椅子上,裤脚边还一直往下滴着水。她穿着一件湖蓝色的风衣,看上去有些旧了。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退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她比以前胖了,许是暴饮暴食的痕迹残留在了她的身体里。她的两只手在腿缝里搓揉着, 局促而紧张。

下这么大的雨还奔这儿来,米夏想她应该不是来找她聊天的。而且她们似乎好久都没有联系过了。难道王一琳是刚好路过进来避雨?又或者是忽然想起了老朋友?但她却表现出了慌乱,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把米夏弄得紧张起来。

她们住得不算近,大多都是电话联系了才见面的。最近三年多来,她们似乎都没有联系过。今天这样的天气,毫无征兆地,王一琳敲开了米夏的房门。

米夏和王一琳是十多年前在一个什么销售会上认识的。那时米夏才刚参加工作,被单位的一位大姐拉着去参加那个销售大会。大姐说是她家亲戚请她幫忙找几个人去凑凑人气,就拉上了米夏。

就是在那天晚上,米夏认识了王一琳。

那天的王一琳穿着销售人员的职业套装,上衣扎进裤腰里,扑面而来的商界女强人气势,也有几分霸气。她长着一张娃娃样的苹果脸, 笑起来又甜又美。爱笑是她的特点, 嘴巴也很甜。见男的叫哥,见女的叫姐。就算看上去比她小好几岁的米夏,她也左一声姐右一声姐,叫得米夏怪不好意思的。

今天的雨又大又急,气温骤降。米夏忙给她倒了一杯水说,快暖暖身子。

王一琳接过水杯,放在桌子上,端起, 又放下,又端起。

米夏给她拿了双拖鞋,她也没换。一双脚泡在她湿透的鞋子里。

十多年来,她们已经从原来的客户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而且十多年相处下来,她也不是一个藏着掖着的人。王一琳的这些举动,弄得米夏异常紧张。

姐,帮我个忙。王一琳开口说话就吓了米夏一跳。

自从十多年前那次销售会过后,王一琳知道米夏比她小五岁,就没有再叫过她姐。而米夏又刚好不喜欢与人过份亲热,自然也不会叫她姐。她们就一直叫着对方的名字。

米夏的心咯噔了一下。听她叫姐,就知道这个忙绝不是一举手就能帮上的。

你先说,能帮上我一定帮。米夏心虚地说。

王一琳嘴唇嚅动了好几下,说,姐,借我两万块钱,我要离婚。

借钱和离婚,这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她却把两件事混在了一起。

最近三年米夏又买房又买车,房贷车贷都还没还完,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有去路,没有闲钱江湖救急。米夏颓然地摇摇头。

一万,行吗?她望着米夏,两只眼睛快要喷出火来。她那个样子,似乎不打算从米夏这儿空手而归了。

说实话,一万米夏还是拿得出来的。但米夏觉得她和王一琳虽然算得上是朋友,以前也曾有过一段密切的交往。但她们的关系还没有到可以开口借钱的份。而且还是两万。都说借钱最能试探人心,这不刚开口,就将人推出了千里。

我最多有五千。过两天还要给孩子交补课费, 你要不嫌少就拿去。米夏表明态度, 不想再讨价还价。

王一琳拿了钱,没有过多地说其他就冒雨走了。她走的时候,雨还是下得很大。她坐过的椅子下方,积了一汪的水。

米夏本来想问她遇上了什么难事,也想问问她为什么要离婚。但因为她要借两万, 后面缩减成一万,而米夏却只借了她五千。整个人在她面前失去了底气,略带亏欠地没有问出口。

米夏和王一琳认识的时间虽然长了,她们也曾将对方视为朋友。曾经约着一起逛街, 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细想却又发现,她们已经有好久没有联系了。就连微信上一个微笑的表情,都吝啬得没有出现过。

那个把上衣扎进裤腰里,扑面而来的商界女强人气势,也有几分霸气的王一琳,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 她们交往还是频繁的。单位临时通知开会, 一个电话,她就风风火火地来把米夏的女儿接走。米夏加班的时候,她也会冒雨去学校帮米夏接女儿。但不知什么时候,她们联系就少了,甚至都不联系了。

单位大姐还没有退休的时候,大姐和米夏聊天也会提到王一琳。大姐退休三年了, 米夏似乎有三年没有说到过王一琳这个名字, 也没有想起王一琳这个人来。

有一次和大姐聊天时,大姐说,一琳这孩子,命苦,嫁错了人。然后一脸无奈地摇摇头。

可是,王一琳结婚的时候,米夏分明看到他们是多么的般配,郎才女貌,同时还看到了他们幸福甜蜜的笑脸。而她给米夏的印象一直都是风风火火,女强人的样子。

那个被雨水淋透了的王一琳,那个将变形的身子罩在旧风衣里、局促紧张、欲言又止的王一琳,那个风风火火,女强人样子的王一琳,像一条沉睡了千年醒来的蛇,盘居在米夏的胸腔里,时不时抬起头,用它血红的信子撩拨着米夏的心脏,令米夏坐立不安。因为只借了她五千元钱,内心亏欠。本想打电话问问她的情况,又担心怕她误以为米夏是提醒她还钱。踌躇了很久,也焦虑了很久。十多年来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过密或过疏的情谊,又投影般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米夏去了大姐家,因为她们是亲戚,大姐应该会知道王一琳的情况吧。

开始大姐还遮遮掩掩,见米夏的追问充满了关切,她才跟米夏说了实话。

大姐说王一琳结婚的头几年,日子还是挺好过的。她一直在做销售,工资也高。米夏说这个我有印象,那几年的王一琳曾经让米夏羡慕。几百元的衣服眼都不眨就买几件, 口红香水用的都是高档货。那时米夏的工资都才几百元,她们一起逛街米夏连衣服都不敢去试。

大姐又说,一琳那个老公,开始对她挺好的。虽然有些大男子主义,什么事都要一琳听他的,但他还会护着一琳。他是七十年代的独生子,从小被娇宠惯了,那个时代的独生子女都会得到社会的特殊照顾,书读得也少。工作后得过且过,同事关系一塌糊涂,社会人脉几乎为零。后来单位重视学历和文凭, 他不想着解决和补救, 成天怨天尤人, 脾气越来越大。遇到问题的时候,只会暴跳如雷和逃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总爱在外面喝酒,还沾上了赌博,整日整夜的混在赌桌上,输多了就变得丧心病狂,回到家见什么都不顺眼。又因自尊心作祟,觉得女人在外面太强自己没有面子,赌友们又嘲笑他工资低,吃软饭。每次他输了钱赌友们都会讥笑他,说让他回去乖乖讨好老婆,让老婆赏他点钱来还债。后来因为喝酒误事影响了工作, 单位给他调了岗位, 工资降了两级。本以为通过这个教训他会有所收敛,谁知他却破罐子破摔,越发的变本加利了。

起先小吵小闹的时候,一琳都是自己忍着。直到有一次半夜她打电话给我,说孩子生病了在医院,让我送医药费过去给她。我才知道是他老公趁她不在的时候,将她包的钱全部拿去赌博了,而且还彻夜不归。孩子晚上生病,一琳拿起包就急匆匆的去了医院, 才发现包里一分钱都不剩。一琳气不过,天一亮就找到了老公打麻将的地方。在那间乌烟瘴气的房子里,输红了眼的男人比野兽还要可怕,他为了证明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便当着那些赌友把一琳给打了。我知道这事后非常气愤,本想着以长辈的身份出面教训一下他。谁知道她那个老公,在我面前展现了赌徒的无赖和无耻,借着喝了点酒,谁劝就跟谁动手。他将我推了撞在楼梯扶手上,半年过去了,我腰咳嗽都还疼。他还扬言说谁要管他家的事,就让谁家破人亡。这简直就是一个泼皮,无赖。大姐有些激动地对米夏说。

最严重的一次,他将一琳打得鼻血如注, 鼻梁骨折,住了半个月的院。

她为什么不离婚?她那么要强的一个人, 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生活。米夏牙齿咬得紧紧的,生气地说。

大姐说,一琳出院后就来找我说她要离婚。她说以前的小打小闹她可以忍,赌博输钱她也能忍,这次她却看清了他的本性,他是个残忍无情的人,孩子病了他不管不顾, 还对她下那么重的手,比仇人还狠。一琳说, 她在婚前就看出了她老公的一些德性,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不求上进,对父母都大呼小叫的,有时候也会凶她。但那时被他的甜言蜜语迷惑了,也怪自己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她还以为她有能力改变一个人。

没有一个女人不想做拯救恶魔的天使。就像电视剧里那些让恶霸回头的纯情少女。王一琳以为,她有本事让青蛙变成王子,让浪子回头,她以为她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改变一个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千零一夜》里的山鲁佐德。

大姐说她是支持一琳离婚的,谁知一琳的父母却死活不同意她离婚,他们甚至都毫无原则地站到了她老公那一边。他们说两口子生活哪有不磕磕碰碰的,相互忍让迁就一下就过去了。而且孩子都有了,离婚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况且他们做父母的,也丢不起这块脸。在父母和亲戚的胁迫下,一琳就妥协了。一琳外强内弱,就这样一直在他腋窝下做人。怨气积久了,仇恨也就深了。便趁她老公酒醉睡着的时候,用鞋底和拳头将他也打得鼻血如注,鼻梁骨折。从此家暴便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大姐叹了口气又说,我相信家暴只有零次和一百次。

自从那次过后,一琳不想连累我,就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了,我也没有再去过她的家。偶尔打电话问问她的情况,每次她都说自己好好的,还说她老公已经不去赌博了, 酒也喝得少了,两人不再打架了。大姐又说, 也许一琳父母的决定是对的。为了孩子,凑合着过吧。天底下的夫妻,又有多少不是凑合着过的。

从大姐家出来,米夏的心空空的,仿佛溺水了一般,虚脱无力。

天底下的夫妻,又有多少不是凑合着过的。

米夏说每当她想起大姐说的这句话,泪水就会不由自主流满脸颊。

我在米夏的叙述中,還原了王一琳的生活真相。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真相,隐藏在了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宋小词

一周以前,我在一辆晃动的公交车上遇见了宋小词。时间大约是晚上八点,或者是九点。车上有灯光,但如你所知,这个时间的灯光会让人觉得不真实。我便是在这样一个有些迷离、恍惚、晃荡的时间里遇见她的。宋小词的脸侧向窗外,似在看路边匆匆而过的人群,又或者什么都没有看。她的目光淡淡的,被长长的睫毛遮挡着。看不出是喜,或者是忧。

宋小词与陈重申的婚礼,在我们居住的小城引起了轰动。那天,陈重申玉树临风地站在红地毯的一端。整个人在黑色的西服里显出一种光明之意。新娘子走了进来,她是那么年轻,那么美。除了沉鱼、落雁,便没有了任何的修辞。就像农村的小孩到了大城市,第一次看见满街的霓虹,他们把眼睛瞪到流泪,把嘴巴张到变形。宋小词就是这样一种惊艳。她走上红地毯的时候,两侧的泡泡机自动吹出泡泡。千千万万个宋小词印在泡泡上,她纤细的腰肢仿佛被人轻轻扭拧着, 千千万万个宋小词身上有彩虹的涟漪。泡泡悬浮在上空,降落到每一张圆桌的上方,破灭在每个人的面前。

陈重申和宋小词是在学术研讨会上认识的,满腹经纶,郎才女貌,天设地造。所有关于美好的,关于爱情的,都只属于他们两人。

陈重申望宋小词的眼神,就像一个溺水者看到了希望。那一汪深情的潭水,似要将宋小词淹没。他们的新家有整整的一面书墙, 塌塌米上有一只巨大的布偶狗熊、一只可爱的纯白小熊。他们看书的时候,陈重申躺在布偶狗熊上,宋小词靠在陈重申的肩上,纯白的小熊躺在宋小词的怀里。陈重申说:宋小词,你就是宋词,是宋词里美轮美奂的女子。这时的宋小词,会又娇又嗔地用纯白小熊敲打陈重申,然后两人打打闹闹地抱成一团。

陈重申说,有一种人,就像一幅好画。你先看到了画的整体,才慢慢欣赏到画的颜料、布局、调色及画家的运笔。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宠溺地看着宋小词。那时的宋小词, 还成天做着关于文学的美梦,活在陈重申为她营造的幸福甜蜜里。那个夏天,她穿吊带短裙,也穿飞扬的无袖白纱长裙。她雪脂般光洁圆润的手臂挽过陈重申的臂弯,神采飞扬地在人群里穿行。

不到一年,陈重申就开始打宋小词。他在外面应酬回来,会将重重的拳脚落在宋小词的腰上、背上、腿上。不出去应酬的时候, 他是一个高级的厨师,会做满满一桌子宋小词爱吃的菜。他还是一个高级的调酒师,会调出不同口味、不同颜色的鸡尾酒。他们喝鸡尾酒的时候,精致得像剧组在拍摄电视剧。那时的陈重申,是天底下最钟情的丈夫,最浪漫的情人。他与宋小词席地而坐,捧一本唐诗,或者宋词,又或者会将色香味俱全的马尔克斯争论到五蕴俱散。他会用诗句将宋小词描绘成风华绝代的女子。

他说,宋小词,你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蕴染了我一世的清欢,请容我对你许一世的情深。

那时,他们会赤着脚在地毯上你追我赶, 嬉笑着背诵:“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陈重申深夜回来,遥远的脚步声仿佛一步一步地踩在宋小词的心上。她将身子倦缩成一团,听见锁和钥匙相互咬合在一起。宋小词浑浑噩噩哆哆嗦嗦地跌在床边,像被抽掉了筋骨。浓重的酒味伴着拳头落在她的身上。旧的伤痕还未消退,新的拳脚早已落下。她洗澡的时候,将手掌盖在比手掌还大的瘀青上。旧的伤口刚掉的结痂泛出白色,在新的瘀青上像一条求生的小白虫。新的拳脚打在旧的伤疤上,色彩斑斓得像一块蜡染布。这个时候,她可以放声地哭。她的声音被水流声盖住,她的眼泪被水龙头里的水冲走。她感觉自己就是浮士德,把灵魂和身体都卖给了魔鬼。那个魔鬼,就是她深深爱着的陈重申。

震惊。愤怒。追问。宋小词呼吸不畅, 肝肠一截截断裂了,她感觉自己正在死去, 灵魂从脚心跑了。

宋小词偷偷去了医院。医生说陈重申的情况疑似患了成瘾性恶癖症。宋小词并不知道成瘾性恶癖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医生告诉她,成瘾性恶癖症会让一个人性格改变, 情绪失控,人格扭曲。得了这种病的人他自已也很痛苦,发病时仿佛是另一个灵魂在控制着他。不发病的时候,他完全就是一个正常的人……

没等医生说完,宋小词就游魂般地走了。她一直走,一直走,直到双脚肿得不能再走路了,她都没有走到家门口。

宋小词惧怕陈重申,怕他凛冽的拳头, 怕他恶魔一样能吃掉人的眼神。怕他的歇斯底里,更怕他刚刚打了她又要与她求欢的疯狂样子。但她又可怜他,可怜他被病魔缠附, 被病魔控制。她在恶梦里挣扎,缠绵,绝望, 恐惧。她忍受着烈火焚身般的折磨。

不到一年,宋小词身上灵动娇艳的气息就隐去了,她脸上明艳动人的神采也消失了。在那个天气还热得要开空调的季节里,宋小词便穿上了高领,长袖,长裤。那个夏天,宋小词没有穿过一天的裙子。

病情没有发作的陈重申是宋小词宁愿致死也要相随的,她是那么地爱他,他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灵魂伴侣。哪怕是曾经被打得失去了一个孩子,宋小词还是那么地爱他。

宋小词躺在床上,抚摸着还在疼痛的肌肤,任泪水淌到脖颈。陈重申熟睡中梦呓着, 转过身将她搂在怀里,像新婚时那样。他呼出的带着酒味的热气喷到宋小词的脖子上, 被泪水浸湿的脖子粘腻着。宋小词像溺水一样地窒息,昏沉地睡去。

文学的天空富丽堂皇,宋小词忘记了一切。当她抚摸着身上老茶颜色的旧伤时,却依然会流露出诗情画意的笑。

在会堂听报告,陈重申穿得像新郎一样。黑色的外套遮挡不住他自带的光芒。他在台上声势浩大地宣讲,台下座无虚席,鸦雀无声。

约宋小词喝茶,她进来的时候带着一股热浪。室内空调宜人,她的衣服却没有随着季节变热而轻减。她轻轻地落坐在我的对面, 小心翼翼的。刚坐稳,她便低头在包里翻找, 将头埋得低低的。我知道她并不是在找什么, 而是怕我看见她泛红的眼眶。她抬头看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我知道她并没有看灯,而是不想让溢满眼眶的泪水流出来。与她说话, 她像忽然被惊吓了一样,慌乱地“啊”了一声,目光怔怔的。

陳重申的电话打了进来,我看见她拿起电话时手微微地颤抖。放下电话时惊恐地看看表。

十多分钟后,陈重申来了,光芒四射的样子。宋小词将身子往里缩了缩,给陈重申留出了空位。陈重申坐下后将脸转向她,温柔地问她要不要一起回去。我看见宋小词哆嗦了一下,慌而乱地点了点头。

陈重申在宋小词的心里放养了只名叫害怕的猫。

看着宋小词惊弓之鸟的样子,我的心像经历了一场大地震,边边角角都破碎了。

自从那天在公交车上遇见宋小词后,就一直没有她的音讯。所有的通讯都与她无关了似的。电话、短信、微信,统统都不回。

忽然在朋友圈里见到宋小词的的动态, 是陈草庵的一首词: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

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我在宋小词的动态下留言,配了个拥抱的表情。

再与她联系,电话、短信、微信,统统都不回。

每一个孤独行路的人,都有一段异常的时光。我只愿宋小词,走出心的魔障,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吴秀兰

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委屈,仔细考量一番,又有哪一个不是满腹的心酸。吴秀兰难过的时候,一个人跑到庄稼地里哭泣的时候, 她就这样安慰自己。不要想那么多,天底下的女人,又有哪一个不是这样过的。更何况是我,一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女人。哭过了,眼泪流过了,吴秀兰又大步流星地往家里赶。

这个时候,她家的门口会多出几个女人。她们装出伤心的样子,也有一两个女人会真的掉几滴泪。她们会把说了无数遍的话再重复说一遍,这些女人会用比眼泪更多的同情来安慰她。

秀兰,你要想开些。

秀兰,你可要好好保重自己哟。

秀兰,你要坚强起来,想不通就跟我们说说,千万别做傻事。说不准哪天,我们也需要你来安慰呵。

她们希望这时的秀兰会放声大哭,会把刚才与老公王刚打架的事和盘托出。秀兰将嘴角往上一撇,什么话也没有,也没有再继续哭。

秀兰已经四十多岁了,她嫁到这个村也快有二十年了。她还不知道这些女人的心思?她们巴不得全村的女人都挨老公打,就算她们自己刚刚与老公打过架,也会边擦着眼泪边跑去打听旁人家的事。

年轻的时候,秀兰有一双美丽的清水眼。嫁给王刚的时候,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小媳妇。那时的王刚,从部队退伍回来,也是英姿飒爽的。

秀兰和王刚也曾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从部队回来的王刚,干净利落,做事风风火火。他还是村子里第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 遇上赶集日,他就用自行车载着秀兰去赶集。两人会在街边的豆粉摊上吃豆粉,米粉,冰粉。王刚会在商店里给秀兰买护手霜和洗发水。那时的秀兰,幸福而快乐。秀兰走到哪儿,都是先飘来一阵淡淡的香味。不像村子里的其他女人,身上总有一股浑浊的气味。香味儿是秀兰的招牌,也是大姑娘小媳妇们所羡慕的。

有羡慕便有嫉妒。她们不光嫉妒秀兰的漂亮,还嫉妒秀兰身上招牌似的香味儿,更加嫉妒王刚对秀兰的好。嫉妒最恶毒的,就是她们不怀好意的眼神。她们的眼神像火焰, 仿佛要将秀兰烧死一般。更可怕的,却还是她们那三寸不烂的长舌。

村子里的女人们开始明里暗里地避着秀兰,有时还会背着她窃窃私语。见了王刚却又格外地热情。她们会追着王刚问他有没有去城里落实工作,听说退伍军人都能在城里端上铁饭碗。还问他难道就要像现在一样当一辈子的泥脚杆?随后又神秘兮兮地说,她们亲戚家的儿子、侄子退伍后都安排在城里工作了,亲戚的亲戚家的孩子退伍后工作也落实了……

传言多了,传言似乎也就变成了真理。就仿佛这些女人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策一样, 只要王刚去城里,就能端上铁饭碗似的。

一颗原本躁动不安的心,便开始蠢蠢欲动地待不下去了。王刚去了退伍办、武装部、县政府。他没有得到准确的回复,也没有看到关于退伍军人可以落实工作的文件。

王刚原本就没有报多大的希望,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失望。回到家里,抡起锄头就和秀兰下地干活去了。

再到赶集日,王刚就用自行车载着秀兰去城里赶集。只到过镇上赶集的秀兰看到县城的集市就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王刚扶秀兰到街边荫凉处休息,还未站定,王刚的肩上被人捶了一拳,正要发火,却见是战友刘小川。一年多不见, 两人都感觉无比亲热。刘小川硬要拉王刚和秀兰到餐馆吃了饭才准走。他们在一个战壕里生活了三年,总是有感情的。毕竟是一起扛过枪的。

吃饭的时候,王刚才知道刘小川已经在城里工作了半年多。在部队的时候,刘小川总是吊儿郎当的,一副花花公子的作派,每次训练都差点不合格。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退伍回家后不久就安排了工作,而且还安排在了一个好单位。而王刚在部队一直都是优秀士兵,奖状勋章都有好多个,最终却回到了农村。

刘小川还是像以前一样没个正型,嬉皮笑脸的。时不时要逗秀兰一下,吓得秀兰吃饭时连菜都不敢夾。而他天生就是一副痞子相,大大咧咧的,言语间总流露出轻浮和显耀之意,完全不顾及王刚的失落和自卑。

命运的天秤总是倾斜的。人家刘小川有个能耐的爹,你王刚的爹可是连城里都没到过的庄稼汉。

如果能够认命,也许王刚也会像村子里的男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村口的树下掰着脚丫与女人们说着浑段子,抽着旱烟,与秀兰一起平淡无味地过完一生。

然而,人的命运,总是在起承转合间, 便被悄然注定了。

自从那次在街上见到王刚和秀兰后,刘小川不知是哪根筋出了问题,竟然来王刚家了好几次。每次来都带些糖果、手帕、围巾等小礼物给秀兰,嬉皮笑脸地与秀兰套近乎, 弄得朴实胆小的秀兰惊慌失措。刘小川的这些行为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说秀兰闲言闲语的人多了起来。好在王刚并没有在意,他觉得刘小川就是这样一个人,吊儿郎当的没个正型。刘小川便更加过分了起来, 下次来的时候,他竟然给秀兰带来了女人最隐密的内衣。—— 一件胸衣。

在秀兰生活的村子里,这是比天塌了还要大的事。

妯娌之间的矛盾,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 将刘小川带来的那个内衣,无形地夸大成很多个版本的桃色故事,在村子里风一样的传。

真是件凶衣啊。秀兰的命运,从此便被推上了凶险的道路。

工作无望,求人受阻。王刚变得像一只刺猬。他在城里请人吃饭喝酒、送礼,点头哈腰用尽媚献,所有的招数都用尽了,工作始终没有着落。精力和心性都被失望消耗殆尽了, 心气变成了怨气, 怨气变成了戾气。整个人都像待燃的火把,一点即着。

刘小川的愚弄和别有用心,村里人的嘲讽和鄙视,成为压死王刚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刚第一次打了秀兰。

那天,王刚从城里回来,他看见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秀兰泥脚泥腿的。瘦瘦弱弱的一个人,却挺着圆润饱满的胸。王刚的脑海里竟然出现了刘小川垂涎下作的嘴脸。怒火点燃着王刚狭小的胸腔,猝不及防地,他一拳打在了秀兰的眼眶上,秀兰的一双清水眼瞬间变成了熊猫眼。

王刚将他这些年在城里受到屈辱和不公发泄到了秀兰的身上,将刘小川流露出来的邪恶和鄙视发泄到了秀兰的身上,也将村子里横冲直撞的流言和他恼羞成怒的火气发泄到了秀兰身上。

秀兰是委屈的。

自从与刘小川认识,到王刚的拳头落在眼眶上。她始终没有和刘小川说过一句话, 也没有正眼看过刘小川一眼。刘小川送来的那些东西,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墙角的箩筐里。她不知道传遍村子的流言蜚语是哪儿来的, 也不知道王刚为什么就变得如此暴戾。

在几次拳打脚踢之后,在与王刚的暴戾对抗中,秀兰为了自保,也曾抡棒拿刀的与王刚对战。但女人终究不是男人的对手,何况王刚还是个退伍军人。瘦瘦弱弱的秀兰, 吃了不少亏。

秀兰回了娘家。不想才进家门,就见哥哥嫂嫂扭打成一团。母亲和侄儿在一旁哭, 院子里鸡飞狗跳的。

秀兰自问,天底下的夫妻,难道都是这样过的吗?

自己的父母不也是三天两头的拳打脚踢, 母亲的身上也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这些又青又紫的伤疤,秀兰是从小看到大的。她的父母,不也是这样过了一辈子。他们不也是在打打闹闹中将嫂子娶进了家门,将自己嫁给了王刚吗。

秀兰觉得自己与王刚打的这个架,也不是什么大事,牵扯不到什么原则不原则的问题。想到和王刚一起退伍的,有关系的都被好单位招了,没关系有钱的,也已经找到了工作。自己的老公既没关系又没钱,她和娘家人也帮不上什么忙,让他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也是应该的。而且刘小川那个死贼,事情做得确实过份了。秀兰便原谅了王刚,自己回来了。

秀兰这么一纵容,自己的厄运也就开始了。老公王刚朝城里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竟然四五天都不归家。家里的农活全都是秀兰一个人打理。田里、地里的庄稼收种,鸡猪牛羊的放养,公公婆婆的生活,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心里委屈的时候,身体被王刚打伤疼痛的时候,秀兰就一个人跑到庄稼地里哭泣。哭过之后,又开始重复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

儿子要上高中了,王刚还是三天两头地往城跑。他依然以找工作为借口,让秀兰把家里卖猪、卖鸡、卖烤烟的钱拿给他,然后去县城里几天都不归家。回家后不是躺在床上发脾气,就是对秀兰拳打脚踢。

在吴秀兰家里,抛头露面的事从来没有她的份。因为她不识字,也不识路。天下的路,她只识得一条,那就是回娘家的路。而娘家的那条路,她也越来越回得少了。她活着,除了生下儿子,然后就是像牛一样的干活。

吴秀兰也曾试图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想到了离婚,也想到了离家出走。她想到离婚的时候,刚好碰上她的哥哥与嫂子打架, 她嫂子的弟弟来给姐姐争气,将她哥打伤了住进医院。娘家一团烂包,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她想到离家出走,她认为凭她一身的力气,凭她吃过的苦,她就不会被饿死。她真的离家出走了,她来到了县城。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花花绿绿的人群,她完全没有了方向感。在县城转悠了一天, 夜幕来临的时候, 她拖着灌铅的双腿和饥肠辘辘的疲惫,又回到了那个到处藏匿着拳脚的家里。

她看不到除了村庄、农田、拳头以外的任何希望。

日子过得像一块嚼了一整天的口香糖, 无味到令人想吐。

这个年过不惑的农村妇女,她的脸上失去了笑容,眼里全是无能为力的迷茫和惶恐。

最终,她接受了命运和现实的安排。背负起祖辈和父辈们一代接着一代的命运枷锁。她与村子里的女人们融为了一体。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变得邋遢,暴饮暴食,不修边幅,身上散发着村子里女人们混浊的味道。她蓬头垢面地拖着肥胖的身子,与女人们一起谈论丈夫、孩子, 谈论农田庄稼的长势, 谈论母猪下崽的过程,谈论公婆的偏心和小姑子的霸道。她的脸上长满了被生活苛待的生硬线条,让人联想到她平时骂骂咧咧的模样。她继续着上一辈的老路,将自己的遭遇延续下去。她却不知道,她的妥协,是对自己和下一代标榜着怎样的不幸。

后 记

关于这三个女人的命运,我可以为她们撰写出好几个结局。而其中的一个结局是:这三个女人都走出了家庭暴力,去追求自强自立的生活。王一琳用米夏借给她的五千元钱租了一间小房子,她毅然决然地从家里搬了出来,并果断地将他老公告上法庭,因家暴证据充足,她顺利地离了婚。她又做起了销售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发挥所长,最终成了行业精英。她又穿上了职业套装,将上衣扎在裤腰里,穿出了商界女强人的气势和霸气。之后,她认识了一个丧偶的医生,医生像少年一样热烈地爱上了她。医生给她写情书, 送花,周末的时候与她约会,节日的时候带她去郊游,最终以耐心和恒心赢得了她的芳心。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他们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婚礼。宋小词离开了陈重申, 她依然那么美,满腹经纶,才气逼人,活在文学的天空里。在炎热的夏天,她会穿短裙、会穿无袖露背的低领雪纺衫。也会在气温渐凉的时候换上高领长袖、长裤。为了组办读书会,她会提前半年为读书活动做准备,做读书活动的领读,用她优美的声音,将广袤的文学传递给她的书友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举办了新书签售活动。她神采飞扬地坐在签字台前,为每一位喜爱她的读者签名,写祝福语。吴秀兰的儿子考上了高中, 那一纸录取通知书,像一个亮堂堂的火把, 把她皱巴巴的生活照得一片燦烂。送儿子到县城上高中的那天,她在街道的角落里徘徊踌躇了很久。最终她决定留在县城的一家餐馆打工,收碗洗碟,择菜洗菜。凭着她的勤劳好学和吃苦耐劳,一年后,她在城里做起了流动早点摊生意。她的早点流动车上有包子、豆浆、油条、米糕……这些都适合匆忙赶路的人。她用自己卖早点赚来的钱供儿子上完高中,大学。彻底摆脱了王刚的纠缠和打骂,活出了全新的自己。

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是,三个女人继续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和恐惧里。王一琳被老公毒打到断了两根肋骨之后,她偷偷地将安眠药放在酒里,想等到老公喝下酒睡着之后,也将他的肋骨打断两根。谁知安眠药放过了量,他的老公没有再醒过来。王一琳被警察带走了,当她跨上警车的那一瞬, 她感到无比的轻松,仿佛她跨上的,是去省城看望儿子的列车。法律给了她什么样的判决,那是后话,留给法律来定。宋小词心里养着的那只名叫害怕的猫,在陈重申拳脚的滋养下越长越肥壮。他们谈文学的时候,会将文学故事里的童话幻化出来,那时的宋小词像走出了乌托邦,走出了魔山。陈重申在把她打到旧伤流血的时候,还会舔着脸向她求欢,她从来都不拒绝,任泪水一直流到脖劲。在一个枯燥的星期六早晨,宋小词目光呆滞,嘴角流着口水,她除了会念“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就再也不会说其它的话。她被送进了医院,之后被转入了精神病医院。吴秀兰彻底被村子里的女人们同化了,她从小看着父母打打闹闹,骂骂咧咧地过了一辈子。看着哥哥将嫂子打得住进了医院,又看着哥哥被嫂子的弟弟打到被鉴定为残疾。她终于认命了,她相信天底下的夫妻都是这样的。她不再一个人跑到庄稼地里哭泣,也不再拒绝村子里女人们的同情和安慰。在别的女人被打的时候,她也会用比眼泪更多的同情去安慰她们。她还会一边擦着腮边的泪水,一边朝另一个哭泣的女人那里跑去,然后将听到的被打女人的消息迅速传播给村子里其他的女人。她的一生,将延续着父母哥嫂的悲剧,她也会将自己的悲剧, 绵延给她的子女们。

这三个女人的生活,是众多女性生活的写照,也是众多家庭暴力的剪影。而更多的人,却选择了隐忍。她们将自己的命运,隐藏在了现实生活的背面。然后在那些比岁月还漫长的时间里,真实而痛苦地活着。

我们看见的真相,其实并不是什么真相。有时候,从一个角度看问题,不一定就是事物原来的面貌。表面呈现出来的东西,未必就是真的,我们都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所以,我想象着她们的内心,体验着她们内心的痛苦。也不只是她们的痛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何尝没有隐痛, 但我们都隐藏在了现实的背后。

她们的生活,也只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因为现实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荒诞,更梦魇,更超现实,甚至更加非理性。我更愿意相信,王一琳、宋小词、吴秀兰她们的生活,只是我想象出来的小说中的人物。她们身上背负着的伤痕以及伤痕背后的故事, 都只属于文学。

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活在了现实的反面。

相关热词搜索:彼岸现实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对象现实表现范本(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miziliao/bangongbiaoge/1685598393151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