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资料 > 办公表格 >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一

民族英雄文天祥,想必大家都一定很熟悉此人,尤其是那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一个朝代的,我们来看看。

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民族英雄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汉族杰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洋历13世纪初,蒙古诸部在塞外强大起来,部落首领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蒙古铁骑席卷欧亚,攻城略地,基本统一了欧亚大陆。次子窝阔台继位后,相继灭掉金国,随即挥鞭南指,完虐南宋。从西元1235-1279年,南宋顽抗了40多年,君臣军民蹈海殉天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被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民族英雄文天祥于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洋历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从未做过官,所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汉族士者风骨产生深远的影响。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民族英雄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汇合,南宋形势大为好转。七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南剑州(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民族英雄文天祥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比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陈宜中、杨亮节、曾渊子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蒙行动的`一大障碍。景炎元年(1276)10月,战斗失利。在蒙元的**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福州)失去屏障。福安府陷落,南宋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进逼汀州,民族英雄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朝庭外派南剑州开督府时,并奏请杨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让江氏子弟去军择地隐居。因此,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募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文臣武将或死或降,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崖山战役后,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南宋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元,定会受到重用。”民族英雄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民族英雄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民族英雄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民族英雄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建一支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民族英雄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民族英雄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s("content_relate");

【文天祥是哪一个朝代的】相关文章:

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01-30

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的01-15

文天祥是属于哪个朝代的11-29

诗人苏轼是哪一个朝代的08-02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呀02-02

陆游是哪一个朝代的11-10

文天祥简介朝代11-29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12-15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个朝代01-24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二

谜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正月十五这天猜灯谜是不可少的,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找出答案,这就是谜语的乐趣,今年中央电台举办的这次《中国谜语大会》有10支代表队,共30名同学组成。逐级进行较量,评出最后的胜利者。

开始了,开始了,我催促爸妈赶紧坐好,看今晚精彩的表现。今晚的主持人是撒贝宁和周涛。最先出场的是北京东直门代表队,他们文武双全、才思敏捷,我们全家都支持北京东直门代表队,愿他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比赛的过程是精彩的也是紧张的,我印象最深的有4个谜语,第一个是九十九(打一字),我迟迟没有猜出来,这是我妈突然说:“白”,我不知道为什么是个“白”字啊?我妈解释说:“九十九加一,就是一百了,所以把‘百’字上面的一拿去,不就成了‘白’了吗!”这时我恍然大悟。

第二个谜语就是金乌玉兔一相逢(打一字),当一看到这个谜面的时候感觉一头雾水,经专家一提醒,我说出了一个字“胆”。因为金乌是日,玉兔是月,再加上一就是“胆”字了。

下一个谜语是自由滑、速度滑、花滑(打一菜名),这时我爸不甘示弱了,迅速说出了溜三样,我爸曾经吃过几次这个菜啊!我和妈妈不明白了,为什么是溜三样啊?爸爸说道:“三样指的是自由滑、速度滑和花滑,因为这三项运动是在冰上滑,也叫溜,联系起来就是溜三样”。

我和爸、妈现在一人一分,成绩持平。实力旗鼓相当。

最后一个谜语是小院清香(打一词牌名),我爸说道:“满庭芳”,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个词牌,看来我的知识实在欠缺,需要继续努力啊!

经过一场一场激烈而精彩的比赛,最后北京东直门中学胜出,我们全家一起欢呼。

中国的谜语真是博大精深,我们要多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三

悠悠华夏,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算是当之无愧的古国了。

生活在科技发达、交通方便的现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了解了解伟大祖国的从前吗?身为中小学生的我就很想回到唐朝,去看看盛唐气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于907年实现了唐朝的统一。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在他统治时期,唐朝达到贞观之治,由于唐太宗广纳贤才,当时的唐朝人才济济。有敢于直言的魏征,敢于决断的杜如晦,善于谋略的房玄龄,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我真想回到唐朝,看看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看看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怎样承受住了万人的唾骂,让先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让后人称她的统治为贞观遗风。

我真想回到唐朝,看看唐玄宗是如何将唐朝达到最鼎盛时期,又是怎样使唐朝毁在他的手上。

我真想回到唐朝,看看唐朝的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看看唐朝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如何的开放,看看唐朝当时的文学艺术是怎样的丰富多彩。

我真想回到唐朝,看看著名的诗仙李白有多么的浪漫,才能写出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的诗;看看诗圣杜甫有多么的不畏权贵,才能使他的诗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看看白居易有多么的平易近人,才能使他的诗妇孺皆知。

我真想回到唐朝,看看谴唐使如何学习中国文化;我真想回到唐朝,看看东渡的鉴真,如何经过长期的跋涉,取得了成功。

我真想回到唐朝!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四

ok3w_ads("s005");

一 胜利后的分封

召公想建造一座理想中的城。

周武王在打败商纣王之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大封诸侯,武王的弟弟召公得到了一块名叫“燕”的封地。这一年是公元前1045年。

周朝第一次使“封建”制成为一套完备的制度,“地方封国的建立标志着与霸权的、宗教为主的商代国家模式的根本脱离”。长期以来,对于“封建”一词的使用极度混乱,张荫麟先生认为,“在中国史里只有周朝的社会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这一套名为“封建”的制度,后来被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所诟病,认为封土裂国,常形成“末大不掉”的局面,王后后裔们世食禄邑,不思进取,又容易使诸侯并起、犯上作乱。但在周初,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状态下,要维系帝王的统治,以等差递减的方式,将周王所承受的天命分别转交给自家兄弟,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可控体系,从而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这种“天下一家亲”的政治局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在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是许多华人家族企业借以维系着企业掌控权的不二法门。

那也是一座城,一座在周朝的旷野上耸立起来的看不见、却无比坚硬的城、一座制度的城。那些道路,是由血缘连接起来的;血缘,是通向这座城池的唯一路标。一笔写不出两个姬字,天下王侯皆姓姬,天下的安全,也因此有了制度性的保障,至少,姬家人不会跟姬家人作对吧。

灿烂、萎靡、凶猛而灵异的商代结束了,强调仁义礼仪的周朝开始了。如果我们一定要把这场改朝换代称为“汤武革命”,那么,“革命”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了。商朝是一个弥漫着卜辞与符咒的王朝,被张光直先生形容为“一个由服务于商王的萨满式官员组成的集合体,而其中的商王则是一个‘大萨满’。”这个相信天命的王朝,并没有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公元前1043年,也就是商灭后第三年,周武王死,年幼的周成王继位。辅佐成王的周公担心成王重蹈纣王的覆辙,写下了《多士》《毋逸》,勉励年轻的成王。在《多士》中,周公说:“纣王继位,骄奢淫逸,不顾上天和百姓的愿望。纣的百姓们,没有不认为他该杀的。”“而周文王则勤劳国政,每天太阳偏西了,他没还有来得及吃午饭,正因为他的勤勉,才当政50多年。”在《毋逸》中,他说:“做父母的,经历过长久的创业,而子孙们却往往不知道创业的艰辛,骄纵奢侈,致使基业毁败,因此,做子孙的一定要谨慎行事。”

周公死的时候,天降暴雨,淹没了尚未收割的农田。年轻的成王被狞厉的天象吓住了,急忙到郊外祭天。隆重的祭祀仪式刚刚结束,天就放晴了,他惊魂未定地抬头,头上是一片无可挑剔的蓝。他就那样长久地凝望着天空,心里揣想着来自天空的暗示。上天给了成王一次深刻的教育,让他意识到了天命的不可违。他于是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努力效仿文武周公,以维护周朝初年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召公让百姓把倒下的树木和庄稼都扶起来,重新培土,雨后的土地更加肥沃,像被麻油浸过,酥酥的,软软的,还散发着比平时浓郁许多倍的腥甜气息,一脚踩进去,就陷在里面,拔不出来。秋天的时候,农夫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庄稼比任何一年都长得肥硕壮大,枝叶茂密。

《史记》记载:召公治理西部,深得百姓的爱戴。召公巡行乡邑,看见一棵棠树,就坐在这棵树的下面,审判官司、处理政事。召公去世以后,百姓们想念他,甚至对棠树都倍加爱护,不忍心砍伐。这一景象被记录在《诗经》里,变成这样的歌谣:“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从此,种植棠树,也成为人民表达他们向往清明统治者的方式。

这是周朝建立初年的景象,如任何一个新的朝代一样,鲜美、纯净、生机盎然。500多年后,孔子感叹道:“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二 灯火繁华的城市

无论怎样,商纣王的繁华宫殿被攻破之日,一座更加壮丽的大城已经在周公的心中孕育。那座大邑,就是“成周”,又称“洛邑”。公元前1036年,周成王七年,召公接受周成王的任命,到洛邑考察地理,定都于洛邑。或许那时,召公就在想,自己的封国——燕,也应该拥有一座宏伟的城池。

那个名叫“燕”的封国,因临近燕山(大房山)而得名,那里是帝国最北部的一个分封国。再向北,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人扎进去,就没了踪影。有关鬼方——一个凶悍的草原部落的传说,时常伴随着呼啸的北风,从那里隐约传来。尽管有学者认为,早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一千年中,古燕国就已经形成,并有城堡形成、铜器出现,但在召公的时代,与中原相比,遥远的燕,无疑是一片荒蛮之地。

他要用一座城来驯服那片荒远之地,把帝国领袖的旨意落实到边疆人民的心中。当然,那不会是一座空城,他还要用诗、用酒、用楼阁、用青铜器,用各种文雅的礼仪,把这座城充填得满满当当,这些我还要在后面讲述。没有史料记载燕都的建造过程,但它的城墙,如同大地上的矩尺,横平竖直地耸立起来的时候,即使远在洛邑,召公也能感觉到它巨大的存在。尽管在今天的古地图上,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黑点。

当权者不是在建城,是在完成他们的王朝梦想。那个梦想有着石头的质地,却又不乏艺术的肌理,温情中不失典雅和庄重,像水,温柔、流畅,可以酿酒,进入人们的身体、血液和情感,覆盖帝国的芸芸众生。所以,在政治化的分封制度之上,他们又粘上了一层艺术化的金箔,那就是周礼。周礼,是周朝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刑罚、外交、文化、教育、工艺制造、衣食住行必须遵循的准则。这些准则固然是带有规训性的、强硬的,但同时也是文明的、讲求分寸和艺术化的。所有这一切,都凝聚在一本名为《周礼》的书中。从周朝首都到每个分封王国的都城,帝国的城市彼此勾连,环环相扣,像一张大网的网结,维系着王朝的运行。没有礼,凭借分封建立起来的国家制度完全是一个空壳,只有通过秩序分明的礼,它才有了血肉,才能够行走和运转。

李泽厚把“礼”定义为“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在纷乱扰攘的欲望面前,没有礼,就没有秩序。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必须是服从理性的命令,而不能有任何感性冲动掺杂其间,不能有利己的好恶之心。以理性来克抑感性,是整个康德伦理学的基调。18世纪的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而中国早在文明的襁褓岁月中,就奠定了以理性为核心的文明基础,“礼”,就是理性精神的外在体现。此际的中华文明,已经洗去茹毛饮血的荒蛮,由文质彬彬的礼乐注入文明的血液。即使是战争,也是彬彬有“礼”的战争,交战双方都须遵循公认的原则。布阵也有一定的程序,离不开“礼”的约束。世界上哪个民族,能在公元前几世纪就达到如此的文明程度?直到今天,“礼尚往来”,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核心。

相传《周礼》为周公所作。周公被古文经学家奉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创制者,后代理学家又把他奉为道统中重要的一环。但中华传统中礼乐文明的刍形,除了周公的创制之外,更有召公的努力。

《周礼》所包含的繁文缛节固然有形式主义之嫌,但没有这样的形式,就没有文明的规范,就无法使先民们走出茹毛饮血的旷野而步入文明的殿堂。至于礼制被绝对化,变成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教条,变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吃人礼教,那是后来的事,也是违背礼的基本精神的。因为规矩带来的不是限制,而是活力。在那座大城内,灯火繁华,酒旗高扬,车马夹带着风声,从街衢间穿过。

在这个追求礼治的王朝中,燕礼最轻,却最为亲切。《鹿鸣》《伐木》《湛露》等诗,描述了燕礼的场面。燕礼所设之饮,以酒为主。如扬之水所说:“诗的时代,几乎一切庄严的、有限止的仪式之后,都接续着轻松的、无限止的歌与酒。庄严自然是真,庄严之后的放松,却不是对庄严的否定,而是接续,只不过换了一个亲切的方式。因此当日之宴饮,不妨说,是生活中的政治,政治中的生活。”

理想的制度,理想的社会,有如规整有秩的城池,在周朝建立起来,在时间中成为一去不返的辉煌,被500年后一个名叫孔丘的后人反复缅怀和追忆。难怪在他们的心中,理想国不再存在于未来,而存在于“郁郁乎文哉”的周朝,更在于天下为公,而非一家一姓所得私有的尧舜之世。

三 神秘的卜甲

3000年后,那座北方大城的灯火繁华已经消失在一片深黄的泥土中,所有战乱中的呼号,与酒醉后的酣歌,也早已变成《诗经》《左传》《国语》《史记》中的繁体字,变成展示窗里的陶器、铜器、玉器、漆器、石器和原始青瓷,如劫难之后的花朵,兀自绽放。

在今天的中国,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是人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古代都城遗址了。1976至1984年,考古工作者挖开了这座都城的一角,我看见了它的夯土的城墙。1995年又在东城墙北段发现一条用河卵石铺成的排水沟。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古史中的许多城池只能在古籍中出没,而燕都,却为古史提供了有力的地下证据,使北京3000多年的城市历史成为不虚之言。尽管燕国的都城后来几度变迁,甚至离开了如今北京的行政区域,而抵达了河北境内,但它对北京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规模的发掘尚未进行,在北京房山董家林村的下面,是前世的城,所有的宫殿、街道、作坊、城门,都被封存在从前的秩序中。

1996年春秋两季,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正是在这次考古中,考古学家们在96lg11h108灰坑中发现了三片有字的卜甲,其中一块便是腹甲甲首上刻有“成周”二字的卜甲。

前面已经讲过,“成周”是周朝的首都洛邑,刻有“成周”二字的卜甲为什么出现在燕都的遗址中?有一种可能,就是召公在平叛武庚叛乱时,将这一用于占卜吉凶的卜甲遗落在燕都,在废墟的黄土下沉睡了三千多年。连他都不知道,这一块偶然失去的卜甲对于后世的研究者们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他们在穿越了30多个世纪的黑暗之后突然牵住了他的衣襟。它为已经消失的古人提供了存在的证据,他们将在它的引领下回到从前,那个从前早已经写在故纸堆密密麻麻的繁体字里了。但在那一刻,它突然跳了出来,变得清晰和生动——那是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平叛武庚叛乱的战争开始了,“周公和召公是分路进行的:周公征讨的重点在东面和东南,即伐淮夷、奄和薄姑;召公征讨的重点在东北,追击北奔的禄父和其他的反夷。

这样浩大的历史,此时都收缩在那只卜甲中,以它诡秘而优美的裂纹,向我们述说。它像一个古代芯片,以微小的体积凝聚了巨大信息,以至于今天的学者需要千字万字才能将它们释放出来。召公平叛武庚叛乱,是在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它对幽燕地区的意义,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里作了如下评价:“周公东征之后,周人的势力才达到他们的‘远东’。就周人向外发展的步骤而论,周公的东征比武王克殷还更重要。”

诵读《诗经·豳风·东山》,我们似乎可以目睹了三千多年前那场湿透人心的雨,体会到了东征军士由战场返乡时的急迫心境: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濛……

平定叛乱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东北一路的政务实际上由召公管理。这时,他很可能来到燕都,因为燕地是大周王朝东北边疆的咽喉之地,是殷代燕国之所在。途中,他顺路为邢国(今河北邢台一带)受封建城选择地址而占卜。因为成周、邢都与燕都,刚好形成三点一线。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召公是为成周占卜后一路北上的,所以到达燕都时,他没有来得及把成周的卜甲交给成王,而是带在身上,到了燕国,最终遗落在燕国。考古学家认为:“这片占卜‘成周’的卜甲,恰恰在燕国都城遗址被发现,这是召公到达燕国都城的最好证明。”“往事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仍可通过考古发现的珍贵遗物,窥看数千年前的精彩一幕。”

城池,是道路终止之处。所有颠簸的身体,都将在城池中得到安顿。于是,在停顿之外,燕都更是出发之地。在文明的衔接带上,这座城市更像是一只巨大的车轮,在永不停歇地旋转——方形的城,与圆型的轮,是我们从燕都提取出的两个历史意象。有一天,人们或许就在这条大道上,看到兵车上召公的面孔。

我们虽然至今没有看到过有关召公是否到燕国就任的历史证据,但并不等于他没有到过燕都。我真诚地相信,这个伟大的城市一定会为这个伟大的人物而打开城门。

四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建国之初的领导者似乎都是理想主义者,励精图治,软硬兼施——城市是硬件,它的里面装的是制度和文化的软件。但过不了几代,他们的理想就变成了空壳,最多不过是在城墙上招摇的一面好看的旗帜,在它的下面,是迅速溃烂的现实。

尽管有文王、武王、周公、召公奠定的良好开局,但可怕的王朝周期律,还是没有放过这个朝代。

这个王朝,终于到了要依靠残暴来掩盖它的丑恶的时候。

西周的灭亡始于厉王。厉王在位的时期,刚好是西周历史上危机四伏的时期。但惯于用歌舞升平粉饰太平的王朝已经不习惯于真话,因为真话里包含着许多可怕的不祥的信息,与帝王有关天下太平的想象格格不入。于是,真话成为帝王最忌讳的事物,也进而成为臣民们最忌讳的事物。

此类的恶性循环,在以后的朝代中不断地重演着,直到官逼民反,新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终止,但很快又会陷入新的恶性循环中去。前有夏桀、商纣,后有汉成帝刘骜、晋惠帝司马衷,暴君就像一只九命鸟,死了再生,生了再死,世世代代,轮回不已。在中国古代昏君排行榜上,周厉王绝对称不上凤毛麟角。这里还要提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牵扯到我们的主人公——召公,只是,此时距离第一代召公姬奭受封于燕,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所以这个召公非彼召公,而是他的世袭后裔,姓姬名虎,谥号穆公。

召公已经对厉王忍无可忍,于是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抨击他的人。然后,按照卫巫的报告,把他们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更多的人。”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然而对于这样的说法,周厉王并不喜欢,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3年后,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暴君逃亡之后,他的太子静慌了神,匆忙躲进召公的府邸。人民群众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把召公的府邸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要杀死太子,报仇雪恨。召公说:“当初我向厉王进谏,厉王不听,才导致他今日的祸患。如果现在杀死厉王的太子,厉王会认为我是因为恨他而进行报复。为君做事,即使身处危境也不能心怀不满,即使有怨气也不能发怒,更何况是为王谋事呢?”说完,召公把自己的儿子献了出来,代厉王的太子受过,而厉王的太子,则得以幸免。

厉王逃走后留下的政治真空,被周公和召公所弥补。召公的名字,因为“周召共和”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永远的刻度。《史记》记载:“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这是汉语“共和”一词的词源。正是从周召共和这一年起,中国的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直到今天,千百年来不曾间断,“周召共和”是我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共和”是一种执政方式,具有动词性质。“共”是二人或多人协同的意思,“和”字从禾从口,是调五谷以合众口的意思。所以,如果把政事比作众人口味,把执政比作调和众人口味,那么“共和”就是两人或多人协作共事,一起调和大众口味,以达到满足天下大众要求的目的。查寻《史记》,在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中,我们找到了“共和元年”的准确年代——岁次庚申,即公元前841年。

缔造“共和”的周公召公不会想到,他们的继承人们居然撕破了脸皮,展开了漫长而惨烈的战争——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这不难理解,因为在今天,华丽家族的后裔子孙为了家族财产而打得头破血流鱼死网破,早已不再是新闻。与他们相比,姬姓后裔之间争夺的遗产要更庞大,它不是一个女人、一座宫殿、一座城池,而是整个江山社稷,是帝国的一切。

这时,东西方再度出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在遥远的爱琴海,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87年之间,相继爆发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雅典、底比斯等城邦联合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古希腊,这欧洲文明的源泉,变成制造死亡的超级机器,神庙上几乎所有肌肉发达的石雕都在流血,那是战士的血,从他们被砍断的肢体上,一股一股地喷涌而出,溅在石雕上面,直到把它们彻底涂成红色。

欧亚大陆的这一边,在召公姬虎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挽救这个放纵和堕落的王朝了。

哭号与呐喊,遮蔽了周初的宁静。

五 孔孟的失败

周公最担心的情况变成了事实,就是他在《毋逸》中说的:“做父母的,经历过长久的创业,而子孙们却往往不知道创业的艰辛,骄纵奢侈,致使基业毁败。”这表明,任何乌托邦的设计,都有它的弱点;它的效用越大,祸害也可能越大。而这个乌托邦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的漂移,有时是颇为神秘的,很难掌控。周初的创制者在建造了他们的太阳之城后,试图完全控制它们,但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们的制度,在贪婪的欲望与邪恶的人性面前一败涂地。

这场战乱,是人放纵的本性与理性的约束之间进行的赤裸裸的厮杀,连起码的道德与廉耻都顾不上了。它令深怀“仁者爱人”理想的孔子深感失望,在孔子看来,只有用“礼”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符合“仁”的要求。法国启蒙时代著名经济学家、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在读了《论语》的二十篇后说:“它们是讨论善政、道德及美事,此集满载原理及德行之言,胜过于希腊七圣之语。”而相信人性善的孟子,甚至发出了“春秋无义战”的绝望呐喊。孟子认为人性之善自然可以推导出“仁政”与“王道”,而不是眼下的王纲解纽、人性荒芜。而在中原的沃土上渴望收割爱的果实的孔子和孟子所看到的,却是仇恨像洪水一样蔓延,杀戮成为最高的信仰,杀人不眨眼的猛士受到推崇,在他们的英名之下,狼藉的尸首正在旷野上发出一阵阵的恶臭。现实给这两个书呆子以响亮的耳光,他们的公式,在现实面前失去了效用。他们所信仰的仁爱,在凌厉的刀刃面前不堪一击。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能说会道、给掌权者带来眼前利益的人,而孔孟近乎单纯的理想主义,在掌权者眼里则显得傻得可爱。在这样一个时代,孔子和孟子祭起道德的大旗,无疑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奢望,他们的孤独是注定的,他们的理想主义怎能穿透那野蛮的长夜,他们那在风中摇摆的旗帜必将千疮百孔。孔子的价值,直到汉武帝时代,才像出土文物一般,被董仲舒重新挖掘和利用。而孟子则更加不幸,直到一千年后的唐代,才找到他真正的知音,他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为了对抗佛学的强大冲击,韩愈构建出一个从尧、舜、禹、汤,直到文、武、周公、孔、孟的所谓“道统”,重新认识到孟子的价值。而孟子和他的著作的地位迎来历史性的彻底改变,则是在更晚的宋代。面对现实的孟子只能无奈地说,“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敌国”,指的是地位相等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是不能征战的,只有以上伐下,就像当年召公率兵征讨武庚那样,才代表“王道”,被“礼”所允许。如果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看到他们的后代这样“打成一片”,一定会口吐白沫,气绝而亡。

稍早于孔子的时代,约公元前610年,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一个14岁少年王子在出游时目睹了现实的凄惨,内心感到无比的伤感,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又过了15年(一说过了5年),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很多年后,他来到伽耶城外那棵著名的荜钵罗树(即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就在那棵树下,他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想,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他觉悟成道,成了佛。成佛后,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这一年,他35岁。

从那一天开始,释迦牟尼传教的脚步遍及古印度。五个多世纪以后,这条菩提之路才蜿蜒抵达东汉时期的中国,并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传遍中国。带着它洞察一切的睿智微笑,关怀着在长期分裂和战乱中备受煎熬的中国人。

而在战国时代,还没有人知道在南亚次大陆的湿热丛林中,有一位大慈大悲的佛陀正普度众生,只知道周王朝苦心孤诣搭成的伦理大厦,正变得支离破碎。很多年后,人们才会发现这一制度的缺陷——周初的创制者创建的是一个以王者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处于这个结构中心的当然是“奉天承运”的帝王。在中心的外围,则包裹着诸侯、大夫等圆圈,一层一层地向外辐射。由于这些大小不同的圆圈围绕的是同一个圆心,因而它们距离相等却永远也不能相交,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帝王、诸侯、大夫,永远不能互换身份,他们的地位,必须由他们的直接后裔来继承,这使这个同心圆结构成为一个静止的结构。显然,这是一个缺乏奖励机制的制度。帝国的稳定,建立在静止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稳定必然是暂时的和脆弱的,一旦有外在压力迫使结构受损,结局必然悲惨。

周朝灭亡后,新建立的秦朝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的主导地位,郡县首长由中央政府任命,而不是世袭。这一方面保留了同心圆结构——皇帝照例永远居于结构的中心,他的权力也是一层一层地向外辐射的。另一方面汲取了商鞅变法成果,建立了一整套的竞争机制——那些奋勇当先,或果敢有为的人,都有可能突破阶层的限制而跃升为贵族,而从前的贵族也可能因为犯罪而被贬为庶人。商鞅甚至更加大胆,想废除皇帝的世袭制而改用禅让制,让真正有才能的人成为皇帝。它不再依靠虚无缥缈的道德,而只相信实际的能力。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里,只有能够战胜敌人的人才是道德的。这个王朝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同心圆结构,因而它能转动起来,最终成为一辆巨大的战车,从黄土高原飞奔而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抵挡它所积累的巨大的势能。

秦汉以后,虽然仍有朝代对于分封制所建立的金字塔形权力体系一往情深,但这些朝代,如汉、唐,分封基本上是虚封,即只赐封号,不赐土地。同时,既不拘泥于《礼记》中的教条,又把礼的精神继承下来,对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的儒家学说有保留、有继承,也有改造。这表明帝国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自我纠错能力,在保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作出恰当的调适,这也是帝国体制在这块土地上长期延续、两千年不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周朝的设计缺陷从一开始就存在,只是这样的缺陷在建国之初很容易被一片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氛所掩盖,但时间一久,就露出原形了。

但无论这样的制度如何完美,它为独裁者服务的目的都是一目了然的。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但人同样可以驯服制度,使它变得俯首帖耳——历史上的暴君,从来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这使它变成一种鸡生蛋蛋生鸡式的悖论。顾准先生曾写道:“你读《尚书》,周公有以文王艰苦创业的故事以及殷 纣王沉湎酒色以致亡国的故事教导后代帝王的。专制主义本来必定一代不如一代,必定愈来愈腐化堕落……”制度存在,是因为他们需要它,等他们觉得它是障碍时,制度就荡然无存了——它最终将沦为一套没有人相信的空洞说教。

伤心失望的孟子在公元前329年、约43岁的年纪,第一次来到当时的强国——齐国。原打算在齐威王面前露上一手的孟子,最终却把自己的热脸贴在了齐威王的冷屁股上。原因是他那一套仁义道德在战国的丛林竞争中显得过于迂腐。

而召公建立的燕国,在孟子心有不甘地再次到达齐国后发生了一场内乱。内乱的起因,是燕王哙把君位让给了大臣子之;而子之的独断专行,把这个曾经强大的诸侯国变成一片狼藉。齐宣王问政于孟子,并采纳了孟子的建议,乘虚而入,50日破燕,占领燕国。

燕国国破之际,公元前312年,也就是周赧王三年,燕国的太子平继位,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试图恢复当年的秩序、庄严和繁荣。他采纳郭隗的建议,招贤纳士,“千金买骨”,造成各国士人“争趋燕”的热闹局面,使弱小的燕国很快成为人才汇集之地。其中三大才子,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们是:苏秦、乐毅、邹衍。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赵、楚、韩、魏、燕五国的联合部队向齐国发起复仇之战,一直打进齐国的国都临淄,齐缗王仓皇逃窜,去向不明。作为战果,乐毅甚至将齐国用于祭祀的礼器都运回燕国,对于齐国来说,这无疑是奇耻大辱。

身在齐国的孟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却给了乐毅成功的机会。燕昭王即位的第二年,将近60岁的孟子,心情黯然地离开齐国。

乐毅在功成名就之后,最终死在燕国。位于北京房山区官道镇富庄村东的乐毅墓,是他最后的归宿。这是一座有着呈圆形土宝顶的巨大坟墓,封土高达10余米,占地约4亩。墓前立一石碑,碑上刻的“望诸君墓”四个大字,还依稀可辨。

孟子不能拯救齐国,乐毅也不能拯救燕国,只有商鞅这个冷血动物是例外,他成就了铁血的秦国。公元前228年,秦军逼近燕国,没有还手之力的燕太子丹只能使出他最后的一招——实施“斩首行动”,派遣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涉过永定河,穿过大防岭前的大平原,前往秦国,行刺秦王嬴政。但是随着荆轲在咸阳宫铜柱前被惊恐不已的秦王用长剑刺出一个又一个的血窟窿,燕国最后的生存希望破灭了。荆轲就像他留下的那句千古绝唱一样,“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来的是秦国的大军,如潮水般,冲击着燕都的城墙。这一次,曾经灯火繁华的燕国首都彻底地毁灭了。觥筹里的酒、竹简上的诗,在战火中像泡沫一样翻飞,当它们缓缓地落下来以后,这座都市里,就一切都不存在了。

它以可怕的寂静,等待着一个黑色身影的到来。

那颗世代传诵的棠树,则仿佛离乱中的孤儿,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但每到春风又起,人们会看到无数棵新树,在复苏的原野上,飘撒前世的花瓣。

责任编辑张颐雯

相关热词搜索:朝代树下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五

诗人王维的朝代介绍

诗人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诗人王维早期信道,后期信佛,参禅悟理,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他从熊心壮志,到淡泊宁远,这样的心态的转变,与当时的时局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诗人王维的朝代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诗人王维的出生日期存在争议,有人说是699年,也有人说是701年,而他的离世时间是761年。所以,诗人王维所处的朝代是可以确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历二年,而701年是武则天大足元年或长安元年,所以无论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而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肃宗李亨执政时期,而唐肃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继位者。所以,从诗人王维出生,到诗人王维死亡,他所处的年代都是唐朝时期。

诗人王维经历了开元盛世的.景象,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元气大伤。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开始衰落,政局不稳。也正是政局的动荡,使原本壮志凌云的诗人王维渐渐变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诗人王维,开始过着半隐的生活,他将名利看得很淡,悠闲自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隐居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中不少诗句都体现了他淡薄的心态。

诗人王维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卒于李亨执政时期。所以,诗人王维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诗在唐代的诗坛中有着十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诗人王维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有传言他中状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门。诗人王维与贵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爷看到诗人王维很烦恼,于是上前询问以示关心。在知道他是在担心科举考试的事后,便拍着胸脯告诉诗人王维这件事他可以帮忙。

这个王爷是太平的侄子 ,他让诗人王维准备几首诗,并带着他去了公主府。对于这位公主,诗人王维是有所而闻的。王爷把他介绍给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赏诗人王维的诗才。诗人王维明白这个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诗人王维毕竟是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如果没有点节操,他也就不会被后世推崇了。诗人王维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职 ,便想要告辞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会放过这样一块美玉。她脑子一转,要换一种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欢做诗吗,好,就用诗打动你。公主给诗人王维讲了个故事, 一个贵族子弟抢了一个美貌的烧饼店老板娘,可她终日不开口说话,那位贵公子就把她的烧饼老公叫来,她一见到她老公,就不说话,开始哭,场面非常动人。公主让诗人王维以这个故事为主题赋诗一首。诗人王维不慌不忙写了五言绝句,并对太平讲诉了楚国息夫人与这个老板娘同样的遭遇。聪明的太平听出了弦外之音,问诗人王维是否有旧情,诗人王维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公主还是不死心,给诗人王维看画在名贵纸张上的图,可诗人王维仍然不为所动。公主对于崇高的诗人王维渐渐开始欣赏起来,可恨自己怎么不早点遇到这样的人物。

后来,太平见诗人王维意志坚决,实在打动不了他,又不想逼迫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就放他离开了。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s("content_relate");

【诗人王维的朝代介绍】相关文章:

诗人王维介绍11-09

王维诗人介绍10-19

诗人王维的资料介绍11-06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介绍07-30

诗人王维11-27

王维是哪个朝代11-10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09-08

诗人王维的山水画介绍07-13

唐朝诗人王维11-04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六

中国最早的是哪个朝代?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夏朝 (时间: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 ,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厘清。

国号历史疆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外交争议世系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关于“夏朝”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

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 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

s("content_relate");

【中国最早的是哪个朝代?】相关文章:

铜镜最早是在哪个朝代的05-06

白陶是哪个朝代05-05

范蠡是哪个朝代的05-05

荀子是哪个朝代的05-05

钟馗是哪个朝代的05-05

毕升是哪个朝代的人05-06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人05-05

朱熹是哪个朝代人05-05

马戴是哪个朝代的05-06

咸丰通宝是哪个朝代的05-05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七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靖江路小学二年级( 2 )班的孙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

21 世纪的今天,中国科技、工业都飞速惊人的发展。然而 ,我们的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地球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建设美丽中国势在必行。现在中国有许多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贡献的人,如: 20xx 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5.6 万亩。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 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

上海母亲易解放,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毅然投身公益事业,将第一棵树苗栽上内蒙古沙尘暴的源头——塔敏杏干沙漠。易解放在十年期间种植了十万棵树,用 20 年时间来保护这些树,并于 20 年后,将这些树全部无偿捐给当地的村民。

做环保志愿者,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学校,看到地上有纸屑,我会主动弯腰捡起;看到水龙头滴水,我也要把它关紧;学校要求垃圾分类,我不仅自己严格执行,看到有混放现象,我还主动把混放的东西,拣出来放进该放的垃圾箱里;家里虽然有自己的车,但爸爸妈妈外出时,我常动员他们乘坐公交车。因为,我知道,空气中的污染物更多地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春天来了,我拉着爸爸妈妈买树苗,到附近山坡上植树,因为我知道,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告诉大家,不要一心想着挣钱,总想图方便,要知道,环境破坏了,大气污染加剧,谁也逃脱不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你可以买纯净水,但谁也买不来洁净的空气供自己呼吸。我一个人,一家人的力量是很微薄,但是如果全中国的孩子都能行动起来,每个中国家庭都行动起来,那就会汇成强大的环保能量!这是我的心愿。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让“山更绿,水更清”,就是要让“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幸福”。中国,因自然而美丽,美丽中国,因我们而美丽。有希望才有行动,有行动才有现实,让我们行动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范本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miziliao/bangongbiaoge/1685671800154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