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资料 > 文秘基础 >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六篇)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六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六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一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璧。即使没有其他作品,只凭这两首诗,白居易就足以不朽。与早年的《长恨歌》写历史题材有所不同,《琵琶行》转到了现实题材。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唐宣宗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代张维屏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

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四部分。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通过秋夜浔阳江头景色与送客场面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并为她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正如《傅雷家书》所说:“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续),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中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起奏),声势雄壮。”

为表现动人的乐曲,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新鲜生动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深沉繁密,撼人心魄;“小弦切切如私语”——轻柔幽细,缠绵悱恻;“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圆润动听;“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滑,生机盎然;“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缓慢,悲抑哽咽;“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时休止,余韵无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声骤起,高亢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强烈干脆,戛然而止。这些比喻,形象地再现了丰富的音乐情节,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激扬幽抑、喜乐哀怨的变化。这种变化复杂却不混乱,是经过诗人匠心安排的。音色音调也是衔接的,其变化又起着对比的作用,从而构成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情节,产生了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s("content_relate");

【浅析白居易《琵琶行》】相关文章:

改写白居易《琵琶行》12-14

白居易琵琶行诗词鉴赏10-29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12-26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12-06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与译文12-2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唐诗鉴赏10-29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赏析及译文01-10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赏析09-04

白居易《琵琶行》全诗赏析及翻译12-28

高一语文白居易《琵琶行》说课稿08-28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二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赏析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词。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在这首原调《浪淘沙》的 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le 其由。“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的了,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了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由此可见,白居易诗并非只是如前人所批评的那样直露无隐。这首小词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s("content_relate");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赏析】相关文章: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原文赏析02-19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原文赏析09-26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原文及翻译赏析03-10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原文及赏析07-24

《浪淘沙》赏析07-08

浪淘沙赏析08-28

《浪淘沙令》赏析07-09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06-29

柳永《浪淘沙》赏析07-02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三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是指放下棋子。

⑶小娃:指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是指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指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就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就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就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四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前蜀韦庄《纪村事》诗:“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梁书·张充传》:“半顷之地,足以输税,五亩之宅,树以桑府。”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史记·平准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⒅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

⒇尽日:整天,终日。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c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观刈麦》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年)至元和二年(806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无限的同情之感与怜悯之意。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s("content_relate");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白居易《观刈麦》的翻译赏析09-30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12-06

白居易观刈麦答案11-19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模板12-09

白居易观刈麦的赏析12-06

白居易的观刈麦说课稿12-05

白居易《观刈麦》优质教学设计12-16

《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范文10-31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范文12-09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五

关于白居易语录说说(通用40句)

一只燕子捎不来春天,一个晴日带。以下是小编为各位读者收集的白居易语录说说,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远草初含色,寒禽未变声。——白居易《早春题少室东岩》

3、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

4、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5、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8、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9、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白居易《晚燕》

10、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1、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12、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白居易《岁晚旅望》

13、人貌非昨日,蝉声似去年。——白居易《答梦得闻蝉见寄》

14、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6、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7、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 《别元九后咏所怀》

18、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

19、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0、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白居易《长恨歌》

21、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22、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白居易

23、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2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26、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27、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白居易

2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

29、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白居易《轻肥》

30、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31、忽忆古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白居易

32、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白居易

33、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白居易

34、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白居易

35、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白居易

36、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白居易

37、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

38、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白居易

39、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

40、昭陽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s("content_relate");

【白居易语录说说】相关文章:

白居易语录大全11-05

名家评价白居易《白居易》09-14

描写立春的诗句白居易白居易推荐11-07

学学白居易09-02

白居易的词09-02

白居易古诗精选11-04

白居易的诗集11-20

《池上》白居易10-17

白居易池上10-19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六

白居易的南湖诗

白居易的南湖诗有那几首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来看看!

九江南湖,历史悠久。位于古浔阳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侧,环绕城区南部,因而得名。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在江州三年多时间里,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的《琵琶行》、 《大林寺桃花》等为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名篇。但他的有关九江南湖的两首诗,却鲜为人知,仅见于《全唐诗》和九江地方史志。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淡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当时南湖晚秋的景色。进入农历八月,江南已经是秋天了,冷风至,白露降。而南湖中的水,随着长江秋汛的退去,正好已经干涸了。早晚秋风多起来了;湖中盛夏开放的荷花早已衰枯,并有半数倾倒。诗人手攀湖边苍翠的枫树,脚下蹋着湖边自生自灭的黄芦草,慢慢沿湖边向前走去。而黄芦草,即灰色的荻、芦苇等水草。

诗的后半部分写诗人感叹自己年迈颜老,被冷落在异乡江州深秋怀抱的惨淡处境。类似于作者在《琵琶行》中,借助琵琶女的形象,抒发自己天涯沦落之恨。同时,由。“湖中水”联想到长江,联想到远在淮河边古楚国境内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旁的兄弟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来江州,和诗人见上一面。烟波浩浩,远隔万里,难啊!

这首诗从一个侧面,描绘了当时南湖晚秋的景况。在这凄清,萧杀的时节,天然的荒芜湖泊之旁,诗人倍感凄惨、衰微、冷漠、孤独,更加思念远隔万里之遥的亲人们。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同样,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当时南湖早春的景色。风回去了,云消散了,雨后初晴的一天;刚刚从南回归线返回来的太阳,照射在南湖的北岸边,既暖融融而又清和明澈。通常认为,杏花开放的时节为春天,故春天又称杏花天。因为是早春,南湖岸边的山杏花,好似乱点的碎红一般,东一枝、西一枝地含苞待放。而南湖的水面上,早已生长了一层萍藻,有如新铺上了一层绿毯。

诗的后半部分是借景抒情。本来应该展翅高翔的白雁,已经飞得很低了,可仍然觉得很沉重;惯于在春天欢声歌唱的黄鹂,也好像是口舌有病、声音嘶哑、涩于言语,一句话都没有说成。白雁,即一种鸥类。现今早春,雨后初晴之时,甘棠湖水面仍可见到低飞觅食的银鸥。诗中白居易是以白雁、黄鹂来自比的。意思是自己既如早春的白雁,不能展翅高飞;又如舌涩黄鹂,也不愿欢声歌唱。可是眼前的这一切,并不是说江南的春色不好啊。江南的春天,本来是很美的。正如杜甫所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只是因为我自来江州以后,年年身心衰老,体弱多病,心情一年不如一年。实际上,白居易当时年仅44岁。

尽管这是一首抒情诗,但诗中短短数十字,已将当时南湖早春的'景色,描绘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了。湖边的山杏林,水面一年一度的绿色萍藻,湖面低飞的银鸥之类以及岸边林木中的黄鹂等等,构成了一幅南湖早春的图画。这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是由于诗人的心情不好,在他的笔下:乍暖还寒的天气,乱点碎红的山杏,行踪不定的水萍,以及翅低白雁、舌涩黄鹂等,既写了环境,又抒发了感情。真正做到情景交融,叫人触景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白居易自己将他一生所写的诗大体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据此,他的这两首有关南湖的诗应属于感伤一类。今天赏析这两首诗,无论是吸收其中的艺术营养还是进一步开发九江的旅游资源,都有其现实意义。

s("content_relate");

【白居易的南湖诗】相关文章:

白居易《南湖春早》赏析07-31

白居易古诗《南湖早春》赏析08-02

白居易的诗收录11-17

白居易的诗大全05-06

白居易的诗合集11-17

白居易诗鉴赏11-17

白居易《南湖早春》阅读答案2篇05-29

白居易的诗(15篇)01-06

白居易的诗15篇01-06

小学古诗白居易的诗11-2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白居易的诗全集十首简短(六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gongzuofanwen/wenmiziliao/wenmijichu/1685380108142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