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通用12篇)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堂教学16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能正确认读文中的生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了解事情的发展顺序。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1、课前小调查:同学们你们捡到过钱吗?能告诉老师你都是怎么做的吗?假如你捡到百元大钞会不会动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落的钞票》一文。

  2、齐读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词卡片,纠正字音

  散(sàn) 落    钞(chāo) 票   麦(mài)当劳  捡(jiǎn) 起   嚷(rǎng) 起来     踩(cǎi) 着

  拎(līn)着礼品    捧(pěng)着鲜花     拒(jù)绝    一沓(da)      众目 睽(kuí) 睽(kuí)

  2、小组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手疾眼快   纷纷  尴尬  众目睽睽

  三、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小组讨论交流。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读懂了什么?

  (师总结,了解事情的起因结果。板书:挤车  散钱   拾钱   还钱)

  四、精读课文1——自然段,加深理解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立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家中经济困难,平时比较节俭)

  五、课堂检测:听写课文生字。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

  3.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自主学习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达不到这一要求,须继续朗读)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部分列个小标题。

  4.同桌交流。

  5.反馈。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地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掉钱――捡钱――钱归原主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起因。

  刚才大家在质疑时提出了“钞票为什么散落”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了吗?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2.指名回答。

  时间:国庆长假

  地点:地铁站

  人物: “我”和立明

  原因:人多拥挤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经过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钱散落以后,人们各有什么反应?用直线请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讨论。

  我、立明,众人。

  壮汉。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对待他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二)结果。

  事情的结果到底如何呢?

  1.默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结果,引导解决以下问题

  众人为什么发出遗憾的感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朗读感悟 体会情感

  1.说一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各部分小标题、主要内容。

  2.谈一谈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出理由。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四、联系实际,交流讨论

  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五、语言积累

  小黑板出示句子,读一读。

  a、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

  b、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x k b 1.c o m

  c、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六、 总结升华

  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静。是呀,金钱的确很重要,它可以买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金钱是买不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这种真诚的关爱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样,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呀!你们说对吗?那好,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吧!

  板书设计:

  掉钱:人多拥挤

  散落的钞票 捡钱:我 立明 众人(拾金不昧)

  壮汉(见利忘义)

  钱归原主:高兴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3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十元人民币,导出话题

  1.出示十元人民币,了解它的信息。

  2.当我们拾到一百元人民币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呢?

  3.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当中去切身感受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用“拾金不昧”造句。

  3.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三、品读感悟

  (一)出示自读提示: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请把有关的句段用“——”划出来,并批注感受。

  (2)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汇报交流

  1.文中的服务员做到了拾金不昧。

  (1)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生汇报句子,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2.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我”和立明)

  (1)生汇报句子。

  (2)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生谈体会,师指导朗读。

  3.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

  (生汇报,师指导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课本剧表演

  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目睹那感人的场面吗

  (表演完毕)看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有些什么话说吗(根据同学发言板书:拾金不昧 真诚互助)

  六、拓展环节

  大家都很喜欢立明同学,我们请小记者来采访他好吗?

  七、师总结,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八、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旁边的人听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众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

  2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理解手疾眼快、纷纷、尴尬、众目睽睽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播放乐曲《一分钱》……

  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同学们你们捡到过钱吗?能告诉老师你都是怎么做的吗?假如你捡到百元大钞会不会动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落的钞票》一文。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课文写了在地铁站人们捡拾散落钞票的事】

  【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好事。

  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

  因为他们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因为他们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事。】

  2.理解“拾金不昧”的意思。“昧”是什么意思?

  “昧”从字形上看是一个会意字,从日从未,表示太阳还没有出来。表示光明被遮住了,在这里“昧”的意思就是:隐藏,隐瞒,昧心。“拾金不昧”就是拾到钱财不藏来占为己有。

  三、品读感悟

  那么课文哪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让我们地铁站再次感受这拾金不昧的感人一幕。

  (一)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想一想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请把有关的句段用“~~~”划出来,并批注感受。

  (2)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汇报交流

  1、生:文中的服务员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生汇报句子:

  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

  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你从文中服务员的做法中体会到这时一位怎样的服务员?

  生:体会到了这是一位敢于负责的服务员;是一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工作人员;还是一位敢于主持正义的服务员;是一位遇事能沉着冷静的服务员…….

  师小结:如今,难免有人见钱眼开,动了别的心思,但负有责任心、有耐心、有爱心的服务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捡钱、交钱,才是大家的心没有乱,把我们的体会送到句子中去。

  师指导读:

  这是一位面对金钱,能坚决抵制诱惑的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这是一位负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女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这是一位沉着镇定的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这时一位急旅客所急,为旅客着想的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学生继续交流。

  2、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生:文中的“我”和立明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问: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生汇报句子:

  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谈体会。

  师指导读:

  正是有了服务员的组织,“我”和立明的主动,有了他们的爱心,于是,站台乱了,可人心没乱。你看(生指读: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四百元钱呀,可以买多少套《丁丁历险记》,又可以吃多少次麦当劳?但是(我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没有犹豫,甚至连想都没有想(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这就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学生继续交流。

  3、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生:文中的老人、孩子、青年、解放军战士、孩子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问: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生汇报句子:

  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谈体会。

  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站台上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师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

  你看,对面走来了两位大学生,他们看见地上的钞票主动捡起来交给了服务员;一位驼着背的老人走过来,看见地上的钞票主动捡起来交给了服务员;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走过来,看见地上的钞票弯下腰捡起来交给了服务员;一个三岁的小孩跑过来,捡起地上的钞票也交给了服务员;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也捡起地上的钞票也交给了服务员。同学们睁开眼,你们看到他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连续不断地把钱纷纷送到服务员手中的场面了吗?你们感动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

  师指导读:

  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读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多么温馨的一幕,(女生读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多么难忘的一幕呀(男生读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同学们,这捡回的不仅仅是一张张钞票,更是一种品质(拾金不昧),是一种精神(拾金不昧)一种风气(拾金不昧)

  正是有了拾金不昧这种品质、精神、风气,所以当站台上乱起来时,人心没有乱。(齐读第四自然段)

  4、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生:文中的那位壮汉在立明的帮助和教育下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问:立明是如何帮助他的?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生汇报句子:

  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指出来,这人会不会打我们?

  立明却好像没想这些,他走到那人面前说:“叔叔,您好!您脚底下好像还踩着钱呢!”

  师:此时,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有体会到了他们的什么品质?

  学生谈体会。

  师:通过立明行为与“我”的对比,是我们看到了立明更高的思想境界,他不但能做到拾金不昧,而且能见义勇为、维护正义,表现了他的机智。(师板书:正义勇敢智慧)

  把“我”的胆小、怕事,立明的机智、勇敢送到句子中去。

  指名读,生评价。

  再指名读。

  分男女生读。

  立明的机智、勇敢让那位壮汉,(读,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给走过来,交给走过来的服务员。)释义“尴尬"“众目睽睽”“遗憾”。

  正义、善良、宽容,使那位壮汉(读;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给走过来的服务员。)

  5、隆、隆、隆隆-----对面的列车载着那位丢钱人进站了,结果怎么样?齐读第六段。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你能找到吗?对,就是谢

  丢钱人的千恩万谢、还要拿出二百元钱来表达谢意,但服务员却说,不用谢,要谢得谢谢大家。这简单的一个谢字,多么温馨,也让我们感到丢钱人的谢是诚挚的,因为他没有想到,这丢失的钱能失而复得。而捡钱人的拒绝谢意也是诚挚的,因为他们都深深地知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6、从地铁站出来,生接读最后一段。

  7、这一段的环境描写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的作用)

  8、带着高兴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9、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再来说说立明和“我”没买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

  四、总结升华: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智慧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五、能力训练:

  1、同学们,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而这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学完这篇课文,听完这些感人的事例,此刻,你的心中也一定有所感悟吧!写一写你内心的感受。

  2、学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个故事,然后写下来。

  3、缩写《散落的钞票》故事。(150字左右)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5

  前些天,我在备《散落的钞票》这篇课文时,忽然发现这篇文章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一篇很好的范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金钱,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读之使人感慨。我应该把课文的写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以致用。于是,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由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把语言积累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回归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因此我对这篇课文反复推敲,预设教学环节,决定以“启发学生质疑”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古人云:“学贵于疑,有疑则进。”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质疑问难,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质疑。在教学《散落的钞票》第二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学生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的学习也感悟到了众人拾金不昧的精神。我让学生回顾课文写法时,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件事情,而开头要写我和立明逛书店和地铁站的情况呢?”听到这一问题,我喜出望外。马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开始认为是在介绍我和立明,不让“我们”出现的太突然,写地铁站只是为了交代地址,对于这样的答案我当然不满意,于是,我加以引导,问道:“地铁站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通过朗读恍然大悟:“地铁站人多才会拥挤,才会将钱挤出来而不被失主发现,也和文章开头的国庆长假吻合起来了。”学生了解到这个问题,但并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继续阅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想了解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学生终于找到了关键句子“我想立明家里生活困难,也就不再坚持。” 我赶紧接过说:“是啊,他们的确很需要钱哪,可他们却能这样——不贪钱,拾金不昧。”学生对文章的写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在写一件事情前不只是要简单的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还要将故事情节进行铺垫,这样更能突出中心。因此,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便在孩子们的疑中、议中凸显出来了。课后,我觉得预设质疑这个环节真不错,达到我的教学效果。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6

  第一处:对课题金钱的理解

  师: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保证,但钱并不是万万都能,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钱能再现一个人高尚的灵魂,也可以再现一个人丑陋的灵魂。今天我们就要去感受一个与钱相关的感人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钱是怎样的吗?或者是你对金钱的认识是怎样的?

  生1:金钱可以造福人类

  生2:金钱是一把双韧箭,它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生3:金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的标志

  让我感慨的是学生小小年纪对金钱的理解是多么的哲理,多么赋予思想和辨证性。

  第二处: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文中有一处写到:“节日的地铁站里,喜气洋洋,人来人往,拎着礼品的、捧着鲜花的、抱着孩子的、扶着老人的、。”

  师:你想用个什么词语形容节日的地铁站的气氛?

  生1:热闹非凡(中等生的发言)

  师:反映真快

  生2:人山人海(学习很一般的孩子,他直接用了书上的词语)

  师:善于读书的孩子,书上就有现成的,他已经发现了,

  生3:人来人往(也请的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

  生4:车水马龙(学习优秀的孩子)

  师:真是个爱开动脑筋的孩子,想到了平时学习中我们学习过的成语

  生5:川流不息

  生6:喜气洋洋

  生7:摩肩接踵(能学以至用)

  师:大家的词汇多丰富呢,连老师没想到的你都想到了,真是佩服。

  生:齐读板书在黑板上的词语

  师:感受了地铁站的热闹气氛,让我们带着节日喜庆一起走进地铁站吧!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刚才在地铁站里,同学们看到了拎着礼品的、捧着鲜花的、抱着孩子的、扶着老人的、。”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坐着聊天的

  生2:牵着孩子的

  生3:等待亲人归来的

  生4:背着行李回家的

  班上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的热情可高了,朗读声刚落,又立刻举起了小手手,想回答老师的提问,连平时那些不爱发言的孩子也在朗读的感染下提高了胆量。、

  反思:想象是创造的源泉,生活中工作中离不开想象,学习中更离不开想象。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的预设和落实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我们的教学,课堂也就会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四季常青,清香四溢,充满生机与活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充分的训练与成长。在进行想象力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得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实际进行,如:上例中的从学习中回忆描写热闹气氛,形容人多的词语,还有结合生活实际,国庆大假的气氛进行想象,有一定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就不会干涸,而是细水长流,也不觉失趣,因为想象有了来源,是生动而详实的。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2、 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众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

  3、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文结构图,填重点词。

  ( )—— ( )—— ( )—— ( )

  预设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师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

  师指导读。

  预设壮汉--(出示第五段)交流文中写壮汉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第二次比阅读

  齐读第七段,思考:这一段开头前两句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有什 么关系?

  指名交流。

  指导朗读。

  小结:是的,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 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智慧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 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三、比拓展

  出示《钱被风刮跑以后》 读完之后,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你想说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缩写这个故事,150字。

  第一步: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抓住要点和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

  第三步: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与原文一致, 语句是否连贯。

  2、看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比阅读(3至7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请把有关表现众人拾金不昧的语句用“----”划出来,可以批注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女服务员——我和立明——众乘客——壮汉

  预设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 从服务员的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位服务员?(这是一个负责的女服务员, 沉着泠静—读,她的喊声充满了力量—读,这是正义而喊声,再读。

  预设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8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3、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重点: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国庆长假的一天,地点——地铁站,人物——我、立明、 乘客。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 2005年国庆长假的一天,在地铁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此刻,你能想象得到地铁站里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吗?

  但那时的地铁站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这情景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样呢?现在就让我们回放这真实的事件,共同走进这个故事。

  2、再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3、事情的的结局和你想像的是否一样?

  ( 指名两个回答)(一样:因为你是善良的,所以结局也就是快乐的;不一样:看来当初你挺担心的,现在放心了吗?)

  4、孩子们,再看看,这是一件怎样的事?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段话回答我。找到就用“~~~~”画出来。(投影:感人的众人拾金不昧的事。)

  真美好呀,这(感人的众人拾金不昧的事;)真温馨呀,这(感人的众人拾金不昧的事;)真难忘呀,这(感人的众人拾金不昧的事;)真令人回味呀,这(感人的众人拾金不昧的事。)

  可刚才丢钱时,真是揪心呀。还记得钱散落时的情景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想想,这么多的钞票突然落在你的眼前,你会怎样嚷?(出示:忽然,立明嚷起来:“钱!钱!”)这么多的钞票呀,太让人难以想像了,再读。太让人惊讶了,再读。这是不是做梦吧,再读。(烘托气氛,指导读出味道。)

  2、这么多的钱哪,也许是他的救命钱呀,所以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这也许是他一年的血汗钱呀,他怎能不拍打车门大喊大叫,那他在喊什么?在叫什么?(展开想象)是的,此刻,丢钱人的心中满是焦急,于是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满是眼泪,他绝望的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列车已经启动、加速,转眼间呼啸而去。

  列车已无法在停下,怎么办?面对这从天而降读钞票,站台上的人们该怎样面对。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四、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我听出来了,站台上乱了,可我却分明感到人心没乱)你瞧,(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这是一个负责的女服务员,再读(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她临乱不惊,读(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她的喊声充满了力量,读(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这是正义的喊声,齐读(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

  2、有了这个声音,于是让我说,站台乱了,可人心没乱。你看(生指读: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四百元钱呀,可以买多少套《丁丁历险记》,又可以吃多少次麦当劳?但是(我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没有犹豫,甚至连想都没有想(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这就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3、 所以,我说,站台乱了,但人心没乱。你再看(指读: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你能想像一下吗?(生想像)是呀,那么多的人,不约而同地、连续不断地把钱送到女服务员的手中,这就叫“纷纷”;那么多的人,迫不及待地、接二连三地把钱交到女服务员手中,这就是“纷纷”。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多么温馨的一幕,(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幕(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多么难忘的一幕呀(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4、同学们,这捡回的不仅仅是一张张钞票,更是一种品质(拾金不昧),是一种精神(拾金不昧)一种风气(拾金不昧)

  正是有了拾金不昧这种品质、精神、风气,所以当站台上乱起来时,人心没有乱。(投影:齐读第四自然段)

  5、多么温馨而又感人的的一幕呀,然而这时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五、指名读第5自然段。

  看了这一幕你有什么感想呢?

  立明的机智,勇敢让那位壮汉(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给走过来,交给走过来的服务员。)

  正义、善良、宽容,使那位壮汉(读;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给走过来的服务员。)

  小小的插曲更让我们体会到维护正义的光荣与快乐。你看,对面的列车进站了。载着那位丢钱人回来了,接下来的故事就请大家自己读吧,然后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六、自读第六自然段。

  1、你有什么问题吗?(遗憾的感叹?这是人们心中完美善良的体现。)

  2、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你能找到吗?对,就是谢丢钱人的千恩万谢、还要拿出二百元钱来表达谢意,但服务员却说,不用谢,要谢得谢谢大家。这简单的一个谢字,多么温馨,也让我们感到丢钱人的谢是诚挚的,因为他没有想到,这丢失的钱能失而复得。而捡钱人的拒绝谢意也是诚挚的,因为他们都深深地知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七、 同学们,就让这散落的钞票,幻化成那首经典的老歌,再次温暖我们的心房吧!(播放《一分钱》)

  同学们,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而这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此刻,我想你的心中也一定有所感动,有所感悟吧,那现在就让我们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吧。(写完就可以大声读出来)

  八、总结全文,升华提高。

  同学们,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知识。所以,我想说:“美德如花,绽放如春,暖人暖己,我们何乐不为!”

  板书:

  挤车 飞钱

  散落的钞票           拾金不昧

  拾钱 交钱   提醒——感谢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9

  《散落的钞票》教学反思

  这又是一篇与钱有关的记叙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金钱,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读之使人感慨。

  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由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把语言积累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回归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

  学习课文时,可以结合背诵传统名言或“语文天地”中的名句理解“拾金不昧”的含义。古人说:“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国人一向认为,“义”比生命都重要,更别说金钱了。“路不拾遗”的故事流传两千年。不顾“义” ——事实、良心、真理、信誉、正义、廉耻心等而得来的钱,是“不义之财”。这样的观念,应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散落的钞票》教学反思

  《散落的钞票》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10单元“金钱”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金钱,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读之使人感慨。在这篇课文的写法上,我觉得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一篇很好的范文,因此,我想将课文的写法在课文学习完教给学生。而死板的教作文怎样写,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在本课中,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教法。

  古人云:“学贵于疑,有疑则进。”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质疑问难,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质疑。在教学《散落的钞票》第二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学生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的学习也感悟到了众人拾金不昧的精神。我让学生回顾课文写法时,张琛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件事情,而开头要写我和立明逛书店和地铁站的情况呢?”听到这一问题,我喜出望外。马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开始认为是在介绍我和立明,不让“我们”出现的太突然,写地铁站只是为了交代地址,对于这样的答案我当然不满意,于是,我加以引导,问道:“地铁站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通过朗读恍然大悟:“地铁站人多才会拥挤,才会将钱挤出来而不被失主发现,也和文章开头的国庆长假吻合起来了。”学生了解到这个问题,但并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继续阅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想了解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学生终于找到了关键句子“我想立明家里生活困难,也就不再坚持。” 我赶紧接过说:“是啊,他们的确很需要钱哪,可他们却能这样——不贪钱,拾金不昧。”学生对文章的写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在写一件事情前不只是要简单的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还要将故事情节进行铺垫,这样更能突出中心。因此,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便在孩子们的疑中、议中凸显出来了。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10

  《散落的钞票》的教学反思

  前些天,我在备《散落的钞票》这篇课文时,忽然发现这篇文章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一篇很好的范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金钱,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读之使人感慨。我应该把课文的写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以致用。于是,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由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把语言积累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回归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因此我对这篇课文反复推敲,预设教学环节,决定以“启发学生质疑”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古人云:“学贵于疑,有疑则进。”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质疑问难,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质疑。在教学《散落的钞票》第二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学生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的学习也感悟到了众人拾金不昧的精神。我让学生回顾课文写法时,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件事情,而开头要写我和立明逛书店和地铁站的情况呢?”听到这一问题,我喜出望外。马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开始认为是在介绍我和立明,不让“我们”出现的太突然,写地铁站只是为了交代地址,对于这样的答案我当然不满意,于是,我加以引导,问道:“地铁站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通过朗读恍然大悟:“地铁站人多才会拥挤,才会将钱挤出来而不被失主发现,也和文章开头的国庆长假吻合起来了。”学生了解到这个问题,但并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继续阅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想了解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学生终于找到了关键句子“我想立明家里生活困难,也就不再坚持。” 我赶紧接过说:“是啊,他们的确很需要钱哪,可他们却能这样——不贪钱,拾金不昧。”学生对文章的写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在写一件事情前不只是要简单的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还要将故事情节进行铺垫,这样更能突出中心。因此,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便在孩子们的疑中、议中凸显出来了。课后,我觉得预设质疑这个环节真不错,达到我的教学效果。

  《散落的钞票》教学反思——学贵于疑,有疑则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常常会让学生进行质疑。因而在教学《散落的钞票》第二课时却让我喜出望外。上这节课时,我班的璞钰同学竟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课文是讲众人拾金不昧的事,为何开头还写‘我’和立明要去麦当劳、去逛书店,而不直接奔向中心事件呢?”我顺水推舟,先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起先,他们有的认为不能只写一件事,才不至于那么单调,还能丰富课文内容;有的则认为是因为课文结尾处写了他们高兴的原因是由于做了好事而并非去了麦当劳或买了《丁丁历险记》。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们终于有了新发现,说是为突出立明家生活困难才写的,又有的说是为了表现他们俩人穷志不穷。这时,我赶紧接过话茬,说:“是啊,他们的确很需要钱哪,可他们却能这样——(我故意拖长声音,不说下去)(学生马上接过去说)不贪钱,拾金不昧。”不用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便在孩子们的疑中、议中凸显出来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实,发现一个问题要远远地比回答一个问题来得有价值。古人云:“学贵于疑,有疑则进。”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质疑问难,以生为本。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突破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意外的收获。我想:这样的课总远比教师自己侃侃而谈,为自己的博学多才立丰碑要来得强、来得实在吧。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11

  教学要求:

  1、学习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重点:

  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一分钱》……

  2、导语激趣: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但现在要是有一分钱在地上,可能会没人去捡,要是许多一百元的钞票呢?又会是怎样呢?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

  4、质疑解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想:各自然段讲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了解:

  时间——国庆的一天中午

  地点——地铁站

  人物——我、立明、乘客

  2、文中的立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发生什么事?

  2、自由读,找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儿?

  “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

  描写生动:写出了当时的拥挤状态,交代发钱散落的原因。

  “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

  描写形象:“大喊大叫”写出了乘客的万分焦急,“呼啸”一词写出车速很快。

  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写下大致辞内容。

  第三自然段:乘客纷纷拾钱给服务员,立明提醒一个壮汉挪开脚,将帅踩住的钱交人服务员。

  第四自然段:面对失而复得的钱,那位乘客千恩万谢,服务员强调要感谢大家了,尤其是两位小朋友。

  2、自由读,谈谈感受最深的句子。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谈谈这段话讲什么。

  八、小结

  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存一份爱,这世界便充满阳光,学这篇课文,希望大家都有拥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九、作业:抄写生字,读课文。

  板书:

  挤车 飞钱

  散落的钞票           拾金不昧

  拾钱 交钱   提醒——感谢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篇12

  课文《散落的钞票》篇幅较长,但是内容和思想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没有预设过多的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把整篇课文读通,读熟,方法是默读、个别抽读。然后让学生回忆、归纳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了解学生读的情况。接着我让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可以添加自己的语言,字数大概在150字以内。个别学生说完后,我让全班学生评价他们是否把主要的内容说完,哪一部分没有说。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梳理整篇文章的主线条:掉钱——捡钱——护钱——交钱,落实到每一部分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线条理出来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更清晰了。我又让学生对照文章的主线条,缩写课文。我对听的同学的要求是:发言的同学是否把主要的内容说完,哪些语句不重要可以精简或删去?

  请到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越说越好。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缩写课文,我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没法让学生动笔练习缩写,全班汇报交流时我尽量多请学生发言,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了言,当然更多地照顾了后进生。课后收上来的作业看得出,全班学生的缩写不错。

  理解课文时,我着重从整体上让学生谈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被故事中的什么所感动?”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被文中人们的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感动,有的说被文中女服务员的责任心所感动,有的说被女服务员的榜样作用所感动,有的说被孩子见义勇为的精神所感动,有的说被立明不求回报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说被社会的监督力量所感动……不过在理解书中的思考题“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时,学生出现了分歧,一些学困生认为立明和我因为受到了别人的表扬,所以感到特别高兴。这促使我立刻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认识是我们因为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而感动高兴。其实,此处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通过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进一步地深入理解问题。尤其是要抓住女服务员夸奖“我俩”后立明的反应----“立明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拉着我迅速登上刚到的列车。”理解此时立明为什么反倒不好意思,推测立明此时的心理。联系上下文,分析关键语句,入情入境地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能更好地理解问题。

  最后,我利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心情。学生找出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过什么事情后兴,尝试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当时自己的心情。练习的效果比较理想,今后还可以有意地训练学生练习环境描写,可以让学生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不同的心情,比如悲伤、失望、懊恼等。

  整体上说,这节课的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因为这节课尽管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方面的训练,但是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始终是一个遗憾。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07814113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