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精选7篇)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1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灰尘

  师:在读课文之前,你对灰尘有哪些了解?

  (主要从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方面谈)

  2、板书完整课题。

  师:那么读了这篇课文后,你对灰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这些方面每人只谈一两句即可: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

  3、同样一种事物——灰尘,我们在读课文前后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为什么?

  (我们只认识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没有认识到另一个方面;

  说明文就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说明文——(齐读课题: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注意生词,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

  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晖 日晕 单调   模样   

  尘埃 直径 削弱 散射   朝晖  干涸   可恶   恶劣

  相机理解词意:

  生息:  生活;生存。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过渡:以前我们是怎样学习阅读课文的?

  (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思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制了这张表格,组长执笔,共同讨论,填好后汇报。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提到说明方法时,师追问:谁能具体说说文中那句话用到了这种说明方法?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2、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散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东西,具有两面性?

  (如鸟粪、电视、网络……)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4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指导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重点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灰尘无时无刻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同学们的印象中,灰尘都有那些危害呢?(学生发表看法。)

  灰尘既然有这么多害处,大家可能在想,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灰尘就好了。假设一下,如果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会是什么样?(指名作答。)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打开课本,去深入认识一下灰尘吧!(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自读提示,看看都给我们提示了哪些要求,根据要求自学课文,进行批注。

  三、自读自悟,把握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发现你的想法和课文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那么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词句。(学生自读自悟,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1)“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特点:吸收光线,反射光线。

  作用:削弱阳光强度。

  说明方法:通过作比较进行说明,突出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2)“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漂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特点:具有吸湿性能。

  作用:使地上万物不都是湿漉漉的,使生物得以生存,使大自然更加丰富。

  说明方法:使用假设,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

  四、拓展延伸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2.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具有两重性?举例说说。

  五、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吸收光线

  削弱阳光强度

  作比较

  散射光线

  天空蔚蓝

  假设

  吸湿

  生物存活

  假设

  丰富自然

  六、作业

  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事物,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弹掉或者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

  3.指名带读生字: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阳 日晕 单调

  4.接下来我们随着范读进一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小组内部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总结。

  灰尘的特点作用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有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4.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3.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掌握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4

  课题12 假如没有灰尘备课时间:10.5上课时间:课时总计课时主讲人韩安先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   对比写法作用。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学难点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个性设计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1、指名轮流读课文。2、正音:模样(mú )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空)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 )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  狼狈bèi   擦拭shì   请勿打扰wù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气候hòu        飘荡piāo2 重点指导候晖境裂。3 多音字     wù (可恶)        xiāo (削皮)     恶   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一)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二)第二段 1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  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三)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六、练习和拓展。  假如没有灰尘                    说明方法

  灰尘特点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对比

  使阳光变柔和     对比

  正面作用  使天空呈白色     对比

  自然界气象万千

  保持良性循环

  反面作用  (学生板书)  1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2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我想,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上周的一节组内研究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略读课文要放手。

  1、放手让学生去“读”: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正因为我没让学生读透,因此后边的交流就不可能透彻。    2、放手让学生去“问”: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消除学生头脑中的疑问,还要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更多疑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多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强调个体的自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略读课文的教学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应更多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4、放手让学生去“评”: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对错的能力,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5、放手让学生去“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课后练笔很有必要。我不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以提高,达到思维开放的开放。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会放手,教师走下“讲坛”,学生走上“学坛”。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几乎处处都有它们的行踪。真正没有它们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猜猜它们是谁?(板书:灰尘)

  2、你喜欢灰尘吗?为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指名板书 )

  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喊一喊它。

  3、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直奔重点段

  1、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板书出示:假如没有灰尘,--------------------------。)

  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2、指名回答。

  (板书:人无法睁眼

  天始终蔚蓝

  地湿漉漉的

  生物无法生存

  大自然变单调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单调的自然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晚霞朝晖、闲云迷雾)

  4、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灰尘。可是,这么细小的灰尘,怎么能使阳光变得柔和,使天空改变颜色,又让我们看到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呢?相信通过读书,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三、精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出示:“假如没有灰尘,--------------------------,因为--------------------”。)

  2、学生读、思、批划交流。

  3、你从课文哪几自然段中找到答案的?那么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4、指名说。(板书:缺点)

  5 课文主要写灰尘的作用,开头为什么要写缺点呢?(板书:作比较)

  6、你发现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7、汇报交流

  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体会表达方式及用词的准确性)

  8、再找一其他体现用词准确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练习说话

  1、人人都讨厌的灰尘,它的作用却是如此之大。相仿的我们人人都希望拥有一张会说话的嘴,是不是会说话就一定是好的呢?

  出示;假如我们晚上熄灯后说话, --------------------------。

  2、汇报

  五、总结升华

  是呀,我们平时人人讨厌的灰尘却有这么大的作用,而我们人人都想锻炼的说话能力,如果用得不好,却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呀,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造福自己。

  板书:           假如没有灰尘

  缺点               作用

  人无法睁眼           事物

  讨   灰            天始终蔚蓝           都有

  厌   尘            地湿漉漉的           两

  生物无法生存         面性

  大自然变单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但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灰尘的两面性,我采用了对比教学法,先让学生认识灰尘的坏处,再学习它的好处,最后又通过文本的回读,让学生明白全文也是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阐述灰尘的两面性,并且让学生明白文章祥略得当,写灰尘的坏处旨在反衬灰尘的坏处,这样既简化了教学难点,又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说明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在学生充分体会灰尘两面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汇报中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补充,教师语言简洁明了,旨在点拨。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已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发言踊跃,积极性高,充分显示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教学重点落到了实处。

  教师的评价语言很关键,在上课开始,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能沉着评价,而且感觉挺到位,如:学生说帮妈妈烧火的时候灰尘很多,我就及时评价,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当学生说,扫地的时候灰尘很多,我就问有什么办法减少灰尘。可是课上到一半,就开始担心时间不够用,内容上不完,于是,对学生的评价也就一个“好” 字草草了之,有时甚至跟学生抢拍子。教学也因此开始有点走过场了。

  经验靠点滴积累,好课靠实践总结、实践总结、再实践总结,千真万确。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学习灰尘特点“小”

  1、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

  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

  3、学习灰尘的特点“小”。

  ① 灰尘很小很小。

  ②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

  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

  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学习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学范例。

  通过学生回答的“作用”相机学习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

  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

  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

  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

  ⑸总结学法。

  没有(灰尘)      假设       

  作用(后)                特点(前)

  有 (灰尘)       作比较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⑴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⑵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列数字、作比较

  散射光线 削弱阳光 假设、作比较

  散射七色光 改变天空颜色 假设、作比较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 假设、作比较

  五、总结感悟

  1、小结课文,学生感悟。

  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丑石》(贾平凹)。

  附板书设计:

  12﹡   假如没有灰尘

  灰

  人类  <-----  密不可分              特点(前)

  作用(后)

  对比 假设 列数字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篇7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路点睛

  导入课题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理解“忽而、依附、庞然大物”等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理解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 ,填表。

  特点

  用途

  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导入课题,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

  课文,

  三、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掌握字词。填表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练习提纲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07883113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