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学习二等分

学习二等分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学习二等分

微信扫码分享

学习二等分(精选6篇)

学习二等分 篇1

  (大班数学活动)

  设计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小朋友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师帮忙。设计二等分的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  让幼儿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材料纸:圆形、五边形、心形、平行四边形、花形、树形等。

  2、  实物:花生、白果、红枣等。

  3、  课件制作:笨熊新传、部分与整体关系图。

  活动过程 

  1、  初步接触二等分

  欣赏故事《笨熊新传》。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他们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教师提问:“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

  教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教学设想:用故事中的问题巧妙地引出探究的话题,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学习情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从简单的圆形二等分入手,为幼儿进一步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

  2、  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

  教师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幼儿操作,老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索图形的各种分法。

  (教学设想:丰富的材料蕴涵了不同的探索结果,也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性。)

  3、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小组交流,鼓励幼儿在小组里大声讲述自己的分法。

  (2)       集体交流,先请幼儿讲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种分法。

  教师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怎样证明这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样大两份?”

  课件显示记录:

  重叠验证是否一样大,去掉不是二等分的操作,

  其它图形的交流讨论同正方形。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二等分。”

  (3)       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索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块泡沫正方形,让幼儿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摆一摆 ,分一分,看看不对角分,也不以边为中心对折分,是否也能得到二等分。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帮助验证。

  (4)       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心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以分出来的一半和原来的图形比,(课件演示)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一份是原来图形的多少?(一半)”

  (教学设想:幼儿通过操作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就应帮助幼儿识别事物的真假,完成认识的飞跃。在此,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从幼儿的回答中总结答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颇具教育价值。)

  4、  解决新问题

  (1)       提出新问题。

  教师问:“1块面包,1块点心,小熊哥儿俩分着吃,每人只吃到一半。如果有2块点心,2块面包,小熊哥儿俩分着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颗小枣,哥儿俩各吃几颗?”

  (2)       分实物。

  教师提供花生、白果、红枣等,让幼儿二等分。

  告诉幼儿,每个材料盒里都有一份八宝饭的配料。座位靠在一起的两个小朋友扮小熊哥儿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这些配料,分好后互相检查,看两人的配料是否一模一样。

  (教学设想: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成功的乐趣。这一过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运用知识,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幼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定能体验到数学活动的轻松和有趣。)

学习二等分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

  2、工具:剪刀。

  3、多媒体课件:鸡妈 妈、两个鸡宝宝,圆形饼,正方形饼,长方形饼(分饼演示);各种其他形状的图形(可以二等分的——进行等分的演示,出现笑脸娃娃;不可以二等分的——出现哭脸娃娃)。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鸡妈 妈给两只小鸡一块圆圆、香香的、软软的饼,鸡妈 妈说:你们俩只要想想办法就能吃到一样多的饼。两只小鸡想了半天都没想出分饼的好办法。请小朋友帮助它们,让它们吃到一样多的饼。怎么分呢?

  (二)操作探索:那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个圆形的饼,请小朋友来帮忙分一分,要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开始吧!

  第一次操作:(用剪刀剪)

  1、提供幼儿材料,指导等分方法。

  材料:圆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提醒幼儿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

  3、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并用教具示范,贴黑板上)

  4、教师小结:把圆形边对边对折,沿着中心线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用课件演示)

  5、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学习词:“重叠”:那我们来看看这两块饼是不是一样大?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这两块饼一样大呢?(叠在一起比较)呀,重叠可真是一个好办法呀!(用课件演示)

  6、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那你们来看一看,半圆形的饼和圆形的饼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7、总结:刚才我们用了二等分的方法把一个圆形的饼分成了两块相等的半圆形的饼,两块相等的半圆形的饼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圆形的饼。

  第二次操作(剪正方形)

  1、师:刚才小朋友想到了对边折的方法来帮助小鸡分圆形的饼,真棒!看鸡妈 妈又买来了什么形状的饼?(正方形、长方形)那我们现在先来对正方形的饼进行二等分,就是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分。动动脑筋,有几种分法呢?动手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讲评:谁来介绍你的新方法?(用教具演示)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对边折和对角折的方法把这块正方形的饼分成了两块。我们来看一看。(用课件演示)

  第三次操作(剪长方形)重点:引导幼儿讲出两种对角的分法。

  1、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那还有长方形的饼没有分呢!我们赶紧想一想,长方形的饼怎么进行二等分呢?有几种分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讲评:谁来介绍你的新方法?(用教具演示)

  4、教师小结:哦,长方形的饼有四种分法。我们也来看一看。(用课件演示)

  (三)巩固提高: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帮了鸡妈 妈一个大忙,鸡妈 妈很开心,给我们小朋友也买了很多的礼物,不过鸡妈 妈还是要把礼物送给爱动脑的小朋友,那我们来接受鸡妈 妈的挑战吧!准备好了吗?好那请你们用亮亮的小眼睛来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可以进行二等分的?(选对的幼儿可以得到一个漂亮的贴花纸)

  1、请小朋友找出能二等分的图形。(一一用课件演示,幼儿选对了,师送贴花纸给他,并演示等分,错误的出现哭脸娃娃)。

  2、教师讲评幼儿的操作结果。

  四、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找到了能二等分的图形,真棒!不过我告诉你们,它们中有的图形还可以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我们等会儿再来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试一试,好吗?

学习二等分 篇3

  一、设计意图: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第三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联系生活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3、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难点: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各种食物(花片、毛线、吸管、米、水)。

  2.工具:笔,剪刀,直尺。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讲解演示1.出示绸带问: "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想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 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分?"2. 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教师小结: 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此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一、游戏:分蛋糕师(展示课件):今天小熊生日 ,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想把一块蛋糕分给两位好朋友吃,怎么办? 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1)每人两块圆形蛋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

  (2) 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师 小结:把圆形蛋糕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4) 操作验证二等分: "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蛋糕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5) 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请小朋友把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蛋糕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②师小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二、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

  1. 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

  2.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 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 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5.出示(长方形):幼儿再次操作。

  6.师:课件展示(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三、游戏"看谁说的对"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用对折的方法进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比如:桌子、椅子等。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怎样进行等分。

  四、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将幼儿分四组,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这些实物分成相等的二份。

  (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分。)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提问:(分别出示毛线、吸管、花片、米、水)小朋友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毛线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对折、尺子量,剪刀剪、用手撕)(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法、数数法、计量法(3)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超市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不同的物体性质不一样,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纸一样又软又薄的东西可以用折叠法来分,和蛋糕一样比较厚的可以用分割法,和水一样的液体和数量较多的物体可以用等量的方法来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学习二等分 篇4

  学习二等分(大班数学活动)

  设计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小朋友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师帮忙。设计二等分的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  让幼儿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材料纸:圆形、五边形、心形、平行四边形、花形、树形等。

  2、  实物:花生、白果、红枣等。

  3、  课件制作:笨熊新传、部分与整体关系图。

  活动过程 

  1、  初步接触二等分

  欣赏故事《笨熊新传》。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他们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教师提问:“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

  教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教学设想:用故事中的问题巧妙地引出探究的话题,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学习情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从简单的圆形二等分入手,为幼儿进一步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

  2、  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

  教师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幼儿操作,老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索图形的各种分法。

  (教学设想:丰富的材料蕴涵了不同的探索结果,也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性。)

  3、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小组交流,鼓励幼儿在小组里大声讲述自己的分法。

  (2)       集体交流,先请幼儿讲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种分法。

  教师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怎样证明这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样大两份?”

  课件显示记录:

  重叠验证是否一样大,去掉不是二等分的操作,

  其它图形的交流讨论同正方形。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二等分。”

  (3)       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索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块泡沫正方形,让幼儿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摆一摆 ,分一分,看看不对角分,也不以边为中心对折分,是否也能得到二等分。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帮助验证。

  (4)       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心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以分出来的一半和原来的图形比,(课件演示)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一份是原来图形的多少?(一半)”

  (教学设想:幼儿通过操作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就应帮助幼儿识别事物的真假,完成认识的飞跃。在此,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从幼儿的回答中总结答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颇具教育价值。)

  4、  解决新问题

  (1)       提出新问题。

  教师问:“1块面包,1块点心,小熊哥儿俩分着吃,每人只吃到一半。如果有2块点心,2块面包,小熊哥儿俩分着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颗小枣,哥儿俩各吃几颗?”

  (2)       分实物。

  教师提供花生、白果、红枣等,让幼儿二等分。

  告诉幼儿,每个材料盒里都有一份八宝饭的配料。座位靠在一起的两个小朋友扮小熊哥儿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这些配料,分好后互相检查,看两人的配料是否一模一样。

  (教学设想: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成功的乐趣。这一过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运用知识,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幼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定能体验到数学活动的轻松和有趣。)

学习二等分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重点)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难点)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

  2.剪刀

  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出示绳子(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绳子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绳子。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1.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请小朋友想一个办法,将绳子分成相同的两段。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把绳子对折,两头对齐,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

  师:你想不想试一试,将物体进行二等分。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小朋友将圆形纸二等分。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师:你是怎么将圆形纸进行二等分的?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 “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学习词:“重叠”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一份一样大吗?等分后的每一部分和原来的图形哪个大?哪个小?

  (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操作二:(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师:刚才小朋友都很棒,已经能将圆形进行二等分,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每人一张正方形纸和一张长方形纸,看你能用什么办法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分别介绍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和长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边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再试一次。

  三、巩固练习:(为幼儿巩固二等分的知识而设计,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判断,选择正确的二等分图形。)

  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黑板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师:刚才小朋友都很认真、也很能干,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已经将各种图形进行二等分了,一份在黑板中,一份在箩筐里,看谁能快速将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

  ⒈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⒉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四、活动延伸(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

  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学习二等分 篇6

  (大班)

  徐燕燕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等分的方法,发展思维灵活性。

  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材料:苹果、绳子、纸(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吸管、杯中的水、等分练习册、若干图形、笔。

  四、设计思路

  尽管幼儿在生活中已接触过许多等分的实例、但要他们亲自实践对物体的等分、尤其是理解等分的方法,还是有’—定难度的。因此,活动前首先为幼儿提供由易到难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再组织讨论,使幼儿‘对等分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在操作探索,讨论归纳后,幼儿对等分有了进一步认识后,可以在思维方面提高要求,即设计练习纸及游戏活动以有利于促使幼儿采用变通思维,培养幼的判断和思维能力。

  五、活动流程

  讲解演示一探索操作一讨论理解一巩固提高

  六、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

  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问幼儿,如果两个小朋友,只有一个苹果,血液怎么分着吃?

  2、组织讨论等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一个苹果如何分成为相等的两份,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二)探索操作

  1、提供幼儿材料,指导等分方法。

  材料、绳子、正方形、三角形、吸管、杯子中的水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三)讨论理解

  1、组织幼儿讨论各材料的等分方法。

  2、教师总结:一个实物等分成同样大小的二份叫二等分。

  3、讨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请幼儿把等分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的有什么不同。

  ②总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四)巩固提高

  1.每人一套等分练习纸.请功儿把二等分的图找出来,并画上圈。

  2、幼儿动手,老师巡回。

  3、游戏:找朋友。                    

  方法: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分成二份,一份在参加的游戏幼儿手中,另—份贴在磁性黑板上.游戏前,幼儿在活动室周围边走边念儿歌:勤锻炼,身体好,找个朋友来赛跑。念到最后—字。幼儿分别到黑板上取下一个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拼得又对又快:

  1 2 下一页

  七、延伸活动:

  ①把各种图形的纸放在自由活动中让幼儿观察操作。

  ⑦把等分过的颜色水分别列入粗细不同的量杯里进行比较量是否一样多。

  教后感:  

  本活动首先以苹果为例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等分的愿望,在幼儿有操作的愿望后,我又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探索二等分的方法,在幼儿操作探索时我没有急于指导,而是让他们有充分的操作摆弄时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得出二等分的含义及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而后我又采用巩固提高的方法,让幼儿做练习纸,加深幼儿对等分的进一步认识,最后以游戏活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整个活动以探索,讨论,游戏贯穿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操作活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页 1 2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学习二等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08953113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