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分一分

分一分

摆脱失落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分一分

微信扫码分享

分一分(精选12篇)

分一分 篇1

  三、分一分(与下面的教案不一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

  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 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标记。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些什么呀?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 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类。

  (2) 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既可以按颜色分,又可以按品种来分。如果学生有其他合理分法,给予适当肯定和鼓励。

  4.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作概括总结。

  课后记:

分一分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p53-p5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体会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课前准备: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水彩笔1支,小磁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路过一个月饼店,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有圆形的,方形的……“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大家肚子都饿了,我们买些月饼吃吧。”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快说,快说”八戒迫不及待地说。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用手势告诉大家)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可是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多少月饼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能用手势表示吗?(不能)那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半块月饼吗?”选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停在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比八戒可聪明多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出示课题)

  对于分数,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有重点地板书几个问题:分数的产生、读、写)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一)、认识1/2

  1、很遗憾,老师今天没有带月饼来,先用这个圆片代替月饼,好不好?现在老师把它分一分,然后问:“老师是怎么分的?”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板书: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谁能说一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1/2?,(指另一块)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一说呢?(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出示这句话。)

  2、涂一涂

  1/2不仅可以表示月饼的一半,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出示花瓶)谁能表示出这个图形的1/2呢?(学生回答)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

  3、(汇报展示)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猪八戒可等不住了,马上拿起月饼开始分成二(不平均分),一份递给悟空,说:师兄1/2,我也1/2。

  (二)、认识四分之几

  (1)、观察推想(这边沙僧和唐僧看了,也有些想吃。于是又拿出一块方形的月饼来)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方形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请学生拿出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3)、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张纸的1/4,假如涂上二份那就有几个1/4,就是(2/4),涂上3份呢?四份呢?

  (三)、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1、像1/2、1/3、1/4、2/4等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一个分数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呢?表示什么意思?

  2、除了上面的几个分数,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请大家拿出作业纸。看第二题,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多少?分子是多少?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昨天叫大家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用它们举个分数的例子吗?粘到黑板上。能举完吗?

  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  练一练1、2(先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

  2、  练一练3(抢答的形式)

  3、  练一练4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其中的1份

  2                                 平均分

  1                           2   平均分的份数

  一半     

  分子

  1/4  2/4   3/4    4/4    分数线

  分母

分一分 篇3

              (序号 2  )

  课题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分一分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学生学习的探索性。首先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初步认识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想想做做”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练习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

  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评:在这里,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出示一个问题,而是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融于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生活经验,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愿望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并不远,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评:对于解决问题来说,重要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或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这一层次的设计正是实践了这样一种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分一分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物体如何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从而形成分类的意识和基本方法。其中又适时渗透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标记。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些什么呀?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类。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既可以按颜色分,又可以按品种来分。如果学生有其他合理分法,给予适当肯定和鼓励。

  4.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评:把巩固练习贯穿于《小兰的星期天》中,情节生动、富有情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练得扎实、有效,练得轻松、愉悦。练习的设计富有层次,能较全面地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第3、4两道开放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作概括总结。

  [评: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伴随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自身积极投入的情感和态度,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多样性的要求。]

  [总评]

  这堂课最大的特色是以一个生动、形象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来贯穿全课,实践了寓数学思考于生活情境中,寓自主探索于操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数学教学理念。先由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引发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愿望和兴趣,接着让学生在同桌、小组的合作实践活动(操作、讨论、交流等)中主动体验、理解“分一分”的过程,弄清按什么标准分,可以怎样分,掌握一定的分类方法。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同时,也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分一分 篇5

  活动目标:

  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  贴绒原片(红色6个,蓝色7个),1—10数卡一套。

  2.  每人胶粒若干,《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  初步了解单双数。

  (1)将6个红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双数。

  提问:6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2)将7个蓝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单数。

  提问:7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3)小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两个两个的分,分到最后一个都不剩的是双数,分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

  2. 幼儿操作。

  (1)操作游戏:分片片。

  请幼儿先数数盘子里有几颗豆子,然后将豆子两个两个的分,反倒最后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剩几个?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3.做《幼儿画册》。

分一分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2.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3.自由发言,交流体验。4.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2.分一分,理一理。(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3.分一分,做一做。(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2)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3.(1)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2)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二)按不同标准分。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它俩谁分得对>>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二)按不同标准分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3.玩听口令游戏。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教师要加上拼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

  小朋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

  不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需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非常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应当及时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

  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好像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质,非常容易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认真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对不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须系紧袋口;必须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对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最好分类放置;定期进行处理,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随手乱扔,必须投进垃圾箱里。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绝对禁止乱吐乱扔,必须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

  探究活动: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请你帮她分一分,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梨核、鸡骨头、啤酒瓶、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

  拓展活动:

  活动一:分铅笔

  小朋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材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

  活动三:整理书包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评价设计

  一、“看谁分得好”,请小朋友们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二、“看谁想得好”请小朋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类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朋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

  (一)

  (二)

  (三)

分一分 篇7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下内容就是我上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1、创设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我通过创设学生分食品这一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生举出的生活例子分蛋糕、分苹果等,最后用分数表示橘子的数量等,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形成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过程。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站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二分之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利用材料得到二分之一 ,让学生说出折法及发现,当学生创造出了自己想要的分数后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的表现也确实让教师满意.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教学,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到位,如坐、站的姿势,写字的姿势,站起举手的不好习惯等。

  2、教师的激励性语言稍微单一了些,还需多样化,对后进生的激励也还需加强。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体会到:

  1、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 

  2、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

分一分 篇8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尝试正确的找出相同和不同。

  2、能正确无误的分给动物们。

  教学准备

  1、准备六个苹果(红大、绿小各三)

  2、动物玩具三个(小狗、小猫、小刺猬)

  教学过程

  1、今天来了三位动物来做客,我们是不要热情招待它们。

  2、小动物分别是小狗、小猫、小刺猬,是不要跟客人问声好。

  3、这有几个苹果,我们送给小动物吃吧!

  4、大家看看六个苹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出(颜色、大小不同)的苹果。

  5、看整么能合理的分给动物吃,让动物得到的数量一样多,大小还要相同。

  6、分好后就摆在小动物的面前。(教师评判加指导)

  教学结束

分一分 篇9

  活动目标: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ppt、幼儿画册、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陆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2、实物图与数字匹配

  师:看,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一起来数数,这里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依次数数、配上相应的数字)

  3、初步理解单双数

  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陆老师要为你们变魔术,看好了,陆老师要把每一竖行能够两两一起的苹果圈起来。

  提问:看,是不是每一组苹果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不是的)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师小结

  师:这些两个两个全部圈完的2、4、6、8、10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没有两个两个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5、根据实物认识理解单双数(ppt)

  6、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雪花片

  找一找

  抱一抱

  7、巩固练习

  幼儿画册1 p7

分一分 篇10

              (序号 2  )

  课题

  分一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分一分 篇11

  (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磁性黑板。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7、提问: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8、说明: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2)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3)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小朋友们。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1)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2)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3)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4)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1)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2)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3)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4)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分一分 篇12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3—55“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朴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分数的作用。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达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索以及自主探索精神,练习思维的灵敏性。。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表示简单的分数。

  四、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五、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分)板书

  师:平时你们分过东西吗?能告诉我分过什么吗?

  看来很多同学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今天教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1个)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生有的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中间不发出声音,有的作刀切的样子,有的用手指作出“+”的样子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有的急于举手想发表意见。)

  4、师:为什么不拍手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发明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二)、新课学习: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a)、 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53页(出示图片:衣服、树叶、小汽车、长方形、正方形、圆、正六边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b)、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2)、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a)、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对折两次然后展开观察这张正方形的纸被分成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

  师: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找一找、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

  生:平均分。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干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b)、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毕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三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设计意图:在教学分数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分数,然后读写分数,认识各部分的名称,这样一个过程很自然,把教材灵活地使用,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感。〕

  3、 闯关游戏

  好了,分数国王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想玩吗?

  4、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5、小结:

  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三)、提出希望!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分一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08959113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