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精选3篇)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2. 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同学,了解自己的班级,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思想意识,体会合作的意义,感受集体的力量。活动过程课前准备:填写个人资料: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兴趣(绘画、书法、棋类、球类、一、 “了解谁”——产生统计需要谈话:我们班有45人,而这45人组成了我们四(4)班这个集体,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你们是否了解我们每一位同学的一些个情况呢?(板书:了解我们自己)二、 “了解什么”——明确统计内容1、提问:你们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呢?(板书: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想到:想了解同学的身高、体重;想了解同学的出生年月;想了解同学的兴趣爱好;想了解同学的家庭成员;想了解同学的家务劳动等情况。(板书: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兴趣……)引导: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真多!今天这节课先了解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参加兴趣小组等情况,好吗?三、 “怎样了解”——确定统计方法1.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小组讨论:要统计这些内容,应该怎样了解,怎样收集这几方面的数据呢?(板书:怎样了解:收集数据)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介绍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板书:个人了解、小组收集、查阅档案、问卷调查……)2. 分工合作收集数据。要求:为了便于同学们进行统计,我们采用分类统计的形式,把身高、体重归为第一类统计内容,把生日、年龄、兴趣小组归为第二类统计内容。(板书:第一类,第二类)每个小组在两大类中各选一个统计内容开展统计活动。(教师协调各小组选择的内容)小组分工:4人负责收集数据,1人负责汇总,1人负责校对监督。(板书: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数据,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进行组际合作,组织相同研究内容的小组开展交流活动。汇报:你们小组收集的是哪一方面的数据?请把你们收集的数据展示给大家。提问:收集好数据,接下来该做什么?(板书:怎样呈现:统计表,统计图)四、 “了解后怎样呈现”——制作统计图表1. 讨论统计图表的分段方法。找出范围:从刚才小组的汇总中,你知道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范围了吗?分段整理:根据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差距,你认为身高怎样分段比较合理?其余统计项目呢?2. 各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3. 小组汇报与相互评价。五、 “了解后有什么用处”——知道统计用途谈话:通过刚才的统计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我们自己,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了解了我们自己这么多的情况,有什么用呢?(板书:有什么用处)(学生自由回答)六、 回顾反思,拓展延伸总结:通过今天的统计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反思:我的设想:“了解我们自己”是安排在统计单元知识后的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年龄和体重等情况进行统计,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统计的需要。与学生简单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产生进行统计的需要,然后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学习,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2、合作学习,体验的统计的过程。在明确的统计内容后,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并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要合作中汇总数据,发现数据的多而乱,从而产生分段整理需求。让学生在完成图表(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个统计表和一个统计图)中感受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联系与各自的特点。3、分析图表,感受统计的作用在学生得出统计的图表后,让学生根据图表说说你从中还了解了什么?这样的的统计表有什么用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的课堂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问题主要出在合作学习上,合作学习不应是一种形式,而应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那怎样的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呢?我针对我这堂课进行简要分析:1、“老师,她不告诉我的生日?”——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蒋介民来告诉我:“老师,黄菲不把她的生日告诉我?”其实我们在平常的课堂中常常会到这样学生不配合的现象,是因为学生的差异的造成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组,在这样的合作中要让学生明确,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只有每个成员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主动帮助,都能遵循“合作学习”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2、“老师,我们收集的数据不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进行收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组收集的数据不对,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因急于合作,而没有听清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我的合作要求不清造成的,如果我设计如下的明确的合作要求,可能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要求如下(以小黑板出示)(1)说一说:你们组想准备调查我们班哪两个内容?(在身高和体重中选一个,在年龄、生日和兴趣中再任选一个)(2)讨论:你们准备收集这些数据?(3)分工合作并完成下表(为每小组准备两张表)每个成员把你收集的数据填入表中。寨桥小学四(4) 统计表 1234567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3、“老师想看看哪一小组表现的最好。”————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在合作学习中我用的最多的一句评价语就是:“老师想看看哪一小组表现的最好。”其实这样单一的评价对小组只能起到的短暂的纪律管理作用。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评价内容是多元样。我个人觉得可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用这样的一张合作学习统计表对学生进行打分,从而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合作学习评价表 认真倾听积极发言虚心求助主动帮助服从小组安排自己评 小组评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进一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分组收集数据并且合理分段,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教学难点:数据的合理分段整理

  教学准备: 信息卡,练习纸、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互相了解

  师:仇老师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仇老师。

  姓名仇学春单位南化三小身高185厘米体重96千克年龄30周岁生日2月份兴趣爱好打篮球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了解了老师,下面也该了解你们自己了。

  (1)师:你们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

  生:想了解身高、体重、年龄……[教师随机板书]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我们自己”。[板书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填写了自己的信息卡,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信息。

  四 班个人信息卡

  姓名:( )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年龄:(  )岁

  生日:(  )月份

  参加(  )兴趣小组

  三、确定主题、收集数据

  1、渗透方法:

  师:要了解这些内容,应该怎样收集这几方面的数据?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以下方法:

  a、自己对班上同学逐个询问,了解需要的数据并作记录。

  b、几个同学合作,每人调查一大组或一个小组的同学,然后汇总,获得全班同学的数据。

  c、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相关统计数据贴在桌角,供其余同学自由查阅记录整理。

  d、由老师逐项统计,同学们直接获取现成的数据。

  师:选择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今天我们运用b和c两种方法收集数据。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信息卡贴在桌子的右上角或左上角。

  2、选择主题:

  出示5个主题牌: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小组最想了解什么?请组长上来选择。

  师:请选择统计兴趣组的同学站起来。

  3、小组分工:

  师:确定了统计主题,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组怎样分工收集数据又快又准确。[板书:收集数据。组长分配,2人一组,每组的第一排收集第一组数据,第二排收集第二组数据……

  现场采访:你们两人统计那一组的什么信息?

  提问: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注意安全,前面人多就从后面开始,不要拥挤。]

  4、收集数据

  师:每组开始收集数据,比比哪一组又快又准确。

  提问: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呢?

  三、合理分段、整理数据

  1、分段:

  师: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对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出示:

  项目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兴趣组分段

  师:每个小组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段?

  生1:找出全班身高的范围,分成几段。

  师:体重的分段方法与身高相同。

  生2:生日按出生的季度分段。

  生3:年龄按岁数分段。

  生4:兴趣组按组来段。

  2、整理:

  师:分好段可以整理各段的数据。

  提问:用什么办法整理出各段人数的?[用画“正”方法统计]

  要求:请收集数据的同学读出数据,由组长画“正”统计,统计在统计图表的对应各段的下面。其他同学帮助检查核对,比一比哪组最快?

  3、制作统计表:

  请各小组完成统计图表,先在组内交流。

  四、汇报交流、分析数据

  师:刚才我们分组进行了统计,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统计的果实。

  1、提问:看到我们班身高统计表,你能了解到什么?

  (1)儿童9岁至11岁标准身高对照表

  9岁10岁11岁男[厘米]137141147女[厘米]136142149

  (2)请出比较符合该平均身高的同学,体会他的身高水平处于平均状态。

  (3)儿童乘车购票须知:1.1米以下的儿童不用买票,1.1米到1.4米需买半票,而身高在1.4米以上的儿童应买全票。

  2、(1)看到我们班的体重统计表,你知道些什么?

  (2)体重大概测量方法:

  男:身高—105厘米=体重[千克] 女:身高—100厘米=体重[千克]

  师:每个同学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3)提问:你的体重与平均体重比较怎样?你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如果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班级生日会,你认为放在哪个季度最合适?

  4、师:我们班同学年龄一般是9周岁和10周岁两种。

  师:我们的年龄与坐飞机买票还有点关系呢?

  2周岁以下2周岁-12周岁12周岁以上 飞机票价票价的半 票全 票 比较:这两种都是条形统计图,一个是横条,一个是竖条。

  5、师:哪种兴趣组最受欢迎?

  五、总结反思

  1、提问:通过刚才的统计活动,大家已经了解我们自己,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师:如果我们班要要对数学家庭作业进行改革,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作业形式 不布置作业维持现状分层次选做作业人 数

  师:采用d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每人只能举一次。

  3、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作用

  老师向你推荐两个网站:国家统计局的网站:

  江苏统计局的网站:

  板书设计:

  了解我们自己

  收集数据 身高 体重 年龄 生日 兴趣组

  分段整理

  制作统计图表

  分析思考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内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对自己班级同学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教材先让学生讨论想要了解自己班上的哪些情况,帮助学生设计调查统计的项目。接着讨论具体的调查方法,选择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相关的统计。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主动确定统计项目,产生统计愿望,并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内、外分工与合作开展统计,并进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结果的交流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进一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理念: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课程过于强调科学化倾向和过于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改变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现象,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体验和理解数学,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信息卡(如下)贴于桌脚,练习纸、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我的信息卡

  编号: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年龄:(  )岁

  生日:(  )月份

  参加(  )兴趣小组

  最喜欢吃(  )

  家里共(  )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产生统计需要

  谈话: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和他(她)做好朋友?

  看来你对自己的好朋友了解得还是比较多,我们每个同学肯定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你想和更多的同学做好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有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让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板书课题)

  说说你最想了解我们班同学的哪些情况?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意图:在与学生真诚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情感,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搜集、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使数学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组讨论方法

  1.谈话:下面就请你选择一个最想了解的项目,然后同项目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先来分一下组,想了解大家身高的同学为一组,带好练习纸和笔坐在一起;了解体重的同学分为一组……(板书:各统计小组名称和人数)

  2.分好的小组推荐出组长,组长组织组员先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

  各小组汇报收集数据和统计的方法。

  意图:如此安排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起对统计的兴趣。

  三、分工收集数据

  1.教师举例:如身高统计一组(如果有11人):哪两人收集第1号~11号同学的身高数据,哪两人收集12号~22号同学的身高数据……另外两个人汇总,一个人检查核对。当然如果有更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的,也可以用其他方法。

  2.每组自己分工,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比比哪一组收集数据又快又准确。

  3.小组进行统计活动,汇总情况。

  4.提问: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呢?

  四、分类、分段整理

  1.谈话:对身高或体重进行统计的,先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段。

  (1)找出范围:例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范围是128~159厘米。

  (2)分段整理:可以分成121~130厘米、131~140厘米、141~150厘米、151~160厘米四段,如果高矮悬殊不大,也可以5厘米分为一段。

  统计生日的可以按出生的季度分类,统计年龄的可以按岁数分类。

  2.各小组分段或分类整理数据。

  意图: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各项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学会根据统计信息的不同,合理选择灵活多样的统计方法。

  五、填写图表并核对

  各小组自己完成统计图表,集体交流。各小组设计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提出。

  六、分析、交流、提问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统计的过程。其余各组评析。

  2.提问:看了统计图表,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意图: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统计的信息进行分析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班同学的情况。

  七、总结

  1.提问:你们是怎么进行统计的?通过今天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还了解哪些?

  2.谈话:下课以后,我们还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收集更多自己喜欢的信息进行统计并交流。

  意图:在总结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巩固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同时通过再次为学生提供统计的信息,让学生体会身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了解我们自己》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09362113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