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精选4篇)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创新教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将彻底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同时,现代技术促进了师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

  针对这种背景,我这堂课的教学理念就是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性学习、探究手段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定出目标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交流、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他们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

  教材分析:

  此框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思想政治第四册第五课第三框的内容。这框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考经常会考到的内容。所以,根据这一点,通过此次的网络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有关消费者的权益以及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相关的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学生分析:

  作为初二的学生,对电脑操作有了一定的能力,同时,初二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一政治知识的教育,所以,为他们的思考、分析问题积累了一定的量的知识。相信,通过信息整合课的教学,能让他们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处理、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学习更多的在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益;懂得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2、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勇于维权。

  教学重点: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1、事先让学生回家准备,收集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经历的喜怒哀乐的故事,在上课时让同学们在“亲身经历”环节中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2、教学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模式:问题----讨论型

  设置情境       提出讨论主题        网络自主学习    

  网上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3月15日对于你们每个人来说不会太陌生吧?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常识性的题目,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顺利过关了呢?

  1、 亲身经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想每个同学都有过消费经历,我们知道平时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我们有时乘兴而去,满意而归;而有时高高兴兴去,却气呼呼地回,不知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呢?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回去回顾一下自己的消费经历,接着就让我们来共同看看这几位同学的消费经历吧。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营业员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买东西时你可不可以挑选呢?接下来请大家进入“消费权益”来看看消费者被侵犯了什么权益?

  (老师总结:搭售属于一种强买强卖的行为,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同时也违反了市场交易的“自愿”原则,一种强卖的行为,作为消费者有权不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同学的亲身经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消费权益”板块中的权益,想想看,邓铮铮同学这幅漫画中的太太的什么权益被侵犯了呢?

  (教师归纳)对了,作为消费者具有知道商品真实情况的知情权。下面请同学们点击 “知情权”,让我们来看一幅漫画,然后一起来思考问题。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消费经历呢?

  同学们想想看,傅硕同学的这种经历你们有过吗?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我们先来看看几段材料,请同学们点击最后一个权益。

  老师总结:对了,在这里超市的行为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权。

  在亲身经历中,同学们都能很积极去展示自己曾经有过的消费经历。而且展示的方式各有所不同,都很新颖,这一点很值得表扬。

  现在请大家再一次进入“消费权益”板块,自主学习作为消费者还有哪些权益,然后在“即时检测”里看看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关于消费知识。

  教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作为消费者所应具有的权益。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一种创新意识,在“故事续编”栏目中能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网页展示漫画。老师提问:

  如果消费者听从了第一个人的意见,故事将会如何发展下去?

  如果消费者听从了第二个人的意见,故事又将会如何发展下去?

  请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将故事续编下去。

  根据学生的续编结果,老师进行提问: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听从哪一个人的意见呢?

  那如果让你给消费者出谋划策的话,你觉得这个小姑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一般来说,我们先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如若不成,请消协来进行调解。因为,消协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调解机构。那找消协还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这将在资源中心里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果消协还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话,我们就可以向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

  想得最多的还是找法院。其实,通过诉讼维护合法权益是最正规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一般情况下,找官司是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才采取的。

  接下来,你们来进行选票,看看你们都采用过哪些方式。

  学了知识,最主要的还是要会运用,接着就请大家进入“现场购物”板块。(通过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做消费者,通过他们现场的实际购物行为,请在座的进行评选,看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消费者。

  老师设置三种情景:

  1、 卖苹果搭售香蕉。

  2、 推销过期牛奶。

  3、 不让买笔的人挑选。

  场景购物完成后,老师提问:你们觉得今天谁是最佳消费者呢?请你们按键进行选择,并说明你们选择的理由。

  老师总结:你们的理由都很充分,大家都能知道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消费者首先要知悉自己所拥有的消费权利,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的消费权益。

  老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接下来,我们做个小小的游戏,看哪一位同学的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强,你们找找看,我们从XX年一直到现在,每年的3.15的主题各是什么?

  最后,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的消费权益,做一个明明白白、开开心心的消费者。 学生进入教师制作的网页,开始做选择题。

  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以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经历。

  姜宁宁同学展示课件:在五味和挑选商品时,问得多了,营业员爱理不理,不耐烦,有时甚至还会出言不逊。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消费权益”板块。

  大家得出:这是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然后学生自主浏览自主选择权的含义。了解以后,进入“自主选择权”板块,进入当场案例分析。(请学生进入bbs分析漫画。)

  邓铮铮同学向大家展示她的漫画:买一送一。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思考问题状态,然后,大家在bbs上畅所欲言。

  傅硕等同学愿意以小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消费经历。(他用拍摄的方式再现了自己当时的情景。比较有创意。)

  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的材料。然后针对傅硕同学的经历,谈了有关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浏览相关的网页。最后在bbs里分析漫画。

  最后,由一位同学将所有同学在bbs里讨论的东西加以总结、归纳。

  学生打开“故事续编”板块。在网页的明示下,通过课前的分组,各自努力完成老师所指定的任务。

  按照课前的分组,学生进行讨论,共同积极的进行故事续编。

  同学说:听了第一个人的意见,将会使假冒产品泛滥,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

  有的同学说:如果听了第二个人的意见的话,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学生进行选票。从选票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听从这两个人的意见,而是选择都不听。

  学生思考,可以进入bbs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的说,找商家协商解决。

  有的说,找消协

  有的说,找工商局。

  有的说,找法院,打官司。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去“资源中心”搜集资料,来了解找消协还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地选票,大家马上就能看到哪种方式用得最多。这也充分说明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

  三名学生自愿上来做现场演习。

  在座的同学进行评选,并说明他们的评选理由。

  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积极地去找有关资料。然后,在bbs里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当场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第一次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课的尝试,让我有很大的收获:首先我要肯定自己在这堂课里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用精美的网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 整堂课的构思比较新颖,思路清晰。主要体现在:1、在“亲身经历”板块,主要是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我课前所布置的任务,让他们回去思考,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消费经历,鼓励他们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同学制作了课件,有的同学画了一幅漫画,有的同学将自己的经历重演并且拍了下来。所以,这一板块的内容就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在“故事续编”板块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根据课前的分组,进行分组续编,每个同学都能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他们的回答也都比较有新意,如一位同学将故事如此续编下去:女人叫了一帮人,拿着榔头去砸了店主的店,然而有人报了警,店主是被制裁了,但是女人亦违法了!!!结果又是赔钱,又是蹲监狱!呜呼哀哉~~~~~~~~~~3、在“现场购物”环节,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第三, 整堂课突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老师创设情境,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在bbs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能及时地从bbs上看到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进行反馈、总结,从而做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第四, 整个网页的资源非常丰富,并且相关资料的可用性很强。这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基础,同时,在课堂中老师提问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源的浏览,在此基础上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第五, 能够很好地注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的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地学习,从而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在看到自己闪光点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希望通过这次的尝试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在这堂课里我觉得做得最不到位的就是以下两点:

  第一, 整堂课对于bbs论谈的控制不够,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某些知识点无法落实,这样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 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整堂课下来,只讲求共性,而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篇2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

  ⑵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

  ⑵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⑵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

  第一框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4.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5.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李华,以他的消费经历为主线,借助他的消费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说明

  导入

  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一定还对小主人公麦考利机智勇敢的表现记忆犹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小鬼当家法律篇》。我们要随着身边的“小鬼”——李华一起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即“上帝”的权利。

  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教师需充满激情,以感染学生的情绪,精神饱满地进入新课学习。

  情景一:快乐的“上帝”续表

  重要的“上帝”

  设置情景:李华在超市买东西,明确李华在超市里的身份是消费者,即“上帝”。

  活动一:分析讨论

  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因此“上帝”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

  分析时教师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上帝”的权利

  情景二:倒霉的“上帝”

  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权利。)

  活动二:你说我说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上帝”权利的存在。)

  情景三:歌曲《天亮了》

  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从反面提醒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激发对经营者不诚信行为的强烈谴责与愤慨,更好的落实情感觉悟目标,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看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文明的“上帝”

  情景四:我是“上帝”我怕谁

  请学生欣赏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上帝”是这样的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上帝”?)

  活动三:自由论坛

  消费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

  活动四:即兴表演

  请学生即兴表演一段微型小品,展现经营者和消费者良好的关系。

  表演结束,教师展示一幅对联:“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  消费者依法维权文明消费”,横批为“携手共进”。

  (设计意图:认识到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权益,作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文明的“上帝”。)

  换位思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结束语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希望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学法、用法,不仅做一名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提出希望,将法律和道德教育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附录一:

  倒霉的“上帝”

  表演者:四学生分别扮演李华、老板、李华的妈妈和96315热线工作人员。

  道具:牛肉干三包、电话机。

  情景:从超市出来,李华来到新市街夜市。听见一摊主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美味食品大减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肚子好饿呀!买点东西吃吧!

  老板:小同学,你想买点什么?

  李华:我先看看。

  老板:我们这里的牛肉干很棒,新鲜可口、物美价廉!同学,买点吧!

  李华:便宜吗?

  老板:便宜!为了配合市政府三项整治工作,现在门面拆迁,我们所有商品一律进价出售,绝对低哦!你去看看如果有比我们卖得更便宜的,你拿多少来,我们收多少!

  李华:这牛肉干好吃吗?(故作迟疑状)

  老板:绝对好吃,不信你尝尝!

  李华:你不会骗我吧?

  老板:为这几块钱骗人,这种事我们可不会干!

  李华:算了,你给我来一袋吧!

  老板: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们都是两袋一起卖的!

  李华:我吃不了那么多!能不能只买一袋呀?

  老板:吃不了可以带回去给你的家里人呀!

  李华(无可奈何地):好吧,我要两袋。

  老板:2.95一袋,一共5.9元。

  (老板趁李华低头在书包里掏钱时,偷偷换了一包过期的牛肉干。窃喜:“终于把这包过期的牛肉干卖掉了。)

  李华:喏,给你6块。

  老板:没有零钱找,这一毛钱你就不要了吧!

  李华:你们是怎么回事?多称斤两,又少找钱,真缺德!

  老板:你这人这么罗嗦,我们商店一直都是这么卖的!穷鬼,买不起东西还逞什么强?!真是个小气鬼,现在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居然还要我们找钱?!

  李华:算了,我不跟你们计较!

  (李华只好忍气吞声走了,一边走一边吃牛肉干。)

  李华垂头丧气回到家。李华的妈妈上场。

  妈妈(杭州话):哎,宝贝儿子回来了。

  李华:啊。

  妈妈:咦,儿子,你在吃什么东西?

  李华:牛肉干。我刚刚在夜市买的,很便宜的……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呀!

  妈妈:怎么啦?是不是这牛肉干有问题?

  (李华妈妈仔细查看牛肉干的外包装。)

  妈妈:哇,这牛肉干是过期的!我找他们算账去!

  李华:哎哟!我的肚子越来越疼!

  妈妈:我们先上医院去!

  (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及时诊治,李华的病情稳住了。)

  妈妈:这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

  李华:不行,我要投诉。(拿起电话)喂,你好,是96315吗?

  工作人员:是的,请问我可以帮你什么?

  ……

  旁白:两天后,在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李华讨回了公道,不仅赔了医药费,水果店老板还向他赔礼道歉。这件事圆满解决了。

  附录二:

  歌曲《天亮了》创作背景

  1999年秋天,在风景入画的贵州麻岭风景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然而,却发生了一起与这里的景色极不和谐的悲剧。由一架卷扬机改制的缆车未经安全部门的许可被私自投入运营,原本只能容纳9人,最终却挤进了27人。严重超载仅仅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驾驶者是一名刚来两天,仅仅学会起步和刹车的年轻人。由于严重超载,缆车一开动便迅速下滑,司机猛踩刹车板,钢绳崩断。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在数秒内从相当于20层楼的高处跌入山谷。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他们的双手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大部分游客遇难,两位年轻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而这个小孩,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

  附录三:

  我是“上帝”我怕谁

  一个月后,李华又一次经过新市街夜市。听见有个摊主在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时鲜水果大甩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咦,这不是上次那个老板吗?怎么改卖水果啦?!

  于是上前:“老板,这苹果多少钱一斤?”

  摊主:3块,你要的话,便宜点,2块5拿去。

  李华拿过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怎么是酸的?”扔掉了。又拿过一个橘子,拨开,吃了一瓣,“太甜了!”就将剩下的扔了。

  摊主:小鬼,你干什么?

  李华:你不认得我啦?一个月前,我在你这里买过美味食品牛肉干。

  摊主(满脸堆笑):哦,是你,小朋友,你想买什么?

  李华:我看看这西瓜怎么样?(假装不小心将西瓜碰到地上,西瓜摔碎了。)

  摊主大怒,欲打李华。

  李华:你来呀!来呀!顾客就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怕谁!

  附录四:

  消费者不文明行为当戒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的地位和自身素质逐步提高。但也有一些消费者不珍惜自己的形象。做出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举动。

  (1)损坏购物环境。商场为消费者营造了较高水准的购物环境,商场甚至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有的消费者在商场内乱扔废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有的消费者甚至在商场为顾客准备的休息椅、凳上睡大觉。

  (2)顺手牵羊。在超市和开架售货的商场,有的消费者钻商家管理的空子,顺手牵羊,造成经营者货物损失。

  (3)索赔漫天要价。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饮料中有一小块发酵物,竟狮子大开口,索赔10万元。这种已超出正常范畴的索赔,属于敲诈。

  (4)钻“承诺”空子。某消费者在一家大商场买了一架高级摄像机,用于结婚摄像。婚礼完毕,他根据商场“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将用过的摄像机又退回去。

  (5)秽语中伤服务员。商场购物时,对服务员故意刁难,稍有不顺,就口出秽语,甚至骂人,损害服务员的人格,有的甚至动手打人。

  ?第二框  维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篇3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

  ⑵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

  ⑵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⑵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4.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5.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李华,以他的消费经历为主线,借助他的消费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说明

  导入 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一定还对小主人公麦考利机智勇敢的表现记忆犹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小鬼当家法律篇》。我们要随着身边的“小鬼”——李华一起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即“上帝”的权利。

  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教师需充满激情,以感染学生的情绪,精神饱满地进入新课学习。

  情景一:快乐的“上帝”续表 

  重要的“上帝” 设置情景:李华在超市买东西,明确李华在超市里的身份是消费者,即“上帝”。

  活动一:分析讨论

  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因此“上帝”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 分析时教师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上帝”的权利 情景二:倒霉的“上帝”

  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权利。)

  活动二:你说我说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上帝”权利的存在。)

  情景三:歌曲《天亮了》

  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从反面提醒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激发对经营者不诚信行为的强烈谴责与愤慨,更好的落实情感觉悟目标,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看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文明的“上帝” 情景四:我是“上帝”我怕谁

  请学生欣赏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上帝”是这样的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上帝”?)

  活动三:自由论坛

  消费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

  活动四:即兴表演

  请学生即兴表演一段微型小品,展现经营者和消费者良好的关系。

  表演结束,教师展示一幅对联:“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  消费者依法维权文明消费”,横批为“携手共进”。

  (设计意图:认识到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权益,作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文明的“上帝”。) 换位思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结束语 (播放轻音乐《致爱丽丝》。)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希望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学法、用法,不仅做一名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提出希望,将法律和道德教育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附录一:

  倒霉的“上帝”

  表演者:四学生分别扮演李华、老板、李华的妈妈和96315热线工作人员。

  道具:牛肉干三包、电话机。

  情景:从超市出来,李华来到新市街夜市。听见一摊主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美味食品大减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肚子好饿呀!买点东西吃吧!

  老板:小同学,你想买点什么?

  李华:我先看看。

  老板:我们这里的牛肉干很棒,新鲜可口、物美价廉!同学,买点吧!

  李华:便宜吗?

  老板:便宜!为了配合市政府三项整治工作,现在门面拆迁,我们所有商品一律进价出售,绝对低哦!你去看看如果有比我们卖得更便宜的,你拿多少来,我们收多少!

  李华:这牛肉干好吃吗?(故作迟疑状)

  老板:绝对好吃,不信你尝尝!

  李华:你不会骗我吧?

  老板:为这几块钱骗人,这种事我们可不会干!

  李华:算了,你给我来一袋吧!

  老板: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们都是两袋一起卖的!

  李华:我吃不了那么多!能不能只买一袋呀?

  老板:吃不了可以带回去给你的家里人呀!

  李华(无可奈何地):好吧,我要两袋。

  老板:2.95一袋,一共5.9元。

  (老板趁李华低头在书包里掏钱时,偷偷换了一包过期的牛肉干。窃喜:“终于把这包过期的牛肉干卖掉了。)

  李华:喏,给你6块。

  老板:没有零钱找,这一毛钱你就不要了吧!

  李华:你们是怎么回事?多称斤两,又少找钱,真缺德!

  老板:你这人这么罗嗦,我们商店一直都是这么卖的!穷鬼,买不起东西还逞什么强?!真是个小气鬼,现在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居然还要我们找钱?!

  李华:算了,我不跟你们计较!

  (李华只好忍气吞声走了,一边走一边吃牛肉干。)

  李华垂头丧气回到家。李华的妈妈上场。

  妈妈(杭州话):哎,宝贝儿子回来了。

  李华:啊。

  妈妈:咦,儿子,你在吃什么东西?

  李华:牛肉干。我刚刚在夜市买的,很便宜的……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呀!

  妈妈:怎么啦?是不是这牛肉干有问题?

  (李华妈妈仔细查看牛肉干的外包装。)

  妈妈:哇,这牛肉干是过期的!我找他们算账去!

  李华:哎哟!我的肚子越来越疼!

  妈妈:我们先上医院去!

  (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及时诊治,李华的病情稳住了。)

  妈妈:这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

  李华:不行,我要投诉。(拿起电话)喂,你好,是96315吗?

  工作人员:是的,请问我可以帮你什么?

  ……

  旁白:两天后,在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李华讨回了公道,不仅赔了医药费,水果店老板还向他赔礼道歉。这件事圆满解决了。

  附录二:

  歌曲《天亮了》创作背景

  1999年秋天,在风景入画的贵州麻岭风景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然而,却发生了一起与这里的景色极不和谐的悲剧。由一架卷扬机改制的缆车未经安全部门的许可被私自投入运营,原本只能容纳9人,最终却挤进了27人。严重超载仅仅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驾驶者是一名刚来两天,仅仅学会起步和刹车的年轻人。由于严重超载,缆车一开动便迅速下滑,司机猛踩刹车板,钢绳崩断。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在数秒内从相当于20层楼的高处跌入山谷。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他们的双手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大部分游客遇难,两位年轻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而这个小孩,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

  附录三:

  我是“上帝”我怕谁

  一个月后,李华又一次经过新市街夜市。听见有个摊主在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时鲜水果大甩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咦,这不是上次那个老板吗?怎么改卖水果啦?!

  于是上前:“老板,这苹果多少钱一斤?”

  摊主:3块,你要的话,便宜点,2块5拿去。

  李华拿过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怎么是酸的?”扔掉了。又拿过一个橘子,拨开,吃了一瓣,“太甜了!”就将剩下的扔了。

  摊主:小鬼,你干什么?

  李华:你不认得我啦?一个月前,我在你这里买过美味食品牛肉干。

  摊主(满脸堆笑):哦,是你,小朋友,你想买什么?

  李华:我看看这西瓜怎么样?(假装不小心将西瓜碰到地上,西瓜摔碎了。)

  摊主大怒,欲打李华。

  李华:你来呀!来呀!顾客就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怕谁!

  附录四:

  消费者不文明行为当戒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的地位和自身素质逐步提高。但也有一些消费者不珍惜自己的形象。做出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举动。

  (1)损坏购物环境。商场为消费者营造了较高水准的购物环境,商场甚至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有的消费者在商场内乱扔废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有的消费者甚至在商场为顾客准备的休息椅、凳上睡大觉。

  (2)顺手牵羊。在超市和开架售货的商场,有的消费者钻商家管理的空子,顺手牵羊,造成经营者货物损失。

  (3)索赔漫天要价。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饮料中有一小块发酵物,竟狮子大开口,索赔10万元。这种已超出正常范畴的索赔,属于敲诈。

  (4)钻“承诺”空子。某消费者在一家大商场买了一架高级摄像机,用于结婚摄像。婚礼完毕,他根据商场“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将用过的摄像机又退回去。

  (5)秽语中伤服务员。商场购物时,对服务员故意刁难,稍有不顺,就口出秽语,甚至骂人,损害服务员的人格,有的甚至动手打人。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

  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3.知识目标

  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途径。

  教学重点: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链接:

  材料一: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消费

  材料二:学生相互介绍消费时的感受(尤其是受到欺骗的)

  材料三:课本89页材料

  材料四:课本89页——91页材料

  材料五: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有奖销售

  材料六:课本96页材料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例子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冲突中明辨是非,增强维权意识。

  导学过程:

  第一步:组长带领组员默读全文

  第二步: 组长带领组员找出预习题目

  一框 1、消费者  2、为什么说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 3、消费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什么意义? 4、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二框:1、怎样炼就一双慧眼?2、维护权益的意识和途径

  小结反思:能够自觉增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达标检测:一天,学生小张在书店买了一本畅销书,到家后,发现所购图书存在缺页、漏印的现象,就这件事引发了以下的三种不同的观点:

  小张:“真倒霉!我找书店去索赔。”

  家长:“算了吧,花钱买个教训也值得。”

  书店:“书已售出,有问题找厂家。”

  请运用教材有关知识,任选一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消费者的权益》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1708113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