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玩沙”活动

“玩沙”活动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玩沙”活动

微信扫码分享

“玩沙”活动(精选7篇)

“玩沙”活动 篇1

  【活动目的】

  1、 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常见的黄沙特性:(1)沙有粗有细;(2)沙是一粒一粒的;(3)沙是松散的;(4)沙不溶解于水。

  2、 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教育幼儿保护周围自然物。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等物品,场地周围贴有若干有关沙的功能图片。

  【活动过程 】

  1、把幼儿带到沙坑,以玩沙导入  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喜欢玩沙吗?今天老师小朋友一块来玩沙。玩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

  2、通过尝试活动,并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1)  让幼儿感知沙的粗细特点,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

  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筐,比一比谁先把筐装满。老师边看边问:“你们用筐装沙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沙的第一个特点:有的沙比较细,有的沙比较粗,一般人们称它为细沙或粗沙。教育幼儿懂得一点细沙和风的关系。平时玩沙是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2) 让幼儿感知沙是一粒一粒的。

  请幼儿摸一摸沙,有什么感觉?用眼睛仔细看一看,沙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归纳沙的第二个特点:沙是一粒一粒的。

  (3) 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团过“汤圆”,那用沙能团“汤圆”吗?(小朋友自己做实验)让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

  教师归纳沙的第三个特点:沙是松散的。

  (4) 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小朋友,平时我们吃的糖和盐,放进水里有什么变化?(教师做一个糖、盐溶于水的实验证实幼儿的回答)②沙放进水里有什么变化呢?(幼儿自己做实验,把水到进桶里,用小棒搅拌并观察)

  教师归纳沙的第四个特点:沙不溶解于水。并联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

  3、 综合尝试活动,形成完整概念

  提供建筑—沙,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沙的其他特点。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沙,谁来把沙的特点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个别说和集体说结合)沙除了有这些特点,它还有什么特点?(运用已有知识说出:软软的,踩在上面很舒服等)

  4、 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

  师:小朋友知道了沙的特点,那么沙有什么用处?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你们可以根据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想一想,说一说。教师有目的地复述,帮助幼儿记忆,并浅显地介绍沙与人们地关系。

  5、自制乐器——沙球,进一步扩大对沙的功能认识

  请幼儿每人拿一只空矿泉水瓶在教师指导下装进少量的沙,摇动已装沙的瓶子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玩沙”活动是一项极受小班幼儿喜欢的认识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符合当前课程改革要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培养,同时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的尝试活动,不仅感知了沙的特性,而且初步了解沙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沙的利用与治理。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尝试精神渗透在每个环节中,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灌输”模式,教育形式活而不乱,教育效果显著。

“玩沙”活动 篇2

  温州五幼      刘晗英

  活动目的: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一筐、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指导: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幼1:我发现沙子很细小、很轻。、

  幼2:我发现沙子很轻,不小心会飞到眼睛里。

  幼3:我发现沙子倒进水里时,沙子不会像奶粉一样化掉。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本次任务。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7、整理玩沙工具,洗手洗脚。

  请值日生帮忙整理好今天的玩沙工具,教师与保育员组织幼儿排队,并帮助幼儿有序地洗手和洗脚,最后回活动室。

“玩沙”活动 篇3

  幼儿园教育活动表

  班别:          执教:         时间:

  活动名称:美丽的树林

  活动形式

  小组

  活动

  目标

  1、          能主动与同伴商量、合作游戏,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2、         运用推、拍、压、印、挖等技能,用不同材料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3、         能大胆向别人介绍、分享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

  准备

  工作

  玩沙工具:沙铲、快速面罐、雪糕盒、印模、自制树苗、收集树上掉下的枯叶、树枝、

  活  动  过  程

  (一)      引入活动。

  “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过了一会儿,它觉得好累,于是就从天空中飞了下来,降落在陆地上。只见,周围烟尘滚滚,没有一棵小树,令小鸟觉得很难受,你们能够帮助它一起建一座树林吗,让小鸟可以安心地休息一下。

  (二)复习巩固以往的玩沙方法,并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三)老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做树林可以用什么材料?“怎么样的树林才漂亮?”并商量制作的内容和人员的分工,策划出玩沙制作图。

  (四)老师提出制作的要求。

  (1)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制作树林的玩沙方法。

  (2)树林的围栏要有规律地间隔。

  (五)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六)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能从材料、方法和规律这三方面进行讲述。

  (七)幼儿欣赏作品,进行客观性的评价。能说出别人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

“玩沙”活动 篇4

  温州五幼   柯三苗   一、活动要求: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用力大小、易拉罐运动速度及沙的轨迹三者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手部肌肉,增强幼儿手部力度的控制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体验玩沙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废弃的易拉罐,在其底部开一个小洞,装进干燥的细沙,把易拉罐吊在一根细绳一头。

  2、人手一张4开的彩纸。

  三、活动指导:

   (一)引题。

  1、出示制作好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易拉罐)

  2、教师示范摆动易拉罐,引导幼儿说出易拉罐的摆动和手有关

  (二)引导幼儿感知用力大小和易拉罐的摆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上前任意领取一个易拉罐,尝试让易拉罐摆动起来。

  2、组织幼儿总结:手使的力气小,易拉罐就摆动得慢;反之则会摆动得快。

  (三)引导幼儿感知用力大小和易拉罐的摆动速度以及沙的轨迹之间的关系。

  1、教师示范沙漏作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出示色纸,教师示范正确的沙漏方法。

  小朋友,我发现在我的这个易拉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师示范)

  小结:用力要小,才能使易拉罐摆得慢,沙漏的轨迹才会小,就不会漏到地面上。

  (2)组织幼儿欣赏教师的 "自然沙画",引导幼儿发现"沙的轨迹",从而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

  2、幼儿尝试进行"沙漏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在8开大小的色纸上进行"沙漏作画",要求幼儿把沙子倒回易拉罐。

  (2)鼓励幼儿将色纸打开呈4开大小,然后进行"沙漏作画",要求幼儿稍加用力,易拉罐的摆动速度便会快一点,沙漏的轨迹也会大一点,然后将沙子倒回易拉罐。

  (3)合作进行"沙漏作画"。

  全体幼儿将色纸拼凑起来,鼓励幼儿正确控制力度来进行活动,提醒幼儿互相之间要保持距离,以免易拉罐之间产生碰撞。

  (四)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欣赏和讲评"沙画"。

  1、提问:刚才我们在制作大沙画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使远处的色纸上也能漏上沙的?(用力的大小)

  2、小结:今天,我们个个都是小小科学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和沙子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发现了用力的大小和易拉罐的摆动以及沙的轨迹之间秘密。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都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用它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玩沙”活动 篇5

  目标:

  1、通过铲沙,拍沙等动作,促进幼儿上肢动作的发展。

  2、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3、在玩沙中让幼儿自由结伴,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重点:目标1 难点:想出各种办法堆沙山。

  准备:

  l、幼儿每人一顶帽子,一双拖鞋。

  2、玩沙工具(铲子、小桶)

  3、每人自制插塑小树若干。

  过程:

  (一)引题

  1、师讲故事:小鸟住在树木林里很快活……,后来树林被人砍光 了。

  2、提问:树被砍完了,小鸟能生活在树林里吗?

  3、激发幼儿再造树林的愿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铲子要小心,顾前又顾后,铲子别举太高,以免沙子扬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丢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请老师帮忙。

  3、玩好以后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儿玩沙,教师 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种堆沙山的办法,如铲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紧紧的,不会塌下来。

  3、在造好的山上种树木,变成树林。

  (四)结柬部分

  1、表扬幼儿的造树林行为,体验为小鸟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着回教室。

“玩沙”活动 篇6

  温州五幼中小班       陈跃南 董美灵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玩沙工具,手眼协调地挖沙坑。

  2、初步体验将沙和水有利结合,使玩沙活动更富情趣。

  3、培养幼儿分工合作,以大带小的团体协作精神,感受接近大自然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台布六条、水桶四个、废品制作的洒水壶若干个;各种塑料玩具(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等);活动前收集(小草、落叶、枝条若干);大场地沙池一块。

  2、布置场地:将“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等”塑料玩具散放于沙池的各个地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1、教师将幼儿带到沙池边,观看沙池。引导幼儿谈话:“哇!今天我们的沙池里来了好多的小客人,他们是谁呀?”幼儿答:“小鸭、小鱼、乌龟、螃蟹、青蛙。”师:“我们下去和他们一起玩好吗?”(调起幼儿的积极性后)教师请幼儿做好进入沙池的准备。(脱鞋袜、卷袖口与裤口)  

  2、进入沙池,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学沙池里的小动物:我学小鸭摇摇摆、我学小鱼游呀游、我学青蛙跳跳跳、我学螃蟹横着走、我学乌龟爬呀爬,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妈妈身边来(请小朋友爬到老师身边集中)。

  (二)引题让幼儿产生兴趣

  1、师:“今天小动物们和你们玩得可开心啦!可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知道他们是住在哪里的吗?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幼儿开始自由讨论)。

  2、小结:哦,原来它们的家在水里,那我们今天就在沙池里,给它们安一个家吧!来进行“挖池塘”好吗?

  (三)教师讲解活动玩法和要求

  玩法:先请幼儿在沙池里挖一个大坑作池塘,接着将挖好后将一次性台布铺在池塘底部(防止水很快渗入沙里);再把“池塘”灌满水,然后将各种玩具放进“池塘”,最后在完成的作品加上一些装饰。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1、两位老师协商以大带小原则,分别将中班小班幼儿分成六组。

  2、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的情况,指导他们进行分工合作活动,中小班幼儿一起合作挖沙坑;中班幼儿进行铺池塘、运水灌水;小班幼儿进行找、送小动物进池塘等。

  3、活动时,提醒幼儿不要将沙弄到眼睛或鼻子等五官部位,要注意他人的

  安全和卫生,懂得照顾小班幼儿。

  4、教师点评活动情况,让幼儿相互欣赏各种各样的“池塘”作品。

  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整理玩沙工具和玩沙场地的卫生。

  2、帮助幼儿做好清洗手脚,穿好鞋袜的工作。

“玩沙”活动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一筐、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指导: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幼1:我发现沙子很细小、很轻。、

  幼2:我发现沙子很轻,不小心会飞到眼睛里。

  幼3:我发现沙子倒进水里时,沙子不会像奶粉一样化掉。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本次任务。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7、整理玩沙工具,洗手洗脚。

  请值日生帮忙整理好今天的玩沙工具,教师与保育员组织幼儿排队,并帮助幼儿有序地洗手和洗脚,最后回活动室。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玩沙”活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1799113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