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时的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意味着回报也意味着代价,要学会承担责任,更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对那些无法逃避的责任要积极面对,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要心怀感激之情。

  2、学生情况分析。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

  l      有时他们会因为所谓的哥们义气盲目承担本不属于他们的过错;

  l      有时他们会在闯祸后只谈别人的过失;

  l      有时在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时,他们却犹豫不决;

  l      有时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他人无私奉献精神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有怀疑、嘲笑的态度;

  ……

  这些现象反映了学生并不清楚责任的复杂性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地承担责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学习教学材料中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的人的优良品质,并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能比较客观地分析代价与回报的关系,较合理地作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能力目标:从教学材料中提取有关的教学信息的能力(每个学生至少两条)。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选择,能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3、知识目标:明确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明确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承担责任时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

  2、教学难点: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有时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事例为依托,以情感为支撑,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发他们的道德体验,转化他们的道德实践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布置任务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1、今天上课的内容需要我们分组进行,现在组已经分好,请各组产生一名小组长(可以自荐也可以他荐),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每位同学都拿到一个号码,请每组的1号作为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2、每组的组长到老师这里选取学习任务,并组织本组想学习。

  【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选择了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及师生共同探讨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前对学生小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2、结合本课教学主题“责任、选择、代价、回报”,利用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承担责任,为本课的学生道德实践打下伏笔。

  第二部分:学习任务的分配

  教师给三组分配的任务分别为:结合提供的教学材料,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教学材料:

  第一组:小a 的选择

  一周前,校运动会的报名结束。体育成绩很好的小a报了两个项目。他们班的同学都期盼他取得好成绩,为班里赢得荣誉。可刚得到消息,纠正本周日学校将租用月坛体育场举行校级运动会,小a的妈妈给他报的绘画班正好也在周日上课不能更改。小a很喜欢绘画,而且听妈妈说报这个班花了很多钱。但是根据学校规定报名情况不能更改。小a很犹豫……

  第二组:斯特鲁格的选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体操选手斯特鲁格在跳马比赛中脚部崴伤。在她的最后一跳之前,她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不跳,美国将失去第一枚体操团体金牌;跳,她将受到终身无法恢复的伤痛,她将永远告别体操事业。她会……

  第三组:一位老人的选择

  有一位74岁的老人,因为他的杰出贡献,多年来获得了很多荣誉,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他的名字作为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个人获得500万元巨额奖金,他的生活……

  学习任务:

  1、请同学们将教学材料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续写。

  2、要求各组选择用“选择、代价、无可厚非、责任、奉献、顺理成章、理解、权衡、牺牲、放弃、不值得、回报、不计较、无悔、抉择”这些词,对前段材料和续写的原因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的阅读、分析、续写,初步了解学生对于“责任、代价、回报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本课的学生道德实践打下伏笔。

  第三部分:小组学习汇报及综合分析

  第一组:

  1、课件展示第一组材料内容,请发言人对自己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2、请其他小组同学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小a的选择”,学生中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各执一词。在这里,教师让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艰难的选择,需要权衡得与失,权衡代价与回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选择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走向成熟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在后两组教学内容结束后再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组:

  1、课件展示第二组文字材料,请发言人对自己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2、听取其他小组同学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斯特鲁格的选择”,学生中也会出现不同意见,教师要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

  3、学生发言后,教师播放《斯特鲁格的选择》视频,给学生揭示故事的真实结局。

  视频内容:斯特鲁格忍着剧痛做了最后的一跳,她跳完以后,由于伤痛,只能跪着爬出赛场,这情景让裁判员、在场观众心痛。然而,她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和坦然。当她和队友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时,体育馆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她没有流泪,依然是微笑和镇定……

  1、看过这段视频后,大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一定是感动,很多人看过这段视频都感动得掉泪)但你发现斯特鲁格的表情了吗?(她平静、坦然、微笑、坚定)这说明什么?(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即一旦我们作出了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

  2、“她这样做值吗?”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你的看法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才是社会道德提倡的高尚境界。)

  3、“其实,她别无选择,要是我也会这样做。”也有人这样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确,她代表的不是个人,是团队,是国家。这种责任有时是不容我们选择的,但她最后的出色一跳,说明她竭尽全力了。----她选择了积极面对。)

  4、说到这里,老师想再问一下,刚才选择小a 放弃参加运动会的同学,现在你的选择是否会有些改变?刚才选择小a应该参加运动会的同学,可否想出一句表扬的话鼓励一下小a?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责任,面临选择,该如何正确地、合理地选择,并积极地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即使是别无选择的责任,我们也要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是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三组:

  (对比前两组阅读材料,这组材料悬念较少。学生一定能猜出来是“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他的事迹比较了解,但初中生也许会出现不同意见。如:他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他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安逸一些等。如果学生没说出相反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反过来问学生。)

  1、课件展示第三组文字材料,请发言人对自己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2、出示袁隆平的生活、工作图片,补充新的文字材料。

  补充材料:然而,他的“坐骑”是一辆旧摩托车。74岁的他还在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奔走在田间地头。荣誉和财富的不期而至并没有改变这位科学家的本色。他将国家奖励给他的巨额奖金全部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上。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教师提问:

  1、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他巨大的贡献授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之无愧。可人们用这样的词形容现实生活中的袁隆平:“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的科学家,荣誉和财富没有改变他的本色。”你能说说袁隆平身上的品质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考虑个人得失等)

  2、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袁隆平这样的人物,你能说出来吗?(丛飞、徐本禹、李向群、徐虎、魏青刚等)

  3、引导学生补全板书,梳理教学思路。

  教师总结:说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如何选择责任,如何衡量回报与代价”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课件展示:

  歌德的话: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

  老师的话:责任要求我们学会抉择,勇于承担,追求高尚。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袁隆平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认可社会道德提倡的无私奉献、不计代价与回报等的优良品质,并以他们为榜样。力图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四部分:学生活动小结

  教师总结:其实这节课同学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一次“如何选择,如何承担责任”的考验。老师将对一些同学进行现场采访:

  1、关于选择责任-----勇于承担。

  三个小组长:你们是自荐做组长的还是别人推荐的?感觉到压力了吗?相信自己能做好吗?是否想到过别人会抱怨你?

  小组成员:对你们组长的工作满意吗?

  小组长:如果别人不满意,你后悔吗?

  2、关于必须承担的责任-----认真对待。

  发言人:你们是老师指定的发言人吗?有压力吗?对自己的发言满意吗?

  小组成员:对你们的发言人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3、关于默默奉献-----不计较回报。

  全体组员:除了组长、发言人,你们认为今天对你们组贡献最大的同学是谁?

  贡献最大的同学:你积极为本组出谋划策,却没有发言的机会,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好,在责任面前,你们学会了选择,也勇敢地承担了责任。面对压力,你们积极应对,尽量做好,还有些同学默默奉献。其实在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你们总会遇到各种责任的选择,老师相信你们会勇敢地做负责任的人。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本课学生参与活动的总结,对相关学生的采访与评价,揭开本课学生践行“承担责任”的真实情况,使学生回味本课的情感体验,真切地体会“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积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做负责任的公民。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篇2

  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

  一、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是假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 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篇3

  课堂探讨

  目标1、承担责任可能会有什么代价与回报?

  活动1、“班委改选”p13

  活动2、对选择的评估

  活动3、我的决定

  目标2、如何承担不愿意承担的责任?

  1、“小青的烦恼p15

  2、弗兰克的事例,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印度的普列姆昌德说过:“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们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美国的格莱斯顿说:“责任是一种力量,随我们早晨而起。”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说过:“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感的人,他的生命价值会因此而升华。”这些阐述共同说明了承担责任

  a.意味着付出代价 b.意味着获得回报 

  c.意味着付出代价同时也获得回报 d.意味着付出代价与获得回报是一致的

  2.小明是九年级某班的班长和团委书记,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同学们都以他为榜样。他所在班级不仅在学校卫生、纪律、学习等成绩综合评比中,连续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称号,而且在学校组织的“帮残助困”等献爱心的活动中表现突出。他的工作态度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誉,在今年还被评为“市优秀三好学生”。现在,小明的干劲更足了。小明的对所承担的责任的态度获得了回报,这种回报最主要是。

  a.获得有形的财富 b.良好的自我感觉 c.他人的赞许 d.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

  3.学校要举办秋季运动会了,班主任建议每一位同学都报名参加一个竞赛项目。小娟很想参加,但又担心自己体质比较弱,体能和技能都不行,参加竞赛得不到名次。对此,小娟应该

  a.征求家长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参加竞赛 b.听从班主任的建议参加竞赛 

  c.和好同学商量后再决定是否参加竞赛 d.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自己可能参加的项目,分析后再作出选择

  4、关于承担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承担责任,就要放弃自己的权利        ②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③承担责任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④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面对承担的责任,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

  ① 正确评估代价和回报,做出合理选择    ② 凭借信心和勇气去承担   

  ③ 选择放弃,以保全自己                ④ 义无反顾地承担自己已经选择的责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这是两段在医疗行业内广为人知的誓言。

  公元前40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每次给人看病之前,都要重复自己的誓言:“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抵制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2000多年来,“希波克拉底誓言”一直是西方医德的基础。

  隋唐名医孙思邈是东方传统医德的奠基人,他规定医生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阅读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1)医生的职责是什么?在上述誓言中时如何体现的?

  (2)履行职责的代价和回报有哪些?不履行职责的危害有哪些?

  (3)面对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办?

  巩固练习

  1.古罗马西塞罗曾经说过:“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这句话说明

  a.责任是与生俱来的 b.责任有强制性 c.责任是不应该回避的 d.责任是可以回避的

  2. 对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下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

  a.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b.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c.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我们不应该承担 d.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

  3.在单位人事改革中,爸爸由一名镇长变成了普通技术员,但是他一如既往地热心工作。这主要因为

  a.爸爸心态好 b.干技术员工作收入比较高 c.爸爸勇于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d.干技术员工作可以学到技术

  4、当我们面对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责任时,我们可以(   )

  ① 抱怨、懈怠              ② 转嫁他人  

  ③ 调整心态,勇于承担      ④ 全身心地投入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5、简答题

  苏珊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期望自己能够一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中。但她阴差阳错的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她不喜欢这一专业,却学得很认真每学期各科成绩都是优秀。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工学院攻读mba,最后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她已是美国证券界的风雨人物。

  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什么还学得那么棒?”苏珊说:“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责任,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率应付,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请你从责任的角度谈谈上面这一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2327113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