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油脂》

《油脂》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油脂》

微信扫码分享

《油脂》(精选8篇)

《油脂》 篇1

  课题:     高二化学第五章第六节  

  怀远县包集中学    徐从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4、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思路与设想: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教学过程 :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1、请与出甘油及几种已学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教师巡查)

  2、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投影]1、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同右栏)     O

  2、酯的通式:R—C—O--R/

  来自于:  酸     醇

  [讲述]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   ?  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软脂酸)

  ·学生回答后,书写反应式:

  CH2—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回答“酯类”。区别“脂”与“酯”的不同

  ·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相联系

  ·默读教材,对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进入新课

  [板书]一、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试写出油脂的通式。O

  [板书]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设疑思考]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板书]单甘油酯——烃基相同

  混甘油酯——烃基不同

  烃基饱和呈固态;烃基不饱和则呈液态

  ·试写通式

  ·订正各自的写法结果,作笔记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作笔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启发思考、调用旧知以获取新知,为“油脂氢化”埋下伏笔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激趣设问](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2)它们体现了油脂怎样的化学性质?

  [边板书边小结]1、物理性质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边讲边演示]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启发思考]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记笔记

  ·联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并回答(联系酯的通性)

  训练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合理的推理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讨论]实验现象是    ?  ;             这是因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板书]2.1、油脂的氢化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检查后板书]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饱和烃基(液态)             饱和烃基(固态)

  [投影]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胶片(内容略)

  [依投影图讲述]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称为油脂的硬化,产物称为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观察实验现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试写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看投影,

  听讲述,

  记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训练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准确掌握油脂氢化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化工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设疑]如前述油脂属于酯类,那么它应该具有酯类通性的 ?  性

  [板书]2.2 油脂的水解

  [启发回忆]酯类水解的条件,      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①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设疑]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师生共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加碱——使生成物中的酸减少,促使反应物完全消失。

  [板书]②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 ……

  C17H35COO-CH2

  (留空格写“皂化反应”)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盐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议论,果断地做出判断——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回忆乙酸乙酯在无机酸作用下的水解。两个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下面写后师生共查(系数、连接符号等)。

  ·订正写法,作笔记

  ·设想多种方案,互相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辨别NaOH作为反应物和作为反应条件时反应式写法的不同。

  ·静听,记笔记,认识皂化反应。

  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检查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训练学生发散想象及评价能力。超前认识可逆反应的平衡与移动知识

  [板书]肥皂的制取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肥皂制取的过程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肥皂制取过程的四阶段,并投影讲析(投影内容及讲析内容略):

  皂化 盐析 分离 加工成型

  水浴    加NaCl           加填充料等    

  [简述]1、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2、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利用。

  ·阅读课本肥皂的制取,总结制取过程的步骤。

  ·静听,作简要笔记

  ·静听,思考理解有关内容;

  ·与生物知识相衍接。

  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线索的阅读自学能力

  介绍化工生产,进行科普教育,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

  ·看黑板发言

  培养自学与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练习

  1、(1)      和     统称油脂,其结构可表示为        。

  若油脂中不饱和烃基相对含量   ,则熔点较高,例如   。

  反之,则熔点较低。

  (2)、液态油生成固态油脂,要在      条件下,用油与  ? 反应

  2、(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油脂不属于酯类; B 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 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属于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A乙烯 B油酸 C苯酚 D丁炔

  (3)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萃取胜B蒸馏 C过滤D盐析

  3、某同学说“酯的碱性水解是皂化反应”对吗?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提问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结论,由教师评价学生练习的结果]

  ·读题,选择(判断)结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订正结论

  巩固知识,促进理解,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

  [布置作业 ]P162习题3、4、6

  附:板书设计             第六节  油脂(属于酯类)

  一、 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1 油脂的氢化                  副板书:

  R1-C-O-CH2          单甘油酯-烃其相同         ……                           1、脂与酯的区别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烃基不相同    2.2 油脂的水解                 2、油和脂肪

  R3-C-O-CH2     烃基饱和时呈固态,         ①酸性时                    3、洗涤剂

  不饱和时呈液态 ……                          4、油脂与营养

  二、油脂的性质   ②碱性时                       

  1、物理性质                 ……

  ……                     ___皂化反应

  2、化学性质               肥皂的制取:……

《油脂》 篇2

  课题

  淀粉和油脂

  课

  型

  新授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    知道使用淀粉的重要性,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2)    了解葡萄糖的来源及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4)    认识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知道油脂的分类方法,油脂的组成以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过程

  和

  方法

  (1)    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2)    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3)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          成学生们合理膳食的习惯。

  重点

  淀粉的检验方法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难点

  淀粉的检验方法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课

  前

  准

  备

  教师:碘水(或碘酒)、新制氢氧化铜、酒精灯、试管、试管夹

  学生:就下列问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几种富含糖类、油脂的食品,说明他们对人体主要营养作用。

  (2)    葡萄糖的来源及葡萄糖的组成及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    查阅资料,了解淀粉的检验方法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食物中淀粉的重要性

  检验淀粉的方法

  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意义

  糖类

  创设问题情境:

  (1)    你能说出三种生活中的主食么?

  (2)    你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    你知道食物中淀粉的重要性么?

  创设问题情境:

  你了解检验淀粉的方法么?

  通过实验我们来验证一下哪些物质中含有淀粉

  为学生准备检验淀粉的药品(碘水或碘酒)

  你知道葡萄糖的来源么?

  你知道葡萄糖对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请举出几种富含糖类的食品?

  交流讨论并作答

  交流讨论(介绍检验淀粉存在的方法)

  分组实验,交流结果。

  根据生活经验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讨论、交流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葡萄糖对生命活动起到的作用。

  这样引课比较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参与教学过程 。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

  让学生在交流谈论中知道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它在体内缓慢氧化对生命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很自然地提出如何检验患糖尿病的人,为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油脂的分类及油脂的组成

  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

  创设实验情境:

  你知道葡萄糖的检验方法么?

  每小组都有编号为A、B的两试管,下面进行实验并得出哪支试管中是含有葡萄糖的溶液?

  创设问题情境:

  你知道哪些富含油脂的食物?

  你认为油脂可以分为几类?说出你的想法?

  介绍油脂的组成

  创设问题情境:

  你知道减肥的最佳方法吗?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淀粉和油脂的相关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淀粉的检验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同时这个知识点也是重要的考点,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好好掌握。

  交流讨论(介绍检验葡萄糖的方法)

  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问题

  交流回答问题

  思考竞赛形式回答问题

  谈收获

  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整理工作。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得出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让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说出富含油脂的食物为下面油脂的分类作铺垫。

  让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油脂的分类,培养了同学们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同学们敏感的话题的讨论引出油脂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练

  习

  1. 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它的化学式C6H12O6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6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

  C.葡萄糖由6份碳和6份水组成

  D.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油脂的是(   )

  A.豆油  B. 动物脂肪   C. 甘油   D. 棉籽油

  3.在体育锻炼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A.脂肪  B. 维生素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4. 检验淀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可用            ,观察到的现象是                    。

  随

  堂

  检

  测

  题

  1.在减肥和预防减肥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强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B. 合理、科学饮食,控制高脂肪、高糖类食品

  C.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物

  D. 少睡觉,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等

  2.鉴定淀粉存在时,常用碘液,这是因为(   )

  A. 有机物遇碘变成蓝色

  B. 碘遇有机物变成蓝色

  C. 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D. 碘遇淀粉变成蓝色

  3.检验葡萄糖可用              ,观察到的现象是             

  。

  4.       和        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作

  业

  1、认真看一遍书完成课后相关内容。

  2、有能力的同学完成下题

  某葡萄糖注射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2804Kg的热量。医生给某病人注入了500ml(密度为1g/ml)该葡萄糖注射液,这些葡萄糖完全氧化后共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油脂》 篇3

  课题

  淀粉和油脂

  课

  型

  新授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    知道使用淀粉的重要性,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2)    了解葡萄糖的来源及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4)    认识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知道油脂的分类方法,油脂的组成以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过程

  和

  方法

  (1)    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2)    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3)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          成学生们合理膳食的习惯。

  重点

  淀粉的检验方法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难点

  淀粉的检验方法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课

  前

  准

  备

  教师:碘水(或碘酒)、新制氢氧化铜、酒精灯、试管、试管夹

  学生:就下列问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几种富含糖类、油脂的食品,说明他们对人体主要营养作用。

  (2)    葡萄糖的来源及葡萄糖的组成及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    查阅资料,了解淀粉的检验方法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食物中淀粉的重要性

  检验淀粉的方法

  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意义

  糖类

  创设问题情境:

  (1)    你能说出三种生活中的主食么?

  (2)    你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    你知道食物中淀粉的重要性么?

  创设问题情境:

  你了解检验淀粉的方法么?

  通过实验我们来验证一下哪些物质中含有淀粉

  为学生准备检验淀粉的药品(碘水或碘酒)

  你知道葡萄糖的来源么?

  你知道葡萄糖对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请举出几种富含糖类的食品?

  [1] [2] [3] 下一页  

  

《油脂》 篇4

  第三节           油脂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

  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用具:

  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

  [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    油脂

  [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脂肪:固态油脂油:液态油脂[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                 

  [问]有些同学认为多汽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

  [生]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了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问]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CH—OHCH2—OH[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5H31COO—CH2C15H31COO—CHC15H31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R2--COO—CH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

  +3H2 →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1] [2] 下一页  

  

《油脂》 篇5

  课题:     高二化学第五章第六节   《油脂》

  怀远县包集中学    徐从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4、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思路与设想: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教学过程 :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1、请与出甘油及几种已学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教师巡查)

  2、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投影]1、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同右栏)     O

  2、酯的通式:R—C—O--R/

  来自于:  酸     醇

  [讲述]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   ?  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软脂酸)

  ·学生回答后,书写反应式:

  CH2—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回答“酯类”。区别“脂”与“酯”的不同

  ·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相联系

  ·默读教材,对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进入新课

  [板书]一、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试写出油脂的通式。O

  [板书]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设疑思考]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板书]单甘油酯——烃基相同

  混甘油酯——烃基不同

  烃基饱和呈固态;烃基不饱和则呈液态

  ·试写通式

  ·订正各自的写法结果,作笔记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作笔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启发思考、调用旧知以获取新知,为“油脂氢化”埋下伏笔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激趣设问](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2)它们体现了油脂怎样的化学性质?

  [边板书边小结]1、物理性质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边讲边演示]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启发思考]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记笔记

  ·联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并回答(联系酯的通性)

  训练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合理的推理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讨论]实验现象是    ?  ;             这是因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板书]2.1、油脂的氢化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检查后板书]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饱和烃基(液态)             饱和烃基(固态)

  [投影]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胶片(内容略)

  [依投影图讲述]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称为油脂的硬化,产物称为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观察实验现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试写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看投影,

  听讲述,

  记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训练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准确掌握油脂氢化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化工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设疑]如前述油脂属于酯类,那么它应该具有酯类通性的 ?  性

  [板书]2.2 油脂的水解

  [启发回忆]酯类水解的条件,      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①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设疑]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师生共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加碱——使生成物中的酸减少,促使反应物完全消失。

  [板书]②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 ……

  C17H35COO-CH2

  (留空格写“皂化反应”)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盐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议论,果断地做出判断——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回忆乙酸乙酯在无机酸作用下的水解。两个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下面写后师生共查(系数、连接符号等)。

  ·订正写法,作笔记

  ·设想多种方案,互相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辨别NaOH作为反应物和作为反应条件时反应式写法的不同。

  ·静听,记笔记,认识皂化反应。

  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检查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训练学生发散想象及评价能力。超前认识可逆反应的平衡与移动知识

  [板书]肥皂的制取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肥皂制取的过程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肥皂制取过程的四阶段,并投影讲析(投影内容及讲析内容略):

  皂化 盐析 分离 加工成型

  水浴    加NaCl           加填充料等    

  [简述]1、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2、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利用。

  ·阅读课本肥皂的制取,总结制取过程的步骤。

  ·静听,作简要笔记

  ·静听,思考理解有关内容;

  ·与生物知识相衍接。

  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线索的阅读自学能力

  介绍化工生产,进行科普教育,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

  ·看黑板发言

  培养自学与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练习

  1、(1)      和     统称油脂,其结构可表示为        。

  若油脂中不饱和烃基相对含量   ,则熔点较高,例如   。

  反之,则熔点较低。

  (2)、液态油生成固态油脂,要在      条件下,用油与  ? 反应

  2、(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油脂不属于酯类; B 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 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属于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A乙烯 B油酸 C苯酚 D丁炔

  (3)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萃取胜B蒸馏 C过滤D盐析

  3、某同学说“酯的碱性水解是皂化反应”对吗?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提问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结论,由教师评价学生练习的结果]

  ·读题,选择(判断)结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订正结论

  巩固知识,促进理解,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

  [布置作业 ]P162习题3、4、6

  附:板书设计             第六节  油脂(属于酯类)

  一、 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1 油脂的氢化                  副板书:

  R1-C-O-CH2          单甘油酯-烃其相同         ……                           1、脂与酯的区别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烃基不相同    2.2 油脂的水解                 2、油和脂肪

  R3-C-O-CH2     烃基饱和时呈固态,         ①酸性时                    3、洗涤剂

  不饱和时呈液态 ……                          4、油脂与营养

  二、油脂的性质   ②碱性时                       

  1、物理性质                 ……

  ……                     ___皂化反应

  2、化学性质               肥皂的制取:……

《油脂》 篇6

  第三节           油脂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

  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用具:

  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

  [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    油脂

  [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脂肪:固态油脂油:液态油脂[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                 

  [问]有些同学认为多汽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

  [生]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了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问]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CH—OHCH2—OH[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5H31COO—CH2C15H31COO—CHC15H31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R2--COO—CH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

  +3H2 →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1] [2] 下一页  

  

《油脂》 篇7

  第三节           油脂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

  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用具:

  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

  [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    油脂

  [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脂肪:固态油脂油:液态油脂[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                 

  [问]有些同学认为多汽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

  [生]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了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问]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CH—OHCH2—OH[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5H31COO—CH2C15H31COO—CHC15H31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R2--COO—CH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C17H33COO—CHC17H33COO—CH2C17H35COO—CH2C17H35COO—CHC17H35COO—CH2

  +3H2 →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1] [2] 下一页  

  

《油脂》 篇8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教学目标:1.  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2.  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3.  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能力目标: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情感目标: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酿酒过程2.淀粉的检验3.葡萄糖的检验探究实验:1.用碘酒来检验淀粉的存在;2.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存在。知识整理:一、淀粉和葡萄糖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2c6h12o6 酶 === c12h22o11(蔗糖)+h2o   nc6h12o6 酶 ===(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h2o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   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红薯

  土豆

  面包

  粉条滴少量碘酒于以下几种物质上,观察现象

  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物质中含有淀粉   注意:我们用碘单质来鉴别是否存在淀粉,这个是特性反应。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   (c6h10o5)n + nh2o  n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的水解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c6h12o6 + 6o2  6co2 + 6h2o;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c6h12o6  2c2h5oh(乙醇) + 2co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2h6o + 3o2 == 2co2 + 3h2o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4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5.糖类物质的作用:   (1)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2)糖类    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3)糖类常根据其来源而用俗名,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6.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 + h2o], 二、油脂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   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4.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   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5.油脂的溶解性: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6.大豆中提取油脂(1)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2)过滤;(3)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己烷;(4)得到的液体便是大豆油注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典型例题:例1 用简单可行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牛奶和米汤(2)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3)蚕丝和棉纱线分析:(1)米汤中含有淀粉,牛奶中没有,所以可以用碘酒鉴别,加入碘酒后变蓝的是米汤,不变的事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酸、碱后,会发生变质而沉淀。红糖质地较粗,含非糖类物质较多,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和苹果酸等。若在牛奶中加入红糖达到一定含量时,其中的酸就会使牛奶变质淀粉。故加入较多的红糖并煮开,能产生沉淀的是牛奶,没有的是米汤。(2)也可以用碘酒,变蓝的是可溶性淀粉,不变的是葡萄糖。不能采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的方法,因为葡萄糖可以和新制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而可溶性淀粉在加热时可会分解,产生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无法鉴别葡萄糖和淀粉溶液。(3)灼烧时有羽毛烧焦味的是蚕丝,棉纱没有这种气味。故答案:(1)加碘酒;        (2)加碘酒;        (3)灼烧例2 在全球性减肥热潮中,脂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甚至“谈脂色变”别说摄取了,就连身上的脂肪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种说法科学吗?请说说观点分析:这种说法不科学;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提供能量的物质,因此每天应吃点含脂肪的物质,否则就会对身体造成的很大伤害。点拨: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能为身体提供热量。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提供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它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起到保护人体内脏器官的作用。例3 要洗净沾附油脂的试管或烧杯,可以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用汽油、洗洁精来洗涤。你知道所用的这些洗涤用品,在洗涤中各起到什么作用?洗涤时,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分析:作用依次是:反应物、溶剂、乳化剂。其中用氢氧化钠洗涤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油脂》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3511113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