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狂想曲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精选4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篇1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篇2

  示例2  

  课名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  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 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 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批注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是七年级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道题: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看教材,看课外书籍,查字典。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踊跃欲试。

  学生甲:我看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刚做 国君的楚庄王胸无大志,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让他猜个谜,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批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学生掌声一片。 我接着启发,从课文中也可以找到成语故事.不一会,学生乙:春秋时期,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赵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许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照着课文念了起来,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我很满意学生敢于站起来讲的的表现,同时也注意到一向不爱作声的学生乙有要全部念下来的意思,有些费时间,我想中途打断,又怕打消他的积极性。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很好”、“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脑子突一亮,就说,谢谢你即让我们听到故事,又学习了课文!老师给你提个小建议:"下回再讲时,简练些,挑关键的说.学生红着脸,又感激的点点头.这节听课非常好。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所以当学生做得不足的时候,一定要委婉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老师,应该大胆地说“你很不错或你下次怎么怎么会更好” .即要适当鼓励,又要巧妙的指出改进地方,学生依旧喜欢你的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篇4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重点

  ①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

  ②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为重点。

  难点

  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

  教学方法

  重点的突破方面齐桓公称霸可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谈话、组织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两个战役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讲述故事演故事的活动中去,用文艺形式深化本课知识,加强学生对成语故事重新思考,使学生的情感认识不断升华。

  难点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辩论,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这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战争,并以战争为主线,贯穿整个历史时期的始终,了解战争既有残酷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现实作用的另一方面,突破难点。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老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二幅地图进行多媒体处理;指导学生编排“纸上谈兵”的历史小话剧。设计好几组问题的讨论方案。

  学生方面:

  1、利用历史成语故事的出处,让学生根据史实解释成语,得到启示,提高文学修养。

  2、通过绘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渗透地理学科知识。

  3、设计历史小话剧“纸上谈兵”,并编排。

  4、利用齐国、晋国进行的改革,让学生联系今日中国之改革,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

  5、用“卧薪尝胆”的启示,向学生渗透人应该有志向和毅力。

  6、通过学习本课的史实,挖掘人才、改革、富国的关系,渗透创新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

  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还有可能有新的切入点

  一起回到那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七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纷争》

  授新:

  一、东周的两个分期

  教师讲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和战国的起止时间和特点

  图示二个分期:(可用多媒体,也可板书)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瓦解

  一:东周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形成

  二:东周:

  看p30注释①

  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引导学生联系4、5课内容

  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奴隶社会的几个朝代?每一朝代的时间及特点?

  老师可将学生发言情况副板书,有条件的用课件展示,形成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的完整概念。

  举手发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春秋争霸

  1、王室衰微(争霸背景)

  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在此基础上,老师举出一两个具体、生动的例子,补充说明王室衰微情况。

  提问:“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之间有何因果关系”?

  指导思考,就势引导。

  看书回答

  小组讨论,推代表归纳、发言

  2、春秋五霸

  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

  补充:除书上的三人外,还有秦穆公、楚庄王

  (课件展示)《春秋战国形势图》

  看书回答三人

  掌握好五霸名称

  观察形势图,介绍春秋大国位置,画出方位示意图。

  3、齐桓公争霸原因

  设计问题组(课件展示)

  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

  2、如何把资源条件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先组内发表意见

  后在班上交流

  4、管仲改革

  老师采取边叙边议的教法

  提示学生引用《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强调改革的进步意义

  提出问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

  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

  学生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

  小组充分讨论,作好笔记,比一比,哪个小组看问题最深刻。再进行班内交流

  5、“尊王攘夷”政策

  提问:为何说“尊王攘夷”的口号高明?

  设计问题组(课件展示)

  1、什么是“尊王”?什么是“攘夷”?

  2、“尊王攘夷”这一口号是在怎样的形势下提出的?

  3、既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为何还要尊王?

  4、“尊王”会有哪些影响力?

  5、“攘夷”为什么在当时很有号召力?

  6、“尊王”起到了哪些作用?

  看p31注释①解决第1问

  小组讨论,分析原因

  得出认识:“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成功的外交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利手段

  6、小结:

  提问:齐桓公争霸的原因有哪些?

  将归纳要点课件展示一下

  学生议论,从自然条件、实力、争霸手段(政策)三个方面发表看法

  7、齐桓公称霸标志──葵丘会盟

  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

  掌握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

  三、晋楚争霸

  1、晋文公改革

  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联系齐国改革,让学生思考:“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看书、总结

  思考、找到二者的共同点,明白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2、城濮之战

  提问: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晋国为何会以少胜多?

  补充:“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和战略)

  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

  归纳要点:

  1、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

  2、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学生介绍城濮之战情况

  展开讨论作用

  学习古人诚信的态度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楚庄王称霸

  讲述“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故事。

  吴越争霸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

  问: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同学们熟知的成语中,哪一个成语是“卧薪尝胆”的反义成语?(乐不思蜀)

  投影《卧薪尝胆》图

  问:从卧薪尝胆与乐不思蜀中谈启示

  教师补充材料:历史上确有“尝胆”,卧薪是后人加上去的,以“卧”与“乐”的启示教育学生,同样是国君,同样的经历,却由于他们不同的抱负,不同的志向,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看小字,回答

  观察此图

  讲述卧薪尝胆故事,学生畅谈,从中得到启示,学习他们的志向毅力

  四、小结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归纳要点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讨论: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五、争霸战争的影响

  可用提问方式指导学生看p32课本,这一部分不用多加分析,战争的影响放在讲完战国后分析比较妥当

  学生讨论,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比较确立霸主的方式,从中受到教育

  附历史课本剧《纸上谈兵》

  扮演者: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等。

  旁白:长平之战,秦赵相持不下,秦国四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赵括,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

  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当。我等应以守为攻,耗其士气,以待其自退。

  赵括:(漫不在乎)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没有听说秦军最怕我赵括吗?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

  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

  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请放心,我一定不辱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

  赵母 (无奈):哎……,赵国亡矣。

  廉颇 (连连摇头)

  旁白:赵括到了前线,不顾廉颇劝阻,全线出击,落入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自己被射杀,40万赵军群龙无首,投降秦军,大多数被秦军坑杀。赵括的一时之勇,给赵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