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精选3篇)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认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思想方面: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涌现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三、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新成就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 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XX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 (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XX年。

  (2)耧车 (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粮食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4.蔬菜的栽培

  汉代蔬菜的品种增多了,今天我国人民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候都有了。那时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这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

  5.桑麻的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三、手工业的兴盛

  西汉时期,农业迅速发展,铁器广泛使用,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冶铁业的发展

  那时候冶铁业发展很快,作坊多,规模大。考古发现许多汉代冶铁遗址。(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宛这个地方属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发明和使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省劳动力。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

  2.冶铜业

  秦汉时,冶铜业仍然很兴盛,汉朝的铜器制作精美,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工艺之精、构思之巧,是世界罕见的(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简要介绍)。

  3.丝织业的进步

  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有名贵的锦、绢、纱等。当时已经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四、繁荣的东、西二京

  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长安有人口50万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长安城商业很繁荣,全城有九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两汉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重点讲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新成就,请按表的要求填写相应内容,并总结哪些是新成就。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了解

  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体会

  “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理解分析认识升华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证观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与400多年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民族自豪感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成就,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重点 两汉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两汉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各出现了什么局面?(启发学生回答)

  a、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

  b、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

  2、过渡讲解: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请看66页“导入框”的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指导学生阅读66-67页“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和“动脑筋”内容,思考回答: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

  a、汉武帝治理黄河。由于黄河水患影响了财政收入,汉武帝改变态度,亲临黄河督工,命令随行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此后,黄河80多年无大灾。

  b、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筑堤、疏河,使得被淹土地又变成良田,并维持黄河800多年不改道。汉朝农民为兴修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教师接着指导学生根据67页“汉代牛耕图”和“耧车”图,回答:

  a、牛耕在什么时候出现?(春秋后期,那时要用三个人驾驭两头牛拉犁耕地。)

  b、西汉的牛耕有了什么进步?(已装上“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提高了效率。)

  1.1 耧车起了什么作用?(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1.2 当时农作物品种怎样分布?(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广泛种桑麻。)

  3、教师过渡讲解:随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欲知其究竟,请阅读67-68页“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组织学生结合彩图20“西汉锦袍”和67页“马王堆素纱衣”、68页“文献资料·后汉书摘录”以及37页“自由阅读卡·铁氏三兄弟”和70页“自由阅读卡·汉代炒钢法”,讨论回答问题:西汉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地表现在哪些行业?有哪些成就领先于世界?

  a、丝织业,使用提花机,产品精美,为外国人叹服。

  b、钢铁冶炼业,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1000多年,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炒钢技术是在西汉中期发明的,欧洲到18世纪中期才会使用它。

  2、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探究3·议一议”:你怎样看待日本发现“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件事?

  a、史书的记载与真实的文物完全一致,说明了我国的历史书籍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b、可以肯定,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

  3、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探究2·找一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犁壁、耧车、水排、炒钢法等。)

  4、过渡讲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而商业的繁荣集中反映在当时的首都长安。请看68页“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让学生根据69页“动脑筋”:你怎样看待两汉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

  a、有些是对的。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民宅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保护环境。

  b、有些是错的。如,限制市场贸易的时间,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指导学生观看69页“长安平面图”和“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长安的宫殿是哪两座?(未央宫、长乐宫)

  b、它们的面积大约占了全城的几分之几?(三分之一)

  c、长安的街道有什么特点?(笔直宽阔,两旁绿树成荫,还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d、长安的商业区叫什么?(东市、西市)

  e、它们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了起来?(汉朝统治者采取抑商政策,所以不把商业区设在市中心。用墙围起来,是为了严格管理。)

  3、学生讨论回答:汉武帝怎样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a、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b、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按纲要信号讲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填写“汉朝主要经济成就”表:

  农业

  手工业

  水利(治黄河)

  工具

  耕作

  作物

  丝织

  冶铁

  汉武帝

  汉明帝(王景)

  犁壁

  耧车

  二牛抬杠法

  水稻、小麦

  桑麻

  提花机

  素纱衣

  水排(杜诗)

  炒钢法

  3、学生当堂完成64页“练一练”:应选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4、布置课后作业:新学案43页[自我测评](必答);新学案90——92页[一、单项选择]6、9、14、16、17、19页(必答);[四、想一想]和[五、知史识图](选答其中一题)。

  5、提醒学生预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篇3

  【课标要求】

  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两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成就,商业发展,城市兴盛,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学习难点】

  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表格)

  类别 成就

  农业 兴修水利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手工业 丝织 

  冶铁 

  商业 城市繁荣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学以致用

  材料一  “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根本也。”

  1.结合材料说说上述两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你能不能举两例来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具体做法?

  材料  西汉初期币制混乱,铸币权不统一,中央政府、诸侯国都有权铸币。汉武帝元狩四年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钱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3.汉武帝下令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什么?

  4.有人认为,汉武帝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有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二)各抒己见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捣鸟窝,不得“弹击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

  1.你认为这些规定对吗?

  2.面对商业的繁荣,汉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三)探究学习

  综合所学,谈一谈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三、拓展延伸 ,感悟历史

  黄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古代曾出现过多次治理黄河的活动。当前,黄河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联系两汉时期治理黄河的史实,请你为有效地治理黄河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其造福于人类?

  四、知识整合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五、巩固练习

  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a.汉高祖、光武帝       b.汉文帝、汉质帝     

  c.汉武帝、光武帝   d.汉武帝、汉明帝

  2.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王景

  3.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大规模治理黄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d.颁布“推恩令”

  4.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   )

  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  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

  5.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③商业发展繁荣

  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六、中考链接链

  1.[09黄冈中考]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2.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什么工具?(  )

  a.水上运输工具b.灌溉工具c.鼓风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

  3.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是(  )

  a.圆形方孔钱b.刀型币c.五铢钱d.银圆

  4.识读下图,回答

  半两钱                                       五铢钱

  (1)图中的“半两钱”和“五铢钱”分别是什么时代的全国统一铸币?

  (2)当时全国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外,当时经济方面还有什么政策?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自主学习 自我检测

  类别 主要成就

  农业 兴修水利 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80多年,黄河下游未发生大水灾,汉明帝命令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有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新型播种工具

  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 北方普遍种植小麦,南方多种水稻,桑麻已广泛种植

  手工业 丝织业 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二、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一)学以致用

  1.两段话分别是汉景帝与汉文帝所言。其中心意思是农业是无下的根本。

  2.基于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汉代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如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汉武帝、东汉明帝时都治理了黄河,再就是改进了农具。

  3.五铢钱

  4.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之后,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被削弱,使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

  (二)各抒己见

  1.这些规定有些对,有些不对。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环境保护;而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统治者担心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没有人去种植农业

  (三)探究学习

  1.两汉初期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

  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稳定,民族融合,促进经济的繁荣……

  三、拓展延伸 感悟历史

  采取疏导的方式,修筑黄河大堤。

  五、巩固练习  

  1.d    2.b    3.c   4.d   5.a

  六、中考链接

  1.c   2.c  3.c

  4.(1)秦朝的半两钱、西汉的五铢钱。

  (2)为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3847113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