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精选3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篇1

  点击::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回顾香港、澳门的过去,了解香港澳门的现在,展望香港澳门的未来三方面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播放《七子之歌》音乐及《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通过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的回归。香港是“一国两制”最早得以实现的地区,具有代表性。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七子之歌》(通过歌曲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

  或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出示问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当时还有哪些地区没有进入祖国的怀抱?

  这一节课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探寻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到祖国怀抱的。板书课题: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回忆回答

  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中国台湾(统一问题)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问题)

  要探寻香港、澳门的回归,首先要了解她们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

  1、她们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大家还记得吗?

  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播放《七子之歌》渲染气氛)

  历史回顾:结合地图讨论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步入历史、感悟历史: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方案)

  2、在外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下,香港与澳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和大陆有哪些不同?

  3、结合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你能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合适的方案吗?

  教师总结:香港与澳门的发展是他们发挥其自由港的优势,在中国大陆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香港在长期的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下,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采取“一国两制”方针。

  4、这一方针是谁完整提出来的?你知道它的含义吗?港澳台回归后,享有哪些自治权,它和深圳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一国两制”的创举最早在什么地方得以实现?

  设身处地、探寻方案: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一方面香港与澳门发展起来,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依据:从历史来看,大陆与港澳台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的人民和大陆人民都希望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

  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问题解决)

  阅读61页回答问题:

  5、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经过。

  播放视频

  6、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驻香港记者,报道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回归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7、观察解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8、分组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分组比赛: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观看香港回归视频,做模拟报道,交流感受。

  分组讨论:

  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课堂练习

  《“伴你学”新课程》

  做《“伴你学”新课程》

  板书提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问题)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方案)

  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问题解决)

  承上启下

  小结

  中国台湾有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何时回到祖国怀抱的?她又何时离开祖国的怀抱?中国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的情况又有什么区别呢?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在香港和澳门变成现实,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我们祝愿香港和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相信在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课下预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把你预习的收获与困惑,你希望老师提供的资料或讲解的内容发给老师。

  &nbs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

  2.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香港、澳门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

  2.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并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形成形象的历史概念,识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

  4.通过再现中英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片断:“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教师:这首歌曲与什么事件有关?

  学生:澳门回归。

  教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合作探究

  历史

  教师出示:香港、澳门区域图

  教师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由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三个部分组成。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香港问题的由来?

  学生: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教师出示右图)

  学生: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学生: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学生: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

  教师:下面哪位学生能够演示一下香港的组成部分及不同时期强占的地方?

  学生:利用多媒体演示。

  教师:澳门历来是中国领土。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塞进了葡“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

  教师:19xx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后的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过这些不平等条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构想

  教师: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谁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学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师: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教师:它的提出有何伟大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中国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它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随后有关双方进行了多轮艰辛谈判。

  谈判

  时间:1982年9月24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中心: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

  代表:邓小平、撒切尔夫人

  内容:

  学生(邓小平):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学生(撒切尔夫人):根据国际公例,1997年中国收回的是“新界”。

  学生(邓小平):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学生(撒切尔夫人):如果这样,将会导致香港的崩溃。

  学生(邓小平):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学生(撒切尔夫人):我们可以让出主权,但未来香港应为“完全自治”和“最大限度的自治”,英国人员可以在未来特区政府中“担任文职中最高职位”等等。

  学生(邓小平):你们所谓的“完全自治”,实质上就是把香港变成“第二个新加坡”,或搞“国际共管”。 我们理解港人希望生活方式不变,而且,这种不变,还要有保证。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基本法律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撒切尔夫人):香港自治后,中国军队不应进驻香港,此时谈论中国在港驻军问题为时尚早。

  学生(邓小平):为什么英国可以在香港驻军,香港回归后中国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驻军是主权的象征!如果这点权力都没有,还讲什么恢复行使主权?我们完全可以跟你们谈判,前提是香港1997年一定回归。

  教师小结:小平同志的这番话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句句有千钧之重,充分体现了站立起来的十亿中国人民涤雪国耻收复失地的志气与决心。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1983年,撒切尔夫人致函我国领导人,表示:只要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之间能够就香港的行政管理安排达成协议……我就准备向议会建议,使整个香港的主权回归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靠政策的正确,二靠祖国实力的强大。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回归

  教师出示:中英香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图

  (旁白一):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旁白二):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乐曲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庄严升起。从此,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报,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这一刻起,澳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一刻起,中葡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合作也将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23时42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开始。23时55分,降旗、升旗仪式开始,中葡双方护旗手入场。23时58分,在葡萄牙国歌声中,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开始缓缓降下。

  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46秒后,两面旗帜同时升到旗杆顶端,猎猎飘扬。至此,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

  三、实践创新

  感想

  教师:下面是关于喜庆香港、澳门回归的组图,请你根据图中的内容,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篇关于香港或澳门回归祖国的感想。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篇3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

  在科研处组织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我上了一节精品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总体上感觉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课上,我首先播放动画视频《七子之歌·澳门》,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歌词中的“妈港”指的是哪里?母亲又是指什么?引出爱国诗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是指哪七个地方,继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利用动画视频导入抓住学生的视听感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问题的设置及回答使学生调动思维,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导言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习新知服务。

  教学过程中,我多处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如利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地区示意图以及香港被英国侵占或强行租借的过程,然后展示澳门被葡萄牙侵占的过程。学生边看图边回答问题,直观高效,印象深刻。然后提问:港澳沦丧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近代屈辱史的思考,为之后的港澳回归做好情感铺垫。又如利用多媒体出示1984年和1987年中英、中葡签署联合声明的图片以及1997年7月1日香港、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图片。再如通过播放香港回归视频,让学生能对当时的盛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重温香港回归时的辉煌时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说、多练。在介绍到邓小平与撒切尔谈判的过程时让两位学生来演绎,其效果要比教师讲述好得多,让学生亲自来表演,既能让学生对这个事件有更深的体会,也能活跃整个班级的气氛。再者,在学习完港澳回归后,让学生以香港回归或澳门回归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写完之后上台演讲,在这个过程中既考查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完成这节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学习任务;此外,在这个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符合新课改下增强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这节课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从不同方面用多种方式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既不会感到枯燥,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其次,课堂讨论时留给学生的时间不足,讨论得不够充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自然不够踊跃。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提高课堂掌控能力上下大功夫。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3956113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