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微信扫码分享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通用6篇)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篇1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案

  【方法导引】

  首先应分层次理清一战的原因。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对外扩张侵略的本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重新分割世界的争霸中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因此而形成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是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而直接引发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不过是一借口而已。

  在大战性质问题上,大家应学会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来评价某一历史现象。

  对于大战的评价问题,则应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战争总具破坏力,帝国主义战争更是如此。但事物总是复杂的和多侧面的。大战在给人类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在战后引发民族解放运动又一高潮。

  【疑难解析】

  如何看待美国参战借口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

  在主力舰队无法突破英国封锁的情况下,德国企图用潜水艇来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19xx年2月,德国就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环绕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领海以及英吉利海峡中的敌国商船一律击毁。事先不加警告,中立国的船只也不例外。由于美国的强烈抗议,德国19xx年5月暂时停止,但到了1917年2月德国对在陆上赢得战争已越来越不抱希望,又恢复了无限制潜水艇战,英国的海上运输趋于瘫痪。面对严竣局势,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反潜措施,美国也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使许多美国人葬身和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等为借口,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

  事实上,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已逐渐激化,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到19xx年美国在拉美投资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同交战双方作生意。由于英国对德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额急剧减少,而同协约国的贸易额猛增,这样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再加上美国看到参战时机成熟,为捞取战利品,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而参战。

  【典例精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本性共同构成一战的根源。

  答: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而加剧了。当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退居第三,新兴的美国跃居第一,后起的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俄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篇2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的进程,大战的性质,大战的后果。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一战的性质,一战的结果等资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一战的性质,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次方面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小结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和一战的评价以及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战争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通过战争过程和战争后果的讲述与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从而使学生树立爱好和平的坚强信念。教学建议本节地位

  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改变了国际格局。同时加快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也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在整个二十世纪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设计思路

  整个一节课学生都是在较多的活动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接受知识。

  (重点)教案中设计有25分钟的学生自己准备的“再现历史”的表演。提问十几个,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和活动。然后通过动画、视频再现一战过程,设计讨论:一战的反思.

  (普通)教案主要通过材料分析、提问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理清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通过动画、视频再现一战过程,设计讨论:一战的反思设计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力争新颖,开放,突破传统。重视体现能力为主。教学重点

  一战的必然性和影响两个知识点是本节的重点。

  一战的必然性之实际上它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只有了解了战争的形成因素,才能对战争的过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作出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及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重点是因为一战对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另外,一战并未解决帝国主义之间原有的任何一个矛盾,反而增加了新的矛盾,并成为诱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重点突破方案

  一战的必然性,采取通过学生“再现历史”表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首脑和外长的言行,使学生在准备资料和演讲文章以及表演过程中理清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关系,弄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个知识点采取通过分析材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达到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重点突破方案

  采取教师列出材料提问,学生回忆思考回答的办法突破的重点,教师提出的问题涉及各国之间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的矛盾和斗争,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尽量把各国之间存在的矛盾挖掘出来,使学生弄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个知识点采取通过分析材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达到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

  一战爆发的原因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一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难度较大。不仅包括根本原因、具体原因而且还包括直接原因。首先学生对这些原因分辨清楚理解就比较困难,另外,一战爆发的原因涉及多国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现实的,历史的,时间上的还有地域空间上的,就知识本身而言错综复杂,对近代国际关系方面知识储备不够全面,理解力相对较弱的的高中学生来说能够全面分析和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多种原因难度就不言而喻了。难点突破方案

  一战爆发的原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突破方案与突破重点有相同之处,只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根本原因,什么是具体原因,什么是直接原因。重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9.11事件”图片导入新课,恐怖事件至今让人心有余悸。有人猜测,“9.11事件”可能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人们开始回顾与思考前两次世界大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幻灯片一]  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历史原因,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背后肯定有复杂的原因,是什么呢?一、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板书)1.帝国主义矛盾的根源  教师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  生:(回忆并作答)  师:教师演示课件并归纳  师:结合图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后起国家赶上并超过老牌国家  师: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序列被打破,出现倒挂现象,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利用课件打出德国的野心:  材料: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问:德国想做什么?  师:(提问)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帝国主义的矛盾,刚才我们了解了经济实力的变化,那么政治上的变化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英法美等国政治民主化不断提高,德奥俄的专制不断加强,差别不断加大。  2.欧洲列强间的矛盾  师:(提问)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有哪三对基本矛盾?  生:(回答)  师;法德是夙敌,矛盾起源于什么。普法战争的结果如何?  生:(回忆并回答)  师:德国要向世界扩张,要夺取全球霸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竞争对手是谁?  生:(回答)  师;是英国。在三对基本矛盾中,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为什么说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提示从工业、贸易、海军实力、殖民侵略等方面考虑)  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得出结论)  师:俄奥矛盾在哪儿?为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  师:由于矛盾的变化,欧洲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这个转折的特点是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用视频展示  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科书中策131页的材料,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和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摘要)  师: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一是两个同盟条约是针对哪些国家签订的?二是两个同盟条约是什么性质的条约?(从协议的内容判断)  生:(阅读并作答)  师:英国和法俄在历史上素有争斗。而且英国一贯执行的传统外交政策是什么?  生:(回答)  师:一向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为什么会抛弃前嫌,与法俄握手言和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其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的发展,是由于争夺世界殖民地和市场的原因而决定的。从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对它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生:(思考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三、一战爆发(板书)时间:8分钟  观看视频。萨拉热窝事件点燃这根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和悲痛的导火线。  1、一战进程,用动画结合教师讲解想结合,讲解欧洲战场分为三条战线和海战过程。用图表总结,  讲到凡尔登绞肉机时利用课件上连接视频展示战争的残酷性。用课件演示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的图片,  2、大战结束,演示美国参战漫画,然后提问:  a、大战前期美国为何么没有参战?  b、美国利用中立都在干什么?  c、美国放弃中立又是为什么?  d、美国向谁宣战?借口是什么?对大战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打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学生请同学回答,活跃课堂气氛。  战争唤醒了人们,战争引发了革命,俄国爆发了革命。教师提问学生解答。  俄国为什么首先出现了革命?简要内容是什么?  俄国爆发革命后面对世界大战采取什么态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将产生什么影响?  大战结束,时间是1918年11月。用课件展示福熙车厢,教师可以讲述福熙车厢的小故事。  四、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时间:5分钟)  1、用两段资料进行分析大战的性质的讲解并设计了问题(课件演示)  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大战的影响  用两个资料讲解大战的影响,学生阅读理解提问作答(课件演示)  讨论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想说点什么?(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可以辩论)  时间:6分钟  小结:通过图示法小结。时间:1分钟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篇3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成果;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垄断及垄断组织的基本概念。

  2.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社会的热爱,以及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和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相对和平”状态,这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产生修正主义思潮的主要根源。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资产阶级思潮也发生了变化,自由主义思想逐步让位给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以及其它反映垄断资本要求的思想潮流。在对外关系上,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在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密切联系的整体,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可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是引起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根源,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课前准备的教学建议

  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能源、交通、通讯及化学工业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应用情况(图片、文字),这样,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特点的学习扫清知识障碍,同时也能节约课堂时间,进行重点、难点问题的讨论。

  重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助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分析;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同点的比较、概括,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而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重点突破方案

  学生阅读教材中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的文字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世界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联系的加强这四个方面,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这一阶段特征的把握。

  难点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和评价垄断及垄断组织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内容一开始没有分析或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垄断及垄断组织的评价也是本节的难点。这是因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角度,从时代发展的宏观角度,进行理解、分析、评价,形成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突破方案

  在学生回忆19世纪中期世界的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前提、条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及对比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树立事物的发展都是沿螺旋式轨道曲线上升的规律性认识。

  教师在讲清垄断、垄断组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垄断组织与生产力、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组讨论,谈谈各自对垄断组织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意识。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及垄断组织的形成

  难点:如何评价垄断及垄断组织?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启发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归纳的?师生达成共识,资本主义经济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即政治条件,经济(市场、资本)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社会发展中对前代已有成果的继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2、让学生展示或叙述课前查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成果的图片、资料或情况,最后落实到:新能源、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新通讯设备的发明和制造这三个方面。同时,让学生结合现代人类生活,简要谈谈它给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社会的热爱,以及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的文字材料。如:材料中的“以前时代”、“科学时代”分别指什么时期?。材料中的“需要常在发明之先”表明了什么?。19世纪,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什么作用?。

  4、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让学生看书,结合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世界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联系的加强这四个方面,思考、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它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2)它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3)它是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的。(4)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交叉甚至是同时进行。]教师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5、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垄断组织的产生的主要途径,最后指出: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教师在讲清垄断、垄断组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垄断、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与以前私人企业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进而要求学生从垄断组织与生产力、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组讨论,谈谈各自对垄断组织的认识:即垄断、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教学设计思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都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学生熟知的或已学的内容,采取教师从思维方法上引导,学生或独立、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与比较。

  板书设计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篇4

  学案

  【本章概述】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是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世界发生,美、德、英、法、俄、日等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美、德、英、法、俄、日、意、奥、荷、比、西、葡等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亚洲变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被列强瓜分,拉美也受到新的侵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人民也开展新的斗争,以挽救民族命运,掀起反帝高潮。社会主义运动也在欧美发展,重要成果是列宁主义诞生。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列强之间矛盾激化,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并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建议】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成果、影响  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美、德、英、法、俄、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特征

  2.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列强对亚、非、拉美地区的瓜分  日本对中、朝侵略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3.亚非拉民族运动的发展:亚洲的觉醒  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4.列宁主义诞生: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及经过

  5.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尖锐化  同盟国与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简况及影响

  【知识点拨】

  1.关于垄断组织的形成

  19世纪晚期,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新的科学技术带来新兴工业如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这些工业生产规模相当大,集中的程度也相当高,所以资本也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社会财富也集中于这些人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这些大资本家控制一些部门的生产、价格、市场等,获得高额利润。早期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均为英文音译),后来还有跨行业的垄断组织康来恩。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有名的垄断组织有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的美国钢铁公司、福特财团的汽车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德国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英国的壳牌石油公司等。

  2.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点

  列宁在20世纪初对当时的帝国主义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帝国主义的最基本特征是垄断:“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列宁用一句话来解释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

  这一时期,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经济发展速度、政治体制、殖民扩张过程等的不同,使政治和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剧,矛盾尖锐,难以调和。主要国家简况见下表:

  可以看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和德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法发展较慢,德国超过英法。德国统治集团对德国占殖民地较少十分不满,加上德国是军阀的、容克地主的和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军事封建性很强,所以,德国与英、法、俄的矛盾逐步尖锐。德国与近邻、并且历史上有渊源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三国同盟。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在议会声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容忍这样。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则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在未来世纪里,德意志人民不做铁锤,便将做铁砧了。”(1899年12月11日演说)

  4.关于早期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有三次:美西战争、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

  1898~1899年,美国挑起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当时,古巴人民正在进行反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停泊在古巴港口的美国军舰“缅因”号因“内部原因”爆炸。美国称“西班牙人炸了美国军舰”,遂向西班牙宣战。结果美国夺取了原属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等地,并实际控制了古巴。

  1899~19xx年,英国挑起了向荷兰人后裔布尔人争夺南非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战争,又称布尔战争或南非战争。英国调来20万大军打败布尔人。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成为英国殖民地。

  1904~19xx年,日本挑起与俄国的争夺东亚霸权的战争。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俄国认为日本夺走了应属自己控制的地盘,便联络盟友法国,又联络德国(德国想占山东半岛),三国共同向日本施加压力。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又交付3000万两白银为赎辽费。日本在实力增强后,向俄国“复仇”。19xx年2月8日,日本突然袭击俄国在旅顺的舰队,以后又在辽东半岛打败俄国陆军。19xx年5月,在朝鲜海峡,日本又打败俄国远征舰队。俄国国内19xx年革命正在发展。在美国斡旋下,俄国与日本签订和约,承认朝鲜是日本势力范围,割让库页岛南部及附近岛屿,将旅顺大连租借权和东清铁路南段及支线权转让给日本。

  5.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高潮,习惯被总称为“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出自列宁19xx年5月7日发表的一篇政论文章《亚洲的觉醒》。列宁指出:“中国不是早就被称为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在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的运动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继俄国19xx年的运动之后,民主运动席卷了整个亚洲——土耳其、波斯、中国。在英属印度,动乱也正在加剧。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民主运动现在又遍及人口近四千万的英属印度——爪哇岛等荷属殖民地。……世界资本主义和19xx年的俄国运动彻底唤醒了亚洲。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这一时期的斗争,中国有1898年的戊戌变法、1899~19xx年的义和团运动、1911~19xx年的辛亥革命、其后的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1916)、护法运动(1917~1918)等;伊朗有1905~19xx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有1908~19xx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有1905~19xx年的反英斗争,朝鲜有1907—19  年的义兵运动等。

  6.日本早期对外扩张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军国主义势力发展极快,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朝鲜、中国首当其冲,深受其害。1870年日本外交官佐田白茅在给政府的建议《征韩论》中就暴露了其野心。佐田白茅称:“全皇国(指日本)为一大城,则若虾夷(指北海道)、吕宋(指菲律宾)、中国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中国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1874年,日本派军队约4千人侵略中国台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兵到台抗击日军。美英向清政府施压,清朝与日本签约,赔50万两白银,实际上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控制。琉球国王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置之不理。1879年日本废琉球国王,改琉球为冲绳县,吞并琉球。

  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82年又签订《仁川条约》,加紧侵朝。1894年日本又发动侵略中国战争,割占台湾省,朝鲜半岛从中国“独立”,实际受日本控制。19xx年,日本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与英法俄美德奥意共同侵略中国。第二年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4~19xx年,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附近发生战争,结果日本夺得中国东北南部的控制权,割占库页岛南部。19xx年日本又迫使朝鲜签订保护条约,控制了朝鲜内政、外交、军事、立法、司法等方面权力,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19xx年,日本勾结朝鲜卖国贼总理大臣李完用,签订《日韩合并条约》,迫使国王李熙承认。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

  【方法指导】

  1.生产力发展再次引起社会变革

  19世纪晚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起来。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新机器、新交通工具、新能源、新动力、新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整个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出现。新的无产阶级出现,使工人队伍继续扩大。西方国家形成帝国主义。亚非拉地区进一步遭到侵略,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世界纳入到一个大市场中,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复习时,可结合政治课上的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

  2.把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与本章内容结合复习掌握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在世界大变动大发展的局势下,中国历史也呈现许多新情况,如:维新思想发展,反帝义和团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侵略战争、资本输出、瓜分狂潮等)。这些是与帝国主义形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列强加紧侵华等密切相连的。复习时,可把已有的中国近代史史实与世界近代史第四章内容结合起来,中外历史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全面的世界近代历史。这样结合起来,也等于又把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复习了一遍。

  3.注意抓住帝国主义国家特点,分析原因和影响

  教材介绍了英、法、美、德、日、俄等6个帝国主义国家形成时期的特点。复习时要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和影响。以英国为例:英国占有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曾经拥有世界霸权,工业生产曾超过法、德、美三国之和。列宁称之为“殖民帝国主义”。德国生产发展和统一以后,向英国霸权挑战;英国殖民地人民不断斗争削弱英帝国的力量。所以,在英、德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间发生了世界战争;印度、埃及、爱尔兰等人民的斗争又打击了英国,缩小了英帝国的地盘。

  4.注意了解本章历史涉及的地图知识

  本章涉及到整个世界的范围,复习时要把地理知识引入。历史教材中的东北亚地图(日俄战争)、亚洲地图(殖民国家的侵略)、非洲地图(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巴尔干地图(一战前夕)、欧洲地图(同盟图与协约国;一战形势)等,应认真阅读,了解地理要素(山、河、海、城、岛、半岛、海湾等)。用这些重要的地理要素联系起相关的历史知识。

  【疑难解析】

  例1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回答:(1)—(4)题。

  (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分析:该题涉及三次科技革命,跨度较大。(1)题中“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显然不对。(2)题中“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当为一次工业革命。(3)题中,日本私营企业多数由国营演变而来。(4)可结合政治,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1)c  (2)a  (3)a  (4)b

  例2  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  (    )

  ①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

  ③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④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①②③项是教材列出的,④项不是重要原因。

  答案:a

  例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分析:由于一战双方主要国家都想瓜分世界,并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故可定战争性质。

  答案:c

  例4  下列历史事件,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

  a.19xx年俄国革命    b.朝鲜义兵运动

  c.印度国民大会党建立  d.20世纪初土耳其革命

  分析:朝鲜义兵运动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爱国官兵的反日武装斗争。

  答案:b

  例5  19世纪后期德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成因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是否掌握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及原因的能力。应分别叙述英国和德国情况。

  答案:

  英国经济发展速度迟缓,德国经济迅速崛起。

  英国作为“殖民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取得巨额利润,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国内工业投资相对减少;它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老的工业部门设备陈旧;英国人心理较保守,影响了设备更新。

  德国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后,统一了国内市场,获得了赔款和矿产基地,它十分重视科学与工业相结合,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它注重教育,增加教育经费;它还大造军火舰船,刺激了不少工业部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使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特点和军事上的崛起,使它更富有侵略性。英德矛盾逐渐上升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例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说明:答题时要概括论述,不要罗列具体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比较、概括能力,也考查分析特定条件下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要求高度概括17~19世纪英、法、俄、日四国资本主义确立的道路。答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政治体制”的理解正确。

  答案:(1)俄日体制: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专制。

  (2)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为专制主义体制。

  (3)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俄国过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过渡道路是明治维新,两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篇5

  教案一、阶段特征和主要线索

  本单元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时期。

  教师先要求学生按世界史的四大线索进行归纳,然后教师点拨分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2)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掀起反殖、反封的新高潮。

  (3)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第二国际建立、列宁主义诞生。

  (4)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开始了激烈的角逐和斗争,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二、主干知识整合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注意比较)

  (1)经济发展。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以美国、德国的垄断最为突出,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各国不平衡加剧,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缓慢下降,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俄日等国经济也有较快发展。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2)政治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政治领域的变化:首先,由于垄断组织的发展及其政治干预能力的增强,国家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强,垄断资本家也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其次,以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第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是比较典型的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的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在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同时,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的国家,如俄日。

  2.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注意前后比较)

  (1)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加强和殖民统治的加深,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客观上又使殖民地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壮大,成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

  (2)亚洲中国、朝鲜、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进入“亚洲觉醒”时期,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也有次要地位的旧式反帝反封建的起义。非洲人民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以武装斗争为反殖的主要形式,埃及抗英斗争、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最为突出。拉美国家独立后,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实际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反帝反封建是其共同任务,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突出事例。

  3.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概况: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工人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为适应联合斗争的需要,第二国际成立。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不断发展,形成布尔什维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2)特点: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斗争的组织性加强;主要斗争手段从政治斗争,暴力斗争转为经济斗争、合法斗争;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到德国,又转到俄国;国际工人运动从西方向东方扩展。

  4.国际关系的发展

  (1)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源: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新瓜分世界的争夺,激化了矛盾,形成了三个中心环节:法德矛盾,焦点在于对欧洲霸权的争夺;巴尔干问题,俄奥是主要对抗双方,同时也涉及英德;英德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对殖民地的争夺,是帝国主义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三对矛盾的斗争逐渐演变为两大军事集团为各自的利益协调矛盾,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xx年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战争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不平衡性。

  三、重点知识透析

  1.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垄断组织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尽管垄断组织作为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体,必然会带来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它的出现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从主观动机来看,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最后,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掠夺。

  第二,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鄙丑恶的手法。

  第三,垄断的形成,伴随着食利者阶层的出现,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

  第四,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五,垄断资本是战争的根源,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争霸,不可避免地发生战争,如“一战”就是明证。

  2.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类型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大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三种类型。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内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又应用及时,资金、资源、市场的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二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的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较广阔,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两国。三是俄国和日本,相对前面四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两国同时在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种类型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比状况,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

  3.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充分发展。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前封建主义制度、传统,打击和消灭比较彻底,使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顺利发展的条件。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这有效地保持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上的稳定。

  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保留,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中枢。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浓厚军事封建性。日本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

  4.怎样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运动?

  (1)从运动性质看,旧式的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产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这就使旧式的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的民族运动,演变为新式的由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要求,中国的三民主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参加运动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改变了过去以农民为主体的状况,如印度盂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从运动发展趋势看,经过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如中国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5)出现了以新式民族运动为主导,新旧民族运动同时并存的状况,朝鲜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都没有超过旧式民族运动的范畴。

  5.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的特点及成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自发性斗争少了,有组织的斗争增多子。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程度大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迅速传播,工人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这就使工人运动由自发性向组织性增强的方向发展。②由暴力斗争为主向合法性斗争为主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的扩大,进行合法斗争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人政党和工会的普遍建立,比以前更讲究斗争策略。③由政治斗争为主向经济斗争为主转变。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工人阶级取得了过去不曾有的许多政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取得的某些合法的政治权利进行斗争,争取经济待遇上的改善成为大多数工人的要求,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罢工多以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为目标。

  6.主要交战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和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是侵略战争,事实上,从交战双方来看,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要奴役巴尔干,把塞尔维亚变为附庸国。

  英国要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则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篇6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案

  【方法导引】

  本节的中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中应从背景、特点、影响三个方面对其作全方位的分析。

  19世纪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它的发生有深刻的社会条件。首先,19世纪中期,俄、日、德、意、美等国通过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普遍发生的前提。其次,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这就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商品和技术交流的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一场科技革命,但却引导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即产生了垄断;垄断及垄断组织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但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疑难解析】

  英国何以成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又何以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所以最先在英国进行是因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要比其他欧美国家优越得多。拥有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大量货币财富,是进行工业革命必备的首要条件。近代国家通常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来创造这两个基本条件的。而英国的原始积累进程,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英国开展工业革命还拥有其他重要的优越条件:英国地主圈地后,往往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创办农场。大农场的不断涌现,既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又有利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充分的商品粮食,又为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16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大批信仰新教的工匠,为逃避宗教迫害,移民英国,提高了英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手工工场内部分工精细,生产工具日益专门化,这就为把手工生产转变成机器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英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亚当·斯密首次把工业部门的生产看作是国民财富的重要来源,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

  1870年以前,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工业产值已先后被美国、德国超过,英国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英国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主要原因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伍了。英国工厂大多建于早期工业化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装备日益显示陈旧落后,但英国资本家,由于更新技术设备会造成设备报废损失,一直安于现状,不肯弃旧图新。他们大量投资于海外,以获取超额利润。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先进技术装备,使本国经济迅速起飞,而英国传统工业仍抱残守缺,新兴工业也发展迟缓,英国工业不可避免地被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超过。

  【典例精评】

  两次工业革命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是交叉进行的,这对于它们来说(    )

  a.为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b.为实现传统工业改造创造了条件

  c.为其短期内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d.为实现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使后进国家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以迎头赶上先进国家,这就是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故选c。

  【同步达纲练习】

  【知识强化】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不包括(    )

  a.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扩大

  d.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2.19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的内燃机的燃料是(    )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煤

  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方面的最突出成就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汽车的发明

  c.飞机研制成功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广泛应用于生产

  4.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

  c.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d.资本主义企业相互兼并、联合

  5.“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已成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逐渐改变了私人生产的无计划状态

  c.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

  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素质优化】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紧密关系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推动生产的作用突出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加强

  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大发明是(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电车

  【创新深化】

  (一)选择题

  1.19世纪晚期的垄断组织(    )

  a.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

  b.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c.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是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xx年以后的世界》

  阅后请回答

  ①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据材料简要表述这种关系。

  ②材料2对这种关系作出了什么重要补充?

  ③对材料1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④联系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知识强化】

  1.d  2.a  3.d  4.a  5.b

  【素质优化】

  1.c  2.a  3.c

  【创新深化】

  (一)①.d

  (二)①科学与工业生产的关系;科学与工业生产相互促进,随着工业的进展,科学的作用愈来愈重要。②1870以前,科学尚未和技术结合,对工业生产作用不大。③蒸汽机提供各种机器所需动力。④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规模广发展快;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4295113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