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东南亚》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东南亚》教案(通用7篇)

《东南亚》教案 篇1

  §2.1东南亚(2)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 能力目标: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 置。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 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 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 导入新课:

  以谜语引入:大江之中——河内;长鼻盛会——万象;举头望明月——仰光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

  三、讲授新课

  ㈠国家、首都、居民

  1、国家

  利用挂图指图。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技巧。

  读图2-3,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       老挝——万象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 仰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最新独立)

  其中与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 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 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书上36页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读图,积极主动思考地理问题。

  利用37页阅读 材料分析“花园城市”新加坡

  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为三大经济支柱

  3.  居民

  利用书40 页的课文总结强调,从课文中使学生注意到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引申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㈢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 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四、小结与练习:利用目标检测、填充图册的练习当堂巩固。

  教学后记:

  本节课 读图较多,学生的活动较多,内容 比较简单

《东南亚》教案 篇2

  §2.1东南亚(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 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 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

  2.通过地形图分析: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学生以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四、小结和作业:回顾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做配套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 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 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  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 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 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 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 南:澳大利亚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 “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 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 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  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 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 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九章  东南亚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 境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 六甲海峡”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 分布

  2、马来群岛:山岭 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热带雨林气候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及图片

  (导入)在前一节课的学习 中,我们系统分析了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地形不同,由于它们的位置不同,气候也有差异,下面我们分析气候的差异。

  (板书)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有什么特点?这与什么因素关系密切?

  (全年光照、热量、水分都很充足,即全年高温多雨)

  读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分组讨论图中所示的含义。

  (学生讨论活动)

  (总结)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下,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收获。

  (提问)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

  引导学生在东南亚地形图中找出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

  (小结)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或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转折)中南半岛与此不同

  (读图)比较“ 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

  引导学生分析两图:两个城市的气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点?

  (讲解)中南半岛一年中风随季节变化(季风),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为热带季风气候。受气候影响,在每年6月至10月,西南季风从海上吹往陆地,降水丰沛,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称雨季。11月到第二年5月,东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是旱季。

  展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景观照片

  (提问)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提问)东南亚的两种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分别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填写下表: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教学工具】东南亚教学课件[来源:学+科+网]

  (直接导入)大家知道全世界那个地区华人、华裔最集中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确定东南亚的范围:在地图中确认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设问)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有的书上将马来群岛又称为“南洋群岛”?

  中南 :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南洋群岛: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课件展示)东南亚十国

  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 缅);

  谁是内陆国?(老)

  继续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位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

  (提问)1.哪个国家既在中南半岛上,又在马来群岛上?

  2.哪个国家面积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引申讲解)东南亚现在应为11国,新建立的国家是岛国:东帝汶

  (学生活动)在相应的填充图上填写东南亚十国的名称、首都。巩固所学知识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读图)东南亚政区图

  从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看,其位于哪两个大陆和那两个大洋之间?

  (北:欧亚大陆 南:澳大利亚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扩展资料: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众多)

  (课件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简要介绍马六甲海峡在海运中的重要位置。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简要总结)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提问: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什么地形?(山脉、高原)

  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

  (课件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总结) 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课件展示)湄公河风景

  (承转)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马来群岛的基本地形特征。

  (课件展示)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提问)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有被称为“火山国”呢?

  (课件展示)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提问)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九章  东南亚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六甲海峡”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多火山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 为什么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几乎每天午后2—3点降对流雨?

  目的:

  1.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综合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2.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迁移。

  解析:

  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去位于赤道两侧,海洋广阔,水汽充足,受热丰富,对流旺盛。尤其以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刻(午后两点左右),对流最旺盛。同理,我国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也就不难理解。

《东南亚》教案 篇3

  §2.1东南亚(3)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 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2. 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 教育目标:通过学 习了解 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 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 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 答问题)

  二、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 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

  1.     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       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 稻米出口国

  3.       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 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 物产,完成书 上练习题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 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 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 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东南亚》教案 篇4

  课题第八章第1课 东南亚(一)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 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3、东南亚的华人华侨概况

  教学重点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22-------25

  导入新课

  同 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东方“十字路口”

  1、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引导]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红蓝笔描绘的轮廓,数数这两部分各有哪些国家?

  [总结讲述]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xx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2、主要国家

  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强调]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 ”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 找出来。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二、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

  1、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 动]:填写24页表格分析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

  [总结]中南半岛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入海口,这里土地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河流是湄公河,它发源于我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主要河流:湄公河

  前面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 密 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

  三、华人、华侨与东南亚开发

  阅读25页材料材料,了解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家乡和分布。讲述]华人和华侨的老家多在广东和福建,这里被称为“侨乡”。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 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中重点是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总结应用1、   抽学生回答本节课的内容。2、   教师小结3、   学生作业

  板书设计

  第1课 东南亚(一)

  一、东方“十字路口”

  1、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

  二、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

  1、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来2、主要河流:湄公河三、华人、华侨与东南亚的开发

  典型错例分析

  课题第2课东南亚(二)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 1、了解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2、知道东南亚发展农 业的有利条件。3、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的分布。4、了解东南亚经济发展概况,掌握主要国家的出口商品。5、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名胜古迹

  教学重点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东南亚经济发展和优势和劣势。

  教法学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26-----------29

  导入新课播放东南亚热带作物的视频资料。东南亚物产 丰富,风景优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东南亚的美 丽和富饶

  重难点教学过程        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1)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分析其纬度位置。(2)找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回忆其特点, 记忆其分布。(3)回忆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讲授: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 布在中南半岛,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一、热带气候和农业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引导:东南亚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很多热带农作物的生长,结合课件展示完成下列问题。学生活动:(1)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2)东南亚主要的经济作物的分布国家。总结:东南亚的主要物产我们可以通过下列表格来掌握。农作物国家水稻泰国,越南天然橡胶泰国(最大的生产国)油棕马来西亚(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最大的生产国)椰子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最大的出口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27页加深对于东南亚物产的了解。过渡:我们经常听说“新马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讲述:东南亚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因此旅游业也是各国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其中“新马泰”就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简 称。学生活动:对照课本29页,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总结列表:旅游景点国家仰 光大金塔缅甸海湾泰国下龙湾越南城市风光新加坡婆罗浮屠印度尼西亚吴哥窟柬埔寨转折:东南亚凭借其丰富的物产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主要的出口商品有:天然橡胶,棕油,锡,椰子和稻米等。其中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花园城市”。

  总结应用东 南亚位置 重要,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旅游 业发展尤其突出

  板书设计一、热带气候和农业1、主要气候类型:热 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2、主要物产:农作物国家水稻泰国,越南天然橡胶泰国(最大的生产国)油棕马来西亚(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最大的生产国)椰子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最大的出口国)二、旅游与贸易1、旅游业2、对外贸易

  典型错例分析

《东南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2、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东南亚人口及城市分布特征。

  3、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2、东南亚人口及城市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 东南亚地形图  东南亚物产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个性化修改

  方式一:复习提问:

  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

  生产有什么关系?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地形的基础上,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东南亚的物产和居民。

  方式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

  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其中东南亚“新马泰”旅游是最热

  旅游路线之一。那么你了解东南亚有那些物产和民族风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    学生自学:读“富饶的物产”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

  列要求。

  (1)       看图2-6,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在

  世界上的地位及主要产地?

  (2)找出主要的两种矿产资源是什么?分布在什么地方?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xx年元旦前后,泰安市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参加

  订货会,并观光考察。根据材料,回答1-4题。  

  1.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

  a.雨伞    b.御寒衣物    c.摄像机   d.地图            

  2.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考察期间的生活主食是(    )

  a.面食     b.牛羊肉    c.大米     d.鱼               

  3.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

  a.棉花、小麦         b.橡胶、椰子

  c.牛肉、水稻          d.蔬菜、牛奶

  4.以下是代表团某成员在东南亚期间的见闻,你认为

  可信的是(    )

  a.当地居民是黑皮肤,头发卷曲     

  b.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              

  c.每天正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d.居民主食为面包、牛肉

  【教师精讲点拨】

  运用所学东南亚的气候知识,我们知道东南亚主要为热带

  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不必携带御寒衣物;由

  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所以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考察期间的

  生活主食是大米;由经济作物主要为热带经济作物,我们知道最

  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橡胶和椰子;由物产主要为石油

  和锡矿,我们认为可信的是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

  学习任务(二):                               

  1、学生自学:读课本4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东南亚人口分布在什么地方?

  (2)、区分华侨与华人。他们来自什么省?

  (3)了解华侨与华人对东南亚的贡献。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小明暑假随父母到“新马泰”旅游,获得了以下深刻的

  感受:东南亚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对东南亚城市沿河

  分布的原因进行探索后,小明得出如下结论,

  1.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2.河流沿岸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

  3.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

  4.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为城市提供用水。

  但小明搞不清什么应是最主要原因,你能帮他忙么?

  【教师精讲点拨】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城市沿河分布的有利条件有:

  a. 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b. 交通便利。

  c.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e.为城市提供水产品。

  但东南亚地区降水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应不是最主要的

  因素。东南亚地形崎岖交通十分不便,而河流是水运通道,为

  城市对外交通提供了方便,所以河流的航运功能应是最主要的

  因素。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盟一-湄公河海底城开发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于

  xx年8月19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

  在会议开幕式上说,中国是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

  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只要各国遵循 “平等协商,互利互

  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开拓合作领域,就能开创本地

  区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局面。

  (1)湄公河在图的数码是_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______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_海。

  (2)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稻米生产的

  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头条最为密切

  的是(    )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x藏自治区

  (4) 图中a、b、c、d、e代表的国家中,世界重要橡胶生

  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的代码是________。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东南亚的物产、人口和华侨、华人状况,

  其中东南亚的物产和人口、城市分布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

  我们要学会运用资料、地图分析问题,为以后的地理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训练

  能力训练p30页 2、6  p34页7

  六、附板书设计                                             

  三、东南亚的主要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2、稻米是主要食物                         

  3、著名矿产——锡和石油

  四、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教学反思:

  (一)学后反思:                                   

  1、我学习本节课的总体评价(一般、较好、很好)

  ______________。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_________________。

  3、我学到的主要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疑难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后反思:

《东南亚》教案 篇6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2篇关于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一

  通过学习《东南亚》这一节,了解了该地区的地理概貌,气候,经济发展状况,战略地位以及物产,人文等,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互动”很重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如:先让学生举手发言了解的状况,后师再让同学补充,最后再由老师全面讲述,这样学生表现积极,效果较好。

  二、“地图”指南针

  让生识地图,是否知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中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

  三、“多问”出创新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好动”出希望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二

  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征。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比如能记住地名,但不能在地图上标注,本节课要注意强调这方面的训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亮点的地方有:

  1.利用图片、猜谜语、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东南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

  3、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4、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著名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

  你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

  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

  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

  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读图2-3回答:

  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

  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

  【探究结论】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

  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个性化修改

  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

  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

  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习任务(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

  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

  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如何?

  2、分析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点(流向与流速)

  3、分析判断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总结地形地势与河流间的关系。

  (总结)河流的流向与流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读下图回答:

  1、a、b、c三点中何处海拔最低?

  2、美国地势东西        ,中间      ;   北部      ,

  南部       。

  3、d处的地形以         为主。

  a

  c

  b

  d

  学习任务(三)东南亚的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

  1、自主学习: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是什么气候?有何特点?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假如你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位农民,何时播种?

  何时收获?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又该如何呢?

  【探究结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播种,旱季收获;热带雨林

  气候区随时都可以播种,全年都可收获。

  学习任务(四)

  1、自主学习:

  读图2-3,回答

  1、东南亚主要国家有哪些?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有哪些?

  位于马来群岛的国家有哪些?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                                  个性化修改

  3、东南亚的内陆国有哪些?

  4、完成p36页活动题4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读图2-3,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教师精讲点拨】可从所处的地形、水源等方面给考虑

  【探究结论】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

  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1、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频发,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假如到东南亚地区做一次旅行,请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从

  下列用品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伞              防水凉鞋

  防晒霜         羽绒服

  太阳镜         晕船药品

  轻便的登山鞋   防暑药品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对于本节的学习关键是通过读图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

  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

  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五、巩固练习:

  1、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       ,是日本从波斯湾进口     的必经之地。

  2、假若你要去东南亚国家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

  a.菲律宾    b.马来西亚  c.印尼  d.缅甸

  3、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

  ⑴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岛屿:c为          ,海域d         

  国家:e            ,f           半岛g        

  (2)a是          海峡,它沟通了         洋和         洋

  (3)b地属于          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4、综合能力训练

  六、附板书设计

  东南亚

  一、位置和组成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

  二、地形与河流

  三、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长

  四、本区主要的国家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东南亚》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4480113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