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地球的自转

微信扫码分享

地球的自转(精选5篇)

地球的自转 篇1

  课 题15、教时15-40教 学 目 标 1、              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      夜更替的现象。2、              仿做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实验。3、              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知道的兴趣。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利用教学演示,学生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 教具准备 地球自转的挂图,分组实验材料。教后感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了是怎么一回事,认识了昼夜形成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球、认识地球的兴趣。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复杂的天体运动,感悟不高,认识不够。课 时 教 学 过 程时间备注 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低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白天和夜晚”一课,初步了解了昼夜现象。你能说说白天和夜晚是怎么一回事吗?教师在回答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指出本课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昼夜现象的基础上,认识昼夜形成的原理。三、新授。1、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1)        教师提问:太阳从何方升起、何方落下?那么,太阳东升西落说明了什么呢?教师讲解,引出课题。    课 时 教 学 过 程时间备注  (2)组织学生讨论。当你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面,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什么方向移动的?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窗外景物向后移动是汽车向前行驶的反映。两列火车交会时,你坐的火车已经开动,相邻的火车并没有开动,但你会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没有开动的相邻火车向相反方向移动是由于自已坐的火车已经开动而产生的错误错觉。 (3)教师出示地球仪自转的挂图,然后提问:      地球的方向是怎样的? (4)教师运用地球仪,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      边提问: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我们看到的太      阳向什么方向运动呢?为什么明明是地球在自      转,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太阳东升西落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两个例子,通过讨论得出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的反映的结论。      教师要演示时,要注意地球的旋转方向要自西      向东,即从北极往下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      其次地球仪的转动要作匀速运动,不能一会儿      快,一会儿慢。(5)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教师进     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得出地球自转的含义。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替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照在     地球仪上,提问:地球上哪边是白天?哪边是晚     上?(2)教师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自西向东转的地球    课 时 教 学 过 程时间备注   仪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大头针进入明   暗半球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由于地球    的自转,地球上才出现了昼夜更替现象。   教师在演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头针表示的这   个地区,进入手电筒光和离开手电筒光的一全过   程。其次手电筒光不能移动。  (3)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的实验。  (4)教师讲述进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一   昼夜的时间为24小时,以及昼夜更替对地球上生   命现象产生和存在的重大意义。四、教师课堂小结。   提问:说说地球的转动方向是怎么样的?         地球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现象?         你能说说地球的昼夜是怎样产生的吗?五、课堂作业 。    见课堂作业 。六、板书。                     15、    一、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自转亦称为地球的绕轴运动,即地球绕地       轴而旋转。   二、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队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因此,一昼夜       的时间也是24小时。      (23小时56分4秒)         

地球的自转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上面变化?

  2、完成地图册6页第二题

  3、中秋节,当我们在杭州西湖欣赏三潭印月的夜景时,美国纽约却是艳阳高照。你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问:

  老师解答:

地球的自转 篇3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1 、提问:

  (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 1 )讲述: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 4 )提问: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 6 )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 7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板书:“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 8 )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9 )提问:

  ①什么叫地球自转?我们根据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转?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③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 1 )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 2 )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 3 )分组实验:

  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转动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  (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4 )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 5 )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 6 )教师小结: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 7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8 )提问:

  ①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②昼夜现象为什么是交替循环的?

  ③昼夜的来临为什么会逐渐发生的?

  3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

  ( 1 )谈话:地球除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吗?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公转。

  ( 3 )观察:

  ①从图中看,地球在怎样运动?(绕太阳转动)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②你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要多长时间吗?(一年)

  ③从图中看,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时,地轴的方向是怎样的?(总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 4 )讲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大,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小,有时太阳高度居中。我们知道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现象。

  巩固应用

  l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

  提问:

  ( 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2 )什么是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3 )一天 24 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 4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了多少周?

  ( 5 )为什么一年有 365 天?

  布置作业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 篇4

  4.1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4、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知识背景

  学生在小学了解了一些地球运动的常识,初步具备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知识,但其建立的运动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

  学习需求

  对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较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特征。

  难点:晨昏线(圈)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实验法

  情景形式

  探索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仪、白纸板、橡皮泥和火柴。

  学生准备:地球仪、硬纸板、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1、提问:在小学中我们已经学过太阳和地球间的运动规律,请一个同学说说: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2、抽生回答。(结合一册《科学》中“太阳系”的知识,说明地球是绕着太阳转。播放课件“地球的绕日运动”,加深印象)

  3、提问:我们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4、抽生回答

  (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但不觉得我们自己在向前移动。)

  5、由此引出:地球虽然实际上是绕日运行的,但我们像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一样,会产生看上去像太阳在绕地球旋转这样一种错觉。

  6、引入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每天太阳会东升西落呢?(出示地球仪)那是载着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我们今天就研究地球的自转。

  二、新课展开

  (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1、地球的自转

  【师】(1)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参附带)第一部分“地球绕地轴自转”。

  (2)定义: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3)提问: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说说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生】4人一组讨论。

  【师】(3)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小结补充:如星星的视运动图,太阳的东升西落等。

  2、【学生实验】:地球自转

  【师】(1)简单介绍“地球自转实验”步骤1—4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完成步骤3—4中的思考题。

  【生】2人一组(同桌)按步骤做实验,并完成思考题。

  【师】(2)抽生回答思考题,其他学生补充。

  (3)提问:若在实验步骤2中,按图示的反方向旋转地球仪,我们仍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吗?请通过实验回答。

  【生】2人一组做实验。

  【师】(4)抽生回答实验观察结果。(与事实相反,故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

  (5)结论:地球自转时,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3、地球自转的方向

  【师】(1)介绍“地球自转实验”步骤5的要求。

  (2)【学生实验】:2人一组(同桌)利用地球仪,研究地球绕地轴的自转方向。第一次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平放在桌子上,从北极这侧沿地轴平视,让地球仪自西向东运动,观察自转方向(用或“顺时针”表示)。第二次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平放在桌子上,从南极这侧沿地轴平视,让地球仪自西向东运动,观察自转方向(用“逆时针”或“顺时针”表示)。

  【师】(3)抽生回答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

  (4)演示课件“地球的自转”第二部分“从南极和北极地球的自转方向”。

  (5)介绍“手势判断法”。

  (6)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旋转。(但都是自西向东运动。)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师】(1)提问:当一场国际体育比赛在美国某地下午2时举行时,为什么我们却要在半夜起来观看这场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2)抽生回答。

  (3)提问:为什么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呢?

  【生】4人一组讨论。

  【师】(4)抽生回答。

  (5)边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第三部分昼夜交替边讲解昼夜产生的原因。

  (6)提问:太阳上有昼夜之分吗?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7)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8)小结:地球是一个不透光的球形固体,阳光只从一侧照射。

  2、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师】(1)边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第三部分“从北极上空看昼夜交替现象”边讲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2)提问:昼夜交替有规律吗?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3)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一次)

  1、 晨昏线(圈)

  【师】(1)边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第四部分边指出晨线、昏线和晨昏圈。

  (2)提问:晨线和昏线在地球的位置是否固定不变?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3)抽生回答。引出晨线、昏线和晨昏圈的含义。

  (4)晨线和昏线的定义。

  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

  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即为晨线。

  三、小结回顾

  【师】(1)提问:地球的自转有何规律?

  【师】(2)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师】(3)提问: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

  【师】(4)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四、作业

  1、书面作业:

  作业本练习1—8小题。

  2、活动作业:

  在晚上,利用自制地球仪,用手电当作太阳,体验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和晨线、昏线和晨昏圈的含义。

地球的自转 篇5

  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必然联系

  生:“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坐火车或轮船时的感觉?”

  生:“火车很平稳,火车的速度很快。”

  师:“你在火车上是怎样感觉到它的速度很快的?”

  生:“我看到路两旁的树木、房屋等迅速地向后移动。”

  师:“如果不看窗外的物体,你还能感觉到火车在运动吗?”

  生:“不能。”

  生:“我从钢轨的声音也可判断出来。”

  生:“我有一次随妈妈旅游,在火车上睡着了,醒来后以为在家里的床上呢!”

  师:有坐过轮船的同学吗?能谈谈感受吗?

  生:“我坐过轮船,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周围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见,几乎感觉不到船在航行。”

  师:“为什么在火车上不看窗外就几乎感觉不到火车在运动?为什么在大海上感觉不到轮船在航行呢?”

  学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对比的东西。”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地球就像在宇宙中航行的一艘大船,运行的速度非常平稳,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被地球带着在自转,另外,在运行的轨道周围找不到可以对照的东西,所以地球上的人是感觉不到它是在运动的。

  生:老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运动呢?

  师:当然有,有许多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有哪些?

  生:“昼夜更替。”

  生:“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生:“北半球河流南岸比北岸陡一些。”

  生:“我们在洗菜、洗澡放水池里的水时,水的漩涡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生:“老师,我这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说,傅科摆也可以证明地球是自转的。”

  生:“过去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是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碰撞,这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师:我非常佩服同学们广博的知识和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的探究精神。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甚至为之做出了无畏的牺牲,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认识过程?

  学生介绍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曲折过程。

  师:我们从刚才同学的介绍中得到什么启发?

  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只从表面上去断定它的性质,而要去深入透彻地去勘察、了解才能作出结论。

  成功=大胆地假设+不懈努力+无数次实践。

  只有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生: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转,产生的现象与现在又有哪些不同?

  生:日月星辰将西升东落。

  生:为什么东方的时间总比西方的早?东边总是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大家看地球仪上的ab两点,哪点在东?(a)哪点在西?(b)(转动地球仪),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哪点?(a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了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例如,现在我们南京已经是下午了,但纽约却还是黑夜。

  生:老师,我认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去年七一我和爸妈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当时北京凌晨5点左右太阳就出来了,而我的老家上海此时要5点30分左右才看到日出。上海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按照课本说法北京应该比上海晚看到日出,但事实恰恰相反,课本中的理论不是和事实相矛盾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很有深度,说明这个同学善于观察和思考,让我们为他敢于挑战权威观点的勇气鼓掌。

  生:我曾经在书里看过,一个地方看到日出的时刻除了受经度影响外,也与纬度有关,有的时候可能越往北日出越早。

  生:北半球夏至的时候,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出现白昼,可能与这个有关。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很深奥,牵扯到高中地理知识,但我相信同学们具有不怕难不服输的勇气,下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资料,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下节课解释给我们听好吗?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地球的自转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4517113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