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精选6篇)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篇1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选择观赏位置、如何把握观赏时期以及抓住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产生不同的美感。 观察对象最佳位置举例千峰万壑(峰峦)远距离俯视武陵源群峰(图4.9)江河的曲线、湖海的矿景远距离俯视岳阳楼与洞庭湖(图4.11)、黄鹤楼与长江、滕王阁与赣江、大观楼与滇池峡谷、洞、一线天近距离观看科罗拉多、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等小的湖、沼、池塘近距离观看略瀑布适当距离仰视黄果树瀑布(图4.10)尼亚加拉瀑布山水组合乘船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图4.12)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观赏点黄山石猴观海、路南石林阿诗玛、广东肇庆七星岩二、把握观赏时期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1.季节的选择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        答:夏季。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教材87页图4.13);②还有避暑的效果。 2.天气的选择        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        答:日出日落,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例如泰山日出、黄山日落等阴天很难看到。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        例如:钱塘江大潮 —— 宜选择农历初一、十五          青海湖的候鸟 —— (教材87页图4.14)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这里观鸟的最佳时机是5月份。        另有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4月15)、傣族泼水节(3月3)等。三、抓住景观特点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例如:自然景观中 —— 山景有山景的特点,游览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        人文景观 —— 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手法有: 1.主配。园林都需确立主景和配景。    主景——应鲜明突出,这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主景区是全园景观中的精华所在,也是园林游览过程中的高潮。    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2.层次。障景法、隔景法等都可达到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 障景法隔景法(分实隔和虚隔)在园林中的位置园林的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园林内部分隔障碍物假山、屏风、竹林等墙、廊、树篱、殿堂等目的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的效果实隔与障景相似。虚隔造成隐约显现而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丰富景观层次3.框景。    障碍物: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    目的:把景象框限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教材88页图4.15) 4.借景。    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例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        问题一、指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构景手法        答:借景法。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满园的春色和一支红杏。        问题二、(教材89页图4.16)活动第2题  大观园入园设计     答:大观园入园设计采用的构景手法是障景法。       用意:避免一入园就对整个园景一览无余,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意境。丰富了景观的层次。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适宜选择农历初八、初九等日子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2.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b.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俯视方知其妙        c.观赏江河回环曲线、湖海旷景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d.瀑布景观应在远距离平视 3.园林中框景的设计,是为了                                                                               (    )        ①使相邻隔绝的空间彼此贯通与渗透 ②突出主景③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练、集中的审美观 ④从多角度欣赏园林美景的精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苏东坡观庐山写下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给旅游者的审美提供的启示有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2.ac   3.c 二、(1)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2)观赏自然美,需要选择合适的观赏距离,最佳的观赏角度。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篇2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以及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以及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等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 一、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1.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① 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事例:寺庙与塔 寺庙塔地理位置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人文含义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例五台山寺庙(教材图4.17)大理三塔(教材图4.18)       ②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例如 ——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教材图4.19和图4.20) 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建筑特色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③ 风俗民情 —— 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风情内蒙古草原风光与蒙古族风情等二、以情观景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感悟自然的美。(一)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教材图4.21)        西方传统的风景画追求真实表现自然。中国的山水画把大自然作为生命与艺术创作的母体,以表现自然作为抒发自身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途径,追求意境的表达,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二)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1.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自然景观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美感类型,这些需要综合感受。如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试体会游人应如何综合感受?         游人呼吸清新空气,渴饮甘泉,扶石倚松等,从不同的侧面体会自然美;游山回来,于温泉中沐浴解乏,才会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的感慨。 2.发挥想象——        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3.移情与景,情景交融——        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情景交融,以至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净化心灵、高尚品格、理解天人和谐。在登山涉水中可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教材图4.23)。欣赏自然的美还可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教材图4.22)。三、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1.观赏前,查看有关资料(例如景观介绍、导游图),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        如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景观形成原理、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等。例如:河北赵县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特点、原理——为单孔石拱桥。石拱跨度大而弧型平。大石拱上两端建两小拱,既减轻了大拱及地脚的载重,又起泄洪功能。桥身巨大空灵,稳固坚轻,寓秀美于雄伟之中,巧夺天工。        历史文化价值——建于随代,其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2.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其原因是:        ①适应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的节奏韵律。        ②满足感官的需要,又能适应心理上的需要。有助于在整个观赏过程中保持饱满的情绪。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 1.五台山的寺庙和云南大理三塔表现的共同点有                                                   (    )        a.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都与佛教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相一致        c.用寺庙或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        d.常建在地形的山谷或山间小盆地地区 2.北方的皇家园林建筑规模宏大,以红黄为主色调;对其解释不能成立的是         (    )        a.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        b.与北方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映衬        c.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和主宰,以及皇权的高高在上        d.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传统的风景画相比较                                                          (    )       a.都是追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风格        b.都把大自然作为创作母体,并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        c.中国的山水画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西方传统的风景画则追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风格        d.中国的山水画追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风格;西方传统的风景画则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二、海滨的旅游建筑墙壁常用白色,顶部常用红色和绿色,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a   2.c   3.c 二、海滨地区的旅游建筑顶部常用红色和绿色等鲜亮的色彩,可与碧海、蓝天、白云等背景颜色相映衬,且在阳光照射下既不显得暗淡也不太刺目;墙壁用白色既与环境背景相协调,又使顶部的鲜亮色彩有了根基;从而使整个建筑物与环境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篇3

  第四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以及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以及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等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1.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① 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事例:寺庙与塔 寺庙塔地理位置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人文含义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例五台山寺庙(教材图4.17)大理三塔(教材图4.18)       ②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例如 ——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教材图4.19和图4.20) 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建筑特色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③ 风俗民情 —— 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风情 内蒙古草原风光与蒙古族风情等 二、以情观景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感悟自然的美。 (一)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教材图4.21)        西方传统的风景画追求真实表现自然。中国的山水画把大自然作为生命与艺术创作的母体,以表现自然作为抒发自身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途径,追求意境的表达,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 (二)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1.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自然景观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美感类型,这些需要综合感受。如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试体会游人应如何综合感受?       游人呼吸清新空气,渴饮甘泉,扶石倚松等,从不同的侧面体会自然美;游山回来,于温泉中沐浴解乏,才会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的感慨。 2.发挥想象——        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3.移情与景,情景交融——        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情景交融,以至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净化心灵、高尚品格、理解天人和谐。在登山涉水中可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教材图4.23)。欣赏自然的美还可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教材图4.22)。 三、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 1.观赏前,查看有关资料(例如景观介绍、导游图),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        如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景观形成原理、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等。例如:河北赵县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特点、原理——为单孔石拱桥。石拱跨度大而弧型平。大石拱上两端建两小拱,既减轻了大拱及地脚的载重,又起泄洪功能。桥身巨大空灵,稳固坚轻,寓秀美于雄伟之中,巧夺天工。        历史文化价值——建于随代,其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2.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其原因是:        ①适应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的节奏韵律。        ②满足感官的需要,又能适应心理上的需要。有助于在整个观赏过程中保持饱满的情绪。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五台山的寺庙和云南大理三塔表现的共同点有                                                   (    )        a.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都与佛教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相一致        c.用寺庙或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        d.常建在地形的山谷或山间小盆地地区 2.北方的皇家园林建筑规模宏大,以红黄为主色调;对其解释不能成立的是         (    )        a.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        b.与北方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映衬        c.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和主宰,以及皇权的高高在上        d.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传统的风景画相比较                                                          (    )       a.都是追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风格        b.都把大自然作为创作母体,并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        c.中国的山水画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西方传统的风景画则追 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风格        d.中国的山水画追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风格;西方传统的风景画则不拘泥于逼真的描 绘,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 二、海滨的旅游建筑墙壁常用白色,顶部常用红色和绿色,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二、海滨地区的旅游建筑顶部常用红色和绿色等鲜亮的色彩,可与碧海、蓝天、白云等背景颜色相映衬,且在阳光照射下既不显得暗淡也不太刺目;墙壁用白色既与环境背景相协调,又使顶部的鲜亮色彩有了根基;从而使整个建筑物与环境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篇4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1 旅游景观的欣赏(相关素材)

  景观

  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the book psalms)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包括所罗门寺庙、城堡、宫殿在内)的描述,他的这个观点也许与他的犹太文化背景有关。“景观”在英文中为“landscape”,在德语中为“landachaft”,法语为“payage”。在中文文献中最早出现景观一词目前还没有人给出确切的考证。但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scenery)同义或近义。目前文学艺术界以及绝大多数的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也主要是这一层含义(俞孔坚,1987)。各种词典(webster’s,1963;牛津英语词典,1933;辞海,1979等)对“景观”的解释也是把“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首位。

  19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地 植物学家von. humboldt将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引入到地理学中,并将其解释为“一个区域的总体特征”(naveh and lieberman,1984),这与后来地理学的地域综合体的提法很相近。humboldt提出将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人地关系研究思想的雏形。后来俄国地理学家贝尔格等沿这一 思想发展形成了景观地理学派,实际上,随后索恰瓦的地理系统学说注意阐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以及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与景观生态学的的观点很接近(景贵和,1986)。景观一词被引入地学研究后,已不单只具 有视觉美学方面的含义,而是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肖笃宁,1998)。早期西方经典的地理学著作中,景观主要用来描述地质地貌属性,常等同于地形(landform)的概念。俄国地理学家的贡献在于把生物和非生物的现象都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这也为地理学与生态学的融合、交叉打下了基础。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1990)概括了地理学中对景观的几种理解:1)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经济、文 化诸方面;2)一般自然综合体;3)区域单位,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的一级自然区;4)任 何区域单位。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的多种理解: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

  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

  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

  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

  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景观的地学理解:

  地表现象;综合自然地理区;地理单元。

  四大学派对景观的理解:

  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exp ert paradigm),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认知学派(cognitive paradigm)或称心理学派(psychological paradigm),和经验学派(experiential paradigm)或称现象学派 (phenomenological paradigm).

  专家学派强调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4个基本元素在决定风景质量时的重要性,以"丰富性"、"奇特性"等形式美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指标,也有的以生态学原则为评价依据.参与风景评价的是少数专家,他们在艺术、生态学及资源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目前美国及加拿大等国的土地管理部门、林务部门及交通部门多采用专家评价方法进行风景评价.

  心理物理学派则把"风景-审美"的关系看作是" 刺激-反应"的关系,主张以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作为衡量风景质量的标准,通过心理物理学方法制定一个反应"风景-美景度"关系的量表,然后将这一量表同风景要素之间建立定量化的关系模型--风景质量估测模型.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小范围森林风景(如一个林分 )的评价研究中应用较广.

  认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认识空间和生活空间来理解,主张以进化论的思想为依据,从人的生存需要和功能需要出发来评价风景(景观/生活环境).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地理学者appleton,他在1975年提出"了望庇护"(prospect-refuge)[17]理论,美国环境心理学者kaplan夫妇提出"风景审美模型"("landscapereference model")[18,19]和美国地理学者ulrich 的"情感/唤起 "("affective/arousal")反应理论[20,]。appleton理论强调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在自然环境中是"猎人猎物"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猎人"他需要寻找他的"猎物",所以他需要景观能给 他提供"庇护"的场。在kapl an的模型中,不但反映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反映了人是作 为一种高智能的动物出现于自然环境中的。他不会只满足于眼前的生活空间(景观)的安全和舒适,他还要利用种种景观信息去预测、探索未来的生活空间。所以kaplan认为,风景的质量决定于风景的两个特:"可解性" ("makingsense")和"可索性" ("involvement"),前者反映了人对于景观的安全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人对于未来的求知欲。 ulrich 的理论则融进化论美学思想和情感学说于一体,试图通过生理测试技术(如脑电图、心电图)来测定人对于特定风景区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克服了语言表达对风景评价结 果可能带来的误差。

  经验学派把景观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用历史的观点,以人及其活动为主体来分 析景观的价值及其产生的背景,而对客观景观本身并不注重,如美国地理学者lowental的一些研究。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篇5

  第三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选择观赏位置、如何把握观赏时期以及抓住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 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产生不同的美感。 观察对象最佳位置举例千峰万壑(峰峦)远距离俯视武陵源群峰(图4.9)江河的曲线、湖海的矿景远距离俯视岳阳楼与洞庭湖(图4.11)、黄鹤楼与长江、滕王阁与赣江、大观楼与滇池峡谷、洞、一线天近距离观看科罗拉多、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等小的湖、沼、池塘近距离观看略瀑布适当距离仰视黄果树瀑布(图4.10)尼亚加拉瀑布山水组合乘船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图4.12)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观赏点黄山石猴观海、路南石林阿诗玛、广东肇庆七星岩二、把握观赏时期 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1.季节的选择 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        答:夏季。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教材87页图4.13);②还有避暑的效果。 2.天气的选择        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        答:日出日落,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例如泰山日出、黄山日落等阴天很难看到。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        例如:钱塘江大潮 —— 宜选择农历初一、十五          青海湖的候鸟 —— (教材87页图4.14)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这里观鸟的最佳时机是5月份。        另有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4月15)、傣族泼水节(3月3)等。 三、抓住景观特点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例如:自然景观中 —— 山景有山景的特点,游览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        人文景观 —— 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手法有: 1.主配。园林都需确立主景和配景。    主景——应鲜明突出,这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主景区是全园景观中的精华所在,也是园林游览过程中的高潮。    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2.层次。障景法、隔景法等都可达到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 障景法隔景法(分实隔和虚隔)在园林中的位置园林的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园林内部分隔障碍物假山、屏风、竹林等墙、廊、树篱、殿堂等目的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的效果实隔与障景相似。虚隔造成隐约显现而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丰富景观层次3.框景    障碍物: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    目的:把景象框限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教材88页图4.15) 4.借景    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例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        问题一、指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构景手法        答:借景法。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满园的春色和一支红杏。        问题二、(教材89页图4.16)活动第2题  大观园入园设计     答:大观园入园设计采用的构景手法是障景法。       用意:避免一入园就对整个园景一览无余,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意境。丰富了景观的层次。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适宜选择农历初八、初九等日子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2.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b.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俯视方知其妙        c.观赏江河回环曲线、湖海旷景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d.瀑布景观应在远距离平视 3.园林中框景的设计,是为了                                                                               (    )        ①使相邻隔绝的空间彼此贯通与渗透 ②突出主景③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达到纯真、精练、集中的审美观 ④从多角度欣赏园林美景的精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苏东坡观庐山写下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给旅游者的审美提供的启示有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c   3.c 二、(1)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2)观赏自然美,需要选择合适的观赏距离,最佳的观赏角度。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篇6

  3.1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建筑、园林等的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难点: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过程:

  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什么是自然美?

  1).什么是形象美?

  2).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

  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

  2. 什么是色彩美?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

  3.动态美有哪些?

  4. 哪些景观能呈现出朦胧美?

  二、人工美

  1.什么是人工美?

  2.古典园林的组成?

  3.古建筑的各类?

  4.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有哪些?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自然景观色彩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景致以我国最南方的海南岛最为典型

  b.色彩美主要是指的山的颜色和生物的绿色的强烈对比

  c.生物所呈现的不同颜色及其随不同季节而呈现出的变化更加剧了山色之美

  d.不同的景观色彩美感不同,但是相同的景观一般具有相同的色彩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的理念是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b.风景区中流传的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与审美特征无关

  c.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d.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的自然美

  巩固练习:

  1.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 )

  a.形象美     b.动态美     c.色彩美     d.蒙胧美

  2.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的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是色彩美    b.桂林山水有美学价值,但缺少科学价值

  c.文物古迹有助于历史研究      d.山水风景区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

  ①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听觉美 ④形象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下图为扬州瘦西湖公园一处著名景区—吹台一景。回答4~5题。

  4.图中景区主要的构景手法是(  )

  a.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b.用隔景法将园景与塔隔成不同的景区

  c.用圆形门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秀丽风光限在框中,称为框景手法

  d.借园外的景物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这属于借景手法

  5.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豪华高贵的皇家风范

  二、综合题

  6.下图中某城市位于河流两岸,该河上游水流湍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为工业区,当地盛行东南风,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建一个大型森林公园,a、b、c三处中最合适的是              ,理由是                                                                        。

  (2)图中工业布局是否合理:        ,理由是                                  。

  (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你认为在园林的布局上用什么构景手法能充分利用自然的优势?

  (4)若大型园林由若干个景区组成,且有小路相通,它的构景手法属于              。

  (5)建森林公园时,临河修建一些亭、台、榭等的目的是                           。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4.4   旅游景观的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4773113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