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精选4篇)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篇1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逐步熟悉、适应中学的生活,对生命、青春、情绪、情趣有了初步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和面临的主要社会生活,分析了初一学生可能会面临的种种诱惑及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认识它所生活、学习的周边环境,学会识别诱惑,正确选择,过健康、安全的中学生活。本课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对于身边存在的不良诱惑学生容易了解和掌握,但是不良诱惑的危害学生认识不一定全面、透彻,感性认识较丰富,但需要从理论上加深理解,同时需要结合练习来加深认识。

  三、教学内容

  1、知识目标:知道、了解身边的种种诱惑;理解美好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4、教学重点: 各种不良诱惑

  5、教学难点: 游戏机(网络游戏)的诱惑

  6、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7、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处处有情趣。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鼓励我们努力奋进的美好事物的诱惑,也有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危害我们生命健康的不良诱惑。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身边地诱惑。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品:领奖台的诱惑。

  小品表演:领奖台的诱惑

  1、学生表演学校颁奖情景

  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努力拚搏,初一年级的的同学获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胡  萍

  二等奖:黄  涛 潘  伟

  三等奖:曹智慧 石婉璐 汪碧涵

  2、《秦皇岛晚报》小记者采访一等奖获得者是否曾经受过“领奖台”的诱惑?同时采访他的获奖经历。

  3、《秦皇岛晚报》小记者采访其它同学:领奖台上的掌声、成功、荣誉、奖品,对我们有一定的诱惑,对你来说,最具诱惑的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归纳:掌声、成功和荣誉能极大地激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伴随我们成长和成功。面对美好的诱惑,有些人会羡慕,有些人会妒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没有艰辛何来成功?没有付出何来荣誉?荣誉要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才能获得。

  教师讲解:在现实生活中,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都需要金钱。一些人为了金钱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请大家阅读以下报道并回答问题。

  幻灯片展示《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孔某酒后从某饭店出来,上了一辆出租车,下车时将装有4.8万元现金的手包遗忘在出租车后座上,孔某发觉后通过出租车公司与司机联系。此时,乘客刘某已经坐在了后车座上,司机问刘某是否发现后座上有手提包,刘某急忙将手提包踩在脚下,回答没看见。司机不信,就停车准备检查,刘某一看不妙,立即拿着手提包跳车逃跑。司机在后面追赶……

  教师设问:请大家谈谈你对报道中人物刘某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如果像刘某那样一味地追求金钱并采用不合适的方式方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请大家记住另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财富,决不能非法侵占公私财物。

  教师讲解:除以上诱惑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今天,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游戏对同学们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你对网络认识。(分男生、女生两组抢答)

  教师总结:他们的回答让我们大家认识了网络的利与弊。

  幻灯片展示利弊材料:

  利:适当娱乐能开发人的智力;开阔人的视野,增长知识;锻炼眼耳手脑并用地能力。

  弊:沉迷于电子游戏对视力、神经等造成损害;影响学习;这种娱乐消费可能诱发寻衅滋事、勒索钱财、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利用网络,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挖掘了潜能,促进了交流,丰富了生活。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利用时间、方式、内容等方面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为我们服务。

  课前调查:把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配合老师调查,老师只做人数统计,不记姓名。

  调查内容 是 否 你的感受或认识

  是否参加过赌博、吸烟   

  是否有意无意地浏览过黄色网站、黄色书刊等不健康的影像。   

  教师讲解:调查结果显示,基本可归纳为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对于赌博、吸烟、浏览不健康内容,仅仅是玩玩罢了;另一种认为它是一种麻醉剂,对人的危害很大。我们进行一次辩论(程序:1双方代表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2自由辩论。3双方代表总结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 :双方代表表现出了一定的辩论水平和技巧,论据充分。黄、赌、毒会摧毁人的精神和意志,使人道德沦丧,出现心理变态等,通过辩论使我们对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认识得更深刻了,我们要远离这些诱惑。

  除了以上诱惑外,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大。请同学们观看有关视频资料。

  展示图片、资料: 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

  开封市苹果园小学5年级学生刘思影自焚后受重伤被抬上救护车。她全身烧伤面积达40%,头、面部四度烧伤,双眼脸外翻,呼吸困难,颜面、双手基本毁损。她的母亲刘春玲在本次自焚事件中死。刘思影是一名小学生,她的妈妈迷信,受其“练功可以圆满、升天、有病不用打针吃药”等许诺的影响,成为痴迷者。在妈妈的影响下,小思影也逐渐迷上了。XX年1月23日下午,刘思影和妈妈一起,与其他几名痴迷者带着汽油到天安门广场自焚。1人当场烧死,4人严重灼伤,面目全非。小思影全身烧伤面积达40%,双手烧伤最严重。3月17日,虽经医护人员的权利抢救,但她还是走了,带着一身被汽油烧伤的创痛及对妈妈的不解和怨恨……

  教师设问:你怎样认识“刘思影的自焚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邪教不仅导致很多人死亡而且将魔掌神像妇女和儿童。大量事实说明,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地毒瘤,我们要远离邪教。

  教师导语:在炎热的非洲生存着一种小动物“吸血蝙蝠”,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小东西的威力。

  幻灯片展示内容:非洲夏夜的草地上,一头强壮的驴子在安详地吃着草。一只小小的吸血蝙蝠悄悄地落在驴子的后蹄处,用它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驴子的脚踝处。起初,驴子不断抬蹄或用尾巴来回扫动,渐渐地被舔得很舒服,不再烦躁,仍继续吃草。就这样,驴子被麻醉了,蝙蝠一会儿就咬了个小口,与同伴轮流喝干了驴子的血。“杀人蝙蝠”仅仅施以舒适而致命的诱惑,在驴子陶醉沉迷之中杀死了比自己大千百倍的对手。

  教师设问: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小小的吸血蝙蝠,静静地接近你,慢慢地腐蚀你,让人舒舒服服地上当,不知不觉地成为它的俘虏。我们应该学会辨别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下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寻找拒绝诱惑的“灵丹妙药”。

  课后活动:收集各种不良诱惑的图片数据资料,办一期宣传小报。

  板书设计:

  一、身边的诱惑

  1、领奖台的诱惑

  2、金钱的诱惑

  3、游戏机的诱惑(网络游戏)

  4、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

  教学反思

  本单元授课完成后,我总体感觉不错。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在课堂上,我所应用的图片资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能主动参与活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方面收获很大,特别是增强了拒绝不良诱惑的主观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升华。我感觉学生活动方面还不够主动,我感觉如果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多收集材料也许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研究新理念、新教法,更进一步挖掘教材的广度与深度。

  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能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天安门自焚”事件影像资料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受邪教的危害,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吸血蝙蝠”的故事让学生轻松地认识到诱惑的威力,很成功地让学生认识到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迫切寻找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为下节课作了铺垫,设下悬念,过渡巧妙自然。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篇2

  l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这种“生本教育”的理念正是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本课从“生本教育”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l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中第四单元第八课的一课书。该课在新课标中属于社会生活实践板块。课文中介绍的社会中学生面临身边的各种形色的诱惑以及如何面对这些诱惑是中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本课旨在以身边熟悉的诱惑为例,尝试初步认识并准确的把握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身边的诱惑,学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抵制不良诱惑。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明辨诱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自强的信念。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多来自比较富裕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但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以来,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思想品德的良好习惯已基本养成,并且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身边的诱惑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探讨的话题,也是学生无法明确分辨是非对错的困惑。据调查,他们在小学的生活中就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受到了这些诱惑,但很多学生却无法正确处理,因此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好奇心,这为他们深入学习本课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上述学情分析,课前搜集一个学生身边的具体的事例,在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故事,丰富学生的听觉和想象能力,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l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能力。

  初步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 如何辨证地认识领奖台、金钱的诱惑

  [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认识游戏机、网络的诱惑

  [教学形式]多媒体、问卷调查、讨论、活动等形式

  l        教学过程 :

  教学流程或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           感受诱惑

  用一个flash《灌篮高手》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并注意自己的感觉的变化。

  让学生注意自己在看动画时出现停顿的感受,简单了解诱惑给人的强烈的想继续完成的吸引力。

  二、诱惑大揭秘

  发现诱惑,分类诱惑

  使学生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请你分析(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小西的故事》

  问题:

  小西的转变是怎样的?

  他身边存在哪些诱惑?

  进行心理体验,想象小西的心理转变,激起进一步了解诱惑的兴趣。

  以学生意识为理念,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心理,通过声情并茂的设问和描述,将学生引入对小西故事的想象,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我做编剧

  活动一:故事改写(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你是命运之神,手上有一次改变小西命运的机会。这样你希望从哪里开始改变他的命运?怎样改变?为什么这样改变呢?(给一个提示,命运的改变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你能想到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

  活动一故事改写

  (四人小组讨论)

  1、提出设想(问题),思考、讨论并解决之。

  2        活动:学生根据材料,相互交流,讨论,共同研究如何改变小西命运的方法;

  1、“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象需要新鲜空气一样”。本课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自主控制的掌握命运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出自己最感兴趣、与众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探寻身边的诱惑,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诱惑就在我们身边”。

  3、            同时把整个课时的内容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五、分享收获

  1、本课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______(领奖台、金钱、网络)我懂得了____________

  2、你的同桌在本课学习中是否感兴趣和有独特见解?

  通过未完成的句子让学生共同分享在学习中的收获。

  进一步感悟、巩固所学知识,共同分享彼此学习中的快乐,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分享收获的同时,也可在其中进行了学生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六、启思录

  上面的例子中,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网络了。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微型调查。

  活动二:比一比

  调查结束,进行一个小比赛。左边的两组同学思考网络的有利的一面,右边的两组同学思考网络有害的一面。

  通过小小的讨论比赛实践“探究—感悟”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以互助探究、概括为主要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丰富、健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的重要方法。

  七、拓展台

  课后作业 :你的身边有什么可以诱惑你?你是怎样对待的?写下你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分享。

  产生深入了解自己和身边的诱惑的意愿,同时尝试观察自己的行为方式。

  拓展延伸,留有余味。学生的探究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通过布置课外作业 ,引发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关注、了解自己和身边的诱惑。

  l        学生评价: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

  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

  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本课设计时,在分享收获环节中进行了学生评

  价,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

  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

  生。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的种种诱惑;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初步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重点】:分析领奖台的诱惑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领奖台的诱惑。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游戏机的诱惑。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课:(潘多拉魔盒体验)从前,有个人捡到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大跳,没敢打开盒子。后来,他经常想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最后经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还怎么样呢?“(留下悬疑)今天老师发给大家每人一个魔盒,里边放着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但是大家一定不能在上课期间打开。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盒子里放的是什么东西?盒子带给我们的这种吸引就是诱惑。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哪些诱惑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身边的诱惑。

  一、身边的诱惑

  诱惑:吸引、招引。(汉语词典)

  活动一:寻找我们身边的诱惑。(四人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记录、发言)

  在我们的身边,充满吸引力的事物有那些?提示:天气渐渐变冷了,早晨一听到闹铃响起就能立刻起床的同学有多少?请举手。可见,有些同学受到热被窝的吸引。幻灯(1)图片展示:美食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提示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

  讨论归纳:我们身边的诱惑:知识、书籍、漂亮衣服、零花钱、精彩的电视节目、游戏机、网吧……

  (过渡):我们列举了很多的诱惑,这些诱惑就像我们手中的魔盒一样,到底是好的东西还是坏的东西,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刚才很多同学提到电子游戏的诱惑,老师作一个现场调查:我们班上有多少同学喜欢玩电子游戏呢?为什么喜欢?请大家畅所欲言。

  归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电子游戏呢?它有什么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吗?它有什么需要我们提出批评的地方吗?

  1、电子游戏的诱惑:

  活动二:我谈电子游戏的利与弊。

  幻灯(2)玩电子游戏的利:①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②提高反映速度,锻炼眼耳手脑并并用③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④增长电脑知识……

  幻灯(3):播放flash《网》请大家结合实际谈谈玩电子游戏的弊:①一旦沉迷,损害身心健康(视力下降、手麻、背痛……)②影响正常学习,导致成绩下降③影响家庭稳定、幸福④受暴力、色情信息影响,降低道德水平,诱发违法犯罪的产生,破坏社会的稳定……

  上一周星期六我校初二年级部分同学参加区上的体育比赛,其中三名同学没有按时到校,最后在网吧找到他们,学校的通报批评已经贴在公告栏里。我们联系自己,想一想:面对电子游戏的诱惑,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归纳小结:适度玩,把它当作一种休闲娱乐,选择内容健康、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在时间安排上适度、有节制,自觉约束自己。

  (拓展):虽然,我们认识到电子游戏在适度、健康的情况下对我们有一定的好处,但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好文化知识,因此我们对待学习和游戏的关系上,也要分清主次,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过渡)在flash中,这位同学开始时有没有意识到上网(玩电子游戏)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电子游戏等不良诱惑具有可怕的特征。

  幻灯(4)驴子与蝙蝠的故事。

  我们刚开始时讲的故事中,那个人最后经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灾难。原来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全都是邪恶。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不良诱惑的特征:隐蔽性、危害性。

  诱惑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使用手段引诱人做坏事。

  (过渡):是否所有的诱惑都像“潘多拉魔盒”一样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些诱惑起着促进作用?

  活动三:魔盒游戏。

  在座的同学中有多少坚持没有打开盒子?(统计人数)请1~2名未打开盒子的同学到讲台上,采访他们的感受。(鼓掌表扬)采访1~2名打开盒子的同学的感受:看到别人受到表扬,站在领奖台上,你的感受如何?你有没有想过要坚持不打开盒子,后来为什么又要打开了盒子呢?如果老师再给你发一个盒子,你能不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不打开它?

  2、领奖台的诱惑:

  面对成功的诱惑,往往会对我们产生激励推动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走向领奖台呢?

  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

  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你还不太明白的地方或者想了解的地方?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3)初步知道网络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奖台的诱惑;获取金钱的合法途径。

  2、难点:游戏机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三、教学方法:

  1、通过收集各种诱惑的材料,学生了解身边存在许许多多的诱惑;

  2、通过小品表演,创设情景;

  3、开展辩论,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学会把握玩游戏的“度”。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略)

  (板书) 身边的诱惑

  活动一: 展示活动: 我们发现——“诱惑在我们身边”

  (1)请有收集材料的同学说身边的诱惑。

  (2)老师小结。面对种种诱惑,你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和

  辨别这些诱惑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一迷人的字眼“诱惑”。先看看这是什么诱惑。

  活动二:颁奖会。

  (1)由学生主持为半期考成绩优胜者颁奖。

  (2)获奖者谈自己的奋斗过程。

  (3)分别请羡慕者和嫉妒者谈感受。

  (4)老师自己谈经历。 (5)请曾经获过奖的同学谈感受、经历及是如何获得的。

  (6)问有没有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奖者,老师举例说明。

  (7)老师小结(也可以让学生小结):渴望成功与荣誉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但鲜花和荣誉要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同时,要知道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荣誉是受法律保护的。接下来请看小品,看看这又是什么诱惑。

  (板书)1、领奖台的诱惑

  (1)渴望成功与荣誉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

  (2)荣誉要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

  活动三: 请四位学生表演课本83页的故事“敲诈”。然后提问;

  (1)王磊和宋昭的行为是因什么的诱惑而引起的?

  (2)面对金钱的诱惑,王磊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结果?

  (3)请被敲诈的同学谈体会。

  (4)举例说明非法取得钱财的危害。某家长到上海卖假中华烟被罚12万元。

  (5)同学间相互交流获得金钱的正当途径。

  (6)老师小结:举例学生捡费纸卖的。见书本第83页第二自然段。

  (板书) 2、金钱的诱惑

  (1)对待金钱一定要通过合法劳动和正途径来获得。

  (2)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违法行为。

  玩游戏机、上网聊天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话题,有的人说上网不利青少年的健康,有的人说上网好处很多,到底上网有利还是有弊呢?下面我来探讨下面这问题。

  活动四:辩论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分两大组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上网弊大于利,反方观点是上网利大于弊,。

  (2)分析活动结果,指出玩游戏的内容和时间限制。

  (3)用实例说明过度玩游戏的危害,使学生正视这一诱惑。

  (板书)3、游戏机的诱惑

  (1)游戏有利有 弊 适当、有节制的娱乐有益处

  (2)游戏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

  (3) 要坚决抵制沉迷于游戏的诱惑

  通过学习,你认为自己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针对本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活动五:测测你的自控能力。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51011139611.html